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我討厭書讀後感優質6篇

心得體會 閱讀(5.79K)

在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結合書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展開自己的情感表達,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類智慧和智力競爭,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我討厭書讀後感優質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討厭書讀後感優質6篇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1

?被討厭的勇氣》裏面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夢想這件事,但我覺得關於人生是一條直線還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剎那的問題,其實就是在說夢想。

書裏提到,人生是一個點一個點的剎那,而不是一條直線的“在路上”,它讓人“活在當下”,其實活在當下聽起來是一件很空的概念,但書裏面論述的其實非常好。

對於人生目標這件事,根本不在於什麼遠大計劃,因爲人生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把每一個當下都用盡全力的過好,也就無所謂什麼遠大不遠大的目標了,因爲畢竟“越努力,越幸運”,往往好的結果常常會與有準備的人不期而遇。

任何的眼高手低都不配談遠大目標,而真正的腳踏實地又不需要談遠大目標。所以,遠大目標在我看來,本身就是一個僞概念。

我想大約,目前而言,《被討厭的勇氣》確實是改變我的一本書。

我記得9月15號中午才寫了匆匆那年的那種小感嘆,傍晚就接到了父親病發的通知。然後我整個人在之後的時間裏,陷入了一種消沉悲觀的情緒裏,我突然意識到今後的人生將都是減法,我不知道如何去調節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去幫助我的家人。

?被討厭的勇氣》讓我想通了“我怎麼樣才能幸福起來”這個問題。我把我的課題和父親的課題分離開;我儘量去分析什麼是我在干涉人和什麼是人干涉我;我去把關注點擡高,放到時間線裏,去產生自己的歷史眼光,去想以後的生活(我還無法去想宇宙的事情);我去尋找“最好的自己”的感覺,以便把最好的樣態放在每一天……

我想,我不能奢求生活溫柔待我,但我可以溫柔待她,常常微笑,常常感恩,幸福感總不會離我而去的。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一本故事書,甚至看起來非常像一本雞湯書,但其實它自有其深刻處,我很喜歡亦非常感謝這本書,就算它是雞湯,我也要先乾爲敬!

上面內容就是一祕爲您整理出來的10篇《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2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書中的很多說法和自己以前的認知是相反的,而且某些觀點有點不想接受。但仔細想想又很有道理。

我是一個很能隱忍,缺乏改變勇氣的一個人。我也常常羨慕身邊樂觀、開朗、會說話、會辦事的人。覺得自己的缺點很多,很怕犯錯。記得小時候父母批評哥哥們的時候,我就會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問題,從而避免被說。無論是被父母說或者被老師說都會難受,所以常常是不敢多說一句,多做一件事。在家聽父母的,在校聽老師的,在單位聽領導的。成年後尤其是前兩年我常常在心裏埋怨父母管束自己太多,讓本來就怕犯錯怕受傷的我更加放不開手腳,不敢去嘗試。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爲了迎合別人而生活,以至於都不知道自己內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原因論和目的論是兩者截然相反的說法。原因論給自己的不改變找了理由,也讓自己的不滿有了發泄的出口(錯在別人)。但目的論卻是很痛的刺到了內心深處。而且我覺得自己要跳出來看,能客觀的看待過往的經歷和他人對自己的影響,才更能接受目的論。

如這本書所說,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這說中了我的要害。我一直不擅長與人交往,因爲不知道該說什麼。上學時,我往往是旁聽者,插不上話。自己心裏也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怎麼改變。現在想想也許我是因爲怕受傷,怕那種沉默的尷尬,怕被拒絕的難堪,所以不敢去嘗試,害怕改變帶來更加糟糕的後果,害怕別人看我的眼光,所以寧願隱忍。我還記得我國小時常會被調皮的同學欺負,我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會告訴家長。到國小6年級時,一個同學打了我一下,我還了手,那個同學居然驚訝於我的還手。現在想想挺可笑的。

改變自己是很痛苦的事,因爲自己要接受改變之後的種種意料不到的變化,更多的是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改變和態度的.改變。對於未知的事情我是心存惶恐的,如果內心不夠強大,決心不夠堅定,改變很可能半途而廢。第一步邁出去了,還要接着踏出第二步,直到很順暢的變成一種常態。這個過程太挑戰了。

書中說: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爲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雖然會冒出很多反駁的理由,但仔細想想,這些理由都是藉口,是爲了不改變而找的藉口。我是一個不會維護自身權益的人,雖然聽到一些朋友的忠告,我還是不能突破自己。對有些人來說太正常的要求,我卻開不了口。沒有開口,沒有改變,我還是如往常的生活,一切都是熟悉的,排斥的事情也可以忍受。但我真的開了口,我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也就是說我踏出第一步後,第二步不知道該怎麼邁了。如果從原因論來說,我可以很好的解釋我無法改變的原因,但這對我沒有真正的幫助。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爲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這話雖然感覺不舒服,但它能讓我更清醒的看到自己未改變的原因。

關於憤怒,我還是有點不能接受。因爲有控制對方的目的,所以發怒。對此,我如書中的青年一樣覺得無法想象。真的按書中的思路去想的話,感覺有點可怕。比如:我心中對工作中存有的怒氣發到了孩子身上。我因爲預期沒有達到(如:到時間洗漱了,孩子卻遲遲不來。該睡覺了,孩子還磨磨蹭蹭)而對孩子發脾氣。這實在是以大欺小,以強欺弱。通過怒氣來發泄自己的無力感和失控感。這個媽媽實在是面目可憎。

被討厭的勇氣,讓人有愛又恨的勇氣。雖然目前我還沒有改變,但我不會給自己找那麼多理由了,也不會去盲目的羨慕一些人了。而且我也提醒自己,爲改變做好準備。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3

初看《被討厭的勇氣》的書名,我覺得這個書名就是一個噱頭,就像很多雞湯式的暢銷書,給你羅列很多觀點,卻對於生活的改變並沒有什麼意義。還好,最近在一次諮詢中被推薦了這本書,認真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真的有一種相見恨晚的可惜,可是各種觀點也在腦子裏混作一團,通過以下文字作簡單的梳理。

首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基本情況,這本書是由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見合著的,內容以青年和哲人對話形式呈現。阿德勒生於1870年,逝於1937年,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心理學三巨頭。

下面,我就分別理一下每一章的心得體會。

第一章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這裏介紹了阿德勒哲學的基本立場,即否認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提出如何認識現在的“目的論”。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這樣的我,即某種生活方式——狹義上稱爲性格,廣義上是世界觀或人生觀,但是我們瞭解到生活方式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們有責任選擇繼續原來的生活方式或者重新選擇生活方式。人在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可以改變的,之所以不能改變是我們下了“不改變”的決心,改變是需要勇氣的。人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影響的,也不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第二章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係,這裏探討了自卑感、追求優越、自卑情結和優越情結,自卑感是感覺目前有所欠缺的狀態,要通過努力和成長,如刻苦學習、勤奮練習和努力工作;追求優越則是與過去的自己相比,不斷朝前邁進。而不是比別人高一等;自卑情結則是因爲我沒有a所以做不到b,是一種逃避和藉口,而優越情結則是表現的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阿德勒提出人在行爲和心理方面的目標,行爲方面——自立、與社會共處,心理方面——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夥伴。而我們要通過克服工作、交友、愛着三大課題去實現。阿德勒的心理學是勇氣心理學,是使用心理學,使用自己的手來選擇自己的人生何生活方式,我們用自己的手來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

第三章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這裏主要介紹了課題分離——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你改變人際關係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念,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起因於隊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必須從“這是誰的課題”這一觀念出發,把自己的課題和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不干涉他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如何判定誰的課題?只需要考慮一下“某種選擇帶來的結果最終由誰來承擔?”阿德勒否定追求認可,“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課題,但“是否討厭我”卻是別人的課題,即使有人不喜歡我,我也不能去幹涉,獲得幸福的勇氣包括“被討厭的勇氣”——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人討厭、不追求他人認可。“人際關係卡”總是掌握在自己手裏,問題在於我有沒有下定決心。

第四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談論了阿德勒心理學是如何看待整個人際關係的以及我們應該與他人締結怎樣的人際關係。上一章的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終點在於共同體感覺——把他人看作夥伴並且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要理解共同體感覺,首先可以從“我和你”爲起點,把對自己的執著變成對他人的關心。阿德勒心理學認爲歸屬感不僅僅是靠在那裏就可以得到,必要要積極參與到共同體中去才能夠得到,就是積極主動去面對工作、交友和愛的課題。課題分離帶來了良好的關係,而“橫向關係”則是形成互相協調與合作的關係。人只有在能夠感覺到自己有價值的時候纔可以獲得勇氣,只有在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橫向關係不是說將任何人都變成朋友或者像朋友一樣求對待每一個人,而是意識上的平等以及堅持自己應有的主張。

第五章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進一步闡釋 “共同體感覺”,進一步引申到“幸福是什麼”這一主題。建立起共同體感覺需要從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等三點做起。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着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信賴是無條件的相信;他者貢獻是體驗到我的存在對別人有用的主觀感受。幸福就是“貢獻感”。如果你能夠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那麼對世界的看法也會不同,拒絕普通的你也秀把“普通”理解成了“無能”,普通並不等於無能,我悶沒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越性。人生實際是點的連續、是連續的剎那,我們只能活在“此時此刻”,要聚焦“此時此刻”認真而謹慎地做好現在能做的事情。沒有目標也無妨,認真過好此時此刻,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不要把認真和深刻混爲一談。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人生並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能夠賦予你人生意義的只有您自己。以他者貢獻爲引導之星,就一定能有幸福相伴,有朋友相伴,而且我們要像跳舞一樣認真過好作爲剎那的此時此刻,即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只要過好每一個完結的剎那。沒必要與誰競爭,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會到達某一個地方。對你而言人生的意義在於認真跳好“此時此刻”的時候就會逐漸明確。如果我改變了世界也會改變。

最後,讀完此書我的感想如同以上梳理的脈絡一樣生硬甚至不成邏輯,但是確實是思想上的一個衝擊,以後我還會多去了解阿德勒的思想,希望也能夠擁有這份簡單的幸福。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4

被討厭的勇氣也就是幸福的勇氣。不要怕被討厭,這樣心纔會自由,人才會自在。

要怎樣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呢……

第一個束縛來自過去。

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第二個束縛來自人際關係。

理想的人際關係大概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他認爲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怎麼愛你,這是我的課題,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愛,這是你的課題。每個人都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那麼多糾結和煩惱。

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

當你急着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不喜歡現在了。阿德勒的哲學同樣強調當下的意義,人生是連續的剎那,此時此刻纔是生活的真諦。

阿德勒的心理學,就這樣把自我從過去、人際關係和未來中解放出來,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當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後,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5

今日讀了一本很薄的書,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翻開書就看到這句話:決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狀態)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貨幣是被鑄造的自由”,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一句話。那麼實現了財務自由的你,就一定能獲得幸福嗎?你存在的價值、你的幸福還是無法用金錢買到。

那麼你的煩惱是什麼?是你現在的工作?你的交友遇到了麻煩?還是戀愛或是家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阿德勒是這麼認爲的。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工作以及愛。這些就是煩惱的來源。那麼,有解嗎?不能夠逃避,阿德勒說請直面“人生課題”吧。所有企圖設立種種藉口來回避人生課題的情況叫作“人生謊言”。

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不需要活在別人的人生中。但我們需要學會“課題分離”,不懼怕被任何人所討厭,真是太需要勇氣了。活在這個世界上,努力做到不被別人討厭,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爲你只需要僞裝自己,去妥協去放棄就可以了但是明知道會被人討厭,還要堅持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是很難的。直面自己的內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絕不去編造謊言。

這樣的生活,估計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阿德勒卻告訴我們:必須要有實踐這種人生的勇氣!這也是讓人獲得幸福的勇氣呀。

因爲我們有這種力量,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而你需要的是“勇氣”。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是“勇氣心理學”。

我討厭書讀後感篇6

這本書真的從一個新的視角給了我一些東西,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或者我具有該改變所具有的資質,然後這本書恰當其時的出現在了我24歲的生命中,然後就改變了我。也不能說徹底改變吧。我覺得改變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天可以做到了。不是今天是一個內向不會說話明天立刻就變成了一個在人羣中健談的人。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改變的。

書一開頭就提出一種理論,“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讀的時候雖然同意自己受到人際關係很大的困擾,但也不是全部吧。然後書中提到人們重視尋求他人的認可。這是一種生物本能,甚至是一種活下去的需要。是的,沒有比人更羣居、更社會、更需要與其他任何人合作的生物了。然後書中提到一個概念,人們活在一個想象共同體裏面。這一點也在《人類簡史》中提到,這是我同時讀的一本書。無論是國家,民族,公司其實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一種共同體。而而人人都是屬於這種共同體的。

在共同體中人人平等的一種概念。人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我有能力”和“我能與他人和諧共處”這兩項。說到底我們的煩惱總是與這有關,或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或是對自己與他的關係的不滿意。確實,之前聽過這句話懂得這兩句話“管我屁事”,“關你屁事”人生就輕鬆很多。的確,只是不明白到底該怎麼做。現在好像習得了武功的心法一樣。只關注自己的課題,有關自己的能力上就好了呀。有關別人怎麼看自己。自己的某些舉止打扮別人怎麼看。那似乎是別人的課題,自己也管不了別人怎麼想的。事實上別人沒你想的那麼關心你。與其總是敏感的猜測別人到底是怎麼看你的,不如多專注自己的人生課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