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慶重陽節作文8篇

優秀作文 閱讀(1.37W)

作文是爲了記錄我們內心的想法,深刻的立意是很關鍵的,小夥伴們在讀書期間絕對都接觸過不少作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慶重陽節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

慶重陽節作文8篇

慶重陽節作文篇1

xx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今天是xx年10月7日(農曆9月9日),又是一年重陽節,重陽登高結隊爬山,從古是節日主要習俗。"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爲"登高"可以長壽。

在這九九重陽有着特殊意義的日子裏,膠南市愛心飛揚志願者服務隊陪同建國前後的老黨員舉辦了一次登高琅琊臺“孝滿天下 濃濃敬老情”重陽節登山活動。此次活動在團市委以及愛心飛揚志願者服務隊的精心策劃與細心默契的配合下,使活動圓滿成功!

早上7:30,所有人員準時集合在煙臺東村委活動中心門口,隊員們分工明確,引導老人上車,裝載活動中所需物品,同時,我們還記得上次去康語聾兒語訓中心看望的那些可愛的孩子,決定同時帶他們一部分孩子走出校門,一起去登高。

8:00點準時出發,在收穫的季節特殊的節日,陽光也格外的好!中途經過達尼畫家村,不忘帶老人一起去看看那裏的油畫,雖然是臨摹,我們的隊員跟老人無不驚歎藝術之美。

9:30我們的車隊到達琅琊臺風景區,除醫療隊5人,後勤兩名隊員2隊,爲了保障活動安全隊員與老人孩子一對一結對同行,從琅琊文化陳列館開始,廷着石徑小路前行穿過跺腳溝,途經多處景點。隊員、老人、孩子一路上看風景,說說笑笑。參觀每處景點,拍照留念。

大家攀雲梯而上,11:10左右我們到達琅琊臺頂,在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羣雕,大家在這頂峯望遠合影留念,古臺、高天、大海和羣山的背景渾然融合而又相互襯托,壯觀而有氣勢。

我們沿環山路下來,在路上,老人用在山上買來的快板,不時的給我們唱上一小段,大家好一凡享受。12:10大家到達山腳下,確定人數,我們坐上反回大巴………..

一天下來,所有人都是累的,但又是快樂的,老人笑了,孩子笑了,我們也笑了……

在重陽佳節之際,陪同這些用青春和汗水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的老人們感受大自然風光,當穿行於她們之間,爲她們忙碌的時候,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疲倦。我們知道,老年朋友們之所以會參加活動,這裏麪包含的是支持與信任,更是一種鞭策與鼓勵。在我們的整個活動準備中,儘管我們遇到很多困難與突發狀況,在關鍵時刻,大家所想的所做的一切,都因爲愛心飛揚志願隊是我們共同的名字!我們大家給了彼此很多堅定與信心。

在重陽佳節,我們選擇做以“孝滿天下 濃濃敬老情”爲主題的敬老活動,意義不僅僅在於我們爲老年朋友們做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在尊老敬老的過程中,我們傳遞的是快樂,收穫的同樣是快樂。

年10月7日(農曆9月9日),又是一年重陽節,重陽登高結隊爬山,從古是節日主要習俗。"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爲"登高"可以長壽。

在這九九重陽有着特殊意義的日子裏,膠南市愛心飛揚志願者服務隊陪同建國前後的老黨員舉辦了一次登高琅琊臺“孝滿天下 濃濃敬老情”重陽節登山活動。此次活動在團市委以及愛心飛揚志願者服務隊的精心策劃與細心默契的配合下,使活動圓滿成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意義深遠。

慶重陽節作文篇2

父親比我整整大出三輪,和母親都到了古稀之年。零零落落的花白頭髮根根豎着,皺紋在不知不覺中爬滿了眼角、嘴角、額頭,童年印象中的健壯、雄偉,象一座山一樣的父親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的消瘦了。曾走路風風火火沒半點清閒的母親也同樣抵擋不住歲月在身上的印痕:一度紅潤、健康,惹都我都禁不住拿手去碰的臉取而代之的是蠟黃、消瘦,皺紋橫生;曾能一下子背起百十斤的重物的腰身也不再挺直、硬朗。

任何人都在經受着歲月的刀,刀刀傷人。

又到重陽節,又到秋風起。父親曾告訴我:重陽節又叫老人節。父親的意思也無非是想讓我們給他們過過節。都已經年愈花甲了,還能再過多少個重陽節呢?我是這麼想,也許父親也是這麼想吧!人老了都知道珍惜了,也知道日子是越過越少了。第一個重陽節是我和女兒過去給老兩過的,很簡單的幾個菜,是在小桌上進行的。老兩口卻異常的高興。父親對着母親說:“你家閨女給你過節來了,今天是老人節,是你的節日!”父親說這話的時候很興奮,一直看着母親,好象我只是給母親過節,而與他無關。但父親臉上卻寫滿了幸福。原來,幸福是看到另一個人幸福。

國慶休假接到母親的電話,說是去姐姐家幫忙掰玉米。見我猶猶豫豫的樣子,母親直接說,你不去我自己去。再不孝的女兒到這個時候都會心軟的,我只是不想讓母親去,畢竟都七十的人了。母親堅持要去,我只好答應第二天早點到母親家一起走。第二天早六點起牀收拾停當就直奔母親家。母親開的門,很高興的樣子說,我還怕你晚了。我說,平時睡懶覺,關鍵時候還能睡?母親笑了。父親從屋裏出來也很高興。總覺得我早起的行爲給他們添了不少光似的。臨走的時候,父親說,你媽感冒了,下午三、四點就早早回來吧!父親不說,粗心的我竟沒能看出來。母親直說,沒事,沒事。我卻更爲昨天的猶猶豫豫而感到無地自容。

一路上照顧好母親,沒多久就到了姐姐家。姐姐和外甥正在牆外剝玉米,見我們來了,笑着直說今天可真早。母親卻顧不上說別的坐在姐姐剛坐過的小凳子上開始剝玉米,手裏幹着活,纔開始說起來話來。什麼家常裏短,鄰里鄰居,姐姐和母親好象有說不完的話。而我卻是屬於那種點睛之筆,偶爾插一槓子惹的大家都樂了,然後再保持沉默。幹起活來時間總過的很快,我囑咐母親早點走吧,別誤了最後一班車。母親看着剩餘沒有剝的玉米也感到沒辦法了,只好跟我去趕最後一班車。坐上車後,我用手機撥通了父親的電話,告訴他,我們已經坐上車了,再等一會兒就去車站接我們吧!

當我扶着母親下車後,第一眼就看見父親已在三米開外的地方等我們了。父親的笑容很舒朗了,好象那種久別重逢的笑容。只短短的幾個小時,在父親眼裏象是過了半個世紀。走到車前我驚奇的發現怎麼沒帶坐墊(三輪電動車本身自帶的),父親憨厚的笑着說:“走的匆忙,忘了。”母親接過來卻說:“肯定是接了電話就着急來了,才忘了坐墊。”父親卻只是笑。笑容包含了母親對他的理解,也包含父親那份深深的愛。

今天是重陽節,想着往年和女兒給老兩口過的重陽,如昨日剛剛謝幕的影片歷歷在目。而今,因某種原因不能親去給老人過節,實屬大不孝。

打一個電話吧,父親的聲音依舊很高興的樣子,而我卻再也說不出別的。只能匆匆的掛了電話,掩面而泣。

慶重陽節作文篇3

我敬佩的一個人——外公。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檯燈仍然亮着。

燈光下坐着一個佈滿白髮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

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癡如醉;時而面露笑容。

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

由於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着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

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

我真想把外公的書都鎖進箱裏。

可之後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

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裏想道。

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

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說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

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麼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

“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羣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於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爲了我的良師益友。

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

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

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

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

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後,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

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說:“我家的茶樹不知怎麼的,生了一種怪病。

先是根部生瘤,緊接着茶樹就大片枯萎。

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餬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麼是好哇!”說完,便一手撐着書桌,一邊低頭喪氣。

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

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

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

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把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說道: “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麼報答您纔好。”

“嗨老朋友了,還這麼見外。

幫這點小事,應該的。”

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

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說:“等會兒。”

說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說:“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有困難,儘管來找我。”

馬伯伯握着錢的手微微地顫抖着,嘴裏想說什麼卻發不出聲音。

望着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爲樂事,想到這裏,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

外公,他雖然沒有幹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着極不平凡的品質。

是啊!外公那助人爲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築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慶重陽節作文篇4

期待着春姑娘曉我的期盼,期待上帝聽到了我的祈禱。期待着用心感受一季美麗,用愛打扮所有的圓地。期待春天的期待。終於到了“山門口”,我們打算先做專門暈人的中巴車上到半山腰,然後坐索道上山,然後步行下到半山腰,再坐中巴車下山。第二天的早晨,我還在努力畫畫呢,可可還是沒有什麼進展。突然,旁邊有個大姐姐走了過來,高興的說:“喲,你在畫畫,你這是畫的什麼?要不要我教你?”我連忙點頭,後來她說是隻要你發自內心地去畫,首先要多這個要感興趣,然後發揮你們的創造力,把你腦子裏想的給畫出來,不管好看不好看,你只要多練習就會畫得好,你想想看,有些著名畫家也不是以前畫不好,現在還不是畫家啊。

清晨,我向往常一樣坐在鋼琴的面前,彈奏着貝多芬的創曲《獻給愛麗斯》。隨着音樂,我彷彿被帶到了沙灘邊,看着美麗的天空,吸着新鮮的空氣。出乎意料的是,我被貝多芬的音樂,帶到了海灘……

“怎麼搞的,防守那麼差,進攻手段單一。射手都變水手了,太水貨了“。看到他如此緊張,我在一旁邊點頭邊回答:“沒錯,怎麼那麼水。“每當廣東隊進球后他都會很激動地叫好,特別在魔界分數差距很小的時候,他根本坐不住,彷彿他在籃球場上一樣,而我在一旁無奈的看着他。球賽完了,輸了,他在埋怨地說着,我在之前都猜出廣東隊會輸的了,防守不好,教練不會安排戰術,如果我是教練肯定會在那個時候暫停安排戰術。他總是在自我安慰着…就這樣,這樣的夜晚在不斷複製,持在此次調查中,5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爲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重陽當日,解放日報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係。

“怎麼搞的,防守那麼差,進攻手段單一。射手都變水手了,太水貨了“。看到他如此緊張,我在一旁邊點頭邊回答:“沒錯,怎麼那麼水。“每當廣東隊進球后他都會很激動地叫好,特別在魔界分數差距很小的時候,他根本坐不住,彷彿他在籃球場上一樣,而我在一旁無奈的看着他。球賽完了,輸了,他在埋怨地說着,我在之前都猜出廣東隊會輸的了,防守不好,教練不會安排戰術,如果我是教練肯定會在那個時候暫停安排戰術。他總是在自我安慰着…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爲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爲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爲,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爲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國小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爲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爲“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慶重陽節作文篇5

九月初九――重陽節到了!這可是我敬愛的爺爺奶奶的節日!我今天可一定要好好地表現一下!

迅速吃好晚飯後,我從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準備好的精緻的小剪刀,跑到爺爺奶奶身邊,說:“爺爺奶奶,我給你們剪指甲,好嗎?”爺爺聽了,一愣,帶着懷疑的神情說:“乖孫女,你也會剪指甲?”“會!”話雖這麼說,可我卻心虛得很,畢竟我從來沒剪過指甲呀!不過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誠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務。不是有句老話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說幹就幹,我拉過爺爺的手,開始行動了。哇!爺爺的指甲好硬哦!萬事開頭難,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剪了第一刀。“爺爺,痛不痛?”“不痛不痛,這哪會痛呀!”爺爺滿意地坐在沙發上說,“爺爺這是在享我孫女的福啊!”

突然我發現爺爺有個手指頭上竟沒有指甲,我急了,問:“爺爺,你這個手指頭的指甲呢?”

爺爺見我着急的樣子,連忙說:“小平平,別急!這是我在部隊時弄掉的。那是一次軍事練習,我們正在訓練擦槍,由於我一心想快些,用力過猛,讓槍給夾了。沒事,現在早好了,一點也不痛了。不信你摸摸,它硬得很呢!”

聽了爺爺的話,我趕緊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經幾十年了,能不硬嗎?爺爺可真是個堅強的人哪!我一邊摸着他的手指頭,一邊這麼想着。

剪好了爺爺的手指甲,輪到給奶奶剪了。我捏過奶奶的手,發現雖說奶奶是個女的,可手卻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裏格登了一下。奶奶見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聽聽奶奶的故事?”我擡頭看着奶奶慈祥的眼睛,點了點頭。

奶奶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可沒現在這樣的好條件。因爲你爺爺在外面當兵,所以家裏的事、田裏的活都由我包乾了。我這雙手幹過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貢獻呀······”

聽着奶奶的話,我竟忘記了給她剪指甲,而是把她的手捧起來,緊緊地貼在我了的小臉上。

一次剪指甲竟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這得感謝這個重陽節呀!但願在人們的心裏天天是重陽!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爲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爲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爲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着 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慶重陽節作文篇6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詩人王維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鄉山西xx縣,後隨父親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山西位於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爲“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纔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將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爲快。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爲人人心中所有,又爲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餘味無窮。於是本爲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爲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因爲這個節日風俗,是採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於此詩將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爲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將“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餘味無窮了。

九月初九,稱爲重陽節、重九節。九這個數字,是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字,稱之爲至數。古人特別講究物極必反的事物規律,而其時在自然氣候的徵兆上,又是暑熱已過,寒秋襲來;百花多數殘敗,樹葉開始飄零;清陽之氣逐漸消失,肅殺之意陣陣逼人:預示着寒冬即將來臨,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所以在古人眼裏,九月九日完全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此時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接,便會產生一種不正之氣。爲了避免邪氣中身,便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抗衡。至遲在西漢時期,重陽節就成爲固定的節目了。後來在長時期的演變過程中,避邪習俗,逐步被注入了歡快的內容,形成了今天的娛樂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爲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闢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爲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着“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峯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xx縣這天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一塊攀緣。

xx縣傳統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爲樂事。

晉北地區登高習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餚,欣然出遊。登高環視,天高氣爽,雲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鍊鍛鍊。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痛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幹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爲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後,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採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爲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幹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孃家過節。

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xx縣等地,習慣吃壽麪。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慶重陽節作文篇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是詩人王維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鄉山西祁縣,後隨父親遷於蒲州(今山西永濟)。山西位於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爲“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纔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爲快。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爲人人心中所有,又爲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餘味無窮。於是本爲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爲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因爲這個節日風俗,是採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於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爲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餘味無窮了。

九月初九,稱爲重陽節、重九節。九這個數字,是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字,稱之爲至數。古人特別講究物極必反的事物規律,而其時在自然氣候的徵兆上,又是暑熱已過,寒秋襲來;百花多數殘敗,樹葉開始飄零;清陽之氣逐漸消失,肅殺之意陣陣逼人:預示着寒冬即將來臨,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所以在古人眼裏,九月九日完全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此時是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接,便會產生一種不正之氣。爲了避免邪氣中身,便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抗衡。至遲在西漢時期,重陽節就成爲固定的節目了。後來在長時期的演變過程中,避邪習俗,逐步被注入了歡快的內容,形成了今天的娛樂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爲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闢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爲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着“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峯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鄉寧縣這天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一塊攀緣。

萬榮縣傳統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爲樂事。

晉北地區登高習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餚,欣然出遊。登高環視,天高氣爽,雲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鍊鍛鍊。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痛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幹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爲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後,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採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爲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幹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孃家過節。

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習慣吃壽麪。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慶重陽節作文篇8

重陽節是我國的衆多傳統節日之一,是兒孫子女孝敬長輩的好時機,因此也被稱作老人節。星期日的晚上,我便與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和奶奶吃一頓晚飯。與老人聊聊天,說說話。

那天晚上來到奶奶家已經是六點多了。一進屋,看見奶奶還在收拾屋子,做衛生,覺得奶奶非常辛苦,這麼晚了還在做衛生,於是就對奶奶說:“奶奶,您忙活一天了,讓我們來弄吧,您休息會兒。”奶奶笑着說:“我們培竣可真聽話,真懂事,真是長大了。”我忙說:“這是應該的。”心裏也挺高興,自己可以爲奶奶出一份力了。

我們把屋子收拾收拾,過一會兒,叔叔嬸嬸都到了,於是我們便到樓下的餐館去吃晚飯。席間,我給奶奶講了好幾個笑話,逗得奶奶哈哈大笑,我很少見到奶奶這麼高興。過了一會兒,我端起杯子祝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奶奶更高興了,並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要到分別的時候了,我們告訴奶奶要好好保重身體,別太累了。奶奶非常感動,讓我們經常去陪陪她。最後,我給了奶奶一個擁抱。奶奶誇我:“還是我們大孫子懂事兒。”

重陽節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孝敬老人的日子,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對身邊的老人獻上一份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