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

心得體會 閱讀(8.19K)

通過讀書可以開闊眼界。相信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彷彿身臨其境吧!那麼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

《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國曆史發生重大轉折的時期。奴隸制改革後,舊制度迅速解體,資本主義關聯逐步構成,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農民帶來更深重的災難,矛盾空前尖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行。《安娜卡列尼娜》講的就是一個不幸的家庭:美麗的安娜在十七歲那年,由姑媽做媒,嫁給了比她大二十多歲的官僚卡列寧。二人雖生有一子,但婚姻中毫無感情可言。當安娜遇見英俊的皇室侍從武官渥倫斯基時,久就被壓抑的感情迸發了出來。她一往情深地愛上了渥倫斯基,公然與他同居,並生下一女。安娜不屈從虛僞的婚姻形式,大膽追求真摯感情的行動觸怒了她隸屬的整個上流社會,上流社會對她進行了一系列可怕的打擊,安娜最終不堪忍受強大的輿論壓力而臥軌自殺,以死向整個社會提出了抗爭。

安娜這個人物形象在書中佔據着中心地位,她具有廣泛、深刻的概括好處。安娜是一個美麗的姑娘,有着良好的家世,有着美麗的面容。小說中關於安娜的肖像描述,極其出色,且多以側面描述。如,對安娜一向抱有成見的列文,見了安娜後,不由地在內心中讚歎她的美;又如,渥倫斯基的母親是個很風流的女生,但是在見到她之後也是由衷的喜愛她。這所有表現出來的都是安娜的美。但是這樣美麗的人,卻在結局中死去,不禁讓人惋惜,但同時這也是杯具所帶來的效果。安娜的命運值得同情,但應當說,她的人生理想是極爲渺小的,她所追求的全部幸福無非就是爭取和保有個人的感情。在此刻看來,這是一種侷限,但是當把她放到沙皇俄國那個黑暗的時代,放到那個到處都是虛僞、腐敗、無恥和無真情可言的上流社會時,這是一中進步,一種美。

渥倫斯基是一個花花公子,但是對於當時的整個社會而言,他還算是個比較優秀的人。他愛上了安娜,且自以爲是誠心誠意珍惜安娜的感情,其實,他從來沒有真正明白過安娜,因此,他從來沒有像安娜愛他那樣愛安娜。安娜爲他犧牲了一切,而他卻捨不得功名、捨不得上流社會。隨意到最後,當安娜以清醒的目光去審視他的時候,她看到了渥倫斯基對她所表達的感情的實質。它喚醒了安娜,讓她得以新生,卻又一次將她推入深淵。於是,安娜選取了死亡,而渥倫斯基則是精神上的覆滅。

這樣的結局讓我們心痛,但在這時我們卻發現另一個線索,那就是列文,他們的聯繫不僅僅僅是情節上和人物關聯上,更重要的是在內部聯繫上,在安娜與渥倫斯基的杯具發生的同時,列文的家庭確實"新生"。

於是,我們會發現這樣看上去像是很矛盾。他在肯定了安娜的美與追求的同時,有對她抱有強烈的譴責。因此《安娜卡列尼娜》客觀上所表現出來的,遠比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資料更深刻與有好處。我想,它之因此魅力永存,在於它在人們心裏喚起了完美的感情和對生活強烈的愛,激起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扭曲生活、愚弄人類完美感情實力的憎恨。

其實產生杯具的結果不止是渥倫斯基感情的背叛而是整個黑暗,罪惡的社會。追求自由幸福,嚮往婦女解放在那個年代都有過,中國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臺,他們感情杯具也是當時封建社會和封建思想所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如今社會,提倡婦女解放,能夠大膽追求自己幸福權利。

《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衝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杯具層出不窮,一幕幕展此刻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感情問題而臥軌自殺的消息,個性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於是就產生著名小說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

我被這部小說打動了。打動我的有兩點:一個是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另一個是安娜與弗龍斯基的愛情和列文與基蒂的愛情。

我被這部小說打動了。打動我的有兩點:一個是小說開頭的那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另一個是安娜與弗龍斯基的愛情和列文與基蒂的愛情。

在閱讀小說名著之前,我一般都先了解小說的創作背景,《安娜卡列尼娜》寫於列夫托爾斯泰對新思想的複雜的探索時期,這個時期正處於新舊交替的動盪時期:資產階級的衝擊,封建制度的腐朽……正如列文所說:“一切都是混亂的,一切都正在建立。”在這部小說中,列夫托爾斯泰提出了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人究竟應該怎樣生活才能得到幸福?安娜用她的方法來追求自己的幸福,列文也以他的方法去經營自己的愛情。

安娜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高貴的、優雅的,像女神一般。但越往下讀,我看到了她身上的矛盾性。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她是叛逆的、無畏的,在愛情與理智道德面前,愛情佔了上風,儘管在我看來是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可她雖愛弗龍斯基,卻又礙於倫理、親情等等,不願與丈夫離婚,還要盡一切努力保持弗龍斯基對她的“新鮮感”。這種愛是感性的,面對弗龍斯基的瘋狂追求,她以爲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幸福,並甘願爲這幸福拼盡全力。她一廂情願的認爲愛情必然是雙方奮不顧身,全心全意,所以才無法接受弗龍斯基的社交應酬;相反,弗龍斯基卻不願因安娜而喪失自己的獨立性,這樣,兩個人的矛盾不斷積累,安娜一次次地竭斯底裏最終導致二人分道揚鑣。安娜即便認識到自己在這段愛情中的自私和佔有慾後,仍沉迷於想象的“理想的愛情中”,最終決然地撇下了一切,選擇永遠離開。

可能在很多人眼裏,安娜的愛情是轟轟烈烈的,但我不喜歡這樣的愛情。我更喜歡列文與基蒂之間的愛情。列文的愛情觀是理性的。我非常喜歡這個人物,因爲在列文身上我感覺看到了作者自己,理性而深刻。列文與基蒂的愛情也更符合我的愛情觀。含蓄的列文第一次向基蒂求婚,選擇在沒有別人在場的時候,被拒絕後默默承受、慢慢調整,仍舊一如繼往地深愛基蒂;在他們即將結婚前夕,他將自己的日記送給基蒂,裏面記載着他的初戀和他已經不是處男的事實。他認爲愛情不應該有欺瞞,應該坦蕩;當他不喜歡客人向基蒂獻殷勤而嫉妒時,也是選擇直接告訴客人他不喜歡這樣,並表示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將客人趕走。這樣的列文很可愛。

我認爲列文比安娜幸福,列文並沒有將愛情當作自己唯一的追求,與基蒂的愛情更是相互欣賞與理解;安娜將愛情當作她的唯一追求,愛情破滅了,她也被摧毀,最終只留下一場人生悲劇,令人惋惜。

《安娜卡列尼娜》讀後感1000字左右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感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能夠不顧一切,斷然放下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於自己的感情,她正直不放蕩。當她一經理解弗龍斯基的感情以後,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感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摯的感情,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因此不喜愛那個字眼,就正正因它對於我有太多的好處,遠非你所能明白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勳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因此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感情的需要,而是正因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這麼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後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實卑劣的,爲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唸的感情。他和安娜的結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感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因此,安娜之後纔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正因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感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取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僞的生活,在劇院裏她向整個社交界擡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 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複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感情,到最後能夠說只是單行線。

安娜性格自身有着不可彌補的侷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後,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麼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好處,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但是之後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衝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後,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感情。

安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人都是爲期望而活,正因有了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感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註定這場感情要將她毀滅。安娜正因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感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爲了感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龍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鍾情,沉迷於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爲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聯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感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託,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着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聯,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並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生。被愛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幸福,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但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着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託所有的感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後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