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最新圓明園觀後感範文1500字

觀後感 閱讀(2.51W)

圓明園這一部電影向大家詮釋了一段歷史,那麼大家看完後是不是都有寫一篇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新圓明園觀後感範文15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最新圓明園觀後感範文1500字
       最新圓明園觀後感範文1500字

作爲一名歷史教師,一向想親眼看看,歷史教科書封面上印着的圓明園大水法圖片的現場景象。今年暑假最終成行,和岳父、妻子、兒子一齊走進了圓明園。

園區導遊帶着我們從綺春園出發,一路向北,走向大水法所在的長春園。導遊邊走邊說,詳細地介紹着圓明園的前世今生。我聽後心境沉重,無心欣賞路途秀美無比的景色,直奔西洋樓景區。

轉過一個彎,突然看到前面空曠的草地上,有很多橫七豎八的白色石頭,急步走近瞧個究竟。石條、石柱、石龕、石屏、石雕、石刻,種類繁多;石豹、石鳥、石狗、石蚌,形狀各異;方形石柱,圓形石柱,都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洛可可風格的琉璃裝飾,海棠形琉璃裝飾,捲曲繁複的蔓草藩花雕刻,圖案精細,線條優美,極具異域風格;有的豎立着,有的斜躺着,有的壘成了堆,有的埋了半截。看着它們全身無力地倒在地上、與雜草混在一齊的場景,聽着導遊悲情地述說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1900年八國聯軍炮轟圓明園的歷史,頓時,悲憤之情溢滿了我的心,喉嚨裏像塞着東西,幾度哽咽,眼淚幾乎要流下來。

越往前走,越覺得慘不忍睹,到處都是巨大精美的漢白玉,無可奈何地倒在地上:當年中西合璧、用來籠養展陳孔雀的養雀籠,如今變成了臨時保護罩下頭的坑坑窪窪和凌亂的石條;當年皇帝與妃子、宮女們玩迷宮遊戲的歐式迷宮黃花陣,此刻僅有一些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裏;當年能夠演奏中西樂器的諧奇趣,只留下噴水池等掙扎着向人們講述那悲慘的場面;當年十二生肖銅獸首噴水報時、聞名世界的海晏堂,只剩下巨大的石蚌以最不忍目睹的方式,展現着廢墟里殘片的精美;當年用雞蛋清、糯米湯和黏土混合製作而成堅固無比的儲水塔,被摧毀得面目全非;當年極其華麗、輝煌無比的大水法和遠瀛觀,只殘存着大水法中央大門的主體結構和遠瀛觀的頹廢和荒涼,在訴說着以往的屈辱和痛苦……

望着剩下的這些殘石碎渣、斷壁頹垣,我恍惚看到了強盜猙獰的面孔和邪惡的笑臉,恍惚聽到了熊熊大火焚燒圓明園時的噼噼啪啪聲。震撼、哀痛和憤怒,充斥着我的大腦和心臟,縈繞心頭久久不能散去。

以史爲鑑,可知興替。圓明園殘缺不全的石柱石雕,見證了一個貧窮、落後、羸弱的國家和民族被壓迫、被剝削、被凌辱、被掠奪的歷史,在永遠警示着每一箇中國人:落後就要捱打,切勿忘記國恥!這些殘缺不全的石柱石雕,也讓我思考着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身上的職責和擔當。

我們不能改變歷史,可是我們要從中學到經驗和教訓;我們不但要經常回顧歷史,我們更要着眼未來。

我們要勇擔重任、真抓實幹。爲了不讓悲壯的歷史重演,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每個人要全力踐行“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誓言。我認爲,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幹好自我的本質工作,就是最好的愛國行動,就是在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奉獻自我的力量!

我們要團結一心、拒絕西化。以某國爲首的某些國家,亂我中華之心、裂我中華之意,昭然於世。一向在利用各種團體、採用多種形式,對我國年輕一代進行思想滲透,此次香港暴亂就是一個例證。我們要經過家庭教育、課堂教學、德育活動、生活交談、媒體宣傳、環境薰陶等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種網絡新媒體,揭發他們的狼子野心、醜惡嘴臉,大力弘揚愛國心、報國志,團結一心,衆志成城。

我們要居安思危、樂不忘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圓明園給我們的警示之一。當今我國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依然是某些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某個國家一向想用薩德包圍中國,一向在拉攏中國周邊國家一齊圍堵中國,一向在利用釣魚島問題、臺灣問題、香港問題、西藏問題等牽制中國。我們應當高度警惕,不要讓安寧磨滅了意志,不要讓繁榮遮蔽了雙眼,不要因逐漸強大而放鬆了戒備。中華民族不能再一次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才被迫發出最終的吼聲!僅有居安思危、進取應對,才能不懼強敵!

參觀完圓明園,我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有悲有憤、有憂有喜。轉身回望圓明園遺址,那個最強烈的聲音,不斷在我耳邊迴盪: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強我中華!

最新圓明園觀後感範文1500字

圓明園是人盡皆知的一座皇家園林,對於她以往有過的輝煌的藝術成就,我們雖然不曾親見卻也是從來不吝溢美之詞的,然則我們又都大概明白如今的圓明園是怎樣的一番景象,英法聯軍的野蠻行徑無情地摧毀了這件人類禮貌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圓明園的興衰是一個縮影,而英法聯軍給她畫上的這個句號彷彿早已註定。

紀錄片《圓明園》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間穿插的多次在圓明園現時的廢墟景象與效果復原圖之間的切換,讓人頓覺滄海桑田,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洪流之無情、盛世之無常。雷家負責建造的這座園林,當時可謂是集我中華文化與建築藝術之大成,以我國南方的衆多風景爲藍本,又化入幾多中國傳統的詩歌、繪畫、神話傳說,宛如仙境自是相當足信。想來那時候中國特色的木製結構也比如今的鋼筋混凝土溫軟不少,比歐洲那些象徵着皇權、教權永恆壓迫的石頭建築結構更是親近太多。

乾隆時期的大清朝GDP冠絕全球,國庫富得流油,藝術上的造詣也是讓人歎爲觀止,既然沒有向外擴張的意圖,修建這麼一座奢華的皇家園林昭告大清之強盛實在是義不容辭之舉。然則,1860年英法聯軍的長驅直入讓這一切最終復歸瓦礫,經濟如此繁榮的大清朝何以如此不堪一擊,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大清朝在軍備上的劣勢。想來也奇怪,火藥好歹也是我國堂堂四大發明之一,不知怎樣到了最終還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擁有了比我們更爲先進的熱兵器,究其原因恐怕是大清領導者的危機意識的欠缺,沒有富有預見性地搞好國防建設。而根據紀錄片中所述,英法聯軍打入圓明園時,發現園中已然藏有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贈送的先進武器,也就是說當時大清早就已經明白了外國的軍備水平,但即便是如此,皇帝們卻並沒有想到過這樣的武器能夠被用來對自我實施侵略,於是清朝軍隊的武器裝備便還停留在兩個世紀以前的水平,我不禁要感到清朝統治者淳樸天真的可愛了。

時至今日,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先強國防,已是人人都明白的真理了,朝鮮的“先軍政治”便是其中代表。核武器的出現讓人心惶惶,而就實際情景來看,即便不使用核武器,擁有現代武器的發達國家能夠肆意敲打任一一個不聽話的落後國家,於是那些預感到可能會被敲打的國家要想在各方面獨立,發現眼前的路僅有建立核威懾一途,於是人心越發惶惶。隨着人類的科技發展,人類到底在不在提高也成爲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階級沒有消除,還更有愈演愈烈的架勢,最要命的是,此刻的人們還學會了僞善,深藏其後的是多數人的暴政和霸權主義,城市面無表情化,文化庸俗化,人類的生命在現代科技的裹挾下失去活力,在現代武器的精確制導下愈顯脆弱,一顆原子彈就足以讓數萬條鮮活的生命在瞬間蒸發,還有能源問題,環境問題,恐怖主義,我們彷彿生活在一個最糟糕的時代,不禁要開始懷念那逝去的吟詩作對、刀耕火種的年代。英法聯軍妄圖用燒燬圓明園來顯示自我的勝利,這個想法是多麼的可笑:靠武力從來不能夠真正地征服什麼。英法聯軍所作所爲的唯一意義在於,它告訴我們,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掌握了更強大的力量,人性的陰暗面也就更多地被展現出來,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是一個能夠赤裸裸將慾望述諸武力而置禮貌於不顧的時代。

紀錄片裏提到,在當時清朝,皇家子弟上午學習滿文、蒙文、漢學,這些都是人類禮貌中創造的最精華最完美的部分,而午時的軍事訓練則是古老的騎馬和射箭,是滿族人的傳統,是大地的意義,雖然在戰場上基本是無法與新式武器相抗衡的,但無疑比扣扣扳機更能體現生命的活力。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禮貌向前飛速發展,甚至到了飄飄然的程度,而尼采教育我們要回到大地。離開大地,意味着我們在失去一種品質,失去一種心態,失去一份鄉愁,失去創造美的本事。科學技術在我看來確實可是是奇技淫巧,只是爲了滿足慾望製造舒適,卻從來不曾帶來內心的平靜,而藝術纔是人類真正的創造,是人類禮貌中最完美的部分。

荷爾德林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而圓明園在物質上、在精神上都能夠說是一處詩意的棲居了,是人類最完美的部分,而英法聯軍的暴行無疑是人類最陰暗的部分,在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完美的部分被證明是脆弱的、是能夠被無情地摧毀的,人的陰暗的部分終究戰勝了完美的部分。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也許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又彷彿昭示着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