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3.07W)
神舟十三號於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成功發射,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又一次證明了中國的科技實力,更加彰顯了中國人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堅毅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小編爲大家分享的關於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四篇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1

今天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x運載着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着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x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爲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爲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爲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衛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臺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爲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爲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併爲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餘年,已成爲x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爲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臺,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2

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就充滿着遐想,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但質疑的聲音也逐漸傳來: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勞民傷財呢?

時至今日,由於地球資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強國紛紛將探索的腳步邁向外太空,而太空廣闊無垠,擁有豐富的空間資源,如高真空、太陽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ps導航系統便離不開航空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信息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

另一方面,隨着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衆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纔會越來越美好。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3

今天凌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x運載着神舟十三號飛船點火升空,搭載着3名航天員如利箭般刺破蒼穹,飛向太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又一次重大成功,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關鍵之戰”,x科技一如既往地提供了護航技術支撐。

早在此次任務發射前期,中國電科22所的信息保障團隊就已全面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這支團隊全力爲此次任務提供了空間電波環境態勢和異常事件預報預警信息,爲發射窗口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團隊還爲任務系統提供了高精度電波環境效應數據,保障航天測控、衛星通信和空間目標監視雷達等系統的可靠運行。由中國電科22所研發的便攜式定向儀、陸用型信標機、海用型信標機、航天員通話電臺等設備齊“上陣”,組成了一張近、中、遠程搭配,海、陸、空協同的立體化搜索救生網絡。這套多次爲我國航天任務發射提供保障的“明星裝備”再次爲神舟十三號的順利出征提供了堅強護航。

“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航天可視化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本次飛行任務中再次接受了實戰任務考驗。”團隊博士郭陽告訴記者,飛船在空間飛行狀態是難以被直接觀測到的,該技術可將飛船飛行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在0.1秒內進行“實時翻譯”,驅動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飛船模型調整位置與姿態,讓地面控制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飛船“實況”。“這項技術就像飛船的‘眼睛’,讓它保持更好的姿態運行。”郭陽表示,航天可視化團隊爲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此次“太空出差”提供軌道修正、姿態調整以及飛行控制與指揮提供關鍵技術支持和工程保障,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神舟十三號飛船和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併爲神舟十三號飛船在軌飛行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中,已經助力中國航天事業10餘年,已成爲x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常態化任務執行系統。”據郭陽介紹,該團隊早在2011年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就已經作爲任務全過程的推演平臺,曾先後參與並圓滿完成多項國家重大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以及深空探測等工程實戰任務,主要包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飛行試驗器、嫦娥四號以及嫦娥五號任務的可視化飛行控制指揮與遙操作操控任務,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神舟十二號、天舟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實時三維可視化飛行控制與指揮任務。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心得體會4

60多年前,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成功,都是中國航天不斷努力奮鬥的真實體現。

未來,隨着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不斷髮展,我國運載火箭能力將再一次實現新跨越: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研製,以實現運載火箭整體的“更新換代”;長征五號火箭將先後執行多個重要發射任務,支撐我國探月三期月球採樣返回、2020年火星探測器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的穩步實施;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使我國航天運輸系統水平和能力進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與此同時,中國航天空間運輸的方式也將實現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由單一航天運輸向航天運輸與空間操作相結合等重大突破。不難想見,隨着中國航天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必將承載着中國的航天夢,凝聚着中國航天人的奮鬥精神,一次次飛向太空,開啓中國航天事業的“新長征”。

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發射,僅僅是中國航天事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們去不懈奮鬥。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能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新的更大的“航天夢”,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爲精彩的中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