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毓老師說讀後感參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68W)

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助於自我提升,讀後感提供了一個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和行爲動機的機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毓老師說讀後感參考5篇,供大家參考。

毓老師說讀後感參考5篇

毓老師說讀後感篇1

李鎮西老師的書,可以說百讀不厭。《做最好的老師》更使我受益匪淺。雖然它不能真的像一盞明燈,總在迷茫的時候點亮希望,但細細讀來,它卻出事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認識,解答了我困惑很久的問題——怎樣做纔算是好老師。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冠軍的運動員不是好運動員——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這也身份中做到最好。作爲一名教師,努力幫助那些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精心備課,希望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細緻地批改、輔導,希望每個孩子的數學成績能不斷提高;我嚴格要求學生,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我想法設法養學生的創造力……總是我進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稱職、合格、負責的老師,希望做一名好老師,讓學生喜歡自己。的確,我的付出受到很多學生的尊敬,但是總有些學生不買賬,常常有學生因“太嚴”而對老師心存敵意。我一直在想:是自己做的還不夠?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是不夠,而是對於有些孩子,可能我努力的方向不對。

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作爲教師,我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是啊,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我們追求的不是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而是讓這羣長相各異性格萬千的活生生的孩子個個都能健康地成長。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我們應該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爲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僅做學生的老師,更應該成爲學生的朋友,這這樣才能贏得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不斷品讀《做最好的老師》,我一再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毓老師說讀後感篇2

讀了《英語小達人每天十分鐘》後,感觸頗深。英語,可謂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了,我們要學好它,將來纔可以走出國門,邁向世界。

對一些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說,學英語比登山還難。他們的話是:有勁不知怎麼使。他們把學英語比作一項艱苦的勞動了,其實不然,如果你喜歡英語並掌握了學英語的方法和技巧,你就會把學英語當一種樂趣。

想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對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英語的巨大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培養。有的同學說:“我一看到英語就頭疼,怎麼能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呢?”還有的同學說:“英語單詞我今天記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沒治了。”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初學英語時,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樹立必勝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喪失了上進的動力,稍遇失敗,就會向挫折繳槍,向困難低頭。你就會感到英語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學習積極性也逐漸降低,自然也就不會取得好成績。但是,只要在老師的幫助下,認識到學英語的必要性,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英語學習,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習。開始時多參加一些英語方面的活動,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語遊戲、讀英語幽默短文、練習口頭對話等。時間長了,懂得多了,就有了興趣,當然,學習起來就有了動力和慾望。

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於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其次,學英語,一定要做課堂筆記。因爲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鬥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總之,要想學好英語,必須下狠功夫,勤勤懇懇的走好每一步,鑄就結實的基礎,爲明天的成功加油。

毓老師說讀後感篇3

本學期,我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從初登講臺的青澀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個已有10年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爲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爲愛,冰雪會消融;因爲愛,枯木會逢春;因爲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爲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爲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爲榜樣,以“愛生”爲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提高業務水平,樂於敬業,端正態度,爲校增光、添彩!

讀了"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後,我爲自己感到汗顏,從教這幾年來,我讀的書太少太少,平時只看一些雜誌等可以是消遣的小書,很少看專業的書,和李老師相比,覺得自己的讀書深度不夠,廣度也不夠,覺得特別要加強的是專業書籍的研讀。

我們作爲現實中的老師,平時的工作肯定比較忙,就像有的老師說的,哪來的時間再去讀書,去寫作。其實,我們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我們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有學生,我們還要面對學生的家長,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特別是我們要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當初在學校裏學習的一些東西早已不能滿足現在的工作要求,不讀書怎麼可能適應現在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們的讀書時間哪裏來?以前我也是這樣,想讀書卻沒有時間。確實我們如果想找一個大塊的時間想靜下心來讀書,那麼這樣的時間是很難找的,但我們的讀書並不一定需要大塊的時間才能夠讀,我們只要一些零散的時間就行。讀書絕不是吃飯,想要馬上見成效是難的,我們必須持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沒有長期的積累是不可能有大的提升的。

談到寫作,我覺得李老師的寫作的體會值得我們學習:一是日積月累,不能急功近利。對普通老師來說,最初的寫作就是自己記錄自己的教育足跡、思想歷程,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二是要獨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名人大家的觀點、立場固然正確完整,但由於時間、條件、環境的不同,真要“拿來”使用效果不一定就佳,寫作時要真正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要個性化,每次寫作都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與思考。三是自然樸實,不能故作高深。寫作時不一定要出外國名字,新鮮術語或者“理論框架”,而要讓自己心靈舒展地真情實感流淌出來。四是要讀寫結合,不要讀寫分離。讀是吸收,寫是表達;但二者不能截然分開。我們讀書總會有所感動,有所共鳴,有所聯想。於是,我們就可以拿起筆把這種感動、共鳴、聯想寫下來。把我們心靈相通的喜悅、靈感寫下來。不能說讀的目的是爲了寫,可如果沒有寫的過程,讀的效度將大打折扣。相信每一位讀書之人,在讀時都不可能只是讀,都會伴隨有或多或少的思考與想法,這些思考與想法如果能寫出來的話,那將是對讀的`進一步深化。你想:要想寫出來就不得不想得更多,就不得不聯繫實際,翻閱更多的相關資料,其過程中自身也就不自覺地增長的知識,提升了品味,因此,讀和寫是一脈相承的兩個事物,我們不要分開,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大的收穫。

近日,我讀了一本書《做最好的老師》,讀後,心中有所頓悟,趁腦中餘溫尚存把所感與大家分享……

李開復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和卡梅隆大學,有在當今it界最著名的三家公司(微軟、蘋果、谷歌)的工作經驗,曾主持建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出任首任院長,目前擔任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是當今it行業炙手可熱的頂尖人才之一。《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爲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成功同心圓”的概念是以正確的價值觀爲核心,輔以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六種重要的人生態度作爲同心圓的第二層,再以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等六種行爲方式構成同心圓的最外一環的成功組合體。成功同心圓的中心是價值觀,它是人生的基石,也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意味着一個人能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做出正確的抉擇,意味着他是一個有道德、講誠信、負責任的人,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託付的人。只有從誠信出發,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爲社會做出貢獻,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所以,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纔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非常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可以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僞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爲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常會把自己融入書裏面,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很好的自省。怎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呢?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它是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它不但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理想,還決定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二是態度,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樂觀面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三是“智慧的勇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追求理想併爲之奮鬥的激情和活到老學到老的境界,學會交流與溝通,最後用智慧選擇成功!

“做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好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要努力保持樂觀向上的進取意識,樂觀面對人生,從小事做起,把握機遇,積極嘗試,踏實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努力成爲一個最好的自己!

書中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以共勉:

“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從《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者要擁有一顆童心。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教育者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寢室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爲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爲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爲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爲犯錯是爲了下次不犯錯,這也是他後來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並且能夠在教育上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他說:“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爲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而變‘不可理解’爲‘非常自然’,正是不少優秀教師贏得學生心靈的可貴之處。”他說:“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在以前,對於他說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爲,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爲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爲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師的啓發,嘗試與學生打成一片,發現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以前我總認爲師生見面,應該由學生先打招呼,認爲學生見到老師時對老師不聞不問是不禮貌的表現,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懷有這種心態時的我與學生相遇時,眼睛是不看學生的,因爲我擔心學生不向你問好。當然,很多學生看到老師擺架子,也就不向老師打招呼了,現在想來,當學生見到老師對自己愛理不理時,內心應該是很失望的。也許是受李鎮西老師的影響,我與學生見面時不再面無表情,不再臉朝他處,而是主動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學,我就主動向他們打招呼。就這樣,同學們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藹可親,課後能大方地跟我玩,大方地跟我開玩笑了。這在很多老師看來也許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覺得這是多麼自然。學生在課間能這麼親切地跟你玩,但在課堂裏表現卻很好,不會漫無紀律,而且很活躍,這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經常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最喜歡上你的課了。”或者有我所教的另外兩個班的學生說:“老師,要是你當我們的班主任該多好啊!”每當聽到這些話時,我感到很自豪,因爲學生喜歡我的課,而我的課卻活而不亂,有學生希望我做他們的班主任,而我所管理的班級卻能在每月的文明班級評比中榮獲“文明班級”的榮譽稱號。寫到這裏,我想聲明的是:老師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擺架子,以顯示所謂的師道尊嚴,完全可以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就像李老師說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二、對後進生的教育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啓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

班主任們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在辦公室時常聽到老師們訴苦:“爲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我也曾經是這樣的老師,爲這些事情苦惱着,卻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從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或聽英模報告,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爲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我從來不對“後進學生”提“下不爲例”之類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細體會了這些話,我們教育後進生的時候就不會再意氣用事,不會再因爲學生“屢教不改”而對他失望或任意體罰。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規律和方法了。

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師由於出於盲目性,出於對教育理論的無知,經常不自覺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傷害了學生的心靈。這所造成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啊。可悲的是很多教師在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後還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師從教育專家的高度論述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方面的論述,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①教師想盡量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衆,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爲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②不管我們平時對學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儲備,不管我們過去在學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們以前對學生進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們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心靈——也許是一記耳光,也許是一句辱罵,甚至也許只是一個鄙視的眼神——那麼,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永遠不讓學生對他自己感到絕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憤中說出一些讓學生感到絕望的話:“我永遠不會相信你了!”“看來你是教不好的了!”“這是最後一次原諒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別來上學了!”“我沒有你這個學生!”……當學生本來是非常尊敬老師並認爲老師是在真誠地幫助他的時候,這些話無疑會擊碎他內心深處“想做好學生”的美好願望。一個學生真正的墮落,有時候恰恰是從我們教育者的“絕情”開始的。

我們也會經常想到保護自尊心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們的疏忽,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着學生的自尊心,而學生自尊心的受傷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棄的開始,就是學生與老師相牴觸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學生與老師的處處作對,這對教師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極爲不利的。所以,一線的教師應該多讀教育著作,多向名師學習,以儘量避免教育過程中的盲目性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毓老師說讀後感篇4

一蓑,一笠,一漁翁;一撥,一撐,一劃動。人動,影動。抿一口酸酒,米香流連舌上。青瓦素牆,一點,一潑,一酒,變成了通住江南的路。

我想,那時正好是天雨初春時節,江南的初春會不時淅淅瀝瀝下點小雨,聽着那砸在灰青瓦上又順着飛檐滑下,砸在撐着的油紙傘上的聲音,別提多叫人心曠神怡了。風兒微起,拂過了清溪,不知誰家樹枝,在雨中開了蜀錦。雨,順着從天搭到地的橋來到了江南。

青石板·路

在這樣氣溫正好微風不躁的時候,撐一把油紙傘踏進江南青冷古樸的小巷,和着鮮綠的青苔,顯得悠遠寧靜,彷彿在訴說着什麼。我不禁放慢腳步。一陣丁香襲來,我看見了戴望舒筆下結着哀愁的姑娘,素白的手指捏着傘柄,太息般的目光直視前方,丁香般的惆悵縈繞身旁,是那樣清冷悽清又惆悵,直至她走遠,到了路的盡頭——頹圮的籬牆,我才悵然回神。雨稍止,懷着愁思,踏着滿地殘花,來到了江邊的烏篷船上。

江南水·路

青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的水是柔情的,伴着船槳的咿呀聲劃出層層碧波盪漾。風輕輕柔柔拂過指尖,把那浮在水面上嫩碌的柳枝也惹得浮動起來。穿過玲瓏的小橋,看岸邊遊人如織,不禁想起柳永筆下的江南。煙柳畫橋,風簾綴著,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現今雖不如當年盛世,卻也能體會一番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的滋味了。

青瓦黛牆,雨打青石。煙雨江南,夢迴前朝。

直至夕陽籠罩,給所有景物鍍上一層金光,晚霞在天邊翻滾,小鎮靜靜地矗立,用無聲的眸子注視着,待黑夜降臨。白馬秋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每一份柔情的骨子裏都藏着不爲人知的悲寂與蒼涼。

江南的美與愁都浸潤在它的水中,都浸潤在它的古樸韻味中。每一條路,都鐫寫着古樸江南的詩情畫意;每一條路,都記敘着歷經艱辛的江南時光的哀愁憂思。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

能不憶江南?

那雨,那水,那夕陽,那青石板……一紛紛的情絲,聯結成那通往江南的路。

毓老師說讀後感篇5

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回。”這段話蘊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爲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樑;給孩子一分鼓勱,爲他的每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爲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爲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