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3篇

觀後感 閱讀(1.36W)

經老師的推薦下觀看電影《背起爸爸上學》,做爲一名學生,是不是都有寫一寫觀後感了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3篇

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1

影片以一個喪妻且家貧如洗的家庭爲主背景,西北農村漢子石大在無法同時送十二歲升中學的女兒和七歲待啓蒙讀書的兒子石娃的情況下,這是作爲父親的石大一個艱難而有心酸無奈的抉擇。用轉銅勺的方式來決定孩子上學,同時等於決定兩個孩子的命運爲開篇,凸顯出石大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作爲父親的質樸和公正。在孩子遭遇同學過河溺水身亡而害怕過河,從而逃學三天的時候,作爲父親,石大以中國最傳統的教育方式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頓,在孩子性格倔強沒有哭喊和求饒的時候,石大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你這樣對得起你姐嗎?”而觸及到孩子的心靈深處,令石娃大受感動而哭,重拾上學的信心和勇氣。

在孩子重新上學的路上,石娃走到馬蓮河中央因恐懼而大哭的時候,石大用他作爲父親並不厚實的雙肩背孩子過河,並說了一句影響石娃成長的話:“河水有漲有落,但學天天要上的,男娃做啥事都要有個結果!”正是因爲石大這句質樸而富有哲理的話,令石娃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勇敢地面對。爲了石娃的學費,萬般無奈之下,石大隻能犧牲女兒的幸福,將她嫁給一個有錢的矮子,用得到的彩禮供石娃完成學業。當他被石娃誤解指責的時候,石大作爲父親沒有辯解和責怪,一個人默默承擔着所有責任和失去女兒的痛楚,這樣的父親還不夠偉大嗎?

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2

當我看完《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聽見同學們紛紛感嘆“好感動啊!”、“石娃真棒!”時,我的腦海裏縈繞着石娃那一幕幕艱辛的生活、背起爸爸上學的感人事蹟。

故事發生在甘肅省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有一個叫石娃的孩子,媽媽死得早,家裏只有爸爸、姐姐和他相依爲命。姐姐剛上完國小,石娃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由於家境貧寒,爸爸只能供一個人上學,萬般無奈之下,只有用轉勺子的方法來決定姐弟倆誰能讀書。這樣,姐姐退了學,石娃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石娃讀國中的時候,爲了給石娃湊學費,爸爸狠心把年紀不大的姐姐嫁了出去。不久,爸爸由於勞累過度而中風癱瘓,石娃就在這樣艱辛困苦的淚水中努力讀書……石娃沒有辜負家人對他的期望!不僅在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還順利考入了師範,成了村裏第一名大學生。當全村人沉浸在喜悅中時,癱瘓的爸爸卻含淚跳井自盡!石娃爲了能照顧爸爸,變賣了家產,背起了爸爸上學。

看着石娃揹着爸爸朝夕陽走去的背影,我的眼睛微微泛紅,心裏充滿無限的感動,同時受到了教育。

當我看到姐姐因石娃讀書而退了學,心裏感到十分可惜。想想我們現在,學校和家人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優越的條件,而我們卻不珍惜,不把讀書當一回事:不交作業,上課開小差,還自編一些“讀書苦,讀書累”的詩歌。我們與石娃相比,難道不覺得可恥嗎?

石娃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能百折不撓、戰勝困難、刻苦讀書。而我們呢?就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遇到什麼困難只會流眼淚。我們應該從內心發出吶喊:“爸爸媽媽們!我們一定會像石娃那樣堅強、努力讀書的!我們要向‘小公主’、‘小皇帝’告別!”。

可憐天下父母心。石娃的爸爸爲了不影響兒子上學,選擇了投井自殺。看到這裏,我的眼睛再一次溼潤了。石娃爸爸的做法是多麼愚蠢、無奈呀!但他是一個偉大的爸爸,爲了兒女,不惜付出生命。其實我們的爸爸媽媽們爲了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生活,也是日日夜夜不辭勞苦,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要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讓父母親感到無限欣慰!

學生《背起爸爸上學》觀後感範文3

晚自習給七(1)班學生放映了《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之所以選了這部電影原因有二:其一,訓練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使觀後感寫得更生動形象;其二就是故事內容緊扣剛剛學完的一單元課文內容,都是以感恩爲主題。

放映之前,我用了幾分鐘時間把影片的大致內容講述了一遍,提醒孩子們在觀看時抓住哪幾個點來看,以便觀後感的完成。《背起爸爸上學》是一部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影片,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貧困山區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石娃,真名叫李勇,,影片主人公石娃的母親得病不幸離開了人世,石娃的爸爸石大在負擔不起姐弟倆的學費窘境下,就用一把旋轉着的勺子決定了姐弟倆的命運。酷愛讀書的姐姐爲了弟弟毅然退了學,操持起家務,並早早嫁了人,從彩禮錢裏拿出一部分解決了弟弟學費的燃眉之急。但因爲渡河的時候,突然的雷雨,旁邊的小女孩淹死了,石娃嚇得再也不敢上學了,是父親揹着他渡河去上學。石娃在接到省城師範學校錄取通知書,去上學還是照顧年邁癱瘓的父親,如何抉擇?,石娃斷然決定背起父親去省城上學,走向一條充滿荊棘和坎坷的求學之路。儘管路途遙遠,儘管風吹雨打,但石娃一直堅定盡孝和求學兩不誤的決心。

我和幾位老師也一起觀看了電影,當看到小女孩淹死後石娃那驚恐的眼神、無處躲藏的小小身影后,我的心揪了起來。一個剛上國小的孩子,獨自面對死亡是何等的無助啊!可是,這時班裏竟然響起了不協調的笑聲,而且還是很大一部分同學!這令我非常震驚,其他幾位老師亦然。這麼嚴肅感人的畫面竟然引起了譏笑聲,難道他們是在譏笑石娃膽小嗎?我不禁懷疑自己帶了一羣怎樣的學生——沒有同情心,麻木不仁,沒心沒肺的一羣傢伙!我立即站起來在班裏巡視了一遍,笑聲雖然停止了,但我知道這只是表面現象。果然,在看到石娃的父親爲了不拖累兒子而投井自盡、石娃跳井救父時,笑聲又出現了。實在無語了,我爲現在的孩子而感到悲哀,爲現在的社會悲哀,爲現在的教育悲哀。

烏鴉尚知反哺,羊羔亦知跪乳,動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放完電影,我收起電腦,倚在窗口,望着燈紅酒綠的街道,心中感慨萬千。現在的孩子究竟怎麼了?是不是丟了什麼不該丟的東西?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成人思想行動的潛移默化下,教育對孩子情緒培育的疏忽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一種“自然缺失症”,變得冷漠,沒有同情心,對一切事物都抱着漠不關心的態度。同情心是孩子的一項基礎的情感技能,只有奠定好基礎,才能知道感恩,才能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才能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如何才能找回孩子們缺失的同情心,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