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實用文>發言稿>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交流發言範文

發言稿 閱讀(6.99K)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交流發言

  堅持因地制宜規模化,創新搭建“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行業協會、電商”等支部引領工作平臺,圍繞海洋漁業、冬棗生產、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村級集體增收沾化模式,同步推進中央廚房、傲農生豬養殖、綠天使產業園等3個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受益。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交流發言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交流發言範文

一、打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組合拳”

  扛牢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政治任務,立足推進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強班子、抓基層、創機制,爲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壓實責任 下沉力量

  市委堅決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每季度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扶貧工作、每月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市分管負責同志定期現場辦公,高標準、嚴要求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紮實開展市縣鄉村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遍訪8個扶貧工作重點扶持鄉鎮,縣(市、區)黨委書記帶頭遍訪208個扶貧工作重點村,鎮(街)、村書記帶頭走訪貧困戶7.4萬戶,實現重點鄉鎮、重點村和貧困戶遍訪全覆蓋。

  強化導向 識別幹部

  大力倡樹重實績、重實幹、重基層的鮮明導向,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幹部。選優配強扶貧工作力量,抽調市級層面46名幹部組建扶貧工作專班,選派430名幹部組成鄉村振興服務隊,選派626名第一書記駐村抓黨建促脫貧。先後提拔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表現突出的鄉鎮(街道)黨委書記18名。目前,全市共有24655名幫扶幹部、6303名扶貧專幹工作在扶貧一線。

  狠抓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整治,先後抽調1532名機關幹部,對全市425個扶貧村開展拉網式排查,對問題較多的掛牌督戰、對整改不力的嚴肅問責。

  建強組織 夯實基礎

  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歸雁工程”,調整撤換347名村黨組織書記,排查清理76名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幹部。總結推廣“耿店經驗”,155名農村年輕優秀人才返鄉任職創業。開展“三個一批”頭雁培育行動,儲備農村後備力量1.4萬人。

  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市縣領導班子成員幫包鄉鎮(街道),266名市縣鄉黨政正職主動認領幫扶,“一村一策”集中整頓,信訪矛盾突出村化解率達到85%以上。

  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增收固本工程”,全面消除空殼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減至14.5%,5萬元以上的村增至48.2%,10萬元以上的村增至26.5%,村級組織服務羣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創新機制 激發活力

  堅持“黨建引領、組織聯建、片區融合、集羣發展”的總體思路,打造黨建聯合體279個,覆蓋近30%的行政村。積極穩妥推進多小散弱村莊整合,全市行政村由6260個減至4847個。

  以區域化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在資源稟賦較好的地方,推行園區、社區、景區“三區聯建”,在相對貧困的地方,推行規模農場、就業工場“兩場同建”,20個“三區聯建”、14個“兩場同建”項目初見成效,發展“規模農場”22處,建設就業工場368家,帶動周邊1.5萬名羣衆實現就地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餘元。

二、沾化區黨建引領繪出脫貧攻堅“決戰圖”

  沾化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大局,不斷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實效,把黨建優勢轉化爲扶貧優勢,跑出全面小康“加速度”。

  堅持統籌謀劃 完善責任體系

  沾化區制定出臺《濱州市沾化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進一步細化分解脫貧攻堅年度任務目標,明確工作推進時間節點,繪製脫貧攻堅“決戰圖”,實行掛圖作戰。召開區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在全區建立一級網格11個、二級網格39個、三級網格438個,推動脫貧攻堅管理關口前移,觸角下伸,調動全區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優化幫扶隊伍 脫貧上下同心

  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好隊伍是關鍵,在前期選派的區直部門430名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下沉一線開展幫扶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幫包任務需求,按照每人幫扶不超過5戶的標準合理調整幫扶對象,讓幫扶工作更加精準、幫扶措施更加到位、幫扶成效更加顯著。實施村級組織“第一書記(主任)全覆蓋”工程,在省、市、區各級選派第一書記的基礎上,區鎮兩級通過招引農村在外各類優秀人才,或選派機關幹部,實現農村第一書記(主任)全覆蓋,築牢基層黨組織“橋頭堡”。發揮黨員幹部、能人產業大戶帶動示範作用,因村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激發貧困戶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內生動力,形成幹部帶動,全員參與的脫貧攻堅生動局面。

  突出產業扶貧 實現持續增收

  堅持因地制宜規模化,創新搭建“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行業協會、電商”等支部引領工作平臺,圍繞海洋漁業、冬棗生產、蔬菜種植、畜牧養殖等傳統優勢產業,打造村級集體增收沾化模式,同步推進中央廚房、傲農生豬養殖、綠天使產業園等3個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受益。堅持管護運維規範化,進一步明確扶貧資產管護運維責任主體,建立完善管護制度,落實資產看護、維修、更新等管護責任,爲17個“種養加”項目和37個光伏項目購買資產保險,提高產業扶貧項目抗風險能力,確保現有扶貧產業項目年均收益維持在2500萬元以上,帶動貧困羣衆人均年增收不低於2000元。堅持收益分配陽光化,按照“村提方案、鎮級審覈”流程,嚴格執行方案公示、結果公告等制度,確保扶貧項目收益合理分配,助力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