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書信>申請書>

課題立項申報書範例 申請書

申請書 閱讀(2.86W)

課題立項申報書範例_申請書

課題立項申報書範例 申請書

課題申報書(一):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1.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第一、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越來越注重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用心性的調動。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僅注重知識研究的結果,而是更重視研究知識的過程;不是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潛力;不是課堂上教師爲中心,而是重視師生的互動性學習。新的課程越來越重視人的發展和培養。與時俱進的形勢要求我們冷靜思考,如何進行《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方向與實效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

第二、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學生及家長的文化素質差別越來越大。隨着中學生就近入學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現象越來越突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尋找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和有效的教學手段或策略使這些學生能得以提高。我們認爲,校園的現實要求我們做這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第三、目前,一些中學的課堂教學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幹有餘、巧幹不足、實效性不高的現象。這已經制約和影響了中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客觀上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深入探討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和實效策略,很有必要。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就應爲教學實踐服務。我們的實踐陣地是教學的第一線,也就是說,要透過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潛力水平,提升我們整體水平。我們就應實事求是,認真地去進行新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和實效性策略的研究。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探討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從教學模式優化研究;教學設計、資料優化研究;教學環節優化研究;教學手段優化研究等方面探討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

2.研究優效課堂教學的實效策略:備課策略的研究;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反饋策略的研究;培養合作學習品質和潛力的研究;“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中過程評價的研究。

2.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研究概況

在國內,學術界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等爲依據,大規模研究有效教學相關理論,是從21世紀初才展開的。大部分學者從有效教學的涵義與價值、有效教學的要素、教師行爲、教學策略等方面展開研究,研究成果都是圍繞“有效”來,而“教學優化的方向和實效高效策略”的研究成果則少,大都處於研究過程中,或是半成品。由此可見,本課題的研究有必須的空間和基礎。

2.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教學十分重視教學效率和尋求有效教學方法(模式)與途徑。早在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的對話法。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爲現代有效教學模式成爲了奠基。而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其主要代表爲美國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20世紀90年代由斯賓塞基金資助的零點項目和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開發出了“爲理解的教學”模式,簡稱“UFT”。1999年,美國課程研究專家威金斯和麥克泰透過創設“透過設計促進理解”理論。而關於高效的着重闡述,外國研究則少。

(2)本課題與之區別與聯繫

①從課題性質上看,本課題既不是純理論的研究,也不是政策性的研究,而是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實踐應用性研究。

②從課題資料上看,本課題包括校園課堂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因此具有高度綜合性的特點。

③從課題組人員上看,本課題是本校同教研組人員都參與。

④從課題研究作用上看,本課題研究是與教育改革實踐(個性是課堂教學)緊密相連的,因此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實質上就是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育改革實踐和在其中理解檢驗的過程。二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3.課題研究的實踐好處、理論價值和創新之處

(1)實踐好處

本課題研究是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實踐應用性研究。它是與教育改革實踐(個性是課堂教學)緊密相連的,因此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實質上就是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教育改革實踐和在其中理解檢驗的過程。

(2)理論價值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從理論層面上深入研究本學科的學科特點,便於本學科教師更深層次的準確把握本學科的本位定位,以便有利於用好教材,發揮自己的優勢,用心探討高效課堂的策略模式。

(3)創新之處

①研究資料上:比同類課題研究的資料範圍廣、深、新。表此刻不僅僅要研究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更要研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新精神、新經驗以及新問題,從而考量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問題。那裏涉及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在大小課堂教學中的實施,以及從教學資料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檢測評價方式的全過程的相關問題。既要思考到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的關係,又要注意到兩者最終的實效性的問題。

②研究思路方法上:本研究採用實證歸納的方法和行動研究的方法,自下而上、從操作層面篩選、驗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等。區別與以往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採用主觀思辨和邏輯推論的方法,自上而下地探討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模式的宏觀結構。本研究將對超多的典型的課堂教學進行客觀量化的觀察分析,突破以往憑主觀印象評價課堂教學的評課模式,從而提高評價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在對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還將探究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師生的言語行爲,人際關係,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等與實效性的問題,這將有助於揭示課堂教學的本質,促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提高。

③從中學一線教師的特點出發,本課題的研究以實踐應用主要特徵,能夠邊研究邊實踐邊推廣。

4.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本課題受到校園領導高度的關注與重視,使本項課題在校園的調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組織上的保證以及專業上的指導。

2.本課題由多名教學和教研潛力強的老師組成,任教年級有梯度,使課題研究能兼顧橫向性與縱向性。本人具有20年物理教學經驗、蘇州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太倉市教學能手,曾參與了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五”規劃立項課題子課題《物理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師生課堂“教”與“學”的互動》,於2009年結題。工作之餘也能用心反思,先後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和教學實效策略方面已有所研究,並積累了必須的經驗和研究資料。課題組夏堅老師爲本校物理教研組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很強的科研潛力;管秀明老師和錢敏芳老師爲備課組長,參與市級課改評優課競賽並獲獎;丁志強老師和許敏芳老師爲太倉市物理教壇新秀,論文多篇獲獎;劉水清老師、項向華老師、張萍老師、李靜老師,他們也潛心專研,撰寫論文,都有着豐富的物理教學經驗、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較強的教科研潛力。

3.課題組在制定本課題方案時,透過對本校物理教學現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工作,並參閱了國內外超多的關於“課堂教學優化和實效策略研究”教學的理論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如何進行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和實效策略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4.本校有完善的學科教研組活動安排,定期召集教研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爲本課題的實施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帶給了時間上的保證。同時,太倉市教育局在2004年組建了規模國中教育集團,定期舉行校校之間的學科教學交流活動,爲本課題的研究實施帶給了更爲廣闊的空間。

5.本校有一流的教學設備,擁有足夠的藏書和電子圖書,教師閱覽室每年訂閱各種教學類參考雜誌100多種供教師學習提高,教師辦公室都配有計算機,能滿足教師上網搜索資料的需求,確保教師能及時掌握國內外物理課堂教學研究的進展,每個教室也都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使該課題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撐。

6.經費保障:由校園劃撥專門的科研經費以保障課題研究要支付的各種費用。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對“課堂教學優化”的界定

此課題中的課堂教學優化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透過優化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資料和設計,優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手段等方面克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每堂課都有一個最優化的結構安排,使課堂教學結構更趨科學化、合理化、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完成學習任務,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個性特長髮展,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各種潛力都能有機協調發展。

(2)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界定

課堂教學實效性是指透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此刻: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專業角度說,有效性指透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即相對於人的發展這一目標,任一維度的目標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優質服務,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好處上的發展。其中,知識和技能目標只在學習者的用心反思、大膽批判和時間運用的履歷過程中,才能實現經驗性的好處建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伴隨着學習者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反思、決定與運用,才能得到提升;而過程與方法,只有學習者以用心地情感和價值觀爲動力,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爲對象,才能體現它本身存在的價值。

2.支撐性理論

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基礎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克服“普洛克洛斯威斯之牀”(又名“魔鬼之牀”)現象。“形而上者爲道,形而下者爲器”,據此,我們提出“有效教學”即“提高國中物理教學實效性”。這一課題的提出的理論依據是著名教育家的理論闡述。

(1)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爲:“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造的而不是簡單重複前人所做的事的人,這種人能有創造、發明和發現。”

(2)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

(3)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它是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誘發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求知。

(4)布魯克斯的“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生務必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學生務必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務必用心建構好處,透過內在對話與思考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

(5)現代教育家、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也說過,教師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潛力,成爲社會有用的人。許多教育家的著作爲我們的實踐與研究帶給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以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爲指導,以現代教學價值論,運用現代教學結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爲依據,進行研究,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3、研究目標與研究資料設計(含子課題的設計)

(1)研究目標

(1)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構築具有既貼合時代要求又帶有本校特色的創新型的優效課堂教學方式。

(3)帶給一系列解決國中物理優效教學及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可操作方案和實效策略

(4)透過教育科研帶出一支成熟的教科研隊伍,真正提高教師的素質。

(2)研究資料

探討課堂教學優化的方向

1.教學模式優化研究

2.教學設計、資料優化研究

3.教學環節優化研究

4.教學手段優化研究

教學實效策略

1.備課策略的研究

2.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3.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

4.反饋策略的研究

5.培養合作學習品質和潛力的研究

6.“提高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中過程評價的研究

4、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資料、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

(1)研究思路

課題的準備——課題調研

課堂教學改革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反思

作用於課堂教學要素的分析——課題實施

實驗校園案例收集——課題研究過程

課堂教學評價——新課堂教學策略與模式的成果與推廣。

(2)研究方法

1.運用羣體優化法,課題組成員分工負責研究資料,有分有合。

2.調查法:透過聽課、座談、問卷調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國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並經過綜合分析,找出影響物理實效性的癥結所在。

3.資料法:利用圖書館和教育網,查閱有關資料,藉助前人的理論和經驗,指導我們的實驗研究,爲課題研究帶給豐富詳盡的背景資料,並更新了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念。

4.培訓學習:首先由部分課題組成員外出參觀學習,參加新教材培訓與觀摩課學習;然後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共同學習他們帶回的學習資料及體會,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教育思想。

5.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及時撰寫階段性小結。用心參加市級教研活動,論文、教案評比活動;在校內開展公開課觀摩學習。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遵循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認識過程,採用個別到一般,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去僞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處理方法。

5.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階段研究資料、擬採用的研究方法、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

(一)啓動階段:申報、開題。(2014年12月—2015年2月)

成立課題組確立研究對象,完成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及相關步驟的工作計劃,建立課題學習和交流制度。負責人:課題組長

(二)實施階段:(2015年3月—2016年2月)

制訂各階段研究工作計劃,按課題方案的要點目標等開展研究。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在階段總結評估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研究。負責人:課題組長

工作:①蒐集、查找、下載相關資料;②舉辦講座;③有關問卷調查;④整理典型教學設計、個案分析和教學反思;⑤撰寫個人、小組、課題組階段小結報告。

(三)總結階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以上成果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寫出結題報告,召開成果彙報會。負責人:課題組長

工作:學生學習成果彙編;整理課題研究論文;撰寫個人、小組課題總結報告;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6.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本課題受到校園領導高度的關注與重視,使本項課題在校園的調研、探索有了行政上的支持、組織上的保證以及專業上的指導。

2.本課題由多名教學和教研潛力強的老師組成,任教年級有梯度,使課題研究能兼顧橫向性與縱向性。本人具有20年物理教學經驗、蘇州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太倉市教學能手,曾參與了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五”規劃立項課題子課題《物理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師生課堂“教”與“學”的互動》,於2009年結題。工作之餘也能用心反思,先後有多篇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和教學實效策略方面已有所研究,並積累了必須的經驗和研究資料。課題組夏堅老師爲本校物理教研組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很強的科研潛力;管秀明老師和錢敏芳老師爲備課組長,參與市級課改評優課競賽並獲獎;丁志強老師和許敏芳老師爲太倉市物理教壇新秀,論文多篇獲獎;劉水清老師、項向華老師、張萍老師、李靜老師,他們也潛心專研,撰寫論文,都有着豐富的物理教學經驗、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較強的教科研潛力。

3.課題組在制定本課題方案時,透過對本校物理教學現狀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工作,並參閱了國內外超多的關於“課堂教學優化和實效策略研究”教學的理論和案例,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如何進行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優化和實效策略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4.本校有完善的學科教研組活動安排,定期召集教研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爲本課題的實施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帶給了時間上的保證。同時,太倉市教育局在2004年組建了規模國中教育集團,定期舉行校校之間的學科教學交流活動,爲本課題的研究實施帶給了更爲廣闊的空間。

5.本校有一流的教學設備,擁有足夠的藏書和電子圖書,教師閱覽室每年訂閱各種教學類參考雜誌100多種供教師學習提高,教師辦公室都配有計算機,能滿足教師上網搜索資料的需求,確保教師能及時掌握國內外物理課堂教學研究的進展,每個教室也都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使該課題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撐。

6.經費保障:由校園劃撥專門的科研經費以保障課題研究要支付的各種費用。

7.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

1.課題研究報告;

2.教師論文集;

3.學生活動資料展示;

4.優秀教案集與課例。

三、評審意見

⒈課題承擔人所在單位意見

同意開展本課題實驗的研究。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⒉縣(市、區)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⒊專家組評審意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專家組組長(簽字)

年月日

5.市課題領導小組審覈意見

課題組總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課題申報書(二):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⒈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1世紀人類正以驚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僅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在中小校園,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學科教學的優化已經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爲了趕上這一具有歷史好處的步伐,《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旨在探索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終實現把信息技術教育任務、學科教育任務和學生動手動腦潛力優化在同一教學過程中,推動我校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師從“教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變爲此刻注重對學生主動學的啓發,更多的用啓發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循循善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使課堂教學再不是過去傳統模式的單調複合,而是模式多樣、教學靈活、充滿靈感的活動。

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學模式的探討豐富多樣。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的教育學習環境,不僅僅爲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實施帶給了可能、創造了條件,而且也爲主體性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存在這一些誤區。

主要是片面認爲上公開課就必須用多媒體、片面把多媒體當作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

⒉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⑴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現代信息技術是指以多媒體和國際互聯網爲代表的技術,它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並引導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育越來越走向網絡化、虛擬化、國際化和個性化。把信息素養的培養滲透到教育的全過程,將會有力推動校園教育思想、教學目標、資料、方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全面改革。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將信息技術引入國家課程並將其整合於學科課程的國家,在1995年頒佈了中國小信息技術標準,2000年又提出了新要求,現已構成良好的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及評價體制。日本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位居世界首位,並於1995年在全國多省聯合進行了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於1998年將信息技術納入形式多樣的必修課程。

儘管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已經很多,但是缺乏對於《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更深層次的探索。因此,期望我們對如何在探索實現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科課程教學過程有效整合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和方法,能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帶給更爲充分的機會,能爲當前國中綜合社會課程改革的深化帶給一些有益的可資借鑑的經驗和思路。

⑵本課題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預計會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方面,不斷探究,不斷豐富,促進學生各方面潛力的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方面有所突破。

⒊課題研究的實踐好處與理論價值

本研究項目擬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進行探討,其實踐好處主要體此刻兩個方面:

(1)提高效益。以“信息技術”爲載體,全程、全面、全方位地調控的國小學科課程教育,以大面積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均衡發展。憑藉語文、數學已有的信息技術整合經驗,在其他課程中成功迅速推廣,真正使處於不同羣體參與教學的教師都能體驗到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的快樂。

理論價值:

(1)可爲新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如何抓住如何運用好信息技術這一關鍵問題帶給感性積累、經驗方式,不斷豐富新課改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2)在超多個案及經驗篩選基礎上,對信息技術運用在此課程中運用的內在規定性、實施路徑等多方面進行理論思維,進一步豐富其內涵。

⒋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爲主,結合校園教育教學實際,立足教學,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在資源共享和教學手段上發揮網絡環境優勢,體現課程的“即時性”和“雙向交流性”;與校園綜合教改和課程改革相結合,在課改中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理論實際相結合,總結提煉,構成試驗結果,以課例、論文集、課件庫、教學資源庫等形式結題。

校園擁有現代信息技術教研室,由教務處、科研處督導,負責校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和實踐硬件設施的規劃、採購和管理,以及網絡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並配有專職網管員兩名和一名兼職維護人員,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並在行政管理和組織上爲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帶給了保障,將研究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之中,爲課題研究帶給了組織和時間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多功能教室、和兩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每個班級都是多媒體教室。在每個教室都能上網查閱資料、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我校不僅僅有專用多媒體教室,而且每位教師都裝備了計算機,能夠從網上檢索,下載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校園在硬件方面實力雄厚。教師可透過因特網瞭解國內外學科的前沿動態,透過局域網進行網上資源傳遞,使教師的多媒體應用潛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探索教學的方法與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和條件。依據現代教學理論,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實驗研究,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進行《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的課題探討,是有其現實性和可行性的。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⒈課題界定與研究依據

課題界定:

(1)“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爲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的,促進此課程學習最優化的新教育。

2、透過多種有效手段進行變革,充分調動研究課題管理研究人員與一線課題管理研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其主體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技能的開發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進程實踐操作與理論探索活動。

支撐性理論:

1.創新教育理論:學習既是獲得知識又是生活的一種形式。它倡導人的首創精神和用心態度,強調對未來的預期和行動參與,因此預期性和參與性是創新性學習的兩個基本觀念。

2.教學模式理論:構建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需要根據教學模式的規範要求,運用理論演繹法和經驗歸納法等思維方法進行具體設計、驗證、修正和完善。

3.建構主義教學觀:建構主義關注人的原有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基礎來建構知識。

4.問題教學理論:問題教學法是一種發展性教學的高級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需要教師系統地設計一些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活動,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已確立的科學結論最優化地結合起來。

⒉研究目標

1、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術環境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認識規律以及創新思維潛力的培養途徑。

2、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總結出信息化教育技術在素質教育主渠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3、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探索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目的任務與學科教學的目的統一在同一教學過程中的途徑、方法和策略。

4、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促進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潛力,以及優秀教育軟件的運用與研製。

5、透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全面推進我校的教育現代化進程。

⒊研究資料(研究資料的分解與具體化)

(一)本課題設計和指導思想

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教與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與實踐,實現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

(1)信息技術教育研究;

(2)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3)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

(4)怎樣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5)以電教媒體爲基礎的學生學習過程、認識規律的研究,創新思維的培養;

(6)應用信息技術,在學生中開展同步思維訓練;

(7)優秀教學課件的製作和運用;

(8)校園網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其中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是透過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途徑,促進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逐步實現以計算機爲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摸索出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二是探討怎樣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發展帶給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是透過課題研究,探索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國小學科課程整合的途徑,摸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是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探索建立貼合實施整合的資源庫。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達成目標、階段研究資料、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06年2月——2006年3月王校長、孫愛華負責

成立課題組,組織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請·評審書。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4月——2009年7月孫愛華、夏雪琴負責

1、2006年4月——2006年8月組織開題與培訓:召開課題開題報告會,對全校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理論和信息技術培訓,確定子課題研究人員、資料,制定實施方案、計劃。

2、2006年9月——2007年9月課題開展研究,聘請專家進行指導、培訓。對本課題組研究狀況進行交流、研討、總結,並結合實際進行調整。

3、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中期評估階段:理解總課題組中期評估。

4、2008年3月——2009年8月本階段將對信息技術在國小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結合校園特點和新教材重點對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軟件進行研究、補充和完善,廣泛交流、認真總結研究成果,全面推進。理解總課題組的指導、培訓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與結題階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孫愛華、夏雪琴負責

申請結題,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結題報告。

⒌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資料、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

本課題研究主要以實驗方法和比較方法爲主,輔助以文獻法和調研法。透過教學研究、測試、比較等方式綜合研究信息技術在國小課程整合的“學與教”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完整過程,探索一條適合本校國小應用的信息技術與國小課程整合的教育教學模式。

⒍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硬件保障:我校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多功能教室、和兩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每個班級都是多媒體教室。在每個教室都能上網查閱資料、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我校不僅僅有專用多媒體教室,而且每位教師都裝備了計算機,能夠從網上檢索,下載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校園在硬件方面實力雄厚。

2時間保證:從此刻到2010年底的時間段內,每月有一次專題學習時間,每學期有一次課題研究狀況分析會和一次面向全體教職工的教科研理論學習或講座,併爲課題組成員帶給對外學習交流的時間。3人員保證有一批業務潛力強、熱心本課題研究的教師組成的課題組。4制度保證:在課題主持人統一領導下,由各有關部門協調製定出本課題管理條例,以保證研究任務的完成。5經費保證:加強對本課題研究經費的投人,努力帶給研究設施、設各、資料及排出活動經費等物質條件。

⒎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

1、總結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和實驗報告(光盤彙報);

2、實驗中期:發表一批論文,構成論文集;

3、實驗中期:實施“整合”教學的典型課例等;

4、實驗初期:研製、開發爲實施“整合”教學課題實驗的教學資源庫。

三、評審意見

⒈課題承擔人所在單位意見

同意開展本課題實驗的研究。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⒉縣(市、區)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⒊專家組評審意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單位蓋章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⒋市教育科研部門評審意見

專家組組長(簽字)

年月日

5.市課題領導小組審覈意見

課題組總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課題申報書(三):

課題申報書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

xxx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具身認知”: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主要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着強烈的聯繫。即身體的構造、神經的結構、感官和運動系統的活動方式決定了認識世界的方式、思維風格,塑造了看世界的方式。在學生習作過程,具身認知強調個體運用身體及其生理環境,參與聽、看、觸摸等實踐活動,塑造個體的認知、感覺、思考和行動的力量,促進個體運用語言規律合理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示,“寫作”包括分爲第一學段的“寫話”和第二、第三學段的“習作”。本課題的“寫作”主要包括第一學段教材練習中設計的“寫話”,第二、三學段教材中每個單元后設置的“習作”,其中第二學段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第三學段課內習作每學年14次左右。

寫作教學:是教師引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驗活動,是培養國小基本的、適應實際需要的書面語言表達的活動。包括作文特色活動的組織,指導審題醞釀,寫作成文,評議修改等。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具身認知的研究現狀

具身認知是第二代認知科學興起後出現的一種認知方式,其核心要義是強調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和研究。

Lakoff和Johnson認爲認知與身體是密切相關的,正是作用於客觀世界的身體塑造了我們的認知。k(1999)認爲,“我們使用具身認知這一術語的目的是要強調兩個觀點:第一,認知依靠各種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擁有各種感覺運動技能的身體;第二,個體的感覺運動技能是他們內在的,包含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背景。”綜合看來,具身認知觀主張的思維和認知是依靠於身體以及身體與環境的交互的。

說認知是具身的,那麼身體怎樣影響認知過程的呢?首先,認知過程的進行方式和步驟等是由身體的物理屬性決定的。身體的構造,神經的結構以及感官和運動系統的活動方式等塑造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另外,Anderson認爲身體屬性和認知過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甚至存在着聯合進化。其次,大腦與身體的特殊感覺——運動通道在認知的構成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身認知的另一個重要含義是,大腦嵌入身體,身體嵌入環境,三者構成了一體的認知系統。

國內外的認知心理學家、認知語言學家等開始從具身的角度看待認知過程,並開始探索一些應用研究。國內還有學者將具身認知的部分資料同英語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研究。

2.寫作教學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近幾年圍繞着寫作教學指導的創新與研究,全國各地開展了各具特色、卓越成效的探索研究。選取與“具身認知”有必須聯繫的比較突出的課題實驗有:

吳立崗的作文素描教學:它主要適用於國小三、四年級,以觀察實物作爲途徑,以片段和簡單的篇章作爲形式,以白描爲主,把描述和敘述結合起來。這種訓練的優點是:①訓練資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重在打好基礎;②簡單易行,有利於課堂教學和減輕師生的負擔;③有利於幫忙學生逐步積累知識和常用詞彙。這種訓練的缺點是:從創設情境→觀察討論→列提綱→寫作,容易構成框框,不利於學生思維發展,同時不易寫出真情實感。

李白堅的新體驗作文:也稱之爲“快樂作文”,是以學生快樂寫作爲原則,以“前”作文教學理念爲宗旨,藉助學生喜愛的遊戲等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觀察、體驗之後寫出

發自學生內心的原汁原味的作文。快樂作文的特色在於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及寓教於樂的教學形式,它使國小生不僅僅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並且在寫作文過程中,還能使國小生的觀察潛力、口語表達潛力、交際潛力等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其教學教材《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爲活動、遊戲、情境的創設帶給了一些經驗,但重活動,輕“規範表達”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

言語交際作文訓練:中央教科所潘自由研究員和江蘇特級教師於永正等老師針對國小作文教學領域普遍存在“爲考而教爲考而學的傾向”進行“按言語交際需要改革作文教學”的探索,強調作文教學應讓學生會寫種種實用文章。從所學的資料來看:它包括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以及讀書筆記,常用的應用文、說明文等。從學習的方法來看,既然學的是實用性文章,那麼有效的方法似乎就應是在實際應用中來學習,即在用(一種假設的用)中學。

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訓練系統》:無論是“心靈力”“描述力”還是“架構力”,管老師都是基於生活故事、生活情境或小活動、小遊戲展開訓練的,讓學生在各種言語實踐和生活實踐中發展作文潛力,尤其是習作評價系統具有遊戲精神,培養學生自覺修改,自主評價的潛力。此書爲我們帶給發展語言智能、遷移言語規律的一些優秀案例,但是與語文教材結合不夠密切,忽視了語文教材中蘊含的作文體系。

沈惠芳的《來玩寫作的遊戲》:身爲臺灣語文教科書修改委員和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語文科編撰顧問的沈惠芳編著了《來玩寫作的遊戲》,此係列著作適合國小到國中的寫作教學。沈專家順應着孩子愛嬉戲、愛幻想的思路來設計、來編寫,先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寫出自己的心聲。她寫作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訓練,需要成人的協助。最重要的是一套三冊的《來玩寫作的遊戲》就融合了生活、創意和寫作等元素。傳遞“生活就是文章”的理念。只要用心去體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大腦去思考,再用手去實行,精彩的文章就不難寫出來。還強調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透過遊戲來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先把寫作和遊戲結合,再配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寫出自己的心聲,然後創作童詩童文,逐步邁向寫作之路。

以上論著和理念均能從生活實踐出發,強調寫作教學要關注學生生活、實踐、活動等對寫作帶來的影響,充分關注了寫作特色活動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影響,爲作文教學的研究帶給了方向和參考,爲本課題研究注入合力、助力、動力。然而,我們也發現有些研究沒有思考到一線教師和學生務必應對的語文教材,缺乏合理的寫作教學目標序列,各種指導策略比較零碎,並沒有真正讓學生“不怕寫作”,更沒揭示“作文特色活動”與寫作潛力發展之間的關係,沒有真正讓一線教師敞敞亮亮指導學生寫作。

2.國外研究現狀

日本作文教學。20世紀以來,日本作文教學理念的變革,大體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寫實作文——日常生活作文——社會需求作文。日本在作文訓練上重視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有寫作的動機,想寫;第二,要有寫作的生活素材,有東西可寫;第三,要有表達潛力,能夠寫出來。日本課程目標中有關“寫作”的資料有許多重點項目與“聽說”一致。日本語文教育界認爲作文訓練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作文和閱讀聯結、作文和生活聯結。作文和閱讀聯結:以教材爲基礎,進行創造性的表達活動。作文和生活聯結:指導學生觀察和調查是比較普遍採用的方法。重要的問題是把學生放到一種能激發寫作動機的情景中。日本的生活文、記錄文、報告文、感想文種種文體名稱就反映着作文和生活的必然聯繫。日本的寫作教材主要以活動形式來呈現。從講故事、自我介紹,到製作年曆、相冊、圖畫書、圖書腰帶、報紙,到相互介紹、調查、參觀、閱讀分析等,每一個單元是以活動爲線索來組織資料,安排學生學習。這爲我們的課題研究帶給了鮮活的範例和堅實的基礎。

美國作文教學。20世紀以來,美國的作文教學理念的演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從“新三藝”重視聽而輕視寫作,到存在主義的自我表現,再到寫作訓練與思維訓練並重。美國當代寫作教學的基本方向是: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祕感,使其對寫作不再恐懼,培養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

其他國家的寫作教學理念。英國的母語教育中一向有重視文學性的傳統,鼓勵學生寫虛構性的作文。英國文學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學會欣賞和創作文學作品,注重學生與作家、作品的交流,強調錶達個人反應、自我感受;表達自己感到的和想象出的東西。

德國的寫作教學注重人的素質、修養、潛力的全面發展。在寫作指導方面,一是給學生帶給的寫作材料或範文均是清楚的、易懂的,不給學生在學習和模仿上造成困難;二是注重學生從閱讀中借鑑文章、章法,從閱讀中去借鑑、去模仿、去創造;三是十分強調弄清每一篇文章的讀者和對象,從而決定寫作的資料和語言,使文章寫得得體;四是強調訓練方式的多樣化,善於用多種媒體(電影、錄音、錄像、網絡等等)、多種技術手段(簡圖、模型、資料等等)進行作文指導。德國中國小越來越重視電腦寫作教學。

前蘇聯的作文教學經歷了一個由“文體中心”向“潛力與文體並行”的轉變。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他們主要抓住了兩個環節:一是創設誘人的作文情境,設計具有刺激性的作文題目,激發寫作的動機和慾望;二是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用心性,從而激活寫作思維,讓學生寫好作文。

外國的作文教學也經歷着改革的過程,共同點是:(1)從外而內注重學生的寫作需要,把寫作與人的全面素質發展結合起來。(2)更加註重實用作文的教學。(3)注重作文教學的過程性指導。本課題擬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關注作前作中作後指導一體化,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激發興趣,“身心聯動”,從規範表達走向靈活表達。

3.研究價值

(1)提升我校語文課程校本化實施水平。本課題的研究主要針對教材內的寫作教學的展開研究,這是我校進行國家語文課程校本化實施的一個疑難點,也是一個生長點:具身認知視野下,探索寫作教學的策略。

(2)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課題將從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展開的各種學習活動和生活小遊戲,指導學生學會表達,透過研究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目標

1.提高實驗教師作文教學組織指導水平和研究水平;

2.養成學生用心的寫作情感,提升學生寫作素養;

3.提升校園國家語文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水平,初步構成寫作教學的特色。

(四)研究資料(或子課題設計)

1.我校國小寫作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基於學生習作問題與需求的調查分析。設計學生調查問卷,對四至六學生的習作興趣、問題等作出調客觀分析,總結經驗,發現不足,闡明學生習作的主要問題和內在需求,以明確進一步發展的基礎,要着力研究解決的問題。

(2)基於教師習作教學經驗的調查分析。設計教師調查問卷,對本校全體語文教師的習作教學方法、手段等作出調查分析,對照本課題研究方向,爲參與實驗的教師確立新的成長點

2.具身認知視野下寫作教學的理論思考

(1)具身認知的文獻學習與研究。透過收集資料、研讀文獻,對“具身認知”的一般主張、理論基礎、研究視域和應用研究加以梳理。

(2)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內涵、資料與基本特徵研究。透過收集材料、學習理論、問題研討,深入研究具身認知視野下寫作教學的內涵好處、目標資料、基本特徵和路徑方法等。

3.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資料與目標的研究

(1)寫作教學的總目標與分段目標研究。基於2011版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以本校學生的學習潛力和習作實際爲基礎,進行深入研究,分學段梳理寫作教學目標、教學推薦和評價推薦。

(2)國小寫作教材的解讀與序列建構研究。根據本課題研究思路,以現行教材爲“基本依託”,對教材設置的“寫作”進行梳理,從“資料、要求、活動設計、語用知識”等解讀寫作教材,基於教材合理建構國小寫作教學的序列。

4.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策略的研究

(1)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特色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深入探索具身認知視野下,寫作作教學特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的基本原則、方法。

(2)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方法總結研究。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探索具身認知視野下,寫作教學的方式、方法、手段等,構成相應的實際操作策略。

(3)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案例研究。超多積累教學實踐,開發、總結、提煉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典型案例。

5.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評價研究。深入研究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評價的指標、主體和方式,對相關案例進行評價研究,優化國小寫作教學評價體系。

(五)研究方法

1.文獻法。收集、研讀有關文獻材料和經驗介紹,對“寫作教學”“具身認知”等進行深入的主題式理論研究,對其內涵好處、目標資料、方式方法等有相應的認識,並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總結分析本校寫作教學的成果與經驗、問題與困難,以及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繼續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

2.行動研究法。以課題組爲核心,帶動全校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教學研究的行動研究,對所使用的蘇教版教材內作文的教學目標序列、指導策略、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寫作教學的方法,包括作文特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方法。

3.調查研究法。運用問卷調查、現場觀察等方法對本校當前國小作文教學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並在研究過程中對實施狀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調查分析,以及時總結成果與經驗,發現問題與困難。

(六)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的目標和研究資料,本課題研究擬用三年時間完成,研究過程大致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6年4月—5月)

(1)課題申報和論證。

  (2)成立課題領導小組。

  (3)課題組成員培訓,組織成員學習有關理論,收集資料,做好有關課題的調查,爲研究做準備。

第二階段:理論研究階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

閱讀相關文獻,在相關理論和成功案例中理解研究動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資料。

第三階段:行動研究階段(2016年10月——2018年11月)

(1)召開各種形式的教研沙龍活動。(2)召開階段性成果彙報會。(3)教師撰寫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1)課題組召開研究研討會,對研究從計劃、實施和研究成果等進行驗收,撰寫研究工作報告。(2)各種成果材料收集、整理。(3)對本課題進行成果鑑定。(4)結題。(5)對外宣傳研究成果,推廣課題成功經驗。

(七)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具身認知視野下的習作教學更理性,更搞笑。具身認知強調把身體活動和方式和寫作的觀察、認知、思維等之間的關聯。把寫作的方法、技巧的運用和寫作思維、習慣等培養揉在“身體活動”過程中,使得習作過程更講究方法,深入淺出,提升學生寫作素養。

(2)分析蘇教版教材的寫作編排意圖,結合課程標準,架構寫作教學目標和資料序列。

2.可能的創新之處

具身認知視野下的寫作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它具有以下創新之處:

  (1)理論創新:以具身認知原理,優化寫作教學,深入研究,總結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策略,架構序列,擴充現有的“生活作文”“遊戲作文”“情景作文”等理論體系,試圖得到完整的認知。

(2)實踐創新:具身認知視野下特色教學活動設計與方法指導的研究,將真正改變“教師不會教作文”,“學生不願寫作文”的現狀。

(八)預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稱成果形式完成時間職責

階段成果(限5項)《關於東安實驗校園隨文習作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分析》調查報告2016.12

《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目標和序列微探》論文2016.12

《“具身認知”:國小寫作教學的新視野》論文2017.1

《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的指導策略》論文2017.3

  中期研究報告科研論文2017.6

最終成果(限3項)《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典型案例》案例集2018.11

“具身認知”:國小寫作教學的應有視野論文集2018.12

“具身認知”視野下國小寫作教學實踐研究研究報告2018.12

(九)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員的學術或學科背景、研究經歷、研究潛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礎,包括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文獻蒐集、先期調研和已有相關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包括研究資料的獲得、研究經費的籌措、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成員基礎:兩位課題主持人從教經歷均超過15年,一位是校園分管語文的負責人,長期組織校園作文興趣小組的學習與訓練;以爲是常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分管校園教科研工作,在“十二五”期間,以核心成員的身份參與過省教研室課題《培養國小生良好寫作習慣的研究》和規劃課題《基於“核心素養”培育國小生語文氣質的策略研究》。核心成員是自主用心申報產生的,對習作教學有濃烈的興趣和研究願望,或爲校園語文備課組長或爲區市級五類教師,大多參與過區級課題研究。

研究基礎:

首先是閱讀文獻對我國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作文教學性質與任務的改革、作文教學改革實踐和國小生作文教學的理論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其次是對課題中核心概念“具身認知”“寫作教學”內涵和好處的初步認識。

最後是對階段研究方案的制定,明確了下一階段的研究目標和資料。

保障條件:(1)憑藉校園教科研考覈制度和教科研條例,引導教師認真紮實參與過程性研究;(2)自主申報,選取有研究興趣、研究潛力的老師成爲課題組核心成員;(3)與名師攜手,邀請在作文教學方面有建樹的特級教師和區領導進行網絡或現場引領;(4)以自主探索爲主,在區教研室的引領下用心申請區級作文教研活動,爲研究教師帶給展示平臺。

課題申報書(四):

一、立項背景和依據

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過剩資本(包括有形的貨幣資本和無形的知識資本)需要找到出路,貧困地區是這些過剩資本的理想歸屬地。最大限度地提高貧困地區消化吸收這些過剩資本不僅僅是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必然要求。

目前,在國內外還沒有關於《院士專家工作站助推貧困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的專題研究成果,也沒有類似“提高貧困地區消化吸收科技成果功能有效方法”的專著。

從2003年瀋陽黎明航發公司建立全國首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到2010年9月14日印發《中國科協關於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全國就已經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428個,到2014年底全國院士專家工作站發展到數千個。這些院士專家工作站絕大部分集中在中東部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貧困地區分佈很少。

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貧困地區,貧困地區不僅僅貧困,而且對於科學技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不及發達地區。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能夠提高貧困地區消化吸收科技成果功能的藥方,讓院士專家工作站最大限度地爲貧困地區帶給優質、高效、全方位服務的有效路徑,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行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資料、預期目標以及主要考覈指標

研究的主要資料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全省29個貧困縣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運行狀況。

(2)、全省29個貧困縣市對科技成果的需求與供給狀況的調查。

(3)、提高貧困地區對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的方法和途徑。

(4)、貧困地區對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癥結研究。

(5)、貧困地區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站條件及其準備工作。

(6)、貧困地區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工作程序及其職責。

(7)、貧困地區院士專家工作站的考覈方法及其指標體系。

(8)、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行業領域創新發展聯盟的大本營。

研究的預期目標以及主要考覈指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構成一個結題報告和七個分題報告。

(2)、研究成果在學術上到達國內領先水平。

(3)、研究成果對貧困地區的創新驅動發展具有實際指導作用、具有決策參考價值;提出的技術方案、方法途徑具有前瞻性,實際可操作性,經得起可行性研究論證。

2、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及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採取以下三種:

(1)、實地調查法。就是採取問卷和統計調查的方法對全省29個貧困縣與研究課題相關的狀況進行實地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

(2)、比較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找出貧困地區對科技成果消化吸收功能低下的原因和癥結所在。

(3)、行爲研究法。研究課題所涉及的對象主體包括:院士專家、企業、地方黨委政府、科技團隊等,就是要對這些對象主體的行爲進行研究,尋求統一協調配合的行爲。

實現研究課題目標的技術路線:(1)文獻查詢——》(2)設計問卷和調查研究提綱——》(3)現場調查和統計——》(4)對實地調查的材料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分析和研究,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5)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方案——》(6)將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方案反饋給研究課題所涉及的對象主體廣泛徵求意見——》(7)根據徵求的意見對技術方案進行修改——》(8)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術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

課題的創新之處表此刻以下三個方面:

(1)、發達地區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以規模企業爲背景,而本課題是以貧困地區的小微企業爲背景,在先進科技成果的引領下,建成各自行業領域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聯盟。

(2)、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放在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全局進行通盤研究,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和創新驅動作用。

(3)、發展、鞏固並培養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爲各自行業領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聯盟的盟主,爲院士專家成爲企業家帶給便利和通道;爲科技成果轉化帶給便捷的通道。

3、計劃進度和階段目標

(1)、1月份完成課題申報和技術路線的(1)(2)步驟

(2)、2月份開始進行技術路線的(3)步驟

(3)、3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3)(4)步驟

(4)、4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4)步驟,並向省科協中期報告

(5)、5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5)步驟,完成3個分題報告

(6)、6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5)步驟,完成3個分題報告

(7)、7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6)步驟,完成1個分題報告和結題報告

(8)、8月份進行技術路線的(7)(8)步驟,並向省科協報送結題報告,包括總報告和7個專題報告。

4、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科學技術水平

中國有數以千萬計的科研成果沉睡在檔案館和實驗室,如果本課題能夠打通開發這些科研成果萬分之一的轉化通道,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將數以千億計。

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有助於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因爲這個課題還沒有人研究,所以我們在國內是領先的。

5、預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略)

三、研究基礎與條件

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工作積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就(包括近期發表的與本課題有關的主要論著、獲得學術獎勵的狀況、正在承擔的有關研究項目等)

省科協已經批准我們巴東成立了三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巴東科協對於院士專家工作站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課題負責人由中國地質大學派遣的科技副縣長擔任,年富力強、學識淵博;課題組成員有擔任鄉鎮主要領導十幾年的工作經歷,對於貧困地區的發展有獨到深刻的認識;課題組成員有從事扶貧開發工作二十多年的經歷,並發表了超多的理論研究文章。課題組成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合理,有農業特產、工業經濟、農經管理等專業。

近期發表的與本課題有關的論著:

(略)

近期論文獲獎狀況:

(略)

四、課題負責人

(略)

五、主要研究人員

(略)

六、經費預算

(略)

 

課題申報書(五):

課題研究設計與論證方案

(一)研究背景

物理知識的構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教材也個性強調現實和生活的聯繫。《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核心便是“生活教育”,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務必衝破傳統的“象牙塔”式的教學,把校園的一切伸展到生活中,伸展到大自然中。但是此刻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物理學習潛力上的缺陷,既普遍又嚴重。這一狀況,與學科之間對學習潛力要求的差別有關,與學科特點有關,也與此刻的教師的觀念、學生的升學壓力有關。個性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限於在學習物理基本知識、理論規律之後,作爲鞏固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或與生活有關的物理知識作爲常識性知識進行介紹,對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關注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在課堂教學中將體現生活與物理的密切聯繫的部分相結合。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心理髮展水平,引入日常生活現象並確定適宜的結合點來開展教學。而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起着基石和入門的作用。爲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探索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和實踐很有必要。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生活”是一個熟悉卻又複雜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生活的解釋是人或動物爲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狀況。本研究對“生活”概念的診釋來源於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論。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透過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抽象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經驗之上,引導學生透過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陶冶情操,獲得有活力的學科知識、技能、方法,並能學以致用,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科教學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是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能夠充分利用教材所帶給的生活素材,而且要緊密聯繫學生關注的生活世界、聯繫學生現實的生活世界、聯繫學生可能的生活世界,聯繫學生感興趣的、容易使學生產生概念理解規律的生活背景,選取學生熟悉的身邊生活事例進行教學。還可將現行教材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物理問題還原爲取之於學生生活實際,並具有必須現實好處的物理問題,把學生生活與物理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並指導學生對新的問題情境做出描述、解釋和探究,並嘗試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首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其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教育論。陳鶴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論,並開展了活教育實驗,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觀。“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論,它是對“教學合一”和“做中學”的深化和提高。

近年來,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提出了“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理論,並主持開展《“面向21世紀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該課題揭示了我國中國小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弊端在於缺乏生命活力,並進行了創造性的實踐研究。此外,華東師範大學的鄭金洲教授在《基於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指出:現有課堂存在的弊端主要是教條化、模式化、單一化和靜態化,並分析了課堂教學日益脫離現實生活的原因,認爲在教學理念上需要從科學認識論轉向生活認識論,在教學資料上需要從科學世界到生活世界,在教學過程上需要從授受到體驗,在師生關係上則需要從“我-他”型到“我-你”型。

1999年,我國正式啓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資料改革方面,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改變課程資料‘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資料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2005年,江蘇省普通高中開始了第一輪的課程改革,爲期3年,第二輪課改已從2009年開始,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生活化的理念漸漸引起了教育界同仁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全國各地也相繼開展了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但總的來看,這些研究目前還處於初步的探索階段而具體到物理這一學科來說,其生活化教學的現時研究還十分匱乏。

國外對於相關課題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並提出了很多具有借鑑好處的觀點和理論。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校園即社會”的觀點,“教育即生活”強調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好處。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過關注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和諧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透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培養個人的潛能和天賦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培養有高尚情操的人。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觀倡導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進行建構性學習,並要求賦予學習的個人好處。

以上研究目前還處於初步的探索階段而具體到物理這一學科來說,其生活化教學的現時研究還十分匱乏。本課題是專門有關力學教學生活化的專門研究。目前相關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四)理論依據

上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校園即社會”的觀點,“教育即生活”強調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好處。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過關注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和諧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透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培養個人的潛能和天賦得到充分發展的人,培養有高尚情操的人。

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觀倡導學生在生活經驗基礎上進行建構性學習,並要求賦予學習的個人好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總是與必須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繫的,在實際情境下學習,能夠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好處。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首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點。其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教育論。陳鶴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論,並開展了活教育實驗,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觀。

近年來,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提出了“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理論。

(五)研究的目標、資料(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轉變教師的觀念,喚起他們對學生的生活世界、生命活動的關注,並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嘗試探索、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新生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爲高中物理教師儘快走進和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起到必須的示範作用,同時對其他理科教學也有必須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研究資料:

  (1)“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理論:包括“生活化”的定義,“教學生活化”的定義以及“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定義。

  (2)“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基本原則包括科學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和諧發展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方法包括組織生活化的教學資料、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佈置生活化的實踐作業。

  (3)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的研究:包括力學知識在整個高中物理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力學各章節教學的重難點梳理;高中物理教材中和生活、生產相聯繫的力學知識;大學聯考中力學知識考試狀況。

  (4)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包括高中力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有運用生活化的素材,開發力學教學資源、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彰顯物理活力、提出生活化的力學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將力學實驗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在力學教學中融合STS教育資料;高中力學課後延伸生活化的策略有將力學知識應用於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佈置生活化的物理作業。

  (5)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包括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實施及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效果。

研究重點:

  (1)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包括高中力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有運用生活化的素材,開發力學教學資源、融入生活化的情境,彰顯物理活力、提出生活化的力學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將力學實驗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在力學教學中融合STS教育資料;高中力學課後延伸生活化的策略有將力學知識應用於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佈置生活化的物理作業;

  (2)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包括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實施及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效果。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透過查閱“中國知網”、“中國基礎教育網”、“中學教育網”、“中國教育報”、《教育研究》、《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中學物理教與學》、“走進新課程叢書”等相關資源,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動向,探究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對於實現新課程標準的價值。

透過對高二年級的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當前高中學生對力學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學習心理的動態,使在高一年級中開展更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實踐活動。

應用行動研究法,着眼於現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新課程標準》相關理論指導下,在任教的高一年級3班和4班展開了從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一年多的教學實踐研究,並結合自己近十來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生活化的一些操作方法。

各級管理部門意見

(略)

科研課題的申報是廣大教職工從事科研課題工作的一項重要前奏曲。爲了使課題申報成功立項,提高中標率,研究人員要重視課題申報書的寫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題能否申報成功,是與研究人員的寫作潛力及格式書寫是否正確有密切關係的。

1.課題申報書寫作格式

課題申報書的寫作一般用表格形式,包括:①封面(課題名稱、課題負責人、負責人所在單位、郵編、電話、填表日期、填表說明和申請者的承諾等);②數據表或基本信息(課題組人員簡歷及專長);③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近期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與課題有關的主要參考文獻;④負責人正在進行的其它渠道獲得的研究課題;⑤課題設計論證或報告正文(對研究課題的論證:項目立項的依據、課題研究的基本資料、重點和難點、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理論好處和實踐好處;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論證:負責人的研究水平、組織潛力和時間保證,參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時間保證,資料設備、科研手段,課題組人員分工);⑥預期研究成果;⑦經費預算;⑧推薦人意見(主要是針對不具備高級職稱的研究生);⑨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意見;⑩資格審查意見、學科組評審意見、領導小組審批意見。

2.課題申報書寫作特點

課題申報書寫作最大的特點是目的性十分明確—課題申報成功立項。圍繞這個目標具體闡述爲以下幾點:

2.1全面性:全面佔有資料是課題申報寫作的基礎。較大的攻關、招標課題(尤其是國家級別的課題)都要求研究生就申報課題的國內外同行研究的現狀進行闡述和評價,中小型或地域性較強的課題至少也要了解國內或省內外的研究現狀。

2.2創新性:無論什麼科研課題務必要有創新性,這是申報書最突出的特點。申報課題的創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沒有研究過的或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的再創造。研究的結果就應是前人所不曾獲得的方法和結論,它能夠是結合課題研究實踐提出的新觀點、新發現、新設想、新見解,也能夠是透過研究建立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或開拓的新領域,還能夠是某個學科領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突破。

2.3科學性:申報的課題要貼合客觀規律,要有必須的理論根據和實踐依據(即立項依據),同時要有科學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的論證。

2.4前瞻性:課題資料應充分地預測到它的創新之處、經濟價值和社會效應。

2.5選取性:除了招標課題外,各類課題指南都只是一個大概的範圍,研究生可根據自身的條件找準適宜的科研項目。選題可基本反映出申報者對某一學科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實驗技術與操作潛力的熟練程度,科學思維和分析潛力的強弱程度,知識結構和知識範圍的深度和廣度,因此,研究生務必實事求是地根據自己的潛力和工作環境條件,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研課題。

2.6針對性:爲了避免重複,所選的課題不宜過泛、過大,應集中在解決某一領域的某一問題上,命題務必確切。

2.7可行性:從課題擬研究的資料到方法都應具有可行性,要思考本課題承擔單位所具備的各項條件和因素,根據實際狀況選取切實可行、力所能及的課題。

3.課題申報書寫作方法

申報書從格式到資料的寫作都是有必須的方法、技巧和要求的,掌握好的方法有助於研究生課題申報成功。即:

3.1寫作的定位:課題擬研究的資料和範圍不是寫得越多、越大就越好,必須要善於抓住重點並把握擬研究資料的深度以及與自身的條件和潛力的關係等。課題的構成和選取是科研工作中比較艱苦的一個階段,選取課題就是將自己的主攻方向正確定位,定位正確是課題申報成功的一半。

3.2寫作前要調研:動筆前的調研工作很重要,能夠避免低水平的重複。因此,一是要與科技主管部門密切聯繫,要及時瞭解國家和地方科研基金的狀況和本單位科研的服務方向;二是務必加強申報前的文獻資料查閱和調研工作,及時瞭解國內外該研究領域的技術現狀、動態趨勢及存在的問題,並認真加以分析,根據自己的優勢確定主攻方向和目標;三是申報者要了解各種渠道的科研課題的性質特點、資助方式、資助強度及對象,從而選取適宜本人特點的對口課題。

3.3在“新”字上下功夫:課題申報突出自己擬研究資料的新穎性,透過檢索瞭解有關的科研項目是否已經有人做過,研究的程度如何,是否有和該課題密切相關的文獻報道等。如果有密切相關的文獻報道,就要努力查找原始文獻,弄清其科研思路、課題設計、科研方法、技術手段、實驗材料等方面與本人的科研項目的不同點,以及本人的科研方法、技術手段等是否更合理、更有科學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否更大等,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因素。同時在課題目標、研究的思路、資料設計、科研方法、技術路線或技術手段、技術成果等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是他人沒有做過的或獲得的。這是打動專家評委的關鍵所在。

3.4依據要充分:在查閱超多國內外文獻資料,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儘可能地把申報課題的好處、特點、重點、難點和創新點充分表達出來。要清楚、客觀、全面地說明國內外同行的研究狀況,如己研究的程度、所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發展趨勢,要個性指出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及其沒有解決的原因,提出對此問題的解決辦法及要到達的目的等。

3.5設計要周密:課題研究方法的設計,牽涉的主要問題是申請的經費和時間能否做到較合理的使用,它是課題研究條件的基本保證,是課題研究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擬申報課題的完成和經費審批落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須用最科學、最簡便、最清晰的思路設計科研步驟,以最佳的組合、最少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得到最理想的科研效果。

3.6注重過程化:階段性成果是完成最終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擬研究過程中所需解決的具體科學技術問題,包括擬研究的範圍、資料和具體指標等,寫作時應力求資料具體、完整、切題,目標集中、明確突出階段性成果。

3.7專家指導好:國家爲了鼓勵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各類課題都有青年項目,這個性適合初次搞研究的人。但初次搞研究的人在申報課題時,由於經驗不足、知識面不寬、資歷淺等原因,往往需要有關專家的指導,纔有可能使課題申報成功立項。要取得專家的有效指導,一是根據課題的目標、資料和性質選準專家。二是根據研究的需要來選取導師指導的方式。專家的指導一般能夠分爲個別諮詢、羣衆討論和集中培訓等幾種形式。不同形式適用於不同課題。個別諮詢的特點是靈活性、針對性強,獲得指導的效率高,而且能夠就某些問題與專家進行比較長時間的深人探討。羣衆討論能夠發揮各專家的專長和智慧,克服個人條件的侷限性,構成互補效應,而且專家們在一齊能夠互相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展開思想碰撞、問題辨析,使問題具體化、明晰化,從而爲課題組帶給多方面的修改、完善意見。但是要將一些專家集中到一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慎重取捨。三是及時總結教育專家指導的意見和推薦。四是帶着問題向專家請教。課題組事先有準備,有自己的研究思路,能夠提出問題,那麼專家能夠有的放矢,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帶給解決問題的思路;或者,課題組在專家的點撥下,很快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自己的研究思路與導師的

想法不相契合,那麼能夠及時請教專家,對雙方的思路進行討論、辨析,最後構成正確的研究路徑。

3.8持續性關注:任何課題指南範圍內的選題,都是各學科比較關注的前沿科學研究空白點,具有持續性,每年都要進行招標,若你不計較一時申報的成敗,確定研究目標,持之以恆探究,終有申報成功的一天。

4.課題申報書寫作技巧及要求

申報書恰到好處地使用一些寫作技巧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4.1題名要直觀反映出擬要研究的資料,資料要客觀,對關鍵資料或技術不能含糊其詞,以免造成誤解,不要只講優點,少談或不說缺點,視申報課題的級別選取適當的研究深度。

4.2科研條件和技術力量雄厚的課題組,能夠把某一項大的科研課題全部申請下來開展研究;而在某一項具體科研領域有條件和經驗的單位,申請某一科研課題中的一部分較適宜。

4.3初次申報課題的研究生,能夠申請自選課題、專項任務項目和不在資助範圍內的課題等,如此課題成功立項的把握大些,還可爲以後申報招標課題打下基礎。但這些課題最好有前期研究成果。

4.4課題申報資料的重點部分用粗黑字體顯示,引起評審專家的注意。字體不要太小(老專家一般視力不好)。

4.5課題申報相關的參考文獻的引用必須要得當,要注意引用文獻發表的時間、頁碼及雜誌的權威性。

4.6在申報項目名稱中,就應準確地使用關鍵詞。否則會影響查新檢索中的查全率和查準率,進而影響檢索效果和查新結論。

4.7課題申報書中,對項目名稱的字數有必須的要求。字數太少,難以清楚表達研究的主題;字數過多,有累贅之感,而且會重複表達主題好處。

4.8要如實報告本單位的研究工作基礎、條件裝備、技術力量狀況,以及工作進度安排,不可誇大,也不可縮小,要實事求是地說明。條件裝備包括現有儀器、實驗室的狀況、及有利條件等。同時要說明完成課題需要補充的儀器設備,不可誇大,以免被誤認爲基礎設施條件不足,影響評估質量。技術力量包括課題負責人的狀況,如從事本專業研究的時間和已發表的主要學術著作,獲獎狀況;課題組其他成員的狀況,也要簡明地說明。工作進度安排要有具體的表格說明完成任務的進度和所需經費等。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可拖得太長,否則將失去時效性,也不宜太短,要適當留有餘地。

4.9經費預算要合理、詳細,要視主管部門能給予的經費支持強度而定,不要因此而喪失機會。預算一般來說超出15%-25%爲好,不要超出太多,否則評審專家會誤認爲經費是用來購買實驗室儀器、設備的。

4.10課題組成員應是梯隊式的組合,既有高級職稱者(最好有導師參加,既能夠藉助導師的名氣,也能夠指導自己的申報工作),也要有中低級職稱人員,最好各個相關專業的研究生都要有,很多優秀成果都是交叉學科共同研究獲得的,同時創新成果的取得一般都需要團隊合作,所以人員結構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