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思政大課5觀後感7篇

觀後感 閱讀(5.56K)

每次我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應該有很多感受,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思政大課5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思政大課5觀後感7篇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1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築夢,寄託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啓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峯、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爲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着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爲象徵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着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建功立業、接續奮鬥、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爲現實,成爲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蹟。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嚮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迴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爲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嚮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2

神舟十一號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以後,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再一次激勵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航天精神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着黨員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砥礪前行。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之際,更值得各位黨員去學習,去踐行。

黨員要在“學”上下功夫。航天精神是一種崇高的愛國精神,航天人員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爲了實現國家利益,個人可以隨時犧牲一切;航天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敬業精神,航天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公關”,他們精於業務,善於鑽研,樂於吃苦,勇於創新;航天精神是一種質樸的爲民情懷,航天人員“特別能奉獻”,他們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付出青春與熱血,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將“一切爲了祖國,一切爲了成功”鐫刻在星辰大海。身爲一名黨員,要以“兩學一做”活動爲契機,認真學習航天人員的愛國精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學習航天人員的敬業精神,敬業樂羣,忠於職守,事思敬、執事敬、修己以敬;學習航天人員的爲民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黨員要在“做”上見真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相輔相成、一脈相傳。領會了“航天精神”,就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付諸實踐。黨員要秉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黨性理念,愛黨愛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相統一,愛國主義纔是鮮活的、真實的。工作上要能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夙夜在公,一心爲民,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堅定信念,努力實踐,勇於創新。生活中要懂得明辨是非,謹言慎行,以身作則,當好表率。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3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爲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爲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爲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着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4

雖然起步晚了幾十年,但中國的神舟飛船總體性能優越,其“三艙一段”的結構與總體方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可用空間大,智能化程度高,適用性強,可一船多用。

同國外廢棄軌道艙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軌道艙可留軌半年,作爲一顆科技衛星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這種獨創性的大膽設計,爲今後實施飛船和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託舉神舟飛天的運載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別達到98%和99.7%。如同它那個讓中國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長征一樣,幾十年來,它始終是令中國人自豪的偉大創造。

1992年,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啓動的時候,儘管我們已經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但對於載人航天,卻幾乎一切從零開始。

短短十幾年中,現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術集成的指揮控制中心開始啓用;蒼涼戈壁灘,建起了國際一流的發射場;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陸場……

載人航天,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創舉之一。從長征火箭、神舟飛船到“飛天”艙外航天服,載人航天征程中涌現的一個個奇蹟,無一不是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標誌性創造。

最早具有飛天夢想的中華民族,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飛天之路上,曾一度遠遠地走在了美、俄等航天大國的後面。雖然起步較晚,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夢想到現實,其間跨越的何止千山萬水?

這跨越的基石,就是獨立創造的精神。

一個民族的智慧、一個國家的創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標誌性成果來證明。神舟一次次圓滿飛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憑藉自己的創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面對太空,神舟的航程纔剛剛開始。但,如同一臺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國人特有的創造精神必將託舉着已經起飛的神舟飛得更高、更遠。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5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後續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射成功,5g互聯網研究與產業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箇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着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着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着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爲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啓。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爲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6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爲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爲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啓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爲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啓後的關鍵之戰。通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覈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爲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爲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思政大課5觀後感篇7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從劉長春“單刀赴會”,看破碎的山河,仁義者不屈不撓、愛國奉獻。1932年,劉長春粉碎了“僞滿洲國”企圖利用奧運會宣傳“政權”的政治陰謀,在《大公報》上莊嚴聲明:“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是中國人,決不代表僞滿洲國出席奧運會。”他的愛國行動,得到全國人民的讚賞和張學良將軍的大力支持,最終在各方努力下,搭上了奧運末班車,站上了奧運會的賽場,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個人命運始終與民族命運血脈相連,近代中國飽受列強的欺凌與侵略,正是有像劉長春一樣的仁人志士,他們用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向世人展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鬥爭精神,向世界表達了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才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從許海峯“射落首金”,看開放的中國,奮進者銳意進取、砥礪前行。1984年,新中國第一次派出代表團參加奧運會,許海峯百步穿楊,勇奪首金,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光輝時刻。個人奮鬥始終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不管是在奧運賽場還是在其他領域,無數像許海峯一樣銳意進取的奮進者,不懼艱難困苦,爲國家的發展而不懈奮鬥,在經濟實力近乎空白、國外技術全面封鎖的基礎上建設着國家。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奮進者當以時不我待、追趕奮鬥的時代使命感,在一次次急難險重的挑戰中擔當作爲、奮勇爭先,在各個領域不斷實現更多“零的突破”。

“百年奧運夢想成真”,從北京奧運會驚豔世界,看新時代的中國,追夢人意氣風發、闊步向前。2008年夏天,全世界聚焦北京,中國堅持“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主題,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昂揚自信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了一屆精彩絕倫的奧運盛事,讓世界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正昂首闊步,邁向新徵程。個人夢始終與中國夢有機契合,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偉大飛躍。新時代的大幕已然拉開,作爲新時代的追夢人,要保持“使命在肩,強國有我”的精神狀態,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夢想,不斷拼搏奉獻、開拓進取,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與祖國相向而進,同心共築中國夢。

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從“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到“百年奧運夢想成真”,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奧運三問”的歷史昭示我們,這個長長的奧運夢始終與國運相連,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