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機智讀後感7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9W)

寫好讀後感對於提升我們的價值觀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寫讀後感是記錄我們讀書後感受最直接的方式,讀書就是個不錯的方式,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機智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機智讀後感7篇

機智讀後感篇1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學在作者筆下竟詮釋得如此生動形象、如此具體。

讀完此書,我深深地認識到智慧並非“遙不可及”。對於智慧,我一直認爲是教育者一種臨場的應激表現,學是學不來的,那是天生的。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讀完書才發現那只是我對教育機智一種狹隘的理解。書中寫到:“機智表現爲剋制,表現爲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爲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爲‘潤物細無聲’,表現爲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爲臨場的天賦”。“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傷害,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過學習來積累。

“機智表現爲剋制”

平時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性行爲,總是憑着“自以爲是”的經驗,機械化的進行着。記得有一次,上完課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發現有一道題大多數學生都是錯的,包括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學生,而且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這道題在上課時講到過,我改着改着,氣就不打一處來,幾乎把學生的作業本都扔在了地上,孩子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自己也氣得呼哧呼哧直喘。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在這本書中,範梅南這樣說,“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機智表現爲剋制。當時,我要是能剋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爲,可能就會想到,學生不會故意把題做錯,原本就是自己沒有教會這節課的知識,這怎麼能怨學生呢!這樣下去,不但自己的教學水平難以提高,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師生關係。

機智表現爲“潤物細無聲”

“傑遜是一個大小夥子。因爲他時常心不在焉的樣子,英語老師開始懷疑他是否吸毒。照其他老師的`看法,傑遜只不過是坐在學校消磨時間罷了。他很少完成家庭作業。”

“有一天在上課前,傑遜早早地進了教室,在老師的周圍踱來踱去。顯然,他有什麼心事。‘瞧,我寫了這個’,他說,將一張紙片放到老師的桌上。是一首詩。詩寫的不錯,老師很吃驚。‘這首詩寫得很好,傑遜,我喜歡它的意境。’‘我喜歡寫詩’,傑遜說,‘我已經寫了好一陣了……自從我上您的課開始’。接着,他有點不在意地說,‘也許,您可以將它貼起來’。老師一直習慣將選中的學生的詩貼在大廳的一塊大貼板上。”“傑遜建議她展出他的詩令她感到吃驚。她吃驚的是傑遜也在乎這樣的事。但她還是非常高興的答應了。那天晚些時候,她注意到傑遜和一個朋友在一起。他正指着牆上:‘就那首詩,是我寫的。”任何一個差生都並非一無是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抓住這些閃光點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機!

範梅南教授告誡我們,當傑遜把詩遞過來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說這樣的話:“唔,傑遜,你這兒還有幾處拼寫錯誤。”或者說,“傑遜,這結尾還不太好,你應該修改一下後幾行”。老師知道將來還有機會幫助傑遜修改他的詩。首先,她可能通過在班上將詩的收尾作爲一個一般題目的討論,試圖間接地給傑遜指出某些給這首詩收尾的看法。用這樣的方式,她可能又能夠微妙地影響傑遜,使他學會理解更多的詩歌寫作技巧,而不是單單挑選出他的詩進行批評。

“傑遜的例子同樣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是多麼地容易錯誤地判斷孩子和年輕人。即使其他人已經對孩子失去信心了,我們仍然還是有辦法‘打動’學生。”

總之,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我決心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機智讀後感篇2

最近,我認真的學習了《教學機智》,這本書真好,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理論和知識。

一、即使對孩子具有教學意向隱含着使孩子處於一種柔弱和依賴狀態的意味,也有一種教育學的意向,因爲說到底它也是對孩子的良好生存和真正的成長的關心。

二、教育學的理念。

首先,避開對教育問題的所有陳見和標準。

其次,教育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它的多元含義有些與教育學這一概念是重疊的。

第三,課程和教育學一個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區別就是前者趨向於側重教育的材料及教材和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計劃、安排、選擇、審覈、評判等。相反教育學則易於找出教育和撫養孩子的人性的因素。

三、機智與其說是一種知識的形式,還不如說是一種行動。它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實踐。1.機智它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實踐,充滿機智就是打動他人,它不可以事先計劃,機智表現爲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潤物細無聲。2.教育機智: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機智由榜樣加以調和,防止傷害,並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它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3.機智通過言語、沉默來調和;通過眼睛、動作、通過氣氛加以調和。教育機智離不開智慧和真誠。比如,在課堂之中,教學常常不能完全按照我們老師的設想那般順利進行,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這就需要教學機智。機智考驗了教師諸多方面的能力。我們應該運用智慧將不利因素轉變成有利因素,我們需要動用真誠發揮教學機智的優勢,在最少的時間內恰當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只有用真誠的態度,開啓智慧,靈活運用教學機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意境,掀起課堂教學一個個高潮,才能達到教師所希望的境界。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更好地與書爲友,在自己的教學路上,不斷充電、加油。

機智讀後感篇3

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所撰寫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從實際情境與現象中探討教育學的問題,提出了以責任和使命爲基礎的“教授法”,爲理性的教育學注入了豐富的情感。

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學機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靈活創造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素質之一,它也是教師管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獨特的能力駕馭課堂,用教學心理對待偶發事件,把握教育契機,都是教學機智發揮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當教師用赤誠的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時,纔會消除“火暴”脾氣、減少“急躁”情緒、避免對學生疾風暴雨般的“訓斥”,以“溫柔”的方式去開啓和誘導學生。

(2)要有敏捷的思維。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善於因勢利導,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特別是遇到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如何在不傷害學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師的威信,消除學生的牴觸情緒,並轉化其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發散性的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爲夷。

(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學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同學,把握教育契機利用獨特的能力來駕馭課堂,才既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4)教師熟悉教材、教法和學生是實施課堂教學機智的前提和基礎。熟悉教材,教師就會對講課滿懷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師就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有效創設教學情景;熟悉學生,教師就能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教師做到這“三熟”,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發現問題,迅速判斷,妥善處理;還可以儘快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案,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總之,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熔鑄的合金。

課堂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很多棘手的突發狀況,如果不能靈活的處理好這些事情,就可能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是終身的影響。我們都是從學生成長到今天,很多學生的做法、想法,其實我們都可以進行一定的換位思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決定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學習,不斷地積累與反思,讓自己繼續成長!

機智讀後感篇4

閒暇中我認真閱讀了《99個班主任的教育機智》一書,99個班主任精英用愛心和大智慧教育學生的生動感人的故事,讓教育學和教育實踐中的難題在他們手中一一得到化解。對其中部分案例反覆學習並反思總結,感動、感慨之餘是認同,尊敬和頓悟。

一、學習教育理論,用心教育實踐

從教快xx了,幾乎一直在做班主任或與班主任有關的工作,深切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鉅性,特別是近幾年對外開放日趨擴大,經濟發展異常迅猛,收入分配顯著差異,重重壓力由社會大環境傳遞給了教育部門,直至到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社會的浮躁功利與人人要成功的矛盾日益尖銳,教師們碰在一起常常發出一致感嘆:教師太難做,班主任更難做。給班主任們減減負吧!面對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學生問題一併進入學校,矛盾的尖銳性、複雜性和特殊性常使一些老師們措手不及,學習與反思《99個班主任的教育機智》讓我豁然開朗,做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和恆心,更要有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緊密結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機智。

二、靈活用好教育理論,解決教育實踐難題

韓文清老師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學習馬卡連柯的集體教育原則“只有建立了統一的集體,才能在兒童的意識中喚起輿論的強大力量。這種輿論力量,是支配兒童行爲並使他紀律化的一種教育因素”。據此,韓老師開始了班集體建設的實踐,班級逐漸形成了具有共同目標、價值觀、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行爲準則的真正意義上的班集體。學生道德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有一名學生例外,引起了韓老師重新審視集體教育。如孩子在特殊成長環境下已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缺乏集體教育所需要的根據環境自我調整的能力,甚至有比較嚴重的自閉傾向,不願意融入集體,則常規集體教育在該孩子身上很難發揮作用。找到問題的根源後,有針對性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做一名具有教育機智的班主任

一名好的班主任應具有時代性,適合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同時能靜心學習,是一名優秀的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理論和理念,不斷完善個人修養和品行。完善的個人修養包括愛心、寬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等。只有真摯的愛,真誠的心才能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理解學生的體驗,寬容學生的差錯,耐心、細心、恆心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善於學習也包括善於反思總結實踐中的問題,用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用心走進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爲一名具有教育機智的班主任。

機智讀後感篇5

利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緻地幫助每一位閱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着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在閱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爲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爲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最近也一直在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起初讀這本書時感到有點吃力,總是抓不住書中的語句,但很快我就被書裏生動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從這些例子當中體驗到我在和兒子、學生相處時的一些感受,並進而反思這些時刻自己的表現。而這正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凡當過父母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我們總是對寶寶睡房的聲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聽,這難道不令人驚訝嗎?即使我們的周圍很喧鬧,我們也總是能聽到遠處睡房裏孩子在小牀上的動靜。但是,我們究竟聽到了什麼呢?哭聲嗎?叫喚嗎?可即使沒有任何聲音的時候,我們仍然會決定去看看。我們以爲孩子會安詳着蜷縮着睡在小牀的一角,可是,我們看到的竟然是一張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臉。臉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開來,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沒有一句話,沒有一點聲音,但是我們仍然聽到了召喚!這是一種力量,這是每個孩子所擁有的征服那位能“聽到”的人的力量。讀到這裏,我想到了《倚天屠龍記》裏的金毛獅王謝遜,迷失本性,殺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殺人之際,一聲嬰兒的啼哭即喚醒了他。孩子這種召喚成人的力量究竟來自哪裏呢?也許來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們伴隨孩子出生、發展、成長,孩子的柔弱性呼喚我們,使我們反思什麼是對孩子好的,孩子發展的可能性呼喚我們反思,我們有能力使自己成爲什麼樣的人,使我們共同擁有的世界成爲什麼樣子的。孩子們對我們而言就是世界,傾聽孩子的呼喚即是傾聽世界對我們的呼喚。而我們是否聆聽到了孩子的召喚呢?所以,“教師替代父母”的關係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理解教師的職責和教育的本質,這是這本書所有理論展開的基礎。那麼,教師的責任來自哪裏呢?就來自傾聽孩子的召喚並在實踐中做出對孩子好的行爲來,這就是本書所要講的教育機智的核心。家長們、教師們,你們聽到了孩子內心的召喚嗎?那其實也是我們心裏的召喚。

所以作者說“不瞭解自己的兒童時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們的召喚幫我們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學意向不僅是我們生活哲學的表現,也體現了我們是誰,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是如何以積極思考的方式面對世界的。”那麼我們該如何聆聽孩子的呼喚,表現出怎樣的行動來呢?當我們這樣問的時候,便產生了教育反思。這也是這本書要教給我們的教育機智。反思與行動有什麼關係?文章當中有一段生動精彩的描述足以說明這一點,引用如下:翁大鐵在他的《緊緊地擁抱》的詩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樣在臥室一直召喚他過去行晚安吻的。父親大喊‘好了,我就來’。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頭的活兒,然後又做這做那,之後他過去迴應孩子的召喚。

當翁大鐵慢慢地走過臥室的門前時,他看到了他的小傢伙:“他站在那兒,手臂張開,等待着一個緊緊地擁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鐵對父母擁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幾乎是一種事後的反思,兩行簡短的句子結束了詩篇:在我走進去之前,他像那樣,他在那兒站了多久?“教育學首先召喚我們行動,之後又召喚我們對我們的行動作出思考。與孩子們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們與孩子們生活的方式,這兩者都是我們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現。”

機智讀後感篇6

寒假,我拜讀了範梅南先生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範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書中的觀點啓人思考。

育人之道,愛心爲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是最強的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爲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懷着對學生的愛,我們不放棄每一個人。從他們的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貫穿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爲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作爲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纔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在教育現代化的今天,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爲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

教學機智是可以學出來的,它只存在於教學之中。在邊學習邊實踐的過程中,自己對於教學機智的理解也在逐步的改變。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千變萬化,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課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師預先想象的那樣順利,常常會出現意外,而正是這些意外的發生激發自己對於教學機智的理解變得更清晰,教學機智是需要靠着不但積累起的底蘊,才能運籌帷幄,從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它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熔鑄的合金;它是可以學出來的,更是需要品出來的。教育的機智涵蓋在我們每一天、每一點、每一滴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機智讀後感篇7

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爲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書中提出了很多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老師替代父母的關係、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

作爲一名教師,在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爲教師的肩上的重擔。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孩子成長又是一個極富個性的複雜的過程,因此,課程設置,方法改革,手段更新,甚至理念發展,都不是解決孩子成長的關鍵條件,我們沒有解決教育中人的問題,沒有解決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加緊研究教育機智的問題。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我有幸拜讀了範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啓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我的幾點體會:

一、對教育機智內涵的理解

教育機智指那種能使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育情境中隨機應變的細心技能。教育情境是不斷變化的,因爲學生在變,教師在變,氣氛在變,時間在變。換言之,教師不斷面臨挑戰,這些挑戰可能來自外部也可能來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卻遠離目的的提問,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斷教育活動的紀律事件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用一兩句話,一兩個動作或活動排解開,就會變不利爲有利,取得更爲理想的教育效果。正是這種在普通事件當中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和將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轉換成有教育意義的事情的能力,才能使教育機智得以實現。教育機智發自偶然,儲之久遠。它不僅表現了教師的教育態度和能力,更反映了教師的人格修養。

二、領會教育機智的特點。

教育機智的非計劃性。教育機智是不能事先計劃的,因爲它總是在具體的、出人意料的、無法預見的情境中自然迸發出來的。而計劃往往是邏輯性強的,在意料之中的、可預見的。教育教學情境由於受多種變量的影響,有時會出現不穩定性、不連續性和不確定性因素,這都是計劃不出來的情況。當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挑戰時,就需要付出卓越的智慧給予關注,此刻呼喚那種不能計劃的機智的行動。此所謂:隨機而動。教育情境是時時處處發生的。

實踐指向性。教育機智總是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隨機事件,針對活生生的教學實踐領域,針對緊密關聯的師生關係。它以教育實踐爲出發點又以教育實踐爲最終的歸宿,即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它因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生,又指向於解決問題的具體教育過程,並以圓滿解決實踐中的教育問題爲目的。

情緒感染性。教育機智的發生是以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爲前提的,不熱愛學生是出不來教育機智的。一個愛學生的老師,在關鍵時刻不僅可以機智靈活地應對,而且應對的從容自然。惟有境界高尚、熱愛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用愛心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

情境適應性。教育情境出現時,機智在此時往往能扶大廈之將傾,力挽狂瀾於未倒,在關鍵時刻因機而發,隨機閃現。機智之所以具備情境適應性和快速反應性,是因爲它能夠理解所看到的東西的意義,能感受到這情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能知道做什麼和如何做,而且能夠將某事做得很貼切到位。這種瞬間展現的機智是感知力和理解力,洞察力及直覺協同作用的結果。

三、教學中應該有的教育機智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爲先。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爲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爲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爲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爲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着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啓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條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中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表述是貫穿於新課程標準的一條紅線。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爲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纔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爲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纔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爲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爲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

機智雖閃光於一時,但它的產生卻是平時大量經驗積累的結果,可謂厚積薄發。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