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發言稿>

論《紅樓夢》作文1000字

發言稿 閱讀(3.2W)

紅樓夢裏夢紅樓,一個夢字,盡是哀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論《紅樓夢》作文1000字

紅樓夢讀後感

在《紅樓夢》中,賈惜春留給許多人的印象無疑是冷漠、膽小、看破紅塵、不近人情,可是,難道惜春真的是如此嗎?

首先,關於惜春冷漠。許多讀者認爲惜春冷漠大概就是因爲惜春“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地把無罪的入畫攆了出去,並且還說“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可是,若細細想來,也是情由可原的:在書中,對惜春的身世只這麼說,賈敬在她出生後不久就離家住進了“玄真觀”,母不詳。這便是讓惜春孤僻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惜春一出生便接到榮國府來住,其實質也是寄人籬下的。因此,在賈府的各種歡樂宴席中,很少見惜春參加,即便是參加,也不過是一個串場,意思一下便回蓼風軒了。在賈母讓惜春作畫一回中,當“天氣寒冷了,膠性都凝澀不潤”,賈母依然叫她“不管冷暖,你要畫去”,“我當下就要的,你別脫懶兒”。可見賈府的人對惜春的冷漠的態度。在這種情況“無”父無母的情況下,最需要別人摟抱、關愛的惜春,無緣倒入賈母的懷中、無緣受到家人的關愛,一個賈家的小姐,受到家人的如此“關心”,她能與其他姑娘們親密無間地相處嗎?當賈家被抄後,惜春說“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她說這句話,其實就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是對賈府的不滿,對寧府的不滿,寧府的腐化、男女的污穢,使她已經不能忍受了,因此,爲了自己靈魂的高潔,她只能這樣,作一個樣子,讓別人覺得她“無情”、“冷漠”,好讓她以後出家,不在這攀龍附鳳的家族中生活。

惜春素日與書卷爲伴,她從書中明白了許多道理,也從書中看到了賈府的烏煙瘴氣,其中“元妃省親”一回中惜春所做的詩便可以證明:衆人都以“景”延伸爲將來賈府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但獨有惜春作的詩只寫景,而不寫“家”,可見惜春早已看破紅塵。在書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她的這樣的思維軌跡:“在如此一個水深火熱的家庭,弄不好便會臊給自己一身灰。”更重要的是,惜春心理的成熟使她已經看到了一個泱泱大家最後的悲哀,她的冷漠也是來源於如此一個光輝家族最後要泯滅的一種絕望,一種無能爲力的沮喪,使她喪失了對生活的憧憬,於是,她把精神寄託給“佛”,與塵緣一刀兩斷,更何況,惜春自己說的“不做狠心人,難得自了漢”就更能說明她對“佛”的嚮往,對世間的嫉恨,但她的出身使她無法去反抗以賈母、王夫人爲首的“封建派”,因此只能選擇逃避來反抗封建的禮教,也就是出家爲尼。而她說的“生在這種人家,不便出家”一句由說明了她是很顧大體的,想到自己出家後賈府在人們中的形象會變得更加惡劣,於是沒有武斷地落髮爲尼,而在賈府敗落後才作出決定。而她剛開始被尤氏認爲“冷心冷面”“怪道都說四姑娘年輕糊塗”也是因爲“你們不識幾個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說我年輕糊塗”,一般不仔細品讀,會很難理解這段文字,其實質意思大概是:你們平時對我漠不關心,看不起我,我今天就讓你們見識一下,我的真正的志向你們怎能理解?!

而且,許多讀者認爲惜春總是推卸自己的責任,其實恰恰相反,惜春是很有責任心的,其中第一百十二回妙玉被劫後有這樣一段:

“賈政邢夫人等先後到家,到了上房哭了一場。林之孝帶了家下衆人請了安,跪着。賈政喝道:“去罷!明日問你!“鳳姐那日發暈了幾次,竟不能出接,只有惜春見了,覺得滿面慚愧。邢夫人也不理他,王夫人仍是照常,李紈,寶釵拉着手說了幾句話。獨有尤氏說道:“姑娘,你操心了,倒照應了好幾天!“惜春一言不答,只漲紅了臉。寶釵將尤氏一拉,使了個眼色,尤氏等各自歸房去了。”

這是她與尤氏交往已一段時間後的尤氏所言,從中可以看出:惜春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女子。

另外,惜春在衆女子中可以說是一個年紀較小的一位,她的膽小也由於此,另一個原因便是:惜春是一個講臉面的人,對事情都有一顆“面子”心,也就形成了她的膽小。但是,在一個仕宦之家,哪個女子不顧及自己的臉面?惜春的愛面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惜春是很有預知和洞察能力的,她能從自己姐姐們的命運而看到自己的結局,正所謂“勘破三春景不長”,又看到了整個賈家的命運。她的大智慧也是因爲她清楚地認識到了“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當她聽說妙玉被劫後想到“迎春姐姐磨折死了,史姐姐守着病人,三姐姐遠去,這都是命裏所招,不能自由。獨有妙玉如閒雲野鶴,無拘無束。我能

學他,就造化不小了。但我是世家之女,怎能遂意。這回看家已大擔不是,還有何顏在這裏。又恐太太們不知我的心事,將來的後事如何呢?”以及“做了女孩兒終不能在家一輩子的,若象二姐姐一樣,老爺太太們倒要煩心,況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乾乾淨淨的一輩子,就是疼我了。況且我又不出門,就是櫳翠庵,原是咱們家的基趾,我就在那裏修行。我有什麼,你們也照應得着。現在妙玉的當家的在那裏。你們依我呢,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沒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願,那時哥哥回來我和他說,並不是你們逼着我的。若說我死了,未免哥哥回來倒說你們不容我。”也說明了她的理智、冷靜與成熟。

實際上,惜春是唯一真正有佛緣的人,是真正的“一念不生,萬緣俱寂”,她是自己給自己選了一個良好的歸宿,雖說清心寡慾了一生,卻讓她過上了她理想中的生活,從心理上講,她是幸福的。

紅樓夢讀後感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主線人物,寶、黛二人的悲劇貫穿始終。薛寶釵雖不是此愛情悲劇的當事人,但也有着相當高的地位。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爲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爲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爲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爲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爲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爲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爲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爲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爲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爲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爲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只可惜寶釵爲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

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爲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爲難母親。嫁於寶玉後,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後,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爲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爲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衝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爲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爲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爲對寶釵的爲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

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僞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願,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爲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麼做的。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麼完美可言?也許是家境關係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後,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爲將自己埋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後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悽慘還是黛玉悽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黛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讀後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特別愛讀書,特別是名著,讀《三國演義》,我領略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讀《西遊記》,我感受到了孫悟空的桀驁不馴;讀《紅樓夢》,我則體會到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我覺得《紅樓夢》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初讀《紅樓夢》,覺得人物繁多,情節複雜,語言生澀難懂,合上書本,靜心梳理情節,也能理出個大概來。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金玉緣》這個書名,因爲《紅樓夢》主要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愛情糾葛。寶玉和寶釵被人稱爲“金玉良緣”,但寶玉卻稱自己與林黛玉爲“木石姻緣”,最後黛玉含恨離世,寶玉削髮爲僧,寶釵孑然一身。所謂“金玉良緣”也不過如此。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轉衰的歷程爲暗線。其中,賈府最爲興盛,卻又衰落得最快。雖然賈府上有賈元春在宮爲妃,她爲賈府換來了繁榮,使得賈府後臺強硬;下有無數家業,家底雄厚,但是賈府上下揮霍無度,賈府後輩個個紈絝子弟,好吃懶做,軟弱無能,家產被一點點腐蝕。再加上後來頂樑柱元春的病逝,賈府大廈轟然倒塌。雖然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衰落不可避免,但若是府中發奮圖強,人才輩出,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呢?

再讀《紅樓夢》,林黛玉離家入榮國府,黛玉葬花,寶玉成親,黛玉離世......一個個故事引人入勝。人物形象也鮮活起來,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見風使舵的王熙鳳,審時度勢的薛寶釵......從中領略到林黛玉的才華,感受到薛寶釵的大氣,體會到王熙鳳的潑辣......

賈寶玉嬌聲嬌氣,更似個女子。這樣的性情,也是因爲成長環境所導致的,榮國府裏到處是女子,男子屈指可數。不過,我覺得寶玉也是個君子,在身不由己的封建社會裏,他有對愛情的執着和對封建束縛的追求。最終卻因爲黛玉之死放下一切,削髮爲僧,可悲可嘆。

林黛玉才華出衆,奪菊花詩,廬雪爭聯,即景賦詩,與湘雲月下吟詩......

可她又是一個一手拿藥罐子,一手捧醋罈子的弱女子,不如寶釵的行事大方,不如熙鳳的精明能幹,更是因爲她性格孤僻,人緣不好所導致原本疼愛她的賈母漸漸疏遠她,最終因爲王熙鳳的一出"偷樑換柱"痛失所愛。但是,她又是個可憐人,從小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寄人籬下,愛而不得,最後喊着寶玉的名字香消玉殞。

我曾爲這書中悲慘的愛情故事唏噓,也曾怨作者爲何不給這故事安排一個好的結局,讓人猜摸不透。不過在這封建社會末期,註定不會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吧。

讀完《紅樓夢》,我瞭解到封建社會的繁榮與衰落,感悟到封建社會的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感受到寶黛愛情的忠貞與無奈。《紅樓夢》不愧是反映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

紅樓夢讀後感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春夢隨雲散,花飛逐水流;寄言衆兒女,何必覓閒愁。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而使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敘述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作者爲什麼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麼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後來我漸漸的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麼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爲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爲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的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爲婚”的時代,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水深火熱。同時他又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的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櫻花——林黛玉她兀自低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連着凋零的花瓣,也要把那滿懷心事長眠在地下。讓那無盡的思念化在撲簌簌晶瑩的淚珠裏。她浪漫風流,才氣縱橫和最後冰冷的結局催人淚下。她綻放的太美,讓上天都嫉妒了,於是化成一片雲淡風輕,只留下櫻花瓣美麗的回憶。

櫻花惹人憐愛,嬌柔可人,只是陽春三月一過,它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林黛玉的韶華容顏,化作櫻花的驚魂只有香如故。梔子花——晴雯晴雯,對紅樓夢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未必太多注意到這個名字。的確,她沒有姣好的容貌,沒有居高的地位,他只是怡紅院的二等丫頭。可是她卻擁有敢愛敢恨敢怒敢罵的剛烈性格。書中的她被描繪成芙蓉仙子,而她短而無救的頰,像極了馥郁的梔子花。這樣的美食刻骨銘心的,美到深入骨髓。晴雯的病逝給了混亂的局勢最大的諷刺,她的剛烈性格,我銘記於心了。百合花——薛寶釵提起這個女子,可真是不簡單,她上能討好老爺太太們,下能團結打雜丫頭。大氣而聰穎,像百合一樣高雅流露出絲絲智慧。。。。。。

一個女子,一種花語,每個人都綻放着她獨一無二的美麗。這別樣的美麗,渲染着紅樓夢的悽美。當我讀完《紅樓夢》時,幾乎發了半天呆。書中紅樓女兒的悲慘下場,令我悲痛萬分,寧榮二府從“金滿箱、銀滿箱”到“陋室空屋”的驚天鉅變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氣,真好似“呼啦拉大廈傾,燈慘慘黃昏近。”想當初,寧榮二府車水馬龍,繁華一時,極爲奢華,到頭來卻陋室空屋、衰草枯腸。寧榮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擁有過金銀珠寶,住着華麗堂,誰曾想淪爲賤民,他人皆謗?寧榮二府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讓我沉思良久。是人無止盡的貪婪和慾望,因爲嫌棄烏紗帽太小,可卻怎麼料到枷鎖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勞而獲,可是最終卻被送進了鐵窗下。

權力的爭鬥,社會的黑暗,導致了紅樓大廈的傾覆。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贊,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賦會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嘆端嫺處子,到底誤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可嘆卻遇中山狼,一味驕奢淫蕩,嘆芳魂豔質,一載去悠悠……才情萬種的紅樓兒女們散的散,去的去,曾經的繁華人生如一場夢。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雲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閒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紅樓夢讀後感

年前隨着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的熱播,我這個紅樓迷再次捧起原著,邊看電視邊與原著作起了比較。在將近四個月的時間裏,又把原著看了兩遍。先談一談對一號主人公賈寶玉的看法吧!

在被譽爲中國四大名著的小說中,《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中的主人公都是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英雄人物,唯有《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是一個文弱少年。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文弱少年,給讀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卻不亞於英雄人物。在原著中,曹雪芹以大量文字濃墨重彩地表現了賈寶玉高尚的人品:他時時處處胸中裝的心裏想的,都是別人,尤其是下人、窮人、無權無勢、無家無親的苦難人。

若按常理,,賈寶玉完全有條件擺出鶴立雞羣之態。論其位,他是位於三公之首的榮國公府內最受寵愛的正宗嫡孫;論其才,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說他“其聰明靈秀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屬宋徽宗、唐明皇、陶潛、秦少游、唐伯虎”等才子之列。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即是證明:他即興題聯,清詞麗句,妙語連珠,四座皆驚;論其貌,第三會說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這位位優、才高、貌美的怡紅公子,絲毫沒有優越之感。

寶玉對下人,存主僕平等之心,互相關愛,互相服務。下人爲他梳頭,他也爲下人梳頭;他病了,下人端湯捧藥,守護牀前,下人病了,他端湯捧藥,守護牀前。冬天,晴雯在外面門上張貼寶玉寫的三個大楷字,把手凍僵了,寶玉見了便趕緊用自己熱手握住,以送溫暖。

在物質上,寶玉對下人亦是關愛備至。他在府內與賈母共餐,見有豆腐皮包子,是自己的下人最愛吃的,就謊說自己最愛吃,讓人送到怡紅院,給下人留着;元妃賜與他的糖蒸酥酪,下人愛吃,他自己就不吃,給了下人。第十七回寫到因寶玉題聯受到其父與衆人的讚許,幾個小廝便向其要賞,寶玉說每人賞一吊錢,小廝們嫌賞太輕,“不容分說,便將寶玉身上所佩之物盡行解去”。這情節看似寫小廝,其實作者是旨在表現寶玉在物質上對下人的慷慨大方,決不吝嗇,亦見其地位平等,關係親密。第二十回寫賈環與丫頭鶯兒擲骰子,本來賈環輸了,反說自己贏了,就硬抓鶯兒的錢。藉此機會,鶯兒對寶玉、賈環做了對比,對賈環說道:“一個做爺的,還賴我們這幾個錢,連我也不放在眼裏。前兒我和寶二爺玩,他輸了那些,也沒着急。他剩下的錢,還是幾個小丫頭子們一搶,他一笑罷了。”第二十九回,寫寶玉隨賈母去清虛觀打醮時,張道士爲討好賈母,給寶玉送了三五十件貴重禮物,均是金、玉之品,寶玉卻說他要這也無用,不如叫小子們捧去,散給窮人。

解人危難,是寶玉關愛下人的又一側面。第七十七回,寫王夫人大開殺戒,把聰明正直的晴雯、芳官及四兒三個女孩兒趕出府去,連衣被都不得帶走。他們生活無着,有的還無家無親,均在危難之中。寶玉卻因其母頑固而無力相救。爲解人危難,他只好藏起內心痛苦,曲曲折折,說着好話,陪着笑臉,懇求襲人,瞞上瞞下把三個女孩兒的衣服、素日用品,另贈幾吊錢,偷着讓人送了去。

……

凡此種種,文中還有很多,不再一一贅述。縱觀紅樓全書,對寶玉的千萬條貶詞,多因其與人爲善。長輩的訓斥和釵、黛的埋怨且不去說,就連某些下人,也把他的爲善之舉視爲呆傻糊塗。在第三十五回中有兩個婆子從怡紅院出來談論到賈寶玉時說:“怪道有人說他家寶玉是外象好,裏頭糊塗,中看不中吃,果然有些呆氣。他自己燙了手,倒問別人疼不疼。這可不是呆子?”另一個婆子笑道:“我前一回來,聽他家裏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有些呆氣。下大雨淋得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吧。你說可笑不可笑?”

這真是:都笑寶玉癡,誰解其中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