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41W)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

《心理罪》以小說的形式,爲該技術的實踐意義提供了有力佐證。(某市公安局局長語)他天賦奇才,洞悉犯罪心理,兼具天使與魔鬼的雙重性格;他一時失足多年成恨,一步邁錯步步錯,連環殺人難回頭;他與他棋逢對手,你死我活,在鬥智鬥勇的較量中步步驚心。最終鹿死誰手?閱讀之前,沒有真相!下面跟隨着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吧。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一

今天,突然想寫點重口味的(壞笑臉)。不知道有沒有媽媽和我一樣,在壓力大或者鬱悶無處宣泄的時候,喜歡看一些驚悚懸疑小說來釋放自己的壓力。曾經覺得自己這個習慣很怪誕,但卻也延續了多年。看過爲數不少的懸疑驚悚小說,其中不乏涉及神怪或者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雖然我是當代學習無神論者的好青年,但是我對這些仍抱有敬畏之心。

今天,我想推薦一套小說,是雷米寫的《心理罪》。這套書我反反覆覆看了不下四遍。作爲懸疑驚悚小說的迷妹,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套好書。作者雷米作爲專業的刑法老師,非常熟悉犯罪學和心理學,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鮮明立體的書中人物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整套書一共有五本,雖然網絡上把《第七位讀者》獨立了出來,但是我覺得恰恰是《第七位讀者》是整套書的前傳,所以讀了這一本,才能更好的去讀後面的《畫像》、《教化場》、《暗河》、《城市之光》。這個順序也是書中主人公方木的成長順序,這也是該小說故事的一條主線。

書中的主人公方木是一個法學院的研究生。他的故事是從《第七位讀者》開始的。在大學本科四年,他經歷了自信洋溢的巔峯時期到人生最鬱悶低落時期的過渡。目睹心愛的人的死亡,自己老師的死亡以及自己寢室的一場大火奪走了自己大部分室友的性命,直到最後找到真兇,這一切一切,都把原先那個自信輕鬆,單純的學生方木變成一個陰鬱,冷漠,有點神經質,骨子裏卻透着正義感的頗具爭議性的人物。這也爲他在書中做犯罪心理畫像奠定了基礎。

《心理罪》用了很多的篇幅來講述每個人的心裏都或多或少存有陰暗面。在某些特定的時候或環境,人心中的陰暗面被嘲笑,侮辱,輕視或者其它因素造成矛盾激化,人就有了犯罪的慾望和動機。說到這裏,我自己感覺有點驚悚(害怕臉)。我竟然把犯罪稱之爲慾望。仔細想想,卻有些道理。很多時候正常人與罪犯的區別可能只是在於有沒有觸碰到那個臨界點,矛盾的激化有沒有喚醒心中沉睡的惡魔。所以,犯罪不是某個階級的特定產物,不會因爲是無產階級或者是資產階級的概率就會高一些或者低一些。現在,也有很多高智商犯罪不是麼?

1)《第七位讀者》- 主人公方木的成長史,是整套小說的前傳。把後面發生的一些故事的前因交代清楚了。

2)《畫像》- 模仿世界著名的兇殺案的連環殺手,在C市連續作出令人戰慄的兇殺案。方木作爲推理天才在心理畫像這一塊初露頭角。

3)《教化場》- 一場對人性的考驗,也可以稱之爲實驗。最後以悲劇收場。創傷後遺症帶給人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4)《暗河》- 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揭示這個文明社會裏還有這些文明未開化的蠻荒之地。

5)《城市之光》-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本應該說還是方木的成長史的續篇。和《第七位讀者》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看看方木最後如何自解困境或者說步入死亡的陷阱。

無論你喜歡懸疑驚悚還是偵探小說,它都能滿足你。恐怖氛圍渲染恰到好處,更多的是思維縝密的邏輯推理和人性剖析,值得一看!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二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套犯罪小說,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初次看到這部小說是在虹口區圖書館曲陽分館,當時剛剛看完一套推理小說,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就在I247.56(驚險小說,推理小說分類)的書架上找書,最後借閱了《心理罪:畫像》,自此迷上了這套小說。

《心理罪》共分爲5部,分別是《第七個讀者》、《畫像》、《教化場》、《暗河》、《城市之光》。小說的主人公方木是一名在校研究生,他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市公安局公認的犯罪心理學天才,他在與警察聯手破獲一起離奇的校園連環殺人案中,經歷了一生難以彌合的創傷,因而頹廢沉淪,甚至自欺欺人地選擇將一切遺忘。然而魔鬼的挑釁卻從未停止,又一起神祕的連環兇案讓方木身陷囹圄。他不得不撕開自己永遠不願面對的傷疤,凝視自己內心的心理罪,與身份詭祕的魔鬼纏鬥······

乍一看小說的情節簡介,你可能會以爲這又是一部文筆浮誇、內容空洞、結局莫名其妙的國產推理跟風之作。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必然會被其中犯罪現場的詳細描寫和扭曲的犯罪心理震撼。爲什麼這部小說能夠將殺人兇手的殘忍手法和犯罪心理描寫得如此細緻呢?這和作者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小說的作者雷米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的一名犯罪心理學教師,他精通犯罪心理學和刑偵學。因此他的作品中富含犯罪心理學、法學、刑事偵查學和法醫學知識,他的作品中既有國內外真實案例的再現,又不乏大膽奇詭的想象,使小說感染力和深度兼備,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同時也能引發讀者的深刻反思。《心理罪》系列就是雷米小說處女作,作品最初在網絡連載時已經好評如潮,一經出版就得到推理書迷和知名作家的一致叫好。

犯罪小說心理罪讀後感範文三

“與怪獸搏鬥的人要謹防自己因此而變成怪獸。如果閣下長時間的盯着深淵,那麼,深淵也會同樣回望着閣下。”《畫像》的第一頁,就是尼采的這段話。看了以後,覺得有種脊背發涼的感覺。之所以叫《畫像》,是因爲主要講的是犯罪心理畫像者的故事。畫像的含義是多重的,是對犯罪人形象的重塑、對犯罪心理的重現、也是畫像者對自己內心的考驗。

每個人,無論是誰,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有的純潔乾淨,有的幽深黑暗。這部小說中所呈現的不僅是震撼人心,讓人驚心膽顫的殺人案件,還有讓人無限深思既驚又怕的深邃內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黑洞,主角也有自己難以跨越的心理鴻溝。

《畫像》中,有很多兇殺案,方木熟識的人,不熟識的人,一個接一個死去了,在方木沒有意識到這些死亡與自己的關聯之前,他可以冷靜的判斷,運用自己的天賦來找到兇手。當壞的遭遇未曾降臨自己身上時,誰都可以自信坦然,分析利弊,沉着應對。可是,一旦涉入,從局外人轉變成局內人,思維和情感不可能完全隨着我們所想要的方向左右。當這些無辜的死者,原來都直接間接的因他而死,天才也會茫然,也會犯錯,也有自己的心理疾病需要被治癒。

我還記得一個細節,方木經常嘔吐,這種嘔吐並不是因爲生理上的反應,而是出於心理上的。鄧琳玥在體育場將要被人殺死時,也感到一種想嘔吐的恐懼,那麼方木,是否也在時刻的恐懼呢?恐懼朋友的離去;恐懼愛人的離去;恐懼隱藏在黑暗中兇手的獰笑。他如何能不怕那種被整個世界拋棄的孤獨感。他以爲他不怕,其實他並沒有那麼堅強。孟凡哲對他的信任與感激,因孫普的介入而導致了悲慘的後果;杜宇對他那種溫暖心靈的友情,也因爲張瑤的死而破裂;鄧琳玥因爲害怕而離開他;邰偉,差點因爲他而丟掉性命。再往前追溯,同寢的好友、剛剛建立友誼的王建、愛着的陳希,都離開他。曾經的愛人生死相隔,曾經的兄弟漸行漸遠,當愛情蒙上陰影,友情浸染殺戮,生活中還會有多少是真實可信,內心還如何祈望平靜。不論是對案件的判斷失誤還是對人心的解讀偏差,方木的消極避世,頹廢低糜,都是情有可原。誰都有自己的心理黑洞,就算是天才也不能完全走入別人的幽深內心。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着你。”這句話是出自尼采《善惡的彼岸》。“深淵”的含義有很多的理解,可以是弱點,亦或是慾望。面對別人的心理罪,偵探可以畫出罪犯的心理畫像。面對自己的心理病症,找出病因並不難,但如何更好的正視並尋求治癒,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我們擦不掉本身的瑕疵,逃不了慾望的纏繞,但是我們能做的是直面弱點,控制慾望,讓其爲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