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3篇

心得體會 閱讀(6.29K)

《傾城之戀》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筆下的一本著作,大家在品讀中是不是都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了,那麼是時候都來寫一篇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3篇

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1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時代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鍾。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在孃家人面前受盡冷嘲熱諷。她在孃家無疑成了累贅和多餘,就連她的母親也不肯憐惜她。她的出路,只能是找一個愛她的並能滿足她物質慾望的男人一起生活,再無其他。範柳原,一個不被家族承認的私生子,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回到中國爲了尋根,爲了找尋一些精神上的安慰。紙醉金迷,放浪不羈的生活,讓他不相信愛情和婚姻,當然,他也不敢奢求一段純美的愛情,但他內心深處對此卻是如此渴望。這樣的兩個人遇到一處,理所應當的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她固執地認爲,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裏必定會有一絲真情,即使仍是無關愛情的,只要對她負責。白流蘇或許也不需要,婚姻和愛情,可能婚姻更重要。範柳原本明白白流蘇的心思,只是“我犯不着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犧牲了自由和金錢換來的婚姻代價太大,對他來說“那太不公平”。

在他看來,結果只能有一種,那就是要等到地老天荒的時候纔能有分曉。然而白流蘇並不懂得他,因此他才說“我要你懂得我!”。他不相信愛情,亦不相信婚姻。

後來,一場戰事成了兩人結合的催化劑。“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這種彼此妥協終究是短暫的,後面跟隨着的平淡、瑣碎、粗鄙的生活留給我們的是一串串省略號。範柳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白流蘇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2

一曲戀歌,傾國傾城!白流蘇一個大家閨秀,範柳源一個落拓不羈的公子哥,演繹了一段傾城之戀!故事發生在動盪不安的那個年代,一如他們動盪不安的婚姻。

流蘇,一個詩意浪漫的名字,卻有着一段坎坷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年紀,毅然地做了離婚的女人。而在那個年代,離婚是很丟人的,況且還有家人的各種壓力,所以她是很辛苦的,也許當初的她若知道結果是這麼的煎熬與苦痛,是否會選擇不離婚呢?然而一切都如期進行,所有假設都是空。也許是嚐盡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心酸冷暖,激發了她要將自己的一生做籌碼,是的,既然已經不幸福了,索性賭他一把,也許勝利了,生活會比現在好一些,也說不定!老天還真是幫忙,派範柳源走進了她的世界裏。他就似流蘇的一根救命稻草,要緊緊地抓住他,而這稻草也不是那麼容易抓住的,他會隨着風飄蕩,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與其說他們在談一場戀愛,不如說是流蘇在打一場仗,她一直忐忑不安,揣測自己能否打贏這場仗。而某些事情的成功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香港的淪陷在別人眼裏也許是災難,但卻成全了流蘇,她終於得到了所謂的婚姻,終身有了依靠!

範柳源說的很對,人是很渺小的,爲什麼卻要說出永恆的話呢。“愛情”這個詞,總是給人以美好,甜蜜的感覺。熱戀中的人們總會說些海誓山盟的一些話。譬如說:我要永遠,永遠地愛你!永遠到底有多遠呢,卻沒人知道。在平靜的天空下說着甜言蜜語,說要一生一世的永恆,是否會想到有一天棒打鴛鴦,誰還能顧得了誰呢!少男少女總會相信那些癡傻的話,因爲他們涉世未深,還不懂得什麼是現實……若是懂了,也許就像白流蘇與範柳源一般了,不會輕易談“愛”了,它是一種奢侈品,奢侈的人享用不起它。所謂的愛情,也許就是在某個時刻,某個地點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的一種結合。然而一旦彼此不再需要對方,也就是愛情枯萎之時,僅此而已。

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喜笑悲哀都是假,貪求思慕總因癡”。寶黛二人一見鍾情,情深意長,卻原來愁腸百轉,拋珠滾玉,都只爲那還淚一說,淚盡了,情也絕了。當初所說的永遠,也只是不遠而已。試問世間能有多少愛情經得起雨打風吹,山盟海誓最後還能有誰相信!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誰能是誰的永恆呢?

最新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3

因爲陳樹所以期待着傾城之戀。想來想去也只有陳樹是那個白流蘇,因爲她穿着旗袍的樣子實在是很上海,很女人。

又因爲看了傾城之戀的開始,所以迫不及待的到網上去看了全部,並且反反覆覆的看,以致於耽誤了自己賴以生存的本業。

很慚愧,一直很拒絕去讀民國時期的作品,以至於直到現在都不曾讀過張恨水也很少去讀張愛玲,大概是從小在電影裏電視裏感受到的那個時代實在是太灰暗太凌亂,總是覺得生活在那個時代實在是太掙扎,太辛苦,太艱難,太抑鬱。

因爲看了全部,所以又急忙去讀了原著,發現我認爲電視裏拍得很唯美的部分竟然都是原著的東西,雖然原著裏的男女是自私的情感,而電視劇昇華成了愛情,但我以爲,真的很美,原著很美,因爲結局,改編也很美,因爲過程。

發現張愛玲是有夢的,不管怎樣,也應是期待着愛的,雖然現實是那樣殘酷。後來,真的很擔心改編的電視局把原著的結尾也改了,至少從前面的感覺應是悲劇一場,看到結尾時,長舒一口氣,其實那已不是張愛玲的作品了,是鄒靜之的,是現代的。

編劇是現實的,在改編的作品裏,處處體現了現實,現實得壓抑,現實得殘酷,現實得可怕,但我仍然願意接受這麼現實的改編,因爲改編讓人物更加豐滿,更加立體,更加衝突,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看得出,編劇是佩服女性的,因爲絲毫感覺不到那個時代作爲女性的無助和悲慘,電視劇裏的女性都很強勢,很有主見,甚至是男性的主宰。

我們要忘記原著才能看這部作品,要不然會有很多張迷表達強烈的不滿,其實它真的是部好劇,有所有我們現實的元素,男人英俊且富有,對愛情執着又體貼,女人溫婉且智慧,美麗也書香,至於前面的鋪墊,完全可以不在意,因爲那是編劇爲了經濟利益必須要有的擴充,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看到對愛情這麼嚴肅這麼執着這麼單純的作品也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