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7篇

優秀作文 閱讀(3.28W)

爲了提高我們的作文質量,在瓶水生活中一定要認真觀察積累素材,每次寫作文的機會我們都要重視,這是提升我們寫作能力的方式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暖的文化內涵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7篇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1

2月12日是漢族的春節,雖然我們不過年,但是周圍的鄰居熱熱鬧鬧的過年,我們看着也挺開心!我看到家家戶戶貼春聯,外面放着漂亮的禮花。我還注意到大夥把“福”貼反了,問那些叔叔阿姨我才知道原來倒着貼是“福到”的意思。我還看到了好多有關馬的窗花,做的可真漂亮啊!我還上網查了一些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爲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2

說起中國,這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曆史文化的國家,地大物博。除此之外,還有着許多傳統節日,譬如:熱鬧無比的春節,思念感滿滿的清明節,幸福團圓的中秋節以及快樂的元旦節等等。這些節日各有精彩以及有着專屬於它們的文化習俗等,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去了解以及根據不同的節日,採取合適的慶祝方式,好好地去感受節日文化和人文氣息,這或許也是一番好韻味。

面對中國這麼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春節就是衆多節日之首,還是我們國家最爲隆重的傳統節日,深受百姓歡迎,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尤其孩童最爲歡喜,不僅春節過年長大一歲,穿新衣服且還可以收穫來自長輩贈送的祝福壓歲錢,別提有多幸福快樂了。

每逢春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出門上街去置辦年貨,買漂亮的新衣裳。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輕鬆愉快的笑容,開啓美好的心情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除此以外,人們還可以看到大街小巷隨處掛滿燈籠以及各種各樣的彩燈,圖案設計豐富多彩,閃爍着不同光芒,此情此景,甚是唯美暖心。

春節一直以來都是孩童們最喜愛的節日,所以一年到頭,很多孩子都渴望過春節,四處走親戚,回家口袋都是滿滿的祝福紅包,尤爲幸福快樂。熱鬧的春節,玩煙火可以說是點綴節日氣氛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有不少孩子小時候對於玩煙火幾乎都很是迷戀,看着天空中五顏六色的煙火,腦海裏不禁浮想聯翩,內心也跟着激動萬分,快樂無比。

俗話說,最是一年春好處,每逢春節步伐的來臨,其意味着這是中華民族的源,同時是中華民族的寄託和希望。所以身爲中華兒女的我們要懂得珍惜和傳承這些節日,讓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得以弘揚,繼續向下一代帶來美好寓意,以及顯現傳統節日的意義和更好地去感受價值體驗。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3

2021年9月21日,農曆的八月十五號,是我們中華傳統節日的中秋節。中秋佳節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因此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節這個節日深受無數人的喜歡,幾乎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期盼中秋節的到來。

作爲我們的一年纔有一次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可謂是流傳已久,不僅各地都有豐富的中秋傳統活動,人們在中秋節的這一天,也會有中秋祭月的風俗,通過擺放水果與食品,向中秋月傳達自己的信念與祝福,祈禱家人安康順利。在祭月之後,我們還有猜燈謎、玩花燈等有趣風俗活動,吃的上面也有中秋月餅這一傳統美食,可謂是熱鬧無比。

在中秋節這一天,我們會與家人團聚吃上一頓美味好吃的團圓飯,一起在樓頂賞月吃月餅,共度這個美好的中秋佳節。因此每到中秋節到來的時候,都會讓小朋友們都興奮不已,在這一天,我們可以看到美麗好玩的煙花,玩耍有趣燒腦的花燈燈謎,每年都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無愧是流傳已久的中秋節傳統習俗。

中秋節作爲我國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這三個節日一起並列爲我國四大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我們都可以享受一天的放假時間,可以說讓無數學生與家長都深爲喜愛。不僅能享受放假的愜意與休息,也能在這一天,好好的體驗我們中秋佳節傳統的民風民俗,給自己每天平靜不變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生活的樂趣。

中秋節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圓的時刻,就像是一個銀色的圓盤,高高的懸掛與天空之上;在明亮月光的照耀下,周圍的星星都彷彿變得少了好多,零零散散拱衛着明亮的圓盤周圍。

因此在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自發組織去最接近月亮的地方,一起賞月看風景,吃着美味月餅的同時,彼此小聲交談生活中的瑣事與趣事,讓被月光照耀的大地,充滿了濃濃的中秋風俗之情。

中秋月圓團圓夜,隨着時間的流逝,往日的小兒已經長大成人,大家紛紛出外謀求生路,因此雖然團圓夜這一天,很多人都開心的聚集於一起享受中秋盛宴的快樂,但也有不少在外遊子孤身望月思念家人。因此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好好享受中秋節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時光,好好地與家人相處,這樣我們才能利用這僅有的時間,陪伴於家人左右,給自己的未來留下一生美好的回憶。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4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自然得有美食相伴。那誘人的美食香味,便是我心中的年味。

這不,離春節還有一個星期,各式各樣的食材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街頭。一車又一車的蘋果害羞地望着你,粉粉的臉頰好像能映紅半邊天;梨子、桔子、柚子端端正正地坐好,等待顧客前來挑選;蓮藕們伸出白嫩的胳膊,像是在對行人招手;許多隻五彩斑斕的雞,不顧自己一隻腳被綁在柱子上,即將擺上餐桌的命運,仍在努力的啄食地上散落的米粒……超市裏也是人山人海,好幾個小孩歡呼着在人羣中穿梭,愛吃的零食。新年的腳步若有若無地響起,年味,隨着美食的露面悄然而至。

隨着新年漸漸逼近,樓梯道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必說被擦得乾乾淨淨,煥然一新的樓梯扶手,也不必說精緻的“福”字,嶄新的春聯,單是那樓梯道里的美食,就能讓你享受視覺,聽覺、聽覺、嗅覺的盛宴:這家的炸酥肉,“滋滋”的油聲響起,金黃色的酥肉帶着金黃色的油沫兒,在油中翻滾;那家的排骨湯,濃郁的香氣漫延幾層樓……我家在包餃子,白白胖胖的元寶餃擺滿了案板。看着媽媽的十指熟練地翻飛,迅速捏出一個漂亮的餃子,我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拿起一張餃子皮,學着媽媽的樣子,擺弄了好半天,終於捏出一個餃子。乍一看倒也是有模有樣的,但沒過多久,餃子就“聾子放炮仗”——散了。媽媽仔細地拿起我包的餃子看了看,又捏了幾下,總算補救了回來。雖然樣子還有些怪怪的,但好歹恢復了“正常”。媽媽笑着說:“包得還不錯,但是這樣的餃子是一下鍋就散的。你仔細看我的動作,首先,餡兒不能放太多,否則包不下。合攏餃子皮之後,還有一‘壓’一‘卷’……這樣才能包得更好。”媽媽又包了一個餃子示範給我看。這次,我恍然大悟。知道了包餃子的竅門後,包起來也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年味兒,在美食間醞釀,越來越濃。大家都一絲不苟地準備過年的美食。站在舊年的尾巴上,人們想用新年,用美食,給舊年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爲新的一年繪出一個隆重的開頭。帶着希望,眺望未來,人們把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融進美食之中。

轉眼到了正月七年級。我們與舅舅家去婆婆家拜年。爸爸愛吃辣,媽媽愛吃茄子,舅媽愛吃青菜,而我和弟弟,得有羊肉串和可樂雞翅才行。這些,婆婆都記在心裏,端上來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笑臉對笑臉,酒杯碰酒杯,以美食爲媒介,大家過了一個團圓、熱鬧的年。飯後,我和弟弟瞄準了家裏的零食,競賽似的往嘴裏塞。大家圍坐在一起烤火、聊天,屋子裏不時爆發出陣陣歡笑……

美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美食,承載着人們的希望與祝福;美食,見證了一個團圓熱鬧的年。美食,不僅僅是我心中的年味,還是中國傳統的一大特色,它貫穿整個春節,成爲人們心中團聚,幸福的代表。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5

?米香濃郁閩中年】

“廿八餈、廿九粿,七年級早免起火。”日曆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裏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製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地處閩中,山區盛產稻米,鄉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餈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餈丸。竈膛裏的火種會留着慢慢燒到“第二年”,於是就有了“廿八餈、廿九粿,七年級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後雙手並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着大人們學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麴草,那便成了鹹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裏起霧了,接着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裏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後在篩子裏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裏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裏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麪之食送給鄰里鄉親賀新年,這個米麪就是米粉。米粉製作比米粿和珍珠粉複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後蒸熟了在石臼裏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覆覆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後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竈臺前,跟着炸餈丸。炸餈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裏,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後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餈丸皮脆裏酥,香甜可口,起鍋後甕藏,防止黴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裏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缸,然後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並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後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灩,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盪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慣形成了節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築就一個個節日的內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拔節成長!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6

春節,是一個綿延數千年的傳統節日,它意味着新的一年的開始,它對於億萬國人來說,有着特殊的意義,更是一個美好的祝願,在億萬民衆心中紮下了溫柔的根。

“掃除茅舍滌塵器,一柱清香拜九霄”在我眼中,春節,要從除夕說起。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進行着大掃除的收尾工作,象徵着“除舊迎新”,以迎接開春的新氣象。在進行緊張忙碌的同時,家中還會煮一隻全雞,用來祭祀拜佛,以求來年的好運。中午飯馬馬虎虎解決後,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年夜飯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在年夜飯桌上,不僅能吃到美味菜餚,而且能享受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大家享受美食,暢談快事,伴着電視機中春節聯歡晚會的播放以及外面煙花爆竹的綻放,無不熱鬧。春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它是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祝願!

“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鋪地柏”大年七年級早起後,要打爆竹,寓意“開財門”。吃完早飯後,要去祠堂裏祭拜,祈求神明保佑來年順利。祭拜完後,父親會帶我們去拜訪親朋好友,大家互相祝福,共敘歡樂。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它是人們對生活如意的祝願!

“清香幾柱聊爲敬,借問春風哪日吟。”大年八年級是回外婆家的日子,在家中吃完早飯後,我們便啓程去往外婆家。父親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外公外婆,並道些祝福的話。在外婆家吃完中飯後,父親也會帶我們去拜訪周邊的親朋好友。春節,是一個吉祥的節日,它是人們對合家歡樂的祝願!

“正月十五半個月,春到寒食方十年”從大年九年級開始,就準備宴請親朋好友了。我們四處拜訪,暢敘舊情,感謝之前親朋好友的幫助,期望來年也團結一心,患難共當,福樂同享。春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它是人們對和睦團結的美好祝願!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它預示着春節的結束,也蘊含了人們的美好祝願。在元宵節那天,我們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這時候,歸家的遊子們大多都要再次啓程,踏上追夢之路。一碗湯圓,是對遊子的鼓勵和愛。春節,是一個充滿愛的節日,它是人們對外出遊子的美好祝願!

從除夕的團圓飯,到元宵的湯圓,都寄託着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我想,春節作爲一個綿延數千年的傳統節日,在傳遞中華源遠流長的文化的同時,也寄託着無數人的美好願望:遊子們帶着這份祝願再次啓程,不論途中遇到什麼困難,心中都有一份家的柔情激勵他們直面困難,成長爲更好的自己;父母們帶着這份祝願生活,不論生活中有什麼艱辛,心中都有一份愛的力量支撐他們渡過難關。春節,讓懵懂的我們明白長大的意義,讓無知的我們感受時間的力量,讓迷茫的我們收穫一份美好的祝願,讓我們擁有一份重新啓程的勇氣!

暖的文化內涵作文篇7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悠久,經歷過上下五千年的沉澱與積累,其中包含的文化精神是極爲豐富的,如果非要說最能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莫過於我們的一些傳統節日了。

在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其每一個節日都代表意義不同的,有些節日是代表歷史上偉大的先人,有些則代表着中國傳統的習俗的特點,各具特色,給我們的歷經這五千多年的中國披上了一層光澤的色彩。而在衆多的節日當中我更爲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了,其代表的習俗有賽龍舟,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而最能代表端午節的莫過於糉子了,可謂是一提到糉子就能聯想到端午節了。相傳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因爲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而過端午節我們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而屈原這種寧死不屈,寧玉爲碎也不瓦全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也間接性的告訴我們事情的對於錯,無論權利有多麼大,我們更不應該妥協。而後來世人通過端午節來表達對屈原的惜而哀之情。因爲隨之時間的慢慢推移,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由此可見中華傳統節日裏包含的意義更爲不同,每一個節日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精神,而這些節日文化是經歷過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故在中華傳統節日裏每一種不僅僅代表着文化上習俗,更是寄託每一位先人的精神。

早在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從那天起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而每年的端午節裏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不僅有美味的糉子吃,還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文化賽龍舟等,爲此希望這份文化的精神可以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