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0篇

心得體會 閱讀(1.19W)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和想法,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0篇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想找來看看,找了好幾家書店,就是未買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順便到新街口書店轉轉,偶然發現這本書,隨手翻翻,便覺不錯,於是就買了回來,一口氣看完了,由於工作繁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現在我已很少時候能靜下心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看完一本書了,除非書中內容特別吸引我,一本書全部看完後,到現在仍覺得裏面有許多情節值得回味。

作者沈復(三白),是清朝一個生活較清貧的文人,雖然不是富貴之家,生活也遭遇諸多坎坷淒涼,但他又非常的幸運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個紅顏知己相伴,他的髮妻芸娘是一個集諸多優點於一身的中國傳統女性,聰穎、善良、可愛、活潑,有了她,清貧的生活也充滿了樂趣,人生顯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離他而去,書中瀰漫着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中,雖寫樂事但始終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憂傷縈繞其中。

書中內容主要有:一是閨房記樂。主要回憶與芸娘從小青梅竹馬,婚後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閒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閒情雅趣,中間穿插與芸孃的生活細節;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變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遊快記。主要是描寫曾經遊玩過的山水風景。五是域外遊記。主要是記到琉球國所見所聞;六是養生之道。

書中因主要是懷念髮妻,故感情真摯,語言平淡樸實,但又深沉耐人尋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對芸孃的深切懷念,用簡潔平淡的文字表達出來,寓濃情於簡約,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可愛女性,彷彿就在眼前,令人難忘,因了作者的記載,她的故事、她的形象,從古代活到了現在,直至將來。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書中最惹人喜愛的當屬芸娘了,作者寫書的本意也該是爲了悼念亡妻吧。芸娘陳氏,名芸,字淑珍,是三白“舅氏心餘先生女”,其表姐也。幼失怙,與母弟相依爲命。此女聰穎可人,初嫁三白,賢惠守婦道,偶爾也會稍露其可愛任性的一面。

三白看“花照”歸,“向芸豔稱之”,芸娘便也想去看看,“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但三白是個我行我素不拘禮法的人,當即便慫恿她女扮男裝,穿上自己的裝束,再教她“男子拱手闊步”之行止,好不穿幫。裝束好後,芸娘“攬鏡自照,狂笑不已”。之後“遍遊廟中,無識出爲女子者”。但世事總不經意的有些小小的變故。芸娘見到一熟人,過去打聲招呼,不自覺把手放在了她的肩上,招徠主婢責難,不得以“脫帽翅足以示之”,那人雖然驚訝,卻也覺有趣,相談甚歡。

芸娘不但可愛,更是個聰明賢惠的才女,她喜歡李太白詩,言“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她與三白聊天多涉文辭書畫、園藝插花,她是三白的知己,三白也是她的知己。她二人看淡富貴名利追求天然自得的逸趣。在鄉間避暑期間,面對一派田園風光,芸娘欣喜對丈夫說道:“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鏽,以爲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這樣的女子,誰人不喜,誰人不愛呢,無怪乎歷代文人均喜置書在側,閒來品讀,確有沁人心脾恬淡素雅之味。將其翻譯成英文的林語堂曾對友人說,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爲妻,真是三生有幸呢。恩,當真是夫復何求!

再說沈三白,也是頗合餘心。他素性淡雅不拘,十三歲時隨母歸寧,第一次見到芸娘,就跟母親說:“若爲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我不知古人娶妻妾有多少愛情的成分,禮教之下,愛情所處的地位大概微乎其微,看西廂紅樓,梁祝孔雀,那個時代,十三歲的沈三白行此男子大諾,是其情根使然的天性,是與禮教的叛逆與抗爭。他在後文中多處提到二人“情癡”,於此亦可見一斑。所幸或是上天憫其情愛之切,母親也喜歡自己這個“柔和”的侄女,便勻了兩人婚事。十八歲那年,喜結連理。

成婚之後,二人如膠似漆,“耳鬢廝磨,親同形影”,愛戀之甚,不可以言語形容之。沈三白沉迷閨房之樂,毫不思進取功名。蜜月之後,三白去紹興趙省齋受業,與芸娘暫別,“恍同林鳥失羣,天地異色”,三個月,如同隔了十年,以致無心學業。後終得先生之力得返遣歸家,“喜同戍人得赦”。二人相見更是“握手未通片語”,“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或有人責三白之不思進取,芸娘之不加勸勉。乾隆年間,太平盛世,理當考取個功名,光宗耀祖。然三白自有其超脫功名淡然處世的性格,他的所有愛好都與自然藝術相關(喜愛插花園藝),這樣的人讓他身處功名利場,豈非鳥困牢籠,魚囚淺灘。再則,人生在世,功名利祿英雄偉業,也不過求一知心佳偶,以途陰陽和合之人生大道,既得,其餘外物值鳥耳!是故,三白寫《浮生六記》,言語性靈淡真,皆記夫妻平日生活瑣事,卻於此細碎事中方顯其真性情。滄浪亭之閒居諧趣,蕭爽樓之寄居雅樂,東高山之困頓潦倒,夫妻二人始終無怨無悔,相依相靠。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復作的自傳散文,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渾然天成,獨樹一幟,達“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之境界,流傳至今。其中,《中山記歷》和《養身記道》兩卷已佚,故現版本只有《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和《浪遊記快》四卷。

第一卷是全書的核心,拜讀此書是本着沈復和陳芸二人伉儷情深、至死不渝之情來閱,可實則是始於歡樂、終於憂患,讀後給人以悲切動人之感。全文貫通了一種“慧極易夭”、“情深不壽”的宿命感,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妻子早逝的“預兆”,久久無法釋懷愛妻早逝之痛,所以一遍遍回憶,在回憶中刻意去發現那些可稱之爲“預兆”的點滴,然後說服自己,愛妻早逝這件事是命運如此、是無可奈何如此。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而談他與芸二人的清貧生活,雖是“布衣蔬食”的日常閒事,但因爲有芸,且在她井井有條的打理下,事事都溫暖平和,處處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芸賢良淑德、蕙質蘭心,將清貧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實乃不易;這其實也他是夫妻二人鍾情彼此、情投意合的表現,把日子過成詩,何嘗不是每個女子內心所期待的樣子,可這也需要有人懂你不是?

其實沈復對芸很是欣賞和寵愛,如今男女平等很正常,但是很難想像古代社會男女地位之現狀,“一入侯門深似海”說的不僅是帝王將相的深宅大院,即便是一般家庭對於婦女來說要求也是極爲嚴苛的,可是芸在那個年代就可以女扮男裝和丈夫一同出去看戲、深更半夜出船同丈夫飲酒作樂,如此膽大的作爲,想必也只有芸敢爲;芸的幸運不僅是可以領略名山美景,更是享得了男女平等與尊重,可以說其實這就是丈夫對她的的寵愛與包容,夫妻二人是真正擁有羨煞旁人的恩愛生活。

序篇林語堂有所言: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子,言非過譽;翻譯此文的作者張佳瑋也有此意:實際上,讀完全篇,我都產生了“沈復簡直配不上他的妻子”的念頭。芸最可貴之處,便是她風雅感性之後的緘默沉靜,也許這也正是沈復如此懷戀芸的原因。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作者對七巧百出的花木園藝的描寫和對一花一木一石的情義的刻畫,都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古人的閒情逸致,同時也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裏所包含的很多獨特的藝術美和個性魅力,正如龔自珍在《病梅館記》裏批判束縛梅花自然生長的審美方式:“梅以曲爲美,直則無姿;以欹爲美,正則無景;以疏爲美,密則無態。”願你我都擁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畢竟你過得好不好,與生活無關,與你的心態有關;現如今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好像只剩下匆忙、敷衍和疲憊,少了享受與趣味,生活的'樂趣,在於我們自己去發掘,沒有樂趣的一生,未免顯得過於乾癟。

第三卷,主要記錄了沈復和芸曲折坎坷的人生軌跡,讀起來着實讓人難過,但是此卷文字卻又讓人覺得真實、感動。開卷作者就有言:“人生坎坷何爲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此觀點引起了廣泛讀者的共鳴,是呀!人生坎坷並非作惡多端之孽,反而行善也會徒增煩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芸的善良讓自己在家中困於裏外不是人的境地,芸的一味付出令自己爲丈夫操碎了心;理想的婚姻和家庭狀態是“家和萬事興”,可也避免不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情況,只因爲禍患常起於日常瑣事,偏聽偏信、信以爲真,若得不到及時的解釋,誤解就會一個個接踵而至,矛盾也就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了,如果再沒有一個明事理的人,這個家就亂套了,芸就是這諸多誤會的“背鍋俠”,芸擔任寫家書一事,使得一家人心裏各生間隙,父親因信中妖姬之事大怒,又牽扯弟弟跟鄰里借錢之事,而弟弟故意掩蓋事情真相,至此誤會更深,歸罪於芸,無奈芸百口莫辯,只能啞巴吃黃連;而作者沈復於外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藍,文韜才情也沒有超脫到可以養家之境,芸久病無錢問醫,女兒被迫做童養媳,兒子無奈寄人籬下,拮据窘迫之時,還需纏綿病榻的芸刺繡補貼家用、爲其出謀劃策;於家不能周全家庭關係,芸平白受些惡氣只能隱忍,林林總總,任由芸一人去思慮,終因心思過重,疾病連綿,懷恨辭世。

理性分析後,縱然詩情畫意、琴瑟相對,但夫妻二人的關係若是長期建立在不對等的關係中:妻子一味付出、忍讓,丈夫不諳世事,白頭到老必是難事;生活可絕不止琴棋書畫詩酒花,還有操心不完的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第四卷,作者無心仕途,一生浪遊,飽覽天下,看盡了山河美景,看透了人生悲歡,享人世之趣,體味平凡之最;不糾結於俗世,不苟活於錢銀,不哀怨於生活瑣事,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寵辱皆忘,實乃風流韻事;然而人間事道不盡,道不盡山川美景、風花雪月,道不盡沙漠荒煙、懸崖碧嶺,道不盡士知己、醉紅顏,道不盡世間幸與之不幸,莫不人珍我棄,人棄我取,豈不快哉?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春夜宴桃李園序》雲“浮生若夢,爲歡幾何?”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在這短短的時光裏,我們該如何度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歷經世事的風雲變幻,滄海桑田,虛無雞湯文的枯燥說教,已經激發不起我們內心的任何波瀾;公主王子、達官貴人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也經不起現實的風雨打磨;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如何在一個浮華時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給浮躁的心靈找一個溫暖的空間?沈復在其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中爲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啓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風拂面、忘卻嚴寒酷暑、忘卻風霜雨露,保持內心平靜,獲得永生幸福。

這部書爲什麼能夠流傳二百餘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作者並不是高高在上進行泛泛說教,而是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將自己親身經歷,娓娓道來,富有親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鑑性,只要願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實現。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會中下層,沒有享受過大富大貴,過着如同大多數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賣畫維持生計,這種人很容易在我們身邊找到影子,就如我們身邊熟悉的張三李四,甚至就是我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驚人的家庭背景、沒有功名利祿、沒有驚人財富,一生堪稱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擁有任何功名和財富都換不來的愛情。家境清貧時,甚至飢寒交迫,他們二人卻志趣高雅,矢志不渝。平淡生活中他們且吟詩、作畫,自娛自樂,或郊遊、烹餚,意趣盎然,讓整個略顯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來,煥發出熠熠的光彩。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啓示我們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們這些普通羣體只要願意去做也可以實現的,這纔是生活的真諦,容易引起廣泛地共鳴。

林語堂先生在《浮生六記》的序中說“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一個女人。”的確,書中的女主角是一個性情可愛、溫婉賢淑的女人,既有爲情竇初開而藏粥的聰慧,也有爲追逐熱鬧而女扮男妝出行的大膽;同時,還能賦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奇女子。完全不似《紅樓夢》中諸多女子,更與魯迅《奔月》中描寫的厭倦長期清苦生活而拋棄丈夫、獨自昇天的嫦娥迥然有別,成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最溫柔細膩閨房之樂”的記載。而這種幸福生活正源於二人兩情相悅,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始能與子偕老。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問。《浮生六記》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想在這個裏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我當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爲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調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爲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可是我看完後覺得並不竟然。沈復與陳芸幼時相識,沈復對其一見鍾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時沈母對芸娘(陳芸,以下簡稱芸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芸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着芸孃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据的日子裏,芸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習。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的好姑娘。

後來芸娘和沈復結婚後,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要學外地學習,卻捨不得芸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後立業,但是沈復居然爲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業,令人大爲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父母后期對芸娘厭惡禍根。身爲一個合格的妻子,應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該和只想着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爲發現芸娘會寫字於是叫了芸娘後代其婆婆寫家書,後面婆婆覺得芸孃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於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芸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後來沈復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芸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稍加潤色後和公公反應,這樣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裏的事情,當下婆婆還健在並不應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爲了討好公公背地裏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芸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閒談詩書共遊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雨同舟,並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爲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更爲的不求上進。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

有學者稱《浮生六記》爲“晚清小紅樓夢”,著名學者林語堂、俞平伯對此書大加讚賞,愛不釋手,多次批註推薦。

《浮生六記》是沈復寫於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爲《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脫,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閒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於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記給我們的人生感悟和啓示在《養生記道》裏有這樣一段話,被很多人喜歡引用:“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論短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看那秋風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說什麼利鎖名繮。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描繪了一副悠閒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類似於竹林七賢那般詩酒唱和,瀟灑率真。

觀望一下文學寫的感情,大多以悲劇收尾,白娘子被關了雷峯塔,羅密歐和朱麗葉殉情而死,唯一一對終成眷屬還得化成蝶才行。人,終究是脆弱渺小的,每個人在殘酷現實前都無力(尤其在幾百年前的封建社會),幸福只能相對而無絕對。也許就是沈復前半生的幸運,使得其後半尤爲顯得淒涼。

其實《浮生六記》目前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處在於他與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實紅塵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記一樣,骨子裏的性格,和現實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其實現實之中的網絡作家,也有點與沈復類同,稍有點才氣,精力也是夠佳,同時,在文學論壇,也沾了點心氣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類,但總以爲寫得不錯。搞一個徵文相類似的,到處拉票,獲得獎之後,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夢,爲歡幾何?也許是平淡的記敘,與有些大衆的心態雷同,郊遊之心,周邊之鬧,風景相宜,也還是有一定的功底。整體來說,《浮生六記》也可以當作乾隆年間蘇州書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軸畫來欣賞,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緻。記得東坡言道:“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態度,有時沒有必要太較真,生亦何歡,死又何苦?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8

《浮生六記》的作者是沈復,他生平簡單通俗,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也沒有風雲大事,出生在幕僚家庭,會畫畫,能以此餬口。他周邊是簡簡單單幾個家人,爲着柴米油鹽而奔波。具有文藝情懷的他,也會泛舟煙湖,吟詩作畫,並且好在嬌妻芸也是個文藝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懷,也能唱和,雖然餬口在貧困傍邊,卻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藝術世界裏。

“事如春夢了無痕”,沈復說逝去的年光,若不以筆墨記實下來,便了無蹤跡,不免不免孤負彼蒼的厚愛。於是他用密意的筆調寫下這通俗餬口中的點點滴滴。與其說《浮生六記》是自傳散文,不如說是沈復寫給妻子芸孃的一封絕美情書。與其說它是一封絕美情書,不如說是一部悽美的愛情小說。

沈復棄世後半個世紀,有個叫楊引傳的文人,在姑蘇的一個書攤上,隨手翻閱了一本破破爛爛的書,不看不曉得,一看嚇一跳:天吶!這書太雅不雅觀不雅觀啦,幾乎不能自休。作者是誰?沈三白?此人是何方神聖?楊引傳在姑蘇城裏四處探詢,成效就像在探詢一個火星人似的,沒人曉得他,沒人注意他。獨一能確定的信息是:作者已經棄世半個世紀!

不能讓這麼雅不雅觀不雅觀的文字永久藏匿下去,楊引傳決然抉擇出書此書,光緒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把這部《浮生六記》刊佈出來了。現實證明楊引傳的目光沒有錯,書一出現,立馬引來粉絲無數,一時辰市道上脫銷,洛陽紙貴。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

《浮生六記》全書僅兩百餘頁,網羅譯文與原文。說是六記,其實只需四篇,議論的都是餬口細節、交朋結友、遊山玩水之類的事。初讀時我很訝異和洽奇,就如許一本議論餬口細枝末節的書,爲什麼能從清代傳佈至今,兩百餘年來被無數文人騷人推崇?直到我深深地被書中沈復的妻子——芸這小我物所吸引,林語堂說她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心愛的女人”其實是不爲過。

芸出生伶丁,四歲失怙,依靠一雙巧手給人刺繡維持一家人的餬口,並供年幼的弟弟唸書。雖然身世不好,但芸聰明有情趣,自學認字,會吟詩爲難刁難,在身爲文人的丈夫面前,還能時常對詩人、詩句作出不俗評價。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大多困在閨閣之中。而芸卻對外面的世界非常獵奇,敢女扮男裝隨丈夫外出看廟會,也敢單獨乘船夜會要出遠門的丈夫。

沈復愛好養花養草、擺弄盆栽,好交朋結友、遊山玩水。芸不僅是幽默的玩伴,更是得力的輔佐。芸說沈復的插花兼備風晴雨露多般妙處,可謂精神入神,只是畫畫裏頭,有草蟲之法,何不師法。於是,她便找來螳螂、蟬、胡碟等,系在花卉之中,還清算一下蟲腳:或者抱開花梗,或者踩着葉子,有板有眼。沈復與伴侶出門嬉戲,苦於沒有熱食,掃了喝酒吃茶品茗的興致,芸便僱來賣餛飩的擔子一起出遊,溫酒熱粥,還不消本身脫手,比當代人野炊還高級。難怪沈復說世上再也沒有如斯會意的女子。

芸對待尊長很恭敬,對待下人很溫順,天天見日頭上窗,就披衣急起,彷彿有人鞭策似的。沈復不肯起牀,還取笑她。芸卻說不想公婆說新娘懶惰。芸由於能唸書寫字,公公便讓芸擔任寫家裏的手札。後來由於婆婆關係,芸讓公公誤會。芸甘願本身受誤會,也不肯在婆婆那兒那裏失了歡心。

芸的啞忍與她缺乏呵護的童年有關,她的舉動在如今看來大概有些懦弱,但連繫那時的時代背景,加倍感受她的可貴在於風雅感性之後的默然。古來通文辭、善言語的才女和合情合理、癡情一往的妻子良多時辰都是矛盾的,但在芸的身上,竟無邪未鑿地湊成了一體。沈復家境中落,他們夫妻的日子良多時辰過得非常貧苦,但在這貧苦困難之中還能過出文藝清雅、暖和明媚來,裏裏外外無不是芸的光華。

精選最新《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0

初讀《浮生六記》時,總有一種“沈復幾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設法。細細評味後,才創造芸的才情與心愛若無沈復的慧眼識真和傾情書寫,便不能被髮掘,更不會被傳佈,我們也不能經由過程文字一見這兩百年前女子的風度。沈復看重芸的文藝風雅,芸恭順沈復的狷介灑脫,恰是他們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才鑄就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愛甚篤。若是沈復要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芸想的是“好男兒志在高官厚祿”,那麼兩人只需互相嫌棄,互相抱怨了。

沈復與芸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志趣相投無時無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記》的字裏行間裏。沈復說芸癖好既與我不異,並且能鑑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舉一動,對她使個眼色,她便息息相通,無不辦得頭頭是道。

搬到倉米巷後,因新居風光不如故居,芸時常傷感,又神馳老家丁老家“頗有野趣”的住處,沈復便請示怙恃,攜芸來到那兒那裏所避暑。芸說往後哪年,當與郎君在這裏造一個房子,繞着屋買十畝菜田,招來家丁僕婦蒔植瓜果蔬菜,來供給日常家用。郎君畫畫,我來刺繡,算作品詩喝酒的資費。如許平民菜飯,終身歡愉,不必方案去遠遊他處。沈復對這設法深爲贊同。

沈復向芸襯着廟會盛景,芸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復便輔佐出主見,讓芸穿本身的衣服扮爲男人。芸扮男人沒有合腳的鞋,沈復也輔佐:市場上有賣蝴蝶鞋,鉅細腳都可以穿,買起來也極隨意,且早晚可以當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嗎?芸欣然暢懷。

若是說沈復碰着芸是一種榮幸,那芸碰見沈復不也是一種榮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沈復對芸成心意,便向母親說:“若爲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也算是本身奪取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