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從返地球觀後感6篇

觀後感 閱讀(2.77W)

當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感受,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需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從返地球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從返地球觀後感6篇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1

過年期間,大年七年級的時候媽媽帶着我和妹妹看了《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的人生》之後,聽好多同學說《流浪地球》不錯,所以我們在過年回來又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未來某一天,太陽的壽命到了極限,再不久就要產生大爆炸,所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拿出所有的科研技術,在地球上建立了一萬個推進器,給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這個計劃的時間是2500年,剛看到這個時間的時候,我想:這個計劃得幾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遠。還有太陽真的會爆炸嗎?不管在技術上是否能實現,故事的發展總是有曲折,在地球流浪的路上,遠離了太陽,地表溫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類搬遷到了地下層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時候,風雪飄搖,曾經繁華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沒法想象:在外面不超過一分鐘可能就會凍死了,必須得攜帶氧氣和做好保暖措施。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時候,受到木星強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軌道受到了影響,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時地球表面出現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塊出現斷層和推移,岩漿淹沒了杭州地下層。

在最關鍵的時候,大家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因爲木星上90%都是氫氣,利用最強烈的衝擊波,把地球推開,從而避免地木相撞。

犧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吳京主演的孩子的父親,估計很多人當場都要掉眼淚了。

關於人類物種繼續延續這個問題,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陽確實會在五十億年後爆炸,木星可能會吸收宇宙更多的質量,成爲新的恆星,散發光和熱,吸引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圍繞起其轉動。

當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測,木星是否會在太陽隕落之前變成新的恆星發光發熱,中間的時間又是多少?

還有地球它的壽命,科學家推測也就是個五十億年,當然前提是在我們保護自然,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各種條件下,那麼太陽也是五十億年的壽命,地球是否會隨着太陽一起發生爆炸或者隕落,使得整個的流浪計劃出現問題呢?到時候不僅僅是地球的“流浪”,應該是全人類換一個星球了呢?

作爲我們人類,對於五十億年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瞬間,整個人類的發展和文明肯定是越來越好,向着可持續發現前進,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發展。自然的變化有自己的規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

作爲我們人類,還是迴歸當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實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還是能否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結果。

我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多學習有關科學的知識,爲保護環境,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2

春節假期即將過去,春節檔電影已落下帷幕。往年春節檔結束了,我們會說幾家歡喜幾家憂,比如去年假期結束以後《紅海行動》跟《唐人街探案二》還在齊頭並進,不斷衝擊更高票房,但今年情況特使,一句話總結,一家歡喜幾家憂,很顯然除了一路高歌猛進的《流浪地球》之外,其他幾部電影的票房都未達到預期。下面關於《流浪地球》五句影評,請大家快快樂樂的查收。

1、劉慈欣被譽爲“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這不是吹捧,是實實在在的,他是首位獲得雨果獎亞洲作家,他的小說總是以波瀾壯闊的敘事跟細膩浪漫的情感打動讀者,很多人都知道,把他的小說搬上大銀幕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這件事,郭帆帶着《流浪地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

2、《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未來,太陽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噬,爲了生存,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推動器,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首先我們必須折服於劉慈欣的腦洞,然後佩服郭帆的勇氣,故事確實很難改編,但電影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跟二次創作

3、相對於國外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更接中國地氣,電影裏對中國式親情跟故土情懷的詮釋很到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中國人,當末日來臨之際,想到的是帶着地球一起逃生,而不是棄地球而去,這種虛幻又真實的感覺很奇妙。作爲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裏許多情節,故事和行爲都是虛構的,“假”的東西怎麼打動人呢?因爲內在包裹着的是無比真實的親情,吳孟達,吳京跟屈楚蕭三代人的親情,從冷漠的不諒解,到炙熱的等待相見,細膩的親情打動觀衆,悲觀的末日景觀震撼人心。

4、硬科幻電影,觀衆第一關心的問題就是特效,如果特效做得不夠逼真,那麼再縝密的邏輯,再嚴謹的故事,也很難打動人,值得慶幸的是,原著小說裏,那些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光柱,電影裏呈現出的被冰凍的北京國貿,上海東方明珠,都逼真到讓你差點信以爲真,所以視效不五毛,誰看誰知道!

5、有人問“爲什麼中國以前拍不出這樣的科幻電影,而現在可以了?”僅僅是因爲技術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以前中國人拯救地球,別人不信,但現在信了,我覺得這是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強有力的表現,雖然《流浪地球》存在瑕疵,但瑕不掩瑜,如果把《流浪地球》作爲中國科幻電影的新起點,我覺得這個起點挺高的。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3

未來的某一天,太陽進入衰竭期,向紅巨星演變,體積不斷膨脹,預計百年內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爲求生存,終於團結一致,開啓末日求生之路。

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在天災面前亦是如此。還記得那位犧牲自己,點燃人類生存之火的宇航員劉培強嗎?還記得那位爲兒女在困頓難行之中仍能迎難而上,在惡劣的環境下給予劉啓與韓朵朵家的溫暖的姥爺——韓子昂嗎?還記得那位雖叛逆但識全局,護妹妹,保大家的“不良”青年劉啓嗎?他們,作爲中國人的脊樑,成爲一座座歷史不朽的豐碑,必將激勵更多人奮發向前。

吳京飾演的宇航員劉培強,在得知莫斯(智能機器人,接受聯合政府指令)因地球錯過了最後的逃離時間,被木星引力吸引即將相撞,竟想拋棄地球上的人類,實施“火種計劃”後,毅然衝向駕駛室,用伏特加點燃駕駛室,完成最後的五千公里路程。看到劉培強破門而入的那一瞬間,我不禁熱淚盈眶。他明明可以不管地球上人們的死活,他明明可以在宇航空間站裏活下去,成爲火種計劃的執行者之一。可他偏不,爲了地球上更多人們的生存,犧牲了自己,成爲木星上最亮的的啓明星,對視着兒子劉啓,爲他指明瞭前進方向。

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更是喚醒了無數人對爺爺的思念。他已是耄耋之年,仍然身子骨硬朗,愛着劉啓與撿來的孫女韓朵朵,但潤物細無聲,他無聲的愛起初不被年輕氣盛的劉啓理解。起初韓子昂一直在只想保住兩個孩子的小我格局、最終升格到拯救全人類的大我境界。他是曾經生活在地球表面的老一輩代表,回憶着老伴鹹的不能再鹹的蔥花面,緬懷着過去沒有人關注太陽,只關心錢的的歷史。他的死,是捨生取義,捨己爲人的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他的死,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節的淋漓展現。審視我們自己,一遇到困難便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肯行動;一遇到事故便抱着只關注自己利益,他人死活與我無關的漠視態度。韓子昂的死,給了自私自利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

“不良青年”劉啓,雖在初入地下城時對爸爸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謾罵父親“就是因爲你害死了我媽”。經歷了太多挫折磨難,從幼稚到成熟,從叛逆到理解了父親與爺爺的苦衷,他最終蛻變爲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同時他也告訴了我們,別在失去親人的時候,才理解到他們的愛。我們要多多理解與包容父母,他們也有他們不能倒出來的苦水。

電影開篇便提到太陽已經“死了”,可最終在全人類的努力下地球活了。天災壓不斷人類的脊樑,因爲它不能壓破人類永不服輸,決不放棄的內心。總有一類人,願做無怨無悔的逆行者,挽狂瀾於既倒,撐大廈於斷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與他們手拉手,心連心,同心同德,邁步向前。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4

很早很早前,有一條小河,這裏世世代代佈滿魚兒,它們接的這裏的生活十分舒服,天天與小蝌蚪、小蝦、小蟹們聊天、做遊戲,一玩就是快樂的一整天。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小河邊架起了粗粗的管子,時不時就有污水排進小河裏。從此,碧波化黑波,河水變得又髒又臭,五顏六色的垃圾袋在小河上空亂飛,有些還落在了河裏,河水變得渾濁,臭氣老遠就能聞得見。好多魚弟弟、魚妹妹接受不了這樣的環境,翻着白肚皮死去了。年紀最大的鯉魚爺爺說:“大家快逃吧,這裏住不下去了,不然我們也會死去的。”說完,它帶領着魚羣逃走了。小魚走了,河裏再也沒有小魚的嬉戲聲和動聽的歌聲了。

小魚們抱着不大的希望來到另一條河裏。果然,那條河的環境甚至比它們住的河還惡劣,河的旁邊蓋起一座座工廠,人們把含有化學毒素的水倒在了小河裏。無家可歸的小魚兒們傷心的哭了。小魚貝貝說:“人類把污水倒在河裏,到處都被污染了,以後我們怎麼生活啊?”“是呀,真希望人類不再這樣爲了發展而破壞環境。”小魚飛飛應和着。

“人類呀,你們聽到了地球的哭泣嗎?請你們快點醒悟,還我們一個清潔美好的家園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你們自己,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會是你們的眼淚!”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5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就一定能拯救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國小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爲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爲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碳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爲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有一所學校的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快要進入美麗的六月了,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爲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珍惜動物,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從返地球觀後感篇6

今年4月22日是第__個世界地球日。每到此時,都會響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呼聲。

科學家證明,在以地球爲中心的至少40萬億公里範圍內,沒有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每一個森林日、水日、土地日、環境日、海洋日,當我們無數次說“從我做起”時,說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作爲歷史活動主體和有精神生活的存在者,我們與其他動物不同,每個人都是一個“消費者”,以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影響着從生產到生態每一個環節。因此生態學名著《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強調,“消費問題是環境危機問題的核心”。人類的影響成爲地球生態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者並開始危及自身。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而人是開發的主力、利用的主角、消費的主體。頻繁臺風、乾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種加速滅絕,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及資源加速消耗,行爲主體是開礦者、採油者,更是從吹空調的人到給車加油的人等每一個消費者。

我們無法把責任推給“人類”這個集合名詞,或推給“他們”這個代詞。下班時,應當關掉電燈電腦的是“我”,而不是“他們”。一般臺式電腦24小時不關機,用電約6度。而1度電可以讓一部手機充電上百次,讓一臺冰箱運轉十幾小時,讓一輛電動自行車跑80公里,可以燒開8升水。在我國,用這1度電,要消耗0.4千克煤和4升淨水,同時要向環境排放160克二氧化碳、272克碳粉塵、6.2克二氧化硫、15克氮氧化物。

勿以節約事小而不爲,勿以浪費事小而爲之。這是一種生態訴求,更是一種倫理要求。正如恩格斯說的,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之中的。對自然之殤熟視無睹、對環境之傷漠不關心,隱含着對他人、對社會,最終也是對自我的疏離冷漠。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我們只能在接近自然中道法自然,形成健全美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