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心得3篇

觀後感 閱讀(2.39W)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心得3篇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心得3篇

【篇一】

近期熱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深受廣大觀衆喜愛,從一個個小人物爲切入點,讓片中五個故事單元的主角用不同的方式建設着家鄉,展示了家鄉蓬勃發展的新面貌。於我而言,家鄉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態之鄉,是“稻花香裏說豐年”的瓜果之鄉,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頤養之鄉。

以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家鄉“生態美”。《神筆馬亮》的故事中,馬亮放棄列賓學院的錄取,主動請纓前往鄉村,因地制宜,發揮所長,助力脫貧,帶領鄉親們描繪出一幅鄉村“稻田畫”,成功轉行爲旅遊鄉村。我的家鄉在閩粵贛交界之處,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區,全縣森林覆蓋率79.39%。近年來,家鄉依託全國林改第一縣、福建省首箇中國天然氧吧的獨特資源優勢,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域旅遊”產業,發揮生態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美,取得“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全國十佳生態旅遊城市”的名片。家鄉的“小橋流水”成爲旅遊打卡的“網紅點”,農忙時節的“春耕秋收”成了旅客的現場“體驗點”,家鄉的“綠水青山”成了鄉親們的“金山銀山”。

以創新科學技術幫助家鄉“百姓富”。故事《天上掉下個UFO》中,熱愛發明的黃大寶通過視頻直播帶來紅包收益。阿福村驚現神祕UFO,爆炸性新聞驚動《再進科學》節目組的記者來調查。後來雖然沒有真的UFO,但是由於家鄉科技的發展,村裏搞起了天上運輸,村裏富了,日子越過越紅火。我的家鄉雖然沒有UFO經濟,但有帶領農民致富的“百香果”。百香果是農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更是脫貧攻堅的“拳頭”產業。百香果易管易種,行情好、見效快,家鄉百香果種植面積2萬餘畝,將其作爲推動產業扶貧的主要項目,貧困戶認領種植片區,由農業公司提供技能培訓、技術指導、產品回收等幫扶,並對貧困戶的日常生產進行量化考覈,助力脫貧致富。爲進一步擴大銷路,百香果宣傳片登陸《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在央視8個頻道滾動播出。同時通過微信公衆號、今日頭條等網絡新媒體開展宣傳,提升百香果的網絡話題熱度。還啓動“互聯網+百香果”行動計劃,通過電商平臺讓家鄉百香果走出“家門”,暢銷全國各地,讓鄉親們的“荷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

以爲民服務宗旨保障家鄉“羣衆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決定了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北京好人》的故事中爲節省醫藥費,張北京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表舅看病,在一番波折後,沒有成功,張北京拿出準備買車的資金替表舅交了手術費,回村以後發現表舅媽給表舅交了醫保,兩人趕緊去找村委會報銷去了。影片將社會醫療保險展現在大屏幕上,國家積極推行新農合保險制度,保障羣衆“看得起病”,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爲中心”的政治站位。隨着家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爲了讓羣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推行“醫養結合”一體化服務,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

推進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讓鄉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不論是《回鄉之路》裏種果樹治沙的小企業家喬樹林,還是《最後一課》中十年如一日守住清貧、教書育人的範老師,他們讓我看到了一羣普通人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堅持一件小事,也能帶來不凡。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將深植於心的家鄉情轉化爲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一步一腳印,從平凡小事着手,爲建設新時代鄉村添磚加瓦,書寫屬於自己的《我和我的家鄉》故事。

【篇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爲年輕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提供了根本遵循,爲他們成長成材、建功立業提供了不竭動力。結合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最後一課》,年輕幹部要檢視自身,以支教老師老範(範偉飾演)原型——杭州鄉村教師方平爾爲榜樣參照,以敢爲人先的幹勁、拼勁、闖勁,牢記初心、磨礪匠心、播撒愛心、錘鍊恆心、永葆本心,主動獻身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基層廣袤舞臺上揮灑青春蓬勃的朝氣和力量。

“胸中有誓深於海”,勇挑重擔牢記初心。1985年,方平爾放棄原本優越的待遇條件,從富陽縣城來到淳安縣大墅鄉。當時,她作爲學校年輕幹部培養對象,人事科堅決反對她去。但是,方平爾毅然踏上了征程,來到深處山區。雖然很多人都笑她傻,但是方平爾卻無比清楚地自己的選擇——她想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點燃山區孩子們的無限希望。從這位樸實無華的鄉村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爲年輕機關幹部,我們要有崇高遠大的人生抱負,夯實信仰基石、增強政治定力,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時刻不忘“我是誰”“我從哪裏來”,矢志不渝向着理想追求不懈奮進。

“衣帶漸寬終不悔”,精益求精磨礪匠心。全校270多名學生,下鄉支教的只有方平爾一人。方老師課業任務很重,但擺在方平爾眼前的“攔路虎”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怎麼讓孩子聽懂。大山孩子都講方言,方平爾深知,不過語言關,就永遠不能真正和孩子打成一片。於是,她又當回國小生,從零學,從頭學,一點一滴,腳踏實地。“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爲總覺咫尺遠”,作爲年輕幹部,我們要時刻有本領恐慌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主動地開闊眼界、充實自己。在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學習政策理論知識,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另一方面,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不斷豐富理論內涵,學思結合,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真情播撒愛心。方老師有一個記錄簿,上面詳盡地記錄着班裏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學生們視她爲“媽媽”,寒冬臘月,她半夜冒着大雪背學生上醫院;收入微薄,她卻省下來爲貧困學生墊付學雜費;她將別人嫌棄的弱智女接到班裏,手把手教寫字、口對口教講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很多年輕幹部的工作和羣衆打交道,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實做好,這就要求我們把羣衆當親人,真心接近羣衆、細心關注羣衆、誠心對待羣衆,多說帶露水、沾泥土的“家常話”,真誠掏出“心窩子”,讓羣衆打開“話匣子”、說出“知心話”,成爲羣衆的“貼心人”。

“千磨萬擊還堅勁”,敢於吃苦錘鍊恆心。電影裏出現的國小校舍,就是按照方平爾繪製的圖樣搭建的。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爛爛的,遇到下雨天,外面大雨裏面也大雨。想進出一趟不容易,要先走山路,再坐船,再坐車,中間還要換一次車,單一趟就要兩天。方平爾支教的環境之惡劣可見一斑,但正是艱苦的條件,成爲她磨礪才幹、積累經驗的練兵場,錘鍊意志、砥礪作風的磨刀石。作爲年輕幹部,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在基層撲下身、沉下心,主動接一接“燙手的山芋”,當一當“熱鍋上的螞蟻”,上一上“刀山火海”,堅決拒絕“鍍金”思想,一步步實現心態的昇華,在火熱的實踐中成長爲可造之材。

“不畏浮雲遮望眼”,錘鍊品格永葆本心。方平爾退休後,有不少機構給她拋來橄欖枝。其中深圳一家公司開出了不菲的薪資,但她從未答應過。拿她的話說,“我也不想賺錢,我的心在大墅村。我放不下村裏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留守兒童。”習近平總書記曾諄諄教誨新時代中國青年,“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廣大年輕幹部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以優秀共產黨人爲楷模,不斷修身立德,涵養高尚品格,才能在奉獻中收穫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讓人生在奉獻中熠熠閃光。電影的最後,望溪村老範的學生們,從一羣二加二等於四都說不對的娃娃們,現在都成了村裏建設的棟樑。他們像曾經的老師一樣,接力踐行着“方平爾”式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最後一課”沒有結束,也永遠不會結束……

【篇三】

近日,《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引發觀衆強烈反響,票房更是突破20億成爲國慶檔電影榜首。衆多小視頻大神紛紛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剪輯、重組劇中故事,對劇情及人物進行聯想。無疑,“夏洛”和“馬冬梅”的故事再一次被觀衆提起。很多網友說,“我和我的家鄉”中第一書記馬亮的故事就是“夏洛”與“馬冬梅”故事的延續。我想馬亮就是“長大”的夏洛吧,而馬書記的故事就是他們婚後幸福瑣碎生活與平凡初心的寫照。那麼“夏洛”是怎樣一步步長大成爲“神筆馬良”的呢?我想他大概經歷了這些。

曾經的“佛系青年”走出迷茫。看過《夏洛特煩惱》的觀衆都知道,夏洛在劇中是一個畢業後靠着馬冬梅養活整日在家無所事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佛系”青年,但卻十分要面子。一次同學會上的醉酒帶他重回學生時代,於是夢中他放飛自我、“創作”歌曲、變身明星、揮金如土努力改寫命運。最終,命運雖改,可他發現始終想要的不過是那抹真情、那份真心。當劇中他說的那句“我把一切都給你,能把冬梅還給我嗎?”溼了多少人的眼眶。就是這樣一個“契機”,夏洛不再彷徨,走出了迷茫,學會了愛與珍惜。

成長的“國際畫家”走進村莊。“神筆馬亮”篇中學校領導問:“你們家誰說了算?”馬亮回答:“我們家實力說了算。”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夏洛的身影,彼時他已考入“俄羅斯列賓美院”。當走上國際舞臺與回到農村的選擇擺在他面前時,他毅然選擇了走進村莊。如劇中妻子秋霞所說,“馬亮他只會畫畫。”而正是這“只會畫畫”的青年,爲小村莊發展帶來了新思路、新力量。當劇中畫面一寸寸略過這片小村莊的土地時,那一幅幅反映鄉風文明、鄉村生活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帶來的是震撼與感動。正是那一支“筆”,畫出了村莊生活的樂趣,畫出了乾淨整潔的鄉村風貌,畫出了“茴香村”美好的明天。

蛻變的“草根書記”帶來希望。馬亮說:“你知道我是在一個小山村裏長大的,可是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輕人都走光了,我能做點什麼呢?”這是馬亮發自內心的靈魂深問。我們長大了,家鄉卻老了,遲暮的她眉宇間盡是滄桑與無奈。作爲她的兒女,我想馬亮一定是想要給她帶去希望的。他秉承初心任職第一書記,用實際行動紮根泥土,奔走于田間地頭,澆灌出帶來希望的“稻田畫”,“推”着土特產走出村莊,帶領着“茴香村”走向富裕之路。就這樣,煥然一新的馬書記第二故鄉迎着朝陽,希望滿滿,成了有名的旅遊度假村,年輕人都陸續被吸引回巢,村民收入也比上一年翻了不止一番。

他人故事蘊真知。也許你的人生中不一定有夏洛那樣一個大夢初醒,但你身邊一定有“馬冬梅”那樣真心關愛你的家人、朋友;也許你的生命中不一定有馬亮那樣的機遇選擇,但一定會有一份讓你保持初心、甘之如飴爲之拼搏的事業。迷茫時,請用心感受,用愛傾聽;困惑時,請堅定腳步,砥礪前行;輝煌時,請不忘來時路,不忘挖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