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3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6W)

《1984》這本書是作家喬治奧威爾創作的,相信在品讀完之後,大家是不是都有寫一篇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3篇

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1

這是一位極具個性的朋友推薦我看的,所以我一開始就帶着強烈的好奇心翻開這本書。故事的開頭部分就是講外圍黨員溫斯頓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我”來敘述。雖然看到幾個有意思的畫面,但匆匆翻了十幾頁就沒有繼續看下去了。直到暑假裏從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氣讀完了。讀的過程中漸漸理清了思緒,作者奧威爾雖然是寫一個普通的外圍黨員的生活經歷,實際上是想描述一個極權的社會。

大概的故事情節就是三個國家(大洋、歐亞、東亞)不斷地發動戰爭,大洋國內部分和平部、友愛部、真理部。雖然這些名字都好聽動人,可實際上它們分別管轄的內容卻與這三個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溫斯頓是真理部的文字編輯,主要負責篡改歷史,發佈假新聞等工作。在這裏每個人每天都活在電子屏幕下,在時刻記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溫斯頓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沒有遇到裘利亞之前,把自己心裏的一切感受都寫進日記裏去。之後他遇到了裘利亞,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愛情。卻被偵聽機器發現,成爲了"思想犯",接受嚴刑拷打,最終淪爲思想上的奴隸。

看這本書時我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就處在一種壓抑、恐怖的氛圍中,其中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極深。溫斯頓的鄰居在睡覺時說了幾句夢話,被自己的孩子(只有八九歲)舉報,思想警察抓走了他,從此世界上沒有這個人的存在了。這使我毛骨悚然,這難道不是一種道德的淪喪嗎?之後我在網絡上搜索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是反烏托邦的代表作之一,是指物質文明氾濫並高於精神文明,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裏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道德淪喪,物質浪費蔓延,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本質上是在掩飾空虛的精神世界。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曾在微博上看過的一個由外國憤青拍攝的一個視頻,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現在的這個世界只操控在少數人的手裏,只由那些金字塔頂端的人們掌握着。看完之後不得不讓人仔細思索一番。這本書也是如此,雖然書中寫的是個極權社會,但在現實與書的交界處總能找到相似之處。現代人們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網絡也越來越發達,有時候總會感覺自己是處在“電子屏幕”下,不說話、不交際,謹言慎行,但自己的個人信息卻還是完全暴露……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警醒我們不要將預想中的黑暗成爲現實,即書的封面中所述“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

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2

歷史的車輪在緩緩轉動,奴隸、封建、再到民主共和,追求的不外是全民平等自由,也只有這種追求才是推動整個國家自然而然前進的衝動。《1984》以前所未有的睿智預測到了極權的中國***,他用鋒利的批判展現了對自由、對平等的永恆夢想。

民族的崛起,自由平等是永恆的夢想和追求。古羅馬帝國的昌盛,可惜那只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東西分裂,如曇花一現;古希臘民主的興起,可惜自由平等無法席捲整個社會,腐敗衰亡,如過往煙雲。良性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的社會風氣,美國得以傲立在世界巔峯;獨特的社會主義制度,平等的人民保障,中國得以崛起在歷史洪流。

一九八四的倫敦,自由和平等只是可笑的虛妄的存在,巨幅的領袖照片,警告的標語"老大哥在監視你",私人家中的電眼與麥克風,深夜拜訪的思想police。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個咳嗽都逃不過思想pol。ice的眼睛,整個社會、整個時代掙扎在壓抑憤懣的環境中,吶喊、咆哮都只剩下無力的蒼白。沒有了思想,沒有了平等,也沒有了自由,這個時代註定是悲哀的,“從下等階層的角度看來,歷史性變動所意味着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稱變換,從來別無其他。”

我看見的是國家衰亡的哀歌,民族湮滅的悲劇。一個沒有了思想價值觀,沒有了自由平等的社會,剩下的只有靈魂的遊蕩,行屍走肉般的頹廢,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當主人公那僅有的思想也被磨滅,合上書本,低低的哭泣,濃濃的悲嘆,深深的絕望,“過去已然死去,未來不可想象。”

而我的夢想,只是那自由平等的追求,永不停息。“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決不妥協。”如三毛一樣在沙礫中狂舞,在戈壁邊眺望;“我決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如西蒙·波娃在落日中唱歌,在狂風中呼喊。

平等和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也從沒有妄想哪一天閉上眼睛,睜開眼睛便是人間仙境。歷史可以像車輪一樣駛向夢想,卻不可能像田蛙一樣跳躍在曠野。

對權威的懷疑和不甘,到對日記的嘗試和熱衷,再到對掌控的反抗與挑戰,雖然溫斯頓失敗了,然而他的衝動還是蕩起了一片漣漪。如同我們的國家,農民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改革開放……人類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連串衝動,這些由夢想編織的衝動,洗滌了一代又一代的心靈,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翻新。

誠然,中國,乃至整個世界,正沉浸在濃濃的自由平等的氛圍之中,我們在進步,而且有廣闊的進步空間。我們的夢想,只要珠峯有頂,攀巖者的足跡就能踏上巔峯;只要大海有邊,無畏者的歌聲就能撒向彼岸;只要人心有愛,自由風的星火就能照亮蒼穹。假使有一天,農民工不必爲了生計背井離鄉,無權者不必爲了利益耗費錢財,小門戶不必爲了權威趨炎附勢……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不要求一切平等自由,只是機會均等,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夢想。

喬治·奧威爾筆下的倫敦激盪着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思想、自由、平等。我們渴望自由平等,事實上,我們也擁有自由平等,在不斷地完善中,中國也將在歷史的洪流中勢如破竹,屹立羣雄之巔。

喬治奧威爾《1984》讀後感900字左右3

我曾開玩笑地說,讀一讀末世,反烏托邦,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有多麼幸福美好。果然,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在慶幸:幸好我還擁有思考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極權主義的社會充斥着絕望與血腥,中途穿插着溫斯頓與茱莉亞短暫的情感交集是唯一一抹閃爍的亮色,可這段閃爍的光就像一個鮮亮的蘋果落到賽馬者的帽子上,來不及稍作停頓就已滾落到沙土中,被飛馳的馬蹄踩得粉碎。

悲劇果然是將美好的東西建立起來再毀得粉碎還要補上兩腳。原本1984的世界就一派監獄似的鐵灰色調,好不容易溫斯頓才擁有玻璃珊瑚中透着碧色蒼穹的寧靜天地,那裏的語言都被刷的五彩斑斕,畫眉雀躍吟唱着歌兒。我想象着暗調的畫面中,僅僅溫斯頓和茱莉亞是彩色的,失去思想的人羣化作團團灰色的囈語圍繞着他們,兩人的手悄悄相握,目光卻一致地、平靜地注視着遠方,毫無交集。

可惜玻璃鎮紙被摔成了碎片。

“讓我們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奧布蘭終究是仁慈的,他讓溫斯頓的肉體活了下去,即使那是一具行屍走肉,但是沒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了。在極權主義下,奧斯都選擇了適應它的生存方式,他活的很好,不必與骯髒的辦公間、劣質的杜松子酒、一塌糊塗的粉色燉菜爲伍,而是活在整潔明亮的地方,只需要舉杯用葡萄酒解決一個又一個思想罪犯。當溫斯頓吃驚地喊叫“他們也抓到你了!”的時候,奧布蘭平靜有多少有點遺憾地諷刺道“他們很久以前就抓到我了。”奧布蘭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問題是:妥協與否。

不大樂意跳出書本去聯想現實,我是個對政治不太感冒的人,寧願停留在可以無憂無慮歌唱的羣衆階段,做一個清醒的人太累了,如奧布蘭一般的人瞭解時代的黑暗卻倒向黑暗,把一個個覺醒又不打算妥協的人拉攏或者改變,這未免太過令人悲哀。當時代在逆流的時候,你是要選擇順流還是逆流?1984會讓人聯想到文革那個逆流式的時代,人人身不由己,命如浮萍。

我一直在追求自由,卻發現人生是一個個扣好的圈子。我翻越了柵欄,以爲自己是與衆不同的那隻黑羊,卻發現自己身處於一個更大的牧場中。據說衆多思想家對自由的定義有200種之多,薩特說“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於我而言,我是深受追尋自由之苦,就像是要捕捉一絲風,誰又能做到呢?思索了古代莊子的《逍遙遊》:“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太玄了,怎樣去“遊無窮”呢?怕是要飛昇成仙了罷。溫斯頓最終還是沒能尋到與雙重思想對立的雙重自由——即肉體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不畏死,然而生不如死卻迫使他屈服,肉體的壓迫禁錮了精神的飛昇。

已經足夠了,偶爾放縱自己思考,稍稍在邊緣遊離不擔心越界最後歌頌我們這個時代的平安喜樂。

和1984比,我們還是不錯的,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