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觀後感>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三篇

觀後感 閱讀(2.21W)
最近大夥的電影《長津湖》很多人都去看了,都在朋友圈裏向朋友推薦了這部電影。好的電影就要寫一篇好的觀後感來回味。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三篇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1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爲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着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鬥!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六十三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瞭解也與日俱增。鬆骨峯戰鬥、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爲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爲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象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這裏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臺灣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準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準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說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牀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牀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
 
  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儘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蹟。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僞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爲慘烈的戰鬥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美國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爲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軍隊,在戰鬥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着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爲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衝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燬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鬥。
 
  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爲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爲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2
 
  戰爭電影鉅製《長津湖》在萬衆期盼中終於登上了大銀幕。特殊的題材、創紀錄的投資、超強的創作陣容,都預示着這將是一部史無前例的重磅影片。該片的票房預售、想看指數均在同檔期影片中排名第一且遙遙領先,必將在國慶檔期掀起全國觀衆的觀影熱潮。
 
  《長津湖》的上映也將抗美援朝戰爭片創作推到了新的高點。據筆者統計,自1956年《上甘嶺》上映至2019年,正式上映或播映的抗美援朝戰爭片僅21部。而2020年以來包括網絡電影及已立項的電影在內,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在短短兩年內已達12部之多。抗美援朝題材已成爲中國戰爭片一個潛力巨大的富礦,抗美援朝戰爭片創作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作爲第一部表現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片,《長津湖》填補了一個題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憑藉鋼鐵意志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擊敗了美軍最精銳的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國威軍威,一舉扭轉了戰爭局勢。這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歷史首登銀幕,無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長津湖》的史詩性敘事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片在同題材創作中首次採用了全景式、文獻式的“正史化”敘事方式,建構了由決策指揮的高層視點、基層連隊的微觀視點以及美軍的他者視點“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展現了從作戰決策至長津湖戰役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歷史。影片嘗試以客觀、理性的方式回顧歷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爲勝利者敘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該片也是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英雄主義敘事。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後繼奔赴戰場,與雷公、餘從戎、平河等戰友用熱血與生命保家衛國,兄弟情、戰友情感人至深。與之呼應的是另一個並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懷主動請纓,毛澤東將兒子送上戰場,而岸英最終將熱血灑在了異國土地上。這些捨生忘死、爲國捐軀的戰士們,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最殘酷慘烈的戰鬥之一,志願軍將士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影片《長津湖》藝術再現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悲壯:鐵道列車被炸的慘烈,亂石陣上的隱忍,通信塔之戰緊張激烈,新興裏戰鬥氣壯山河,指導員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戰場,老兵雷公壯烈犧牲,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片尾“冰雕連”令敵人亦爲之動容……影片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懼強敵、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英勇無畏、震撼天地的戰鬥精神,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值得注意的是,該片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前傳,伍六一向許三多講述的那個“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長津湖》中第七穿插連的長津湖戰史,“不拋棄,不放棄”的經典名句也找到了源頭。新兵伍萬里與許三多之間的關聯,不僅是英雄鋼七連的傳承,也是中國軍隊的精神傳承。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從《上甘嶺》到《長津湖》,抗美援朝戰爭片始終有着鮮明的愛國主義主題、革命英雄主義的人物模式以及陽剛的崇高美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着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啓示意義,它們仍是作爲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宏大敘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迴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長津湖》的上映說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 精選(長篇)3
 
  2021年10月2日,我觀看了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入朝到第二次戰役獲勝的歷史的電影——長津湖。雖然電影選拍的歷史很長,場面也很恢宏,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並未選擇大場面,而是以五千裏(吳京飾)所在的七連以切入點來描寫戰爭的全過程。
 
  第一點是令人難忘的畫面的場面,電影中也對這些做了深刻的刻畫。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電影中有一段志願軍和美軍吃食的對比,和雷公在最後不惜自己犧牲,拉着標誌彈飛奔這兩個場景。在第一段場景中,美軍爲了慶祝聖誕節的到來,在吃着熱乎乎的飯菜,還聊着戰爭後要到對方家裏做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志願軍在冰天雪地中吃着凍硬的土豆,五千裏和伍萬里(易烊千璽飾)在聊着兄弟倆的往事。這一幕凸顯出了當時志願軍戰士們的艱難,但更爲可貴的是他們沒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想要取得勝利。在第二個當中,雷公身上體現出來的則是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艱苦卓越的精神。這兩幕體現出來了我們志願軍戰士所具有的優秀品質。也令我們這些後輩所動容。
 
  第二點是劇組的認真。這部電影總體來說非常好,在這部電影中還原度也較高,體現了戰士們的真實生活。裏面有很多的小細節,例如,雷公剛開始騙伍萬里,不給他帶彈頭的子彈,戰士們在休息的時間玩鬧,以及5萬里在第一次殺人時的糾結和猶豫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小細節,對於生動戰士的形象很有幫助。這對近年來的戰爭片是很有啓發的,以往的戰爭片,新兵一上戰場,這時候編劇往往會讓新兵所在連裏的一個熟人死去,然後新兵就會聽從長官的命令衝上去與敵人搏殺,完全沒有第一次殺人的心理活動。而電影中就很好的表現了出來;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棒的也與以往不同,就是在以前的戰爭片中,在最後決戰的時候,有人會拿着一把輕機槍直接站起來掃射,除非劇情需要,否則很少中彈;但電影中卻是需要小心翼翼的隱蔽。這也是一個點,雖然比較小,但集合起來卻可以體現劇組的認真程度,這一點上值得中國的演藝圈認真思考。
 
  第三點則是愛國主義,在劇中伍千里是在探親途中被宣佈要打仗的,二塔的母親只是淚別他送戰場,而其他的人也是保家衛國,讓自己把所有的仗都打完,這樣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不用過在硝煙之中,可以和平地建設祖國,他們死是爲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尤其是開頭的一段演講,老百姓爲了保衛新中國,把自己的孩子主動送到志願軍當中,這就是愛國。而在歷史上,這段歷史也同樣感人,爲了保衛自己剛剛誕生於硝煙與戰火中的祖國,滿心以爲可以休戰的解放軍戰士在得知國家又面臨新的戰爭時,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又上了戰場,拿起槍,保衛自己身後的百姓和祖國,而在後方的人民也是竭盡所能的支援前線,正是因爲有這樣樣的戰士和人民,我們才能取得勝利。在這一方面長津湖不僅僅是電影,也是一節生動的愛國主義課程。
 
  最後總的來說長津湖是一部值得一看,同時也是一座里程碑式的電影,假如中國影壇對待每部電影都可以如此用心,不論題材,用心拍攝,那麼,我相信不說打壓國外電影,起碼抗衡是沒問題的。希望以後可以多一點這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