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優秀作文>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6篇

優秀作文 閱讀(1.22W)

想要寫一篇出色的作文,肯定少不了我們日常的練習,一篇出色的作文需要大家做好認真的思考,這也是寫作的前提,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嗯描寫中秋節作文6篇,感謝您的參閱。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6篇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1

今天月亮圓了,又是一個千里共蟬娟的日子。

記憶中孩提時的中秋,是一方甜甜的月餅,是小夥伴的遊戲、黑夜裏的熒火蟲和一夜快樂的夢。雖然在媽媽的嘴裏,已經知道了故鄉的名字,可是故鄉畢竟好遠,就如天上的月亮,還是吃一口月餅纔是最真的感覺。

隨年齡的逐漸長大,故鄉的概念終於在腦海裏有了深深的印象:那是父母終生不變的鄉音;是家常便飯裏最香的滋味;是每封家信上那枚圓圓的郵戳;是每當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總不禁一遍遍想象的地方。在百萬分之一的全國地圖上,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可它卻如今宵的月亮,濃濃地裝滿了父輩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淚滿襟。

幾經生活的變遷,終於跟隨父母從南方回到了北方,回到了屬於自己的故鄉,每個中秋的晚上,思鄉的愁緒漸漸淡忘,畢竟是久居故土常忘家,笑看了月圓月缺花開落,醉遍了中秋寒冬夏時雨。對於曾經生養自己的江南,只記得煙色朦朧,木棉如血,茉莉飄香,棕櫚搖曳。還有中秋晚上的點點螢火。

上一個週末,爸媽回故鄉,帶來了屬於杭州五味和的百果蘇月。看一方小巧的月餅,白色的酥皮下,透着淡淡的清香,淺淺地襯着青紅絲的顏色,那樣的精巧、細緻,輕輕咬一口,那種熟悉的,糯糯的甜味,一下勾起我記憶深處所有關於江南的回憶:那是小橋流水的婉柔,芭蕉聽雨的清涼,是彩雲追月、寒鴨戲水、將軍令、步步高的旋律,是長眠於那裏的無數的夢的回憶。

是的,離開了不是故鄉的家鄉,卻沒有學會不是家鄉的故鄉的鄉音;生長於酒不勝力桃花紅的江南,卻養就了豪飲江湖道英雄的性格,至今不知我應該是思舟的浪子,還是思馬的遊俠。

且不論浪子或是遊俠,總歸都是要漫跡天涯,今夜,應該慶幸自己,可以和父輩一起,擺一份清供,倒一杯淡酒,遙祭九天的明月,還有故去的親人。可以點一顆煙,默默地祝福遠在異國的家人,輕問海外的中秋,可否有家鄉的月亮。可以站在靜靜地院子裏,看葡萄藤上隨風抖動的葉子,思念着遠方的朋友,在異地的此刻,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的約定?是否在同看一輪明月。

夜色已經寒了,侵人的月光如絲如網,真想抽刀揮斷它,做一根思念的弦,伴以我此刻的低吟,和一曲悠揚的歌,隨風寄到遙遠的地方,陪你在每個寂寞的夜晚,做一個美麗的夢。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2

中秋節習俗圍繞着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糉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爲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爲“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說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說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爲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爲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爲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臺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爲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3

中秋節的夜晚,我徘徊在月下,凝望着那輪皎潔的明月,竟悄悄地打開了嚴閉的`心幕。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情不自禁地吟起這首詩來。所謂故鄉,我現在腳底踏着的這片土地,不就是我的故鄉麼?可是身在故鄉,心中卻沒了兒時的那種美妙的感覺。

那年花開月正圓,我們一家七口人一起坐在門前的櫸樹下,吃着甜甜的月餅,賞着圓圓的月亮。

那時,我只有七歲,頗愛吃外公種的蘆粟。待我提出要求後,外公與父親立刻帶着彎彎的鐮刀出發,去河邊砍蘆粟,我則悄悄地跟在他們後面。當看到他們拖着一根根粗壯的蘆粟從河邊往家裏走時,我就趕緊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去,嘴裏還大喊着:“蘆粟來啦!蘆粟來啦!”

回想着這些往事,一股股暖意在我心中涌起。故鄉的蘆粟、故鄉的河、故鄉的明月掛樹梢……所謂故鄉,這裏我曾經熟識的一切,不就是我的故鄉嗎?可是不知爲什麼,心中總覺得自己與這一切已經有些疏遠了。

心幕緩緩地拉開着,忽然聽見外婆的呼喊聲,恍過神來,原來是要吃月餅了。只見一大家子都走了出來,已經不再是當年的七口人,而是九口人了,因爲多了我的表妹與表弟。

表妹抱着毛絨兔兒在樹下奔跑,表弟則追逐着他的姐姐,小小的手裏還拿着一塊大大的月餅。外婆捧出兩盒月餅,媽媽端出茶杯,舅舅和舅媽忙着搬竹椅到場地上……看着這麼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會心一笑。

如此一箇中秋之夜,怎能少了我最愛的蘆粟?只見外公與父親早已拿好了鐮刀,我也趕緊跟了上去。這次與往年不同的是,我也幫上忙了。天空塗上了墨色,我幫着外公照着手電筒,外公砍下一根根蘆粟,交給了父親。等外公砍完足夠的蘆粟,我們仨拖着長長的蘆粟,蘆粟葉在田埂上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像一首動聽的中秋夜曲。就這樣,我們一起拖着蘆粟回家,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滿載“故鄉”而歸。

月兒終於露出了倩影,家人們的笑聲住滿了小院。我嚼着甜甜的蘆粟,望向那輪圓圓的明月,心中感嘆道:“所謂故鄉,我現在所擁有的、所沉浸的,不就是我的故鄉嗎?”終於,我找回了屬於我心中的那個故鄉。

月兒的周圍微微泛起光暈,今年的中秋節令我分外着迷……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4

中秋月圓,意味着團圓。我不遠千里趕回家中,爲的是我那並不太小的小兒在節裏不至於寂寞,我們父子兩人趕到他外婆家,總算過了個有點氣氛的節日。可是還惦記着那個陷於痛苦的孩子是如 何過的中秋?同時多麼想回到老母親身邊,陪她過個我兒時的八月十五!

在我的家鄉,除了飛機不能去外,通過輪船、火車、汽車、甚至摩托車、拖拉機都可以去,路程不遠100公里左右,卻非常閉塞,有人笑談,我家是戰亂時避難的好去處。因此,我上了高中才知道火 車、月餅和麪包是什麼樣子,可見偏僻之所在。

偏僻的地方必然有與衆不同的習俗,我家鄉在八月十五即中秋節是不吃月餅的。當城裏人月桂飄香、月餅送來送去的時候,我家鄉卻是另一番景象。只見一塊塊不大的稻田裏人們有的在割稻子,同 時有2——3個男人圍住一個比鬥要大出兩倍被稱爲“板倉”,喊着唱着不知道什麼朝代的歌子,掄起一把稻子使勁往板倉裏拍打,已使稻穀粒脫落到板倉裏。只有此時此景,才能讓你感受什麼叫收穫!當 然,稻穀粒還需要晾曬,然後有的家用小磨碾出米,有的是送到有脫穀機器的地方“打米”。說道這裏,你也許知道了,我家鄉中秋節的主食就是新白米飯,當地叫做“乾飯”,當然城裏人很快就知道 煮成粥自然就是“稀飯”了。家鄉的稻穀成長期長,但米粒不大,可是做成米飯那個香啊,不用菜就可以吃上兩大碗!如果伴以家鄉的臘肉,那感覺一輩子也難以忘懷。兒時雖小,那是沒有油水,所以 兩碗米飯相當於今天的8兩米作的米飯,能吃啊!所以家鄉的中秋節就是“嘗新米”,而不是吃月餅。前些年我請人在中秋節前帶回去的月餅,幾乎都放在那裏,他們不習慣這種甜膩膩的月餅。

當然,中秋節人間裏的人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晚上要給他們燒紙錢,在地上劃上圈圈,在圈圈裏按照親疏輕重的不同燒上不同數量的紙錢,口中念着他們的尊稱,請他們查收。儘管破四舊時被稱 爲迷信,可到了今天,人們仍然不能忘卻那些曾經一起生活過的親人。

我很想再回去,陪着老母親過節,重溫兒時的快樂。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社會的發展,不知那板倉今天還有多少?隨着工業的發達,使用化肥的稻米還有我兒時那是的香味麼?隨着社會的進步, 八月十五晚風裏的紙錢灰味是否還在瀰漫?

親愛的媽媽,我所有的親人,我愛的人,你們節日好嗎。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5

每年都要盼望好久的,中秋節終於來到了。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的不一樣。今年的中秋節過的比較特別,因爲我們全家要去海邊的生態農莊過中秋。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我就一直盼着中秋快點來,現在終於等到了,我的心情特別的高興。

剛到那兒,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農業大觀園”。一進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們沿着石子路登上假山,“農業大觀園”全景盡收眼底。六個氣派的大棚分列兩邊,中間是許多塊菜地,裏面種着各色蔬菜,顏色深淺不一,向我們展示着勃勃生機。

爬下假山,我們來到第一個大棚——奇巧園藝。這裏種滿花草,被匠心獨運地設計成了一處處景觀。有一處叫“旭日東昇”。一種不知名的紅色植物給設計成半個太陽的形狀,又襯上了碧綠的背景,一眼望去,彷彿真是有一個又大又紅的太陽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還有一處叫“農業爲本”。這是由一株株綠苗組成的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渾然天成,真是巧奪天工!奇巧園藝,真奇!

我們東走走,西看看,不斷能找到新的發現,感受新的驚喜,讓人不能不佩服農莊建設者們的勤勞與智慧。

晚飯過後,月亮升起來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掛着燈籠的樓房和一輪明晃晃的圓月,給人以如夢如幻的感覺。我們坐在亭子裏,沐浴着皎潔的月光,欣賞着美麗的月亮,還品嚐着香甜的月餅,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幾縷浮雲中緩緩穿行,我們不禁齊聲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最後,我們還聽老人,與我們講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不是開始就有的,他與別的節日大同小異,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祭月的時間由於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日也就漸漸形成了。中秋節現在不是十分廣泛麼?原來中秋節是從宋朝盛行的,到明清時,他都已經和元旦齊名了,現在都已經成了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了。而且衆多的詩人也都寫了中秋節的亮美,借景抒情,八月十五的月亮那麼圓,好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月亮像銀盤掛在空中,“又疑遙臺鏡,飛在青雲端”真是不錯,月亮那麼美,中秋節也那麼令人喜愛,有許多傳說也就脫穎而出,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故事令人回味,同時也表示了古人對中秋節的喜愛。

我想,古代的人,都那麼喜歡中秋節,我們自然也十分喜歡了。今年,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中秋節。

嗯描寫中秋節作文篇6

今夜,柔柔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校園少了平時的一份嬉戲熱鬧,顯得格外寂寥。

我獨自徘徊在校園小徑上,宿舍?教室?不知自己該去哪裏,我想,我是迷失方向了!

一陣秋風輕輕地拂過,樹葉沙沙地響起,帶來幾份涼意,頓時心裏覺得很冷,猶如一股寒流流遍全身。眼睛卻覺得溢滿熱氣,眼前變得模糊。原來,我的多愁善感是經不起秋風落葉的考驗的……

回去教室坐坐吧!

平時擁擠的教室,現在卻變得空蕩蕩的。看見一個個空空的座位,心裏很不是滋味。我想,她們都在家裏和家人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吧!這時,從學校附近傳來一陣陣爆竹聲,這首悅耳的熱鬧進行曲曾經是那麼的熟悉,而如今卻有一點點陌生。我想,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想着想着,自己情不自禁地撥打了家裏的電話。接通了,電話那頭是媽媽慈愛的聲音。“媽,對不起,女兒不能陪您過節了!”好不容易纔吐出了這幾個字。也許,沉默就是最好的祝福吧!“不要緊,等你十七回來我們再追月。天氣涼了,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掛了電話,一股熱淚涌上心頭。我想,我是不能靜下心來看書,出去走走吧!

我來到了走廊。月光依然柔柔地灑在走廊上、欄杆上,好像閃着許多跳躍的小精靈。

望着懸掛在半空中皎潔的圓月,我想起古代曾有多少遊子和我一樣獨自欣賞這一明月。因爲它,纔有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唱;因爲它,纔有了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情懷;因爲它,纔有了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人生感慨;因爲它,纔有了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人生希望……

“中秋人月兩團圓”,毫無疑問,團圓是一種幸福,但此時望着明月,卻發現它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它在傷感什麼?我也說不清。也許它在爲自己的寂寞而傷感吧。畢竟遼闊的夜空中只有它的身影,它的光芒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幸福,自己卻孤單寂寞。

望着圓月,我心中的傷感淡了不少。因爲此時的中秋夜,我也不算是最寂寞的一個,至少有一輪圓月與我相望。

此時又想起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喜歡這這個詞句,喜歡它蘊涵着看透人生離合的睿智。或許,以後我會有幾個中秋節都不能陪家人度過,但能在不同的地方欣賞同一明月,也是一種幸福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