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8.66K)

想要寫出好的心得,我們必須在生活中認真觀察,心得體會可以把實踐中的主觀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5篇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篇1

古訓“民生在勤,勤則不愧”時刻縈繞耳畔,點滴的勞動匯成今日盛世之中國,我見證着祖國人民在勞動中一步步邁着堅定的腳步昂首向前。作爲中華兒女,勞動已成爲凝結在我血肉中的基因。我在勞動者的口號中,從懵懂少兒成長爲少年,我在勞動中成長。

憶往昔,勞動與我同行

幼時鄉村田地裏辛勤勞作的人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勞動在我的童年中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9歲那年的秋天,秋日的餘熱依舊灼人,我一動不動地呆在屋內。玉米成熟了,爸爸媽媽專門從外地趕了回來幫爺爺奶奶收玉米,家裏便只剩下我一個“偷閒人”。

院子裏突然傳來的拖拉機轟鳴聲把我的視線拉向屋外,只見金燦燦的玉米棒從車上傾瀉而下,在烈日的照耀下匯成金色的瀑布,我不知爲何心中涌出一陣喜悅,爲着豐收,爲着勞動。我不禁走了出去,灼熱的土地將熱度透過鞋底傳到腳掌,我感到輕微的刺痛,卻絲毫沒有停下腳步。

媽媽詫異地看着我走了出來,我拿起了一穗玉米,迎上她疑惑的目光,笑着說到:“我和你們一起剝吧。”問過媽媽如何剝玉米後,我開始自己動手。本以爲只是簡單的操作,但雙手卻絲毫不配合,當我笨拙的剝完一穗玉米後,雙手已經變得通紅通紅的。

看着媽媽他們面前大堆的玉米粒,我倔強地又拿起一穗玉米。手上一個用力,卻聽見清脆的一聲,玉米竟然“寧折不彎”的斷掉了。見狀,媽媽他們都笑了起來,笑聲爽朗、乾淨,即刻便點亮了忙碌的時光,勞動讓我流下了汗水,也給我留下了歡樂。

念今朝,勞動伴我成長

白駒過隙,我不再是那個剝玉米也會出洋相的小孩子了,我學會了各種勞動,成爲了全能的女孩。如今升入九年級,老師也會給我們安排打掃教室的任務,我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各種勞動的工作。

掃地,擦窗戶,擦黑板,塵土不見了,留下清潔的教室。同學們互相合作,有人掃地,有人灑水,教室不久便煥然一新,這是勞動的“魔法”。而這些場景都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勞動的成果、老師的誇獎讓我心裏如吃了蜜一樣甜。

展未來,勞動築就盛世

今日之中國用汗水澆灌強國之基,“嫦娥”探月、“天眼”織網,明日之中國收穫勞動的果實。我輩用勞動書寫未來中國的新華章,是辛勤勞作的工人,是筆耕不輟的筆者,更是潛心科研的學者,他們秉承勞動之光,奮力前行。

新時代之中國在勞動中築就新的盛世輝煌。我輩願爲明珠一顆,照破山河萬朵,用勞動之光照亮前路。

勞動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一幅幅絕美的圖景,勞動的口號彷彿精妙絕倫的交響樂在心中不停奏響。

願我在學習中也能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把勞動的精神發揚光大。從此,愛勞動,勤勞動!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篇2

教育,特別是早教,有兩個基本面向。一個叫作“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即培養孩子的信心、對世界的好奇,進而刺激其對學習的興趣,使之在一生的奮鬥中有更大的主動性。這就是所謂“以孩子爲中心”的啓發式教育。另一個則叫做“給內心的火焰加柴”。孩子爲了興趣主動讀書當然好。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注意力時段很短,不願意經受漫長、枯燥的訓練,面對挫折容易灰心甚至放棄。而人類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以一系列的挫折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爲基本條件的。孩子內心的火焰即使點燃了,燒一會兒往往也會滅掉。只有不斷地加柴,那火焰才能持續地燃燒,一塊粗糙的礦石才能百鍊成金。所以,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時段,培養其耐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也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重要責任。

在教育中保持這兩個面向的平衡並不容易。

美國的教育非常強調第一個面向,對孩子以啓發和鼓勵爲主,千方百計地要保持孩子的信心和興趣。孩子首先要有個幸福的童年,不能給他們過大的壓力。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要讓孩子們互相之間比來比去。這種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確實值得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學習。我們教育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女兒,也從來都是採取“以孩子爲中心”的策略。

可惜,孩子畢竟要面對成人的世界。他們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但是,如果真碰到比自己出色的人怎麼辦?職場的競爭就要比,而且總有被別人比下去的可能。孩子可以從興趣出發來學習。但是,難道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不都要拿出許多精力和時間對付一些自己並無興趣的事情嗎?即使在自己充滿了興趣的事業中,難道我們不都經歷過挫折和乏味的階段嗎?難道我們不都犯過許多錯誤、經受過許多失敗嗎?迴避自己不喜歡卻非常必要的工作,沒有對付挫折、失敗的能力,沒有克服困難、敢與人競爭、乃至忍受痛苦和乏味的品格,我們能夠成功嗎?

中國式的教育,則強調第二個面向。特別是20xx年耶魯法學院的美籍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虎母戰歌》一書,使所謂“中國式教育”轟動全球。這種教育方式,強調的是紀律、苦幹、訓練量,遵循的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智慧”:“不吃苦中苦,難爲人上人”,“不打不成才”。你不能說這種方法全無道理。事實上,《虎母戰歌》的熱銷,就是建築在美國亞裔子弟優異的學術表現的基礎之上。看看喬丹怎麼練球,看看牛頓怎麼用功。你要成就這樣的大業,難道不應該付出這樣的努力嗎?

但是,你能找得到一個不喜歡籃球的喬丹、一個討厭物理的牛頓嗎?更爲重要的是,對孩子加強“管教”的一個後果,是孩子最終很難超過管教者。從小聽慣了管教者的話的孩子,一旦面臨着管教者也不懂的事情,就會不知所措。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過分聽大人的話的孩子很難幹出大事業。如果你希望孩子比自己成功,就應該努力刺激其內心的想象力。當家長的都要承認,如果孩子真有出息的話,他或她的未來就很可能超越了家長的預設範圍。比爾。蓋茨的一生要是被他父親設計,我們肯定不會有今天的比爾。蓋茨。以自己的無知來爲孩子規劃本應是海闊憑魚躍的一生,很可能會葬送了孩子的前途。

最近幾年,我寫了幾本教育的書。其中一本是《一歲就上常青藤》,強調把嬰兒的第一聲啼哭當作和孩子溝通的機會。教育,就是在父母和孩子的平等對話中展開的。這種對話,從一開始就如同常青藤中的“討論班”,是自由的、平等的、開放的、啓發式的。乃至有些讀者指責我在推銷“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美式教育。另一本書,叫《天才是訓練出來的》,強調奮鬥對於成功的意義:在任何領域要想達到一流,必須經過一萬小時的訓練,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必須能夠經受得住挫折和失敗。世上本無所謂天才。我們認定的那些天才真正的過人之處,主要在於他們敢冒我們不敢冒的險,能夠承受我們所難以承受的痛苦,在困境中不斷改變自己……這些論述使有些讀者得出結論:我是在主張虎母式的教育。

我兩者都不是。我十三歲的女兒在美國土生土長。首先,她是個“不用管”的孩子。她可以決定自己要作什麼。我對她的教育重點,不是怎麼聽話,而是怎麼不聽話。我要告訴她父母經常犯錯誤,她也經常可以糾正父母的錯誤。她一生成就的事業恐怕比父母要大得多。所以父母沒有能力對她指手畫腳。大事情要逐漸學會自己拿主意,需要幫助時再找父母商量。第二,她是個喜歡上學、回家可以持續做四、五個小時功課的孩子。老師說她喜歡小題大做:一頁的作文會寫上八頁,爲一個讀書報告會象個國小者那樣進行研究,乃至參考一些大學生的書籍。如果我不管她,她會沒完沒了地這麼幹下去,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她肯吃苦,在游泳隊裏把許多同齡的男孩擊敗。她也是很自律的孩子,不吃垃圾食品,零花錢全存起來,同學們的ipod已經換了好幾個,她則從來沒有讓父母買過,不在同伴壓力下攀比,似乎對消費沒有什麼興趣。第三,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無論走到哪裏,嘴裏總是有歌聲,見到空曠的地方就即興跳起芭蕾,每時每刻都洋溢着幸福感。當然,最爲重要的,是她立志要用自己的一生創造“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只是還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

不爲孩子驕傲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女兒這麼小的年紀,我們很難預測她的未來。我們爲她驕傲,並不是因爲她在學校裏是個優等生,而是她的品性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念和教育理想:她的生命中有某種精神的感召,有某種追求和志向。她願意爲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進行持之不懈的努力。

我們已經陪伴女兒走過了十三個春秋。總有一天,我們會跟不上她,和她分手,讓她獨自前行。本書的核心,就是在這一行程中的觀察和體會,同時參照一些教育研究,加上若干自己的分析,以和其他的家長分享。我的主題是:怎樣培養一個有人生理想,並肯爲之奮鬥的孩子。怎樣在幫助孩子發展能力的同時,也塑造她的品格,滋養她的價值。還是回到開篇的那句話: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功,關鍵在於她能點燃自己內心的火焰。火種是孩子自己的。從別人那裏偷不來,別人也無法強加。當然,內心的火焰有時點燃得早些,有時晚些;有時旺些,有時弱些。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這火焰早些點燃,也可以把剛燒起來的火焰澆滅;可以加足乾柴,使本來微弱的火苗越燒越旺,並教孩子自己給這火焰添柴;也可以釜底抽薪,使本來茁壯的火苗迅速變成灰燼。

孩子是一首詩。她最可貴的,是對生活的熱情,對世界的好奇,對未來的夢想。同時,孩子又是不怕火煉的真金,要有面對艱難困苦的品格,成就大業的耐心和紀律,競爭的勇氣和毅力。在對自己孩子的養育和教育過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這兩方面的發展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以下,就是我們的故事。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篇3

我是戴奇清的家長。我的孩子戴奇清,今年四年級了,她從入學以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很快地適應了學校生活,漸漸地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成了一名合格的國小生。在此,我對各位老師的辛勤教育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喜歡看書,忘情工作,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現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祝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帶孩子去運動,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這樣既鍛鍊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幹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她檢查一遍。發現她字寫得潦草,會要求她擦了重寫。有時候,她很不願意,但不能心軟,得讓她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負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幹事情一定要認真,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現在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爲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爲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隨着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都會讓她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她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學她不喜歡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幹—她喜歡的事。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我們可以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說雜誌。我們家凡是讓孩子讀的小說雜誌全是我們家長讀過的,這樣會方便與孩子交流溝通。

五、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爲: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爲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當然良好的行爲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還希望老師對所有孩子都悉心呵護,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篇4

孩子——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寶貴的產業。讓我們真正花時間用愛心,細心,耐心,悟心,共情心,感恩心來品讀我們的孩子。

在對孩子的愛的體現上是從我們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心思,和幫助孩子成長中所需的物質,資金來體現。而從孩子的心智對外在感知層面和理解愛的內在積澱上,都是從父母身上所得到心靈裏真實的愛和足夠的有質量的共處時間中得到的安全感上與父母靈通的共同舞蹈。這個舞蹈,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她是長久的,快樂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用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關愛孩子,賞識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心觀察他們的行爲舉止所潛顯出細微的心理變化。從而適當正確的做出積極的迴應。

在這個共同舞蹈的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需要更多的學習。中國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老師說過:“孩子天天向上,家長好好學習,孩子要有出息,家長不斷學習”,還有新東方校長俞敏洪先生也說過:“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要想提高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他們的論點也都說明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自身學習教育方法和改變自己內在素質的重要性。

學習在家庭教育中利於建設性引導的方式方法,學習訓練自己的情商,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學會控制自己內在平安的情緒,一個情商高的人他是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能應對外在變化的主權者,而不是被動者,這源於在他的經歷中是否願意操練自己內在生命的成熟也就是心智成熟的主動性。凡事他願意迴歸於內在的平安,追求生命更高的成熟性。(這是需要恆久操練的。)相反,我們很多人都是情緒的被動操控着,一旦被動,我們就輸於自己的情緒,因而被情緒操控和影響。而情緒卻是可以互染的,不良情緒對他人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我們家以外的人(顧客,上級,同事,朋友,鄰居,親戚,路人)和家之內的人,在我們家庭中的愛人(丈夫妻子或自己的父母),而在他們之下就是我們的寶貝——無辜的孩子——最終的受害者。

我們因着生活,在工作中與客戶,與同事,與上級,在家庭中與丈夫或妻子或自己的父母等社會關係中遇到壓力或不愉快不開心的事情,等等影響我們內在的平安而產生情緒的事情,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需要調整,忍耐。絕對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緒加給孩子,即便很難調整,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因着對她愛的尊重,也要告訴孩子:(借用蒙氏教育中劉老師的話)。“寶貝兒,爸爸(媽媽)現在心裏不舒服,需要調整一下,過會兒調整好了再找你好嗎?”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父母越尊重她的時候孩子就越趨向你所期望的結果去發展。從我們在面對外在事情時連動內在心理所反應和顯現出來的情緒和態度變化的程度,也正反映了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從父母那裏得到了多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相同的也會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看到我們成長中的影子,因爲我們受到傳統觀念的印記在我們的生命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孩子是最弱的被塑體,和最優秀的模仿家,父母的一切都在孩子心靈深處的印記裏形成了他們生活和處世的指引。好在我們是在不斷的學習更新着自己內在的生命,讓我們的知識更優秀於自己的父母輩,(還有那些虛無的所謂的品味和追求中而缺乏了對人際關係中厚實誠信的本質)因爲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環境,迫使我們學習着適應,歷經着改變,一切都趨向於大同化,然而有很多的人沒有在這個時代的浪濤中出衆挺立而博學,而是順應遷就。

聖經裏有一句話叫:你耕種的是什麼,你就收穫的是什麼。我們接受和承擔並享受着我們自己因各樣選擇而得的結果,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這樣的進行着,因爲上帝是公義的。他給予我們選擇自己的信仰,生活,工作,學習,情感的自由和權力,也給我們承擔自己因各樣選擇所得的結果。對於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在教育孩子身上所投入的對自身的學習和改變的時間和程度,將直接影響我們培養孩子中的方法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長!

自我內在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勇敢面對外在境遇挑戰的操練。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原本不是我們所認爲和理解的這樣,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只是人所創造出的衆眼目共識的共同物質,而我們內在的世界對外在的理解各有不同,內在世界也是因着我們文化背景和教育環境以及成長中的經歷所受到的影響以及自我認知和理解的程度來決定,所以我們現今所面對和擁有的一切就是我們前期被動和主動接受選擇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內在所認爲的世界和生活。而世界的淵博和浩大豈是我們站在自我的立場上所能認知的。

只有我們理解了我們因何而生和因何有物質生命,生的過程裏面爲何而活,我們又因何而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終極去向在哪裏?我們的思考將把我們引向生命的真諦,認識上帝。

從我們現今所面對生活和外在事物的態度上也和孩童一樣潛顯出我們在童年期受到的教育和環境的適變中我們所受到的影響。那當我們知道了這潛藏着極具破壞性的自我內在因素,將會繼續影響着我們的孩子。那我們還要繼續影響着我們的孩子嗎?當機立斷我們需要審視自己,調整和改變自己,從控制自己的情緒做起:需要積極,樂觀,忍耐!從愛我們孩子的態度做起:需要細心,耐心!從平日裏生活中的細節和行爲就要注意:注意文明,禮貌,勤奮!從在對待孩子的用語上注意:多溫柔,多和氣,多讚賞,多鼓勵。多說:請,謝謝,對不起。我們尊重的是孩子這一個體,最終我們尊重了我們自己。

孩子的內在心理極其單純而敏感,她們的洞察力高過父母,在從父母的情緒,態度,言語和喜好中,應對自己對愛和安全感以及自我滿足的需要而呈現出在她這個年齡階段所能表達的要求,即:玩,哭,鬧,笑,撒謊,父母所認爲的“破壞”等。若是我們能從中細微的觀察到其表現,並能及時正確的做出迴應。這種心靈順通的舞蹈就有成效,而最終又迴歸於我們對孩子的愛。

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的。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去愛孩子,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意願爲出發點來愛孩子,也不問孩子的感受。這種帶有專制要求的愛,破壞了愛的平等性,對被愛者是一種折磨。我們的孩子會受不了的,因爲我們就是這樣成長過來的,相信我們自己都有體會。

在我們自身的學習中知道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能把孩子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

愛也需要正面的表達,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他的心裏是一種安全和安慰,愛是需要明示的,必須直接表達出來,否則,對方可能根本就接受不到你的愛。這也是我們成人對愛的內在需要,別說你不需要這些,是因爲你被其他事物遮蓋了而把這種需要掩藏起來了。

還有就是用你的眼神告訴孩子你愛他。一般採用蹲下的姿勢,或抱着孩子說,當我們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從我們的眼神中領受到我們的愛意,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眼神,瞭解我們的情緒中的負面對孩子的影響,細微中就是從眼神流露出來,孩子已經很敏感的感受到了你的不愉快。這個時候避免和孩子眼睛的交流,因爲會給她造成錯誤的信息——爸爸媽媽不愛我。要不然怎麼會對我這麼兇呢。

用體恤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人,他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難,隨時遇到迷茫和費解的問題,並且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干擾,一會兒是陽光明媚,一會兒又是暴風驟雨,他們內心極其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用“行爲”表達對孩子的愛。通過親吻、擁抱、撫摸等方法表達對孩子的愛。

感謝上帝的蒙愛,讓我在沒有進入婚姻,沒有組建家庭,沒有孩子的時候早先接觸到了孩子的教育,也讓我有這樣一個心來準備,感謝我身邊的孩子我的侄兒小浩偉,外甥女佳月,佳佩,和所有接觸過的孩子,還要感謝我的女朋友她所從事的幼兒教育對我的幫助和影響。

相信我們的學習,我們的努力,會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有良好的體現。我們都需要繼續……

與孩子共成長心得體會篇5

哈,今天是星期六,是個快樂而充實的日子。

陽光灑滿大地,溫暖的陽光把光和熱送給每一個人。在這一個陽光燦爛的一天,我們這一小組是值日小組。一放學,我們邊拿起掃把和拖把,就開始了我們的勞動旅程。

我先拿一個掃把,從後往前掃了起來。“啦啦啦……”我一邊唱一邊掃着地。每一個縫隙我都不放過,掃啊,掃啊,不一會兒,第三大排就被我掃得乾乾淨淨。該排桌子了!說幹就幹,我先從第一張桌子開始。我眯着一隻眼睛,像一個正要射擊的人,仔仔細細的看着。對着地上的一條線,排着桌子,就算差一點點,我也要小心翼翼的輕輕拉過來。

就這樣,我們小組以高速度完成了今天的任務。

我想着:明天,同學們坐着我們打掃乾淨的教室上課,休息,遊戲……

我想起了在小時候,爺爺家中有一片田。田裏長着茄子和青椒。夏天,茄子長的紫茵茵的,圓溜溜的,葉子也青翠欲滴。一棵棵青椒長得十分茂盛,葉子也是格外茂盛。這些都是十二星瓢蟲的山珍海味。它們把葉子咬得七零八落,千瘡百孔。爺爺爲了茄子和青椒乾淨一點,就不想打藥水,我腦袋一轉,一個“妙計”就誕生了!我躡手躡腳的走向菜田。一看見一個十二星瓢蟲趴在葉面上,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一舉拿下。“瞧,這兒有一個!”爺爺提醒了我一聲。“哦!”“這幾隻壞瓢蟲竟見我不注意就偷偷的爬到葉子的反面!不讓我抓到!哼!你們等着瞧,我來了。”說着,我一手拿一隻,就把它們打入十八層地獄,讓它們永世不得超生!不久,地上瓢蟲的‘屍體’到處都是。

過了一天之後,似乎瓢蟲都變得更加聰明瞭。當我一來,有的瓢蟲就飛了起來;有的躲得嚴嚴實實的,藏在最嫩的葉子裏,不過,瓢蟲始終不是人類的對手,沒過多少時候,它們就“橫屍遍地”了。

從此以後,我家的茄子葉上就再也沒有蟲子了他們消失的無影無蹤。茄子長得與圓溜溜的,葉子也是青翠欲滴。我看着茄子,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勞動是快樂的源泉,爲別人服務,自己也是快樂的。讓我們把快樂在手中傳遞。

我在勞動中快樂,在勞動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