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三篇

觀後感 閱讀(1.6W)

  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如何培養孩子全面發展》。于丹老師演講風格既大氣又通俗,語言平和自然又很有親和力,演講中常用一個個的小故事小事例比喻一個道理,我和女兒都被于丹老師的演講深深得感染,也很有興致的仔細觀看了下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三篇

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1

  12月6日上午我和女兒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如何培養孩子全面發展》。于丹老師演講風格既大氣又通俗,語言平和自然又很有親和力,演講中常用一個個的小故事小事例比喻一個道理,我和女兒都被于丹老師的演講深深得感染,也很有興致的仔細觀看了下來。

  于丹老師的演講的主題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從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和愛心,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際交往觀,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再講到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內容生動有趣又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確實很有必要仔細認真的的多看多理解,多體會並實踐于丹老師演講的內容。

  于丹老師關於孩子成長的所講述的一個事例就很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和教育意義;“有三個煮着沸水的鍋,第一個鍋放入一個生雞蛋;第二個鍋放入一個生胡蘿蔔;第三個鍋放入一把幹茶葉。水煮開後第一個鍋的生雞蛋,變成了心硬皮薄的熟雞蛋;第二個鍋裏的的生胡蘿蔔也變成了軟軟的一塊橡皮泥;第三個鍋裏的幹茶葉,它放進鍋裏前是最輕最醜的,但是在沸水裏,他舒展看來了,不改變了自己,還把這鍋沸水變成一鍋香茶。”這鍋沸水就是一個社會,社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不可能因爲自己

  喜歡某一個人就把這鍋沸水變成溫潤的溫泉。第一個鍋裏的生雞蛋,他比喻着在社會裏浮沉久了,連心腸都變硬的人;第二個鍋裏的生胡蘿蔔,他比喻着社會中的老好人,永遠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以領導爲先的人;第三個鍋裏的生茶葉,他比喻那些學會改變自己從而改變社會,爲社會做貢獻的人。 我們的思維態度決定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我們看事物的角度決定我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我們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決定我們的行爲方式,我們的行爲方式往往就決定了我們的事業、生活甚至命運。有時候在社會的舞臺裏我們不一定能改變這個社會適應自己,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我們的觀念。我們要以怎樣的姿態怎樣的方式走進社會,這需要我們抓住機遇,發現世界,當我們的知識閱歷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人格就會決定我們的成敗。態度決定一切,人格決定態度,讓我們學會走別樣的路,擁有別樣的人生。

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2

  感恩教育就是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激,或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的教育。國小生年齡小,喜歡形象直觀的東西,如果我們只是通過幾句話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麼成效。那麼,怎樣對國小生進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用身邊的人和事進行感恩教育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的人,他們一直在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地默默爲孩子付出,但孩子們可能不曾細細體會,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回憶一下,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是怎樣對待你的?都爲你做過哪些事?他們是否曾做過下面這些事:放學後或天黑了不見你回家,四處尋找;下雨了,爲你送雨傘;下雪了,爲你送棉衣;你病了,他們趕忙找醫生……當孩子們想到這些事之後,他們就會感覺到親人的關愛。這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討論一下,應該怎麼做才能回報親人的愛?

  二、通過影視資料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沒有遭受過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沒有體驗過艱苦奮鬥的艱辛,教師可以組織孩子們看一些抗戰題材的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董存瑞》《長征》等,這些影片形象直觀,感染力很強。另外,教師還可以帶孩子們到博物館、紀念館和烈士陵園看一看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用過的手槍,指戰員們用過的雲梯和機槍,烈士們的照片和事蹟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會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學會珍惜。

  三、通過生動的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知恩圖報的美德故事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如韓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贈;首陽之餓人受趙盾活命之恩,在趙盾危難之際,便捨命相救的故事。孩子們聽了這樣的故事,自然會知曉感恩圖報的美德。

  我們常說“教書育人”,感恩教育實際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人可以沒有讀過許多書,可以沒有許多知識,但是,他必須懂得做人最起碼的原則——知恩圖報。我們一定要在教書的同時育好人,讓孩子們從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以後用更多的愛來回報社會。

  也許是我們對孩子的愛太無私,以至於孩子對這份愛非但不珍惜,反而感覺父母嘮叨。因此父母要學會做“弱者”,創造機會讓孩子表達他們對父母的愛。如父母不妨告訴孩子,自己工作時會很煩惱、很辛苦,養育孩子也很辛苦。父母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是因爲愛他,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安慰、照顧,等等。一旦父母學會了接受孩子的愛,孩子的價值得到了體現,他們就會懂得孝敬父母,對父母感恩。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捐獻活動、扶貧活動等等,讓孩子體會他人的辛酸與苦難,讓他們願意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離開父母,融入社會。惟有學會感恩,纔會更加熱愛生活,關愛他人,收穫平和與快樂。

于丹孝心講座觀後感作文3

  今天上午八點,我和孩子一同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啓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爲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爲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第一講是: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首先人生目標必須是長期的,沒有長期的目標,你也許就會被短期的種種挫折所擊倒。設定了長期的目標後,起初不要試圖去克服所有的阻礙。其次你的目標必須是特定的。然後目標一定要遠大,沒有遠大的目標就會被微小的成績衝的昏昏然,不思進取最終一事無成。最後自己的的人生目標必須由自己來實踐。

  第二講是: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爲家長我認爲孩子的性格與家庭環境、教育方式、生活環境、社會實踐等方面息息相關。首先有認識到孩子發脾氣的緣由,不外乎不受重視、不受理解、意願得不到滿足和因知識量的原因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學科的認識缺陷和片面造成的理解誤區,另外家長不能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常以自己的角度看孩子的問題並伴以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溝通出現與孩子之間的所謂“代溝”也是造成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記得有一個實例是一位媽媽帶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商場,孩子莫名去秒的發脾氣,媽媽蹲下去哄孩子時發現孩子看到的不是色彩斑斕商品而是晃來晃去的人腿。通過該實例我們要以孩子的視角去讀懂孩子的內心,再做出合適的教育方法。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 記得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其中有幾句印象深刻: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是一項比較困難的課題,讓孩子學會感恩,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首先應該是懂得感恩的人。因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在學校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因爲正是這些批評,你的人生纔會減少遺憾和後悔。對於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應當用實際行動來對老師感恩,老師從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們身上,無非是讓你們能夠成人、成才,能夠自立於社會,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通過自己對老師的關愛言行,在不知不覺地中慢慢影響着、感染着孩子,這些關愛的言行舉止也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靈中。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讓孩子有挫折意識和百折不撓的意識,讓孩子認識到生活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會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很多次的挫折作爲基礎的,挫折也是孩子今後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財富。

  通過和孩子一同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也深受教育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心靈恰似給孩子創造了一個步入快車道工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