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菜根譚》優秀讀後感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3.25W)
《菜根譚》它是一本流傳千古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變化的人生哲理,充滿詩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收穫人生準則。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菜根譚》優秀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菜根譚》優秀讀後感三篇

《菜根譚》優秀讀後感1
  
  《菜根譚》中有句名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展雲舒。”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話往往說出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但有一位大師卻做到了,他就是齊白石。
  
  不論是譽還是罵,都能做到聽之任之,這屬於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如此一來,便逃出了自我的約束,走出了自我封閉,於是,拳腳大展,專心於自我的事業,不爲名所擾,更不爲利所煩。這種不求名利之心,喚起了精神上的覺醒,反而會成就一番大事。
  
  對於他人對自我的讚譽,能夠淡然視之的人固然有,但應對他人對自我的謾罵,又有幾人能夠“一笑而過”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學會用一顆簡單淡薄之心入世,不要總活在他人的議論之下,不管是應對着他人的稱讚,還是別人的誹謗,不必大費口舌與他人爭執。古話說的好“清者自清,濁着自濁”,所以清濁自有定數,只求問心無愧便可。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可是心理專家還是給出了我們兩點提議和方法,具體如下:
  
  別把自我看的太重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某個環境中,我們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當回事。應對他人的讚美之詞時,必須要堅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僅有自我明白,8能把他人的話全部信以爲真,這樣只會迷失自我。有時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爲中心,心理再也難以裝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對自我只言片語的負面議論之詞,暴露自身的狹隘心胸。
  
  事過心隨空
  
  無論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還是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要時刻堅持一種低調的態度。遇事不大肆張揚,遇悲事不盲目急躁,並且不要時刻放在心上,事過心隨空。如果只是陶醉於自我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別人的了誇讚,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進取。所以,要想做到寵辱不驚,首先要學會低調爲人處事,這樣能夠有助於到達“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
  
  最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這一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事過心隨空”如果能夠做到這點,那麼就沒什麼煩惱呢。努力的去改變吧!
  
《菜根譚》優秀讀後感2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採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爲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篇篇內容短小精悍,句句簡明扼要。雖然《菜根譚》是一本古書,但是書中的內容對應到今天依舊具有普適性。這本書就像是是一位懂得處世的藝術家,有“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的世間人情冷暖,有“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的風流,有”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如新”的豪邁,也有“蘆花被下,臥雪眠雲,保全得一窩夜氣;竹葉杯中,吟風弄月,躲離了萬丈紅塵”的詩情畫意。
  
  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瀾恬靜的目光。
  
  海明威說,冰山在海上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爲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你對事物的認知,會被你生活的環境、你的學識、眼界等因素侷限,這些因素會讓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夏蟲不可語以冰者,篤於時也,正是因爲存在認知盲區,我們才無法真正的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只有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才一直有動力去不斷的去學習,去不斷的探索更多的領域,去打破更多的認知盲區。人們對於缺乏認知的事物是很難理解其本質的,只做理論知識或者表象的理解是滑稽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它本質上是對事物全面多維的認識,是反覆的實踐與試錯,是認識的積累與總結,是對底層邏輯原理的理解,是對事物的解構然後再重新構建成自我認知,是對所需要認識的事物完成了這個過程纔有的能力,這是知行合一的結果。認知不會僅僅由理論或者認知變成認知,如果缺乏實踐缺乏自身的思考與理解,那只是對他人理論認知重複的復讀機。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耳中常聽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是心性的磨刀石。逆境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爲能讓人清醒、謹慎,而順境卻讓人膨脹、放縱和喪失鬥志。逆境會讓我們產生煩惱和痛苦,而煩惱和痛苦往往能引發我們的思考,因此纔有“煩惱生菩提”的說法。但是逆境必須恰到好處,一旦超過了我們自身的承受能力,可能會適得其反,讓我們的人生永遠沉淪在黑暗之中。現實生活往往是多變的,無常的,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人生,命運的起伏變化就如K線圖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爲了抵抗不可預知的無常,我們需要從逆境中尋求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諦。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坐下來,反思自己內心,才知道自己的一些私心,妄想,而把自己最原始善的真情流露出來,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從這個“反思”中得到很大的啓發、趣味。人應自我救贖,才能自我超越。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難,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它,卻不容易。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智慧來源於承認無知,自省來源於直面自己。只有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在錯誤中成長。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的解剖自己。自省像是開啓了上帝視角在觀察自己,讓我們加深對當前狀態以及過去狀態的感知,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不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馬上修改。然而,很多時候,由於思維不夠敏捷,或者情緒干擾沒有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在事情發生的當時想不到足夠多的選擇,或者甚至想不到還有其他選擇。但是在事後通過自省,下次做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就會看到有很多選擇,而不是再次被情緒控制,做出下意識的選擇。
  
《菜根譚》優秀讀後感3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本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深入淺出的講述了爲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以下兩句箴言讀完令我醍醐灌頂,受益良多。
  
  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爭利,它停留在衆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上善若水一詞,近來十分流行,處處可聞,但是很少有人能解釋爲什麼最高級的“善”會像水一樣。其實這四個字只是爲了引出後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處的“善”不是狹義的善良,而是一種接近“道”的含義。首先,水是不爭不搶的,有企業家提出現在社會是“海洋法則”,不是“叢林法則”,意思類似。我認爲真正的功業,不是靠制定一個“小目標”然後去使勁做的,也不是以其他人爲“小目標”去追逐傾軋的。真正想取得大成就需要一些無慾無求的鬆弛感,是以“核心價值”爲目標,心安性定地去做事,之後名利也好,資源也好,影響力也好,都不請自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價值》一書中有言,流水不爭先而滔滔不絕,說的也是上善若水的道理。後半句講,水總是停留在衆人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當衆人都追名逐利時,如果有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創造更大的價值。當你更關注過程,在過程中默默輸出正向價值,反而更有可能獲得最好的結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二、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
  
  譯:雖深知什麼是剛強,卻安於做弱勢的柔雌,甘做天下的溝溪。
  
  萬科曾經有一句名言:“人才就像河流,哪裏有溝谷,就匯聚到哪裏”。大部分企業都把自己比作山峯,而萬科卻將自己比作溝谷,在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中選擇去做君子成人之美的那一方,還是很有格局的。員工如果能被這種精神感召,把自己事業追求的方向從索取轉爲奉獻,看待問題和做事情的角度就會不同,對於企業和個人都是雙贏。
  
  工作和讀書最大的不同就是,讀書的一切出發點都是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而工作更多地在考量你所提供的價值,更深層次講就是你的服務可以受益多少人,利他性其實是作爲社會人一種重要意義。評估一件事的價值是它對社會的價值,用公式來寫就是:
  
  受益人數 x 人均時間 x 單位時間價值差
  
  這裏能從一件事情受益的人數,和受益的人均時間是這件事的本身屬性。第三項取決於你這件事完成的好壞程度,如果你做得比別人做的類似的事情要好,從而受益人從你這裏受益比從別人那裏多,時間價值差就高。一個常見誤解是跟人合作會降低個人的貢獻,但是如果你和合作者配合不好,導致1+1遠小於2,那麼你的平均貢獻確實降低了。但如果通過合作把項目價值做大了,那麼你分到的貢獻也是大於個人單位價值的,水漲船高的道理就在此。“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找到穩定的對他人的意義,自己的人生也能創造更多價值,即使從自我幸福角度考量,“爲人民服務”的理念也值得去倡導。
  
  不過,《菜根譚》著於明朝時期,程朱理學盛行,推崇存天理滅人慾,也有一些時代侷限性,有一部分禁錮思想反對創新的封建主義語句。所以閱讀時要帶有一定批判思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例如,書中言:“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還有言:“利慾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屏藩”。個人認爲,這兩句話有推崇不作爲的嫌疑,如果人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未有些高高掛起的意味,在團隊裏,往往這種思想會導致無人敢言,無人敢做,互相傾軋,最終結果便是項目無人問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經典書籍穿越歷史還能帶來啓發,足見其價值,但是作爲現代人,有更多更廣的信息來源和思維角度,還應靈活運用,理性思考,將經典與現實結合,使其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