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6.83K)

愛情,這一千百年來被人們普遍讚頌、普遍追求的事物,不僅是詩人和藝術家們謳歌的永恆的主題。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1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三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是大一的第一學期,那時我傻乎乎的,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但具體是聽什麼講座我都不知道,只是爲了學分頭暈腦脹的和同學一起聽講座。

第一次聽講座的確實是很痛苦的,那時天氣熱,而且人又多,從頭到尾我都是站着聽完那次講座,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那麼好受。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隔了好一段時間沒有去聽講座。當我在次聽講座時,我發現其實有一些講座對我很有幫助,我確實能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現在,在學校裏,獲得信息的來源有很多種,如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等。現在作爲一名大學生,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很大部分都來源網上,雖然能夠上網獲得很多的資料,但網上的東西其真僞還得有一定的閱歷才能辨別出來,而且,在網上看的東西多,忘記的也快。

在大三大四,我覺得有時候去聽聽講座獲得一些信息的來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去聽講座也要有選擇性的,不要盲目的,爲了學分去講座裏呆着,那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留着時間去做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講的每一觀點都是對,最起碼有一些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但畢竟每次講座都是經過講師的精心準備過,就算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自己都忘記的,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聽過的于丹教授關於”閱讀經典,感悟成長”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于丹教授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閒談理想!有的學生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麼一個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對他的好時懷念之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願望!通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於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李開復博士關於《成長中的十個啓發》的講座,其主題講座中最爲核心的人生哲學:

一.思考你的價值是什麼,假設一個世界有你,一個世界沒有你,這兩個不同世界的區別,就是你的存在價值。這一觀點也是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最核心的精華。

二.“用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去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這句話也是李開復先生的座右銘,在和微軟打世紀官司的人生最艱難的60天裏,就是這句話鼓舞着他,讓他最後幫助Google打贏了微軟。這句話可以真正地指導你的生活。

三.從心選擇。人生難免遇到選擇,許多時候,我們很難抉擇。李開復先生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從心選擇,跟着你的心靈走,那麼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遺憾。這也是李開復先生在哥倫比亞大學從法律轉到計算機專業時的信念,事實證明他成功的如此完美!

開復博士講訴自己在工作中的挫折經歷,告訴大家如何走出挫折的陰影,做最好的自己。他引用蘭迪(randy)教授的話:挫折就像一面牆,牆的存在是爲了迫使我們向自己證明:我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它後面的寶藏。

聽完講座後,我登陸開復學生網觀看了蘭迪教授給學生上的最後一次課——如何實現你的童年夢想,據說這是近年來全美最精彩的演講。看了這個演講,我被蘭迪教授的樂觀所感動,在演講的時候,他因爲得了癌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但是他還是那麼樂觀與沉着。面對死亡,還能如此樂觀與沉着,不得不令人佩服。我在想,如果一個人連死亡都不害怕,那麼生活中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此外,我還想說一下在聽開復老師講座過程中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想。在演講結束的提問環節,所有的提問問題的學生的問題都是那麼的囉嗦,其中還有不少問題是開復老師在演講的時候就已經說到過的了,但是開復老師

還是那麼耐心地聽完一個長達幾分鐘的問題。因此我想到了以下兩點,我們大學生確實要提高自己總結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自己傾聽的能力。

在這大學的三年裏,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麼多次聽講座的機會,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麼多次聽講座的過程中,我真的是是受益匪淺。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2

一、愛的選擇藝術

學習愛的選擇藝術主要應瞭解大學生的擇偶標準,並瞭解怎樣的選擇才能保證愛情的和諧發展。我國學者孫守成等人根據大學生擇偶的目標取向把擇偶標準分爲三類:

第一類是精神滿足型。這類大學生選擇戀人以理想、信念、價值、事業、能力等標準來衡量對方的水平,或以氣質、性格、興趣的相投作爲共處的基本條件。

第二類是以獲得純粹感官滿足爲目的愛情,它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擇偶者着重注意戀愛對象的外表(身材、皮膚、相貌)和風度的吸引力。

第三類是以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等爲標準。這就是所謂的現實之愛,其實質是一種相互交換、互惠的理性考慮。現實的擇偶標準分爲物質、虛榮和利用三種類型。

這三類擇偶標準都是客觀存在的,但純粹持一種標準的人很少。大多數人擇偶是在三種標準的混合中找出自己對理想對象的要求。心理學家曾經調查大量幸福美滿的家庭,得出愛情和諧至少需要以下三項保證:相互瞭解、地位背景相配、氣質類型相投。要使大學生的戀愛生活和諧,減輕戀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的戀人也是有必要的。

二、愛的表達藝術

愛的表達藝術主要指戀愛之初的表達,即求愛的表達以及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表達藝術。

怎樣恰到好處地表達求愛呢?最重要的是要準確地把握對方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並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的表達時機和恰當的表達方式。選擇時機,即首先要選擇對方和自己都處於好心情的時候,雙方關係十分融洽,情緒輕鬆愉悅。然後應選擇合適的地點,應是一個能私下面談的地點,一個不會給對方和自己造成心理緊張和不適的地點。選擇恰當的方式,即選擇你自己最擅長,對方又最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

關於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達藝術。男女間的愛情達到一定程度,渴望用語言、行爲,尤其是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大學生的性愛的行爲主要有握手、挽臂、接吻、擁抱、愛撫、性交。

三、愛情糾葛處理藝術

關於學會拒絕。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必須明確地拒絕。一種情況是當別人追求你,你卻覺得對方並非你所愛的人時,要理智地拒絕。另一種情況是當談戀愛進入心理碰撞階段後,發現對方並不是你心目中的他(她),也應理智地拒絕。

關於學會爭吵。當戀人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儘量侷限在以理智爲主導的爭論範圍內,避免演化爲以情緒爲主導的爭吵。

關於如何面對“多角戀愛”。多角戀愛歷來被認爲是典型的愛情不專一,朝三暮四,視愛情爲遊戲,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犧牲他人的感情的基礎之上,我們鮮明地反對三角或多角戀愛。

四、愛的昇華藝術

在進行戀愛心理輔導中,要使愛得到昇華,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高尚的戀愛道德。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聖潔的感情之一。只有懂得了愛情的真諦,才能採取對他人和自己都高度負責的態度,慎重選擇戀愛時機,在自己真正成熟、戀愛觀基本穩定、成才目標基本實現以及彼此瞭解較深、真正相互傾慕的時候,文明節制地進行戀愛交往,自然而然地步入愛情殿堂,並使愛得到昇華。

第二,擺正愛情與事業的位置。理性地對待學習與愛情,使愛情與學習相助相長,愛情纔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成果。

第三,處理好愛情與友誼的關係。在談戀愛的過程中不要侷限於“二人世界”,這無益於身心發展,應以友誼作爲它的補充。友誼能爲愛情提供養料,開闊視野,有利於豐富、更新愛情生活,有利於愛的昇華。

第四,注意克服戀愛中的心理偏差。戀愛中的心理偏差主要有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嫉妒心理、控制心理、報復心理等,這些都不利於戀愛的健康發展,更妨礙愛的昇華。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3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爲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爲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爲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4

隨着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大學生青春期和性意識萌發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黃色書刊的增多,促使當代大學生的性態度日趨開放,傳統性道德監督約束力下降。性,作爲一種生理、心理現象,它與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關,特別是作爲處於青春期的高知羣體的大學生,他們正處於個體性成熟的旺盛期,這一時期的個體性心理、生理的發展,充滿了風險和最具挑戰性,他們的性健康問題值得我們加倍關注和探討。

一、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和“戀愛”心理髮生了顯著變化

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網絡的飛速發展,網上生活逐漸成爲人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爲先進文化知識、新思想和新觀念的擁有者,有更多的條件參與網絡生活。“網戀”在大學生當中已不再是個新鮮詞。大學生“網戀”現象在校園中已屢見不鮮,引起了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會問題。因此,在新的條件下了解大學生戀愛心理狀況,並積極做好對他們的引導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大學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發育上由於下丘腦和垂體前葉迅速發育,促性腺釋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應提高到成人水平,性開始成熟。隨着性發育日趨成熟,大學生的性慾意識越來越強烈。但是他們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並沒完全成熟,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道德觀念、戀愛態度以及他們對戀愛與學習關係的處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20xx月28日,全國大學生性文明調查結果在成都揭曉,超過60%的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爲。該調查是由“中國當代大學生性現狀及性教育實踐探索”課題組實施的,共對全國26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是迄今爲止全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學生性文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表示雙方願意就可以有性行爲的佔32%,表示只要基於愛情就可以的佔20%,表示有助於適應未來婚姻生活的佔7%,表示只要能結婚則無妨的佔8%,四項加起來超過了60%。與1990年全國性文明調查的數據比較,大學生認爲“會引發社會問題,應受道德譴責”的比例有所下降;認爲“雙方願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對心愛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學生採取的態度依次是:60%的人“曉之以理,幫助剋制”,13%的人“冷靜地斷然拒絕”,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對待婚前性行爲問題上,女性更爲謹慎:70%的女大學生在對待戀人的性要求時,會從理智出發,既力求維護自己的“性純潔”,又力求維護雙方感情而“曉之以理,幫助剋制”;堅決維護自己的“性純潔”而“冷靜地斷然拒絕”的比例是男大學生的3倍。

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對婚前性關係表示理解。大學生們已到了身體發育成熟的年齡,心理上則更加早熟。在談戀愛過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們大多都希望有靈肉統一的愛情。然而,由於中國社會對性問題依然諱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數大學生仍然是觀念現代,而行動保守。因此,性衝動和性苦悶仍常常困擾着他們。一位大學生說,我們周圍的空氣太緊張了,所有的人都懷着罪惡感來看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的餘地,因此我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另一位女大學生總是趁週末室友回家的機會和男友同居,內心的緊張、同學們異樣的目光和周圍的壓力總使她有一種犯罪的感覺。因此,“性與健康”的一位大夫說,這一代年輕人“既不像他們的先輩們那樣單純無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紀6o年代那樣,毫無顧忌地追求性解放,他們只能在夾縫中苦苦煎熬”。

二、當代大學生“網戀”心理的新趨向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一項網上調查,2001年在中國互聯網用戶中,l8—3O歲青年佔85.98%,而上網人羣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佔84.67%。據清華大學的一項抽樣調查,大學生上網率高達88%。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網戀作爲一種新生事物,同樣吸引了大學生。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網戀這種特殊的戀愛方式,正在成爲當代大學生的“緣分天空”。2003年3—4月,一項相關調查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展開,本次調查採用偶遇式的調查方式,在上述大學的本科生中發放了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16份。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佔52%,女生佔48%,年齡最大者25歲,最小者17歲,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分別佔62%、27%和ll%。調查顯示,超過4o%的大學生相信網戀有成功的可能性,超過60%的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度。大學生網戀心理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向。

爲了考察大學生的性格傾向,筆者對他們的性格進行了大致歸類,將選擇“勇於嘗試,敢爲人先”的性格歸爲“前衛”型,選擇“等其發展成熟,再作決斷”的歸爲“理性”型,選擇“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的歸爲“從衆型”。調查數據顯示,在有網戀經歷的38名大學生中,“理性型”網戀者佔53%,比率要略高於“前衛型的網戀者(佔45%)。可見,性格“前衛”並不一定更容易網戀。調查還發現,網戀大學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戀經歷。這說明,曾經在感情方面受過創傷或是失戀過的大學生更容易嘗試網戀。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爲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處於“愛與隸屬”需求層次的大學生,更需要別人的接納、關愛、欣賞和理解。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這種需求或是在這方面遭受挫折和創傷時,就會將這種需求轉移,尋找其他途徑補償。網絡的適時出現恰好迎合了大學生的這種需求。

通常,同齡羣體的行爲具有從衆性,在網戀問題上也同樣如此。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佔92%)有過網戀經歷的大學生,其周圍也有人有過類似經歷。從人際互動的角度上說,家庭背景、思想觀念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具有較大相似性的同齡人之間,最容易彼此發生人際吸引和人際影響。大學生都是2O歲左右的年輕人,學習能力強,而且彼此朝夕相處,周圍環境特別是同齡羣體的影響就會更加顯著。看到自己周圍的同學網戀,雖然自己主觀上並沒有刻意盲從,但網戀卻佔據了潛意識中的一定空間,一旦有機會,就更容易去嘗試。正是這種同齡羣體的示範作用,使得嘗試網戀的大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加。網戀大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這個結論和我們的經驗相符。畢竟,來自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大學生“觸網”時間更長,對新興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網戀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來自經濟相對落後的鄉村的大學生,則更容易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思想保守,做事循規蹈矩,在情感問題上更傾向採用傳統的方法。

面對大學校園中越來越多的網戀現象,大學生們持什麼態度呢?調查顯示,多數(佔65%)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度,既不明確表示反對,也不公開表示贊成。而對網戀明確表示贊成(佔12%)或反對(佔24%)的都是少數。但對於網戀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訪者的回答分化較大。8%的被訪者認爲“十分可能”,認爲“有一點可能”和“不確定”的分別佔到36%和28%,另外還有25%和4%的被訪者選擇了“不太可能”和“絕對不可能”。在整體上,對網戀成功持樂觀態度的大學生要更多一些。樂觀者認爲,網戀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愛情應該更加牢固,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而悲觀者則認爲,網上聊天是網戀初期相對單一的瞭解方式,這種方式使雙方缺乏實際的真正的接觸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見光死

網絡是個虛擬世界,這個世界與現實世界有很大差別,大學生在網上可以展現自己的虛擬人格,這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格在網絡中出現。但有些大學生在網上虛設了一個自我,想以這個虛設的自我,獲得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獲得的愛情或得到一種自我滿足。這對於能夠控制自如地進行網上人格或現實人格轉換的同學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反而是一種解脫現實壓抑、調節心理平衡的好辦法。但有些大學生卻無法將網上人格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格靈活轉換,漸漸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他障礙。網絡愛情總是帶有太多的虛幻性,可信度太低,好多“網戀”者大都是帶着面具遊蕩網壇的人。這些人不用解釋,因爲在網上,解釋與掩飾的區分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況且,在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有關網絡的法律體系來對網絡生活進行有效的約束與管理。現在唯一可以藉助的是網絡道德的隱形準繩,而這又畢竟是“無形”的。坦率地講,網民的素質還尚需懷疑。因此,在沒有法律保障下的“網戀”,猶如霧中之花,水中之月。在有關網絡的基本法律體系完備以前,這始終是一個基本的網戀傾向,希望此問題能引起廣大熱衷於“網戀”的大學生的警覺。

三、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

針對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中所發生的顯著變化,筆者認爲,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靈活新穎的方式,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性”心理髮生的變化和“網戀”心理出現的新趨向。

首先,端正戀愛態度,擺正愛情位置。對大學生加強愛的教育,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愛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戀愛。權利和責任的統一,是戀愛生活的基礎。愛情在人生中佔有重要地位,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愛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爲愛情而活着是蒼白的。明確堅持學業第一的觀點,要使大學生理解,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事業息息相關,也是愛情美滿的基礎。那種拋開學業談戀愛的做法,不僅有礙成就事業,也難以獲得幸福的愛情,因此不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開展豐富的集體活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經常組織一些課外興趣小組和集體活動,既可以增強體質,鍛鍊體魄,又可緩解其焦慮和抑鬱心理,都能有效地轉移和宣泄青年期性衝動。同時,青年期個體經常涌現的性衝動,無論來自個體內還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須有合理的途經加以疏導。對於人格成熟的人來說,適當的意識調節和合理的昇華作用都是有效的處理方法。而事實上,任何健康有益的興趣活動都是轉移、宣泄性衝動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緩解其焦慮和抑鬱心理。把性教育和培養大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也是增進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如上海大學商管學院鄧研會策劃主辦的“心跳回憶——鄧研會與你共譜春季戀歌”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活動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中展開,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就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進行深入探討。心理輔導老師和學院輔導員老師作爲嘉賓一起與同學參與討論。通過訪談主持人的現場訪問,嘉賓老師們與同學分享各自的心路歷程。校園歌手恰到好處的歌聲引起共鳴,愛情測試遊戲將師生互動推向高潮,由學院鄧研會成員自編自導自演的DV作品作爲活動的一個亮點,使同學在別開生面的愛情課堂中有所收益。

再次,開展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正面引導大學生對“網戀”的認識。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是一項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共同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針對大學生青春期的特點,絕不可以打擊壓制,亦不可坐視不理,而應該正視、處理好“網戀”這一問題,使學生從思想和心理層面加深對“網戀”的認識。

最後。應加強大學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性慾和性衝動,正確理解性慾受社會道德規範所制約,受法律約束。性,不僅是個人的生活問題,也是嚴肅的社會問題,做好性適應的平衡過渡,自覺地控制性欲、性衝動。性道德是個體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會道德規範的內化結果,道德觀念的內化要經過外在的教育,引導他們多瞭解我國的國情及所負的社會責任,使他們在大學生活中有健康的擇偶、戀愛心理,認識婚前期性行爲對當事人的不良後果,學會用自尊、自強的心理對待戀愛期的挫折。同時,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抵制賣淫、嫖娼等非法活動。因此,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特別是性教育工作,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便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性與人格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兼容而又互相制約的關係。一方面,人格作爲個體各方面心理特徵的總和。包含了性心理的因素,性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格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個體任何性的活動都反映出其人格的特質。人格的成熟與否又影響到個體性心理的發展水平。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曾經把人格的發展等同於個體性心理的發展,足見性與人格之間的密切關係。把大學生的性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要結合大學生性心理髮展的規律,對其進行社會價值觀、道德意識、性別角色、個人意志品質、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培養教育,以協調性心理髮展與人格發展之間的關係,縮小性成熟與人格成熟之間的不平衡。與此同時,也要提高性心理素質,促使個體性心理的發展能夠在適應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意識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自我意識的調節,進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穩定發展。

總之,對當代大學生所存在的戀愛心理問題,正如我國著名性學專家吳階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生爲懊惱,已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後不必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後果。”這樣才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愛情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學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怎樣處理好兩者關係,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人生課題。

大學戀愛心理講座心得體會5

我也切合現在大學生的實際心裏,確定了屬於我自己正確的愛情觀。 愛情,這一千百年來被人們普遍讚頌、普遍追求的事物,不僅是詩人和藝術家們謳歌的永恆的主題,也是每個熱愛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鑰匙。愛情會給人帶來什麼?會給人們帶來莫大的喜悅和幸福,使人們充滿巨大的內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們勇於面對困難,鼓勵他們重新站起來去獲得生的希望。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對於戀愛對象來說,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愛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她)感到快樂……只消瞥一眼心愛的人,我們就會心醉。"愛情還會帶來什麼?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悲傷,使人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處於失戀中的人們常常因此而失態。如果誰還要因此而承受戀人離逝之痛,那更是一下子容顏憔悴,讓人看了也心酸。就連莎士比亞也會問:"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還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怎樣發生,它怎樣成長?"

而如今的大學生確也存在着各個方面的壓力,因此戀愛問題也隨之出現。就我而言,愛情始終是純潔高尚的代名詞,並不是呼之而來,棄之而去的玩具。因此對於青年人特別是我們大學生來說培養健康的愛情觀與戀愛行爲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們必須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只有這樣的愛情纔是堅不可摧牢固的愛情。有話可談的愛情纔會長久。其次,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作爲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仍要把建設祖國這一目標放在首位,不能把寶貴的時間都用於談情說愛了。最後,我們還應懂得愛情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責任和奉獻。

愛情心理學,即研究愛情發生,發展過程中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既不同於一般心理學,又不同於社會學意義上的關於愛情研究的學問,而是側重於愛情生活這個特定的領域,選取其心理的角度展開研究。因此,它不偏頗於愛情現象的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亦不對愛情行爲作一般性的現象描述,也較少涉及愛情的審美標準和道德價值判斷問題。它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按照愛情的縱向發展和橫向聯繫的層次結構,指出其心理活動的進行及其變化`發展的過程,從中找出帶有一定規律性本質性的東西。

然而,愛情無疑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最爲關注`最爲敏感的問題之一,我想這也是學院組織我們聽講座的原因之一吧。同時,愛情也是大學生最感困擾的問題之一。特別是這些年來,戀愛之風在大學校園裏愈加盛行,它所帶來的問題也愈加突出,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發展。雖然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戀愛態度,已由不準談戀愛發展到不提倡`不反對,最後發展到承認顯示,合理引導。但有時這種所謂的"引導"是蒼白無力的。據網上調查表明,大學生對愛情的認識主演來源依次是"同齡夥伴`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隨着年齡的增長,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看法","自身的體驗"及"影視`小說報刊廣播等傳播媒介",而家庭`社會`傑出人物和學校師長的影響排列在後。絕大多數的同學認爲學校應加強戀愛關方面的引導和教育。但是,我覺得僅僅依靠學校對大學生的引導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這還必須靠我們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