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5篇

優秀作文 閱讀(1.51W)

寫作文的能力綜合了語文學科的各項能力,博覽羣書是作文學習的根本,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5篇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篇1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着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篇2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篇3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按照家鄉的風俗習慣,家家戶戶都愛吃糉子。在我們閩南一帶,肉糉是最爲出名的。端午節那天,我家也忙碌起來:媽媽準備了滷肉、香菇、和蝦米等材料,把糯米浸好,奶奶把紅棗洗淨晾乾,姐姐負責洗竹葉,哥哥則在一旁剪紅線。我呢,平時在傢什麼也不幹,當然用不着插手嘍。

媽媽是包糉子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葉子,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幾勺糯米裝進竹葉裏,然後均勻地放上紅棗、滷肉、香菇末和蝦米,最後快速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線繩繫緊,一個四角的大糉子就包好了。這一下,我對媽媽佩服得五體投地,也想大顯身手一番。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葉捲成個大“喇叭“,用勺子舀了糯米,又放上各種材料,然後包了起來。可糉子在我手裏卻不聽使喚,一會兒糯米跑了出來,我慌忙抓起一片竹葉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圓鼓鼓的,簡直就是一個大肚娃娃!媽媽見了捧腹大笑,大家也笑得前俯後合。

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品嚐着糉子。我拿起自己包的糉子,解開繩子,咬上一口。啊!糉子又軟又滑,又香又甜,真好吃。

那一天的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不僅品嚐了美味的糉子,而且體驗了自己動手包糉子的樂趣。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篇4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節日作文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賽龍舟、飲酒,但家家戶戶都要吃上香噴噴的大糉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現在想起來還要流口水呢!媽媽有時還會用五顏六色的線編在一起,栓在手腕上或腳脖子上,非常好看。也有時候媽媽會在家門上掛上一些艾草。

我們家一般都會在端午節的上午包糉子。大清早的時候我就已經看見媽媽在廚房忙來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進去,讓媽媽教我包糉子。開始動手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經清洗過的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吶!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糉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粒粒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幫我重新示範了一遍,我認真的看着每一個步驟並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我又重新包了一個。步驟跟前面的一樣,還好這次糯米沒有落地,而是聽話的在裏面呆着,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糉繩。我拿出糉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爲還扎的很好。媽媽看了看我的糉子,又皺着眉頭拿過我的糉子,一拉線糉繩就開了,並又給我重新綁了一遍,幾個小時以後。終於包完了,媽媽說最低要煮四個小時。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掀開蓋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出鍋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糉子香噴噴、軟軟糯糯,太好吃了。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包糉子。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我們要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永遠傳承下去,留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