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黑雨讀後感2000字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2W)

讀後感指讀完一本書後把內心的感覺通過文字撰寫出來的文字載體,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我們對書上知識的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黑雨讀後感2000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黑雨讀後感2000字6篇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1

對於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早有耳聞,只是當初自己憑書名,覺得這本書大概是也就是寫戰爭相關的事情,就一直置之高閣。這個暑期,利用實習空閒時間拜讀了《圍城》。

下面就說說我讀《圍城》的感受。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心裏有一種莫名的震撼,悵然若失卻又意猶未盡的感覺,書本合上,思考不止。《圍城》有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是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也許就是生活吧。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每個人都屬於不同的羣體,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背景經歷,自己獨有的想法,還有這生活中的各種條條框框,就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掌控着,虛榮與自私圍住了好些人。

?圍城》一書以男主角方鴻漸的行徑爲主線,先是方鴻漸買了乘船回國,後與蘇文紈、唐曉芙等之間發生的事情,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閭大學,再到方鴻漸與孫柔嘉這間爲家庭和事業而發生種種爭吵最後分開,他與蘇小姐、唐小姐這間的糾葛,是他身陷愛情的圍城的時候所經歷的,最終他與孫柔嘉結婚可又鬧得不歡而散。在三閭大學的經歷可謂是方鴻漸事業上的圍城了。在這一“城”裏,充滿了勾心鬥角,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最後還是離開了三閭大學。書中,方鴻漸先是在周經理銀行工作,而後在三閭大學任教,接着在報館資料室上班,每次都想混得出人頭地,可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除了玩世的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及方鴻漸的老丈人都被封建和虛榮的圍着。回想全書,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裏蘊含着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城內城外的故事風景都令人嚮往,卻又難以觸及。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錢鍾書先生書中的寫的各種圍城,讓當今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也是爲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如今的現實是,社會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對於大學生而言,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爲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拼搏,始終保持着積極的心態,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

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功底也是令人仰慕。恰當的修辭,幽默的諷刺叫人讚不絕口。如“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很想魯迅先生的文字,對於兩位文學巨匠,有個共同點就是,用恰當的手法進行幽默的諷刺。在我印象中,《圍城》中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在錢老先生的筆下被狠狠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當數范小姐了。文中有一段,她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後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說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塗得花枝招展的,想盡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後,正像文中所說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裏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再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這文字的描寫可能比實景更美。“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爲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麼近,拉得怎麼長,終合不攏來成爲一體”,“承那王主任筆下吹噓,自己也被吹成??

個大肥皂泡,未破時五光十色,經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這種比喻巧妙深刻,讓人忍俊不禁。

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女士曾說,“錢鍾書的‘癡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書中最後以那個老古鐘作爲文章的結束,給人以念想,餘味無窮。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2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寫了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這個家族悲劇的陰影籠罩着《紅樓夢》裏所有的悲劇。《紅樓夢》裏寶黛的悲劇、十二釵的悲劇,因爲其主人公大多具有真、善或美的素質而成爲悲劇主人公。但是賈府的實權階層最終的衰敗也具有悲劇性質嗎?對於《紅樓夢》來說,尤其如此。如果說主體性哲學之重視悲劇,是旨在強調悲劇與存在體驗、價值體驗的同一,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重視悲劇,則是旨在強調悲劇與歷史的同一,而這一歷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於是,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詮釋就建築在對歷史發展、社會關係、經濟關係的分析的基礎上.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對於賈寶玉來說,賈府有其價值,這裏提供給他錦衣紈絝、飢甘饜肥的生活,提供一個大觀園讓他可以在其間一廂情願地過其藝術人生;這裏有他的親人、親戚、朋友、情人。在物質上,他依賴於賈府,在感情上,他並不希望這個家族衰敗下去。在他看來,賈府的負價值主要在於它的統治人物強迫他讀他不願意讀的八股文章、走他不願意走的中舉當官的人生道路、應酬他不願意應酬的官場俗套。他對這個家族是既愛又叛逆的。所以他對於賈府的衰敗並不覺得是活該、罪有應得、不配有更好的命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是覺得可悲可嘆。脂硯齋的批語多處點明瞭這一點。在第2回正文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處眉批:文是極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話則極痛極悲之話。賈府的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的危機在作者心裏觸發的是極度悲痛的情感,悲痛建基於作者對這個家族的愛與憐憫之上。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別人。最是心裏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黛玉道:要這樣纔好,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黛玉承認,她雖然行動上不管家,但她心裏與探春往一處想。而脂硯齋本人,據說是作者的長輩.也有這種家族感情以及對家族頹敗的哀痛。

我覺得紅樓夢很好看的,希望大家多看一下。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3

?浮士德》這部史詩般的鉅著,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詩人歌德傾注了六十年心血完成的。以前我讀過,由於內容的博大精深、跳躍性的思維、典故應用較多,造成了閱讀上的障礙難以讀懂,就半途而廢了。當今人們讀書的狀況,如《浮士德》舞臺序幕裏所言:民衆未必慣讀第一流的佳作,卻亂七八糟的讀得太多。這些年,我越來越覺得,要讀書就必須讀一流的,翻閱十本平庸的書,不如用心讀一本經典。正巧,我在圖書館看到了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浮士德》,一翻,文筆還可以,那就先易後難吧。於是,在熟悉了基本內容後,再細細的拜讀原著。談幾點自已膚淺的體會:

本書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爲背景,主要塑造了兩個代表性的人物,一個是代表正而形象的浮士德,一個是代表惡的反面形象的魔鬼非斯特。浮士德是生活在中世紀的一個飽讀詩書的博士,長年枯燥的書齋生活,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但他的骨子裏依然透着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魔鬼與上帝打賭:上帝認爲,雖然人類會不斷的犯錯,但他們是積極進取、永遠向上的。而魔鬼則相信,施展他的魔力,用、權勢、財富、名譽等能引誘人類走上怠惰、墮落的道路。於是,魔鬼與浮士德簽約:浮士德活着時,魔鬼永遠是他的僕人,滿足浮士德的一切需求。但只要浮士德在表示滿足的一瞬間,他的靈魂就歸魔鬼所有--永遠做魔鬼的僕人。於是,人、惡魔、天使、幽靈、普通人,在人間、天堂與地獄間,演繹了一場跌宕起伏,誘惑與反誘惑的如夢似幻般的悲喜劇。

惡魔非斯特能說會道,還能聲情並茂地唱歌。他語言詼諧、生動,滿嘴盡是鮮活的俗話,油腔滑調的俏皮話迭出,冷嘲熱諷,嬉笑怒罵,極盡能事。他機智、聰明,善於應變,也許用狡猾一詞來形容更爲貼切,畢竟他是惡魔呀。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他在底層老百姓生活的酒店裏演唱的那首《跳蚤之歌》,他將深得皇帝寵愛的貪官污吏比作跳蚤,揭露了他們欺壓百姓,胡作非爲,以至於一人當官,雞犬升天的醜惡嘴臉;對德國封建專制的朝廷進行了尖銳、粗野的諷刺。

魔鬼常常正話反說,真亦假來假亦真,不禁令人捧腹。通過神氣活現的魔鬼,《浮士德》對大學課程的僵化、學者的迂腐、教會的黑暗與教士的虛僞貪婪、官員們無官不貪、皇帝的昏庸無能、封建專制的荒唐腐敗等進行了無情的譏諷與批判。魔鬼的戲弄嘲諷,將中世紀醜陋的社會現狀和盤托出。讓我們加深了對黑暗的中世紀的瞭解。言爲心聲:其實質是歌德借魔鬼的嘴,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他彷彿是作者的代言人。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角色;當然,他的本質還是惡的,常常表現得冷酷、瘋狂。

?浮士德》是詩劇全篇都是由不同體裁的詩歌組成的。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詩劇。去年在閱讀《世界五千年》時知道:在古希臘,看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無論貧富,幾乎所有的公民都常常看戲。爲了討得觀衆的歡心,劇作家們總是苦心孤詣地揣摩劇中的每句對話,細心構思每一個故事情節。因此,每一個詞句都那樣優美,每一段對話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古希臘的劇本都是用通俗的詩體寫出來的,那時培養了大批傑出的悲劇家和喜劇家;古希臘開創的戲劇,奠定了西方戲劇藝術的基礎,並一直延續至今,可見西方戲劇的歷史源遠流長。

?浮土德》原作是爲在劇場演出的多幕詩劇,整部書都是用各類詩歌來演繹的。中文版有幾種:有全部是詩歌版的。我讀的是散文版:將德國的詩歌用流暢、優美的散文來體現作品高度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可見難度有多大!原著中的很多情節來自聖經、希臘神話、洲古老的民間傳說,故而俗語、典故、明喻暗示頗多。譯者知識廣博、文字功底紮實、貼切翻譯,常常讓人感覺彷彿是在欣賞鮮活、詼諧風趣的中國元曲。爲了讓讀者順利的閱讀,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幕戲都有簡明扼要的解說,畫龍點睛的劇情分析,註釋詳細,往往帶着自己的獨到見解。爲了加深對原著的理解,很用心的附上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如借鑑、引用德國專家們的見解。用心良苦呀,這二百多頁的註釋佔原著三分之一的篇幅,讓我們獲取了很多哲學、神學、風俗、歷史、藝術等知識,受益匪淺。真是要感謝這位非常敬業的譯者。

對我來說,通過閱讀這些高品位的著作,用以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與觀察世界的眼光。後來發現,一旦基本讀懂後,再結合註釋,一幕戲,一幕戲的慢慢欣賞劇情、細細品味語言,越來越品出點味道。漸漸的,開始脫離註釋,全身心的沉浸於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劇情之中,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的德國劇場。深感《浮士德》猶如中國的《紅樓夢》,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穫。

這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浮士德》,從1994年第一版至2016年,21年中13次印刷,一共才發行近六萬冊。這位譯者爲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而經濟收入寥寥無幾,與一些金玉其外炫耀一時的暢銷書不可同日而語,只有經典才能永垂不朽於。

這部不朽的詩劇,主要塑造了浮士德,一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由於不滿現狀,進而竭力探索人生的意義。劇中,魔鬼靡非斯特使用魔法引誘着浮土德,先從小世界的沉迷酒色,到大世界的官場、戰場、直至改造自然、爲民造福,上天入地、驚心動魄,從這種種奇特的人生體驗,塑造了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形象。

浮士德說:“我只是匆匆走在這世上,任何歡樂都抓緊嚐嚐,不滿意的立刻將之拋棄,抓不住的乾脆將它釋放。”他認爲,人生就是不斷的體驗,不斷的追求,永不滿足!這,也許就回答了,人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

魔鬼非斯特也說:“如果你不走錯路,你就不會明事理。”與我們常說的,實踐出真知相吻合。魔鬼竟然也說出了人話?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在人性中,也是善惡共存、共生的。歌德憑藉這兩位主要人物,道出自己的理念:只有努力,人不怕犯錯誤,但怕不努力!言外之意: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活着,就要不斷的追求;如果追求停止了,生命的意義也就結束了。這僅僅是我自己膚淺的理解。(楊陽)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4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攻讀,總算是把資本論第一卷給看完了。本來文章標題想用悲慘世界來命名,又覺得如果只關注資本論中悲觀悽慘的社會現實的描述的話,那必然屬於管中窺豹,沒有高度了。

綜合來說,資本論第一卷包含了價值理論、資本主義的生產理論、製造業及工業的規模發展理論、資本的原始積累理論等內容。其核心從個人理解而言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提出了價值是由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的勞動價值理論,並延展出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其二提出了剩餘價值學說,也就是在整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有的歷史進步都是基於勞動創造,但勞動能創造的價值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有給勞動也就是與工資和勞動報酬對應的價值,還有一部分是無給勞動,就是剩餘價值,而剩餘價值的享有者是資本家。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就來源於資本對勞動剩餘價值的持續永無止境的剝削。其三提出了由於生產力的提高,會促使勞動價值及剩餘價值同比例提高,在製造業領域,會出現勞動的相對過剩,同時也會因爲剩餘價值對資本的貢獻日益增大,小資本逐步會轉化爲大資本,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小資本家也會由於競爭的關係導致被大資本家剝削而最終成爲無產者,生產的規模效應會日益提高,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貧富差距會逐步拉大,當無產階級窮苦到無法維持必要生計時,資產階級將面臨暴動、革命甚至戰爭等打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現象,屆時無產階級將從被剝削者轉變爲剝削者,而資本家必將消亡。

以上三個內容可以說是資本論第一卷的最主要的內容,在接近70萬字的著作中,馬克思可以說用了大量的篇幅研究了19世紀及18世紀英格蘭的社會發展狀況,包括人口數量、就業人口數量、製造業規模化現象等。而且資本論中,大量引用了包括亞當斯密《國富論》、李嘉圖《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馬爾薩斯的《人口學原理》等當時研究經濟的各類著作及學說,也包括大量登載於報紙上的與人口變化、經濟發展相關的文獻,可以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是集各種經濟理論於一體,並引導出馬克思自己的經濟學主張的一本經典著作。

看完資本論,可以說對馬克思的認真負責的學術研究精神,學識廣博且對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無比的尊敬和佩服。而且因爲在看《資本論》前,先看了《國富論》,所以在理解上也更有心得,從資本論中可以看到,馬克思本人對亞當斯密的許多經濟學觀點還是認同的,包括勞動價值理論,包括生產規模的持續擴大理論,包括分工可以實現生產力提高等。除亞當斯密外,他對其餘經濟學家,都表達了明顯的批評和不認可。

如果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資本論第一卷可以認真研讀並可以重複研讀,但也必須客觀指出,《資本論》在經濟學領域所犯的三個明顯錯誤。

其一是馬克思講社會發展及經濟增長集中於商品生產這一環節,並沒有關注非商品生產的服務業和其餘產業,並且在第一卷中,故意弱化了國家及政府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單純的將生產關係歸納爲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關係,存在明顯的片面性。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馬克思沒有認真研究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人的需求演變,沒有思考需求的變化如何影響生產,而是單方面的從生產端研究經濟,這是不全面的。

其二是在生產研究領域,由於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價值理論存在理論缺陷,也就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不可獲得和無法計量性,導致馬克思在延展剩餘價值理論時,總讓人感覺有自圓其說之感,而且馬克思自己也承認,伴隨生產力的提高,凝集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價值是會有差異和變化的,這就導致價值的不穩定性,影響了剩餘價值的理論貢獻。同時更爲嚴重的時,由於馬克思將價值貢獻只集中在人類勞動這一個單一因素上,對於資源貢獻、資本貢獻等,都用剩餘價值來歸納和闡述,導致《資本論》在對社會進步及生產進步的表述上,與現實出現脫節和變化,這是資本論的第二個不足之處。

其三是治學態度上,《資本論》第一卷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描述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無產者所面臨的苦痛、惡劣環境、高強度工作壓力、非人道的勞動環境、悲慘的生活條件。從這個角度看,資本論更像是一本社會學著作而非經濟學著作,而且馬克思在字裏行間透露的對資本家的牴觸和排斥,也讓資本論在分析社會現實時,會有缺乏冷靜和理智的感覺,對於研究經濟而言,帶有濃厚個人情感的學術論著是不可能完全客觀公正的,這是資本論的第三個不足之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發現問題總是容易的,但如何解決問題,是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的。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和社會環境,結合我們所處的國家的經濟發展現狀,需要我們拿出馬克思的治學之精神,拿出類似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那種認真、負責、嚴謹、科學的寫作態度,對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困難及社會問題提出有解決路勁的方案和建議,這是最爲迫切和重要的。

資本論還有第二卷和第三卷,希望再用兩個月時間,把第二卷和第三卷研讀完畢,屆時再認真總結梳理這一本經典的,涵蓋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的著作。

最後給一個提示,由於資本論裏面有許多基礎的經濟學範疇的名詞和文字,建議在看完《國富論》、《經濟學原理》這兩本書後,再看《資本論》,會更容易領會《資本論》中的經濟理念。

: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5

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創建了賈府這個大家庭,但是整部作品的主線卻始終集中在賈寶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寶、黛間的恩愛纏綿上,的確很容易讓人生厭,但是從作品的寫作手法這條線索出發,卻使我感感悟有許多:

第一,仔細閱讀過《紅樓夢》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作品對任何一個人物的描寫都顯得格外的細膩,格外的重視,是其他三部名着所不能及的。特別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寫不但多,而且恰當,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在對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寫道“第一個肌膚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年紀尚小,身量未足。”揮揮幾筆,把三姐妹的外貌描寫得出神入化。

而對賈寶玉的描寫又多了幾分大氣,“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視而有情。

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繫着一塊美玉。”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粗到細,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再看薛寶釵的,“先就看見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鬢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如此描寫,真把人給寫活了,我讀了以後彷彿真的見到了這一大家子,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現在很多作品對人物的描寫往往達不到這種效果,因此寫出的人物就顯得蒼白無力,沒有一絲靈性。別以爲這一點沒有多大的價值,其實它就是衡量你作品優劣的一個刻度表。其實,要想寫出人影來,並不難,就需要多觀察。

?紅樓夢》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於此。據“紅學家”考證,《紅樓夢》就是發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見的事兒。所以說若沒有平日觀察的功底,現在的四大名着恐怕就無法登上榮譽寶座了。

第二,就是曹雪芹刻畫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種神韻。經過曹雪芹的手後,《紅樓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性格,王熙鳳被賦予了見風使舵、善於察言觀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賦予了愛哭、喜爭風吃醋的性格;賈寶玉被賦予了一種獨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

對每一個主人公的刻畫顯得那麼自然,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着來,更有難度,如不細讀,必不能品味透徹……

讀完《紅樓夢》這本書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含義。

黑雨讀後感2000字篇6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日本著名作家,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該書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讀完這本書給我教育觀念上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眼中的確不應該有差生,應該相信每一個差生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淘氣是這些孩子的天性,是他們的另外一種聰明。可能正是緣於他們單純的思想還有對一切有着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做出了成人所認爲的“調皮、搗蛋、不服管教”的舉動。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針對孩子的不同個性,採取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是一本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閱讀的好書。

書中的主人公小林校長創辦了“巴學園”,那生着根的校門、電車教室、帶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餐、露營游泳冒險等教育活動都給在那裏學習生活的孩子們留下了一生難以忘懷的寶貴記憶。小林宗作先生的辦學沒有絲毫的功利思想,他關愛兒童、關注學生的點滴成長與進步,他時刻注意保護孩子們的童心,給孩子們自尊並創造條件給每一個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他的辦學方針非常的原始樸素: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品質可能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教育的本質或者說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想也許就是小林先生這樣想方設法的保護孩子的向上、向善、向好的“人之初”的品性吧。

小林先生是一位好校長,他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可謂用心良苦;他善用鼓勵,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一句話是“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他允許孩子們自由自在、生動活潑地照相;他允許孩子們淘氣,從不輕意打斷孩子們自己堅持要做的事情。文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高橋君是一位侏儒症的殘疾孩子,當他站在比自己還高的跳馬面前時,小林先生鼓勵他說:“沒關係,你能跳過去,絕對能跳過去!”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卻總能在運動會上拿冠軍:“當大家在鯉魚肚子裏拱來拱去的時候,高橋君卻嗖嗖地鑽過去了;當大家在梯子格里費力地鑽來鑽去的時候,高橋君已經鑽過了梯子,往前跑了好幾米;接力賽中,當大家費勁地一級一級上臺階的時候,高橋君短短的腿卻像是活塞一樣噌噌地跑了上去,又像是電影中的快鏡頭那樣嗖嗖地跑下來。”“雖然大家都在心裏發誓,明年要超過高橋君,可實際上,以後每年高橋君仍然是運動會上的明星。”

這是緣於小林先生對這位殘疾孩子的尊重與刻意關照。學校運動會上設計的所有比賽項目,總能讓這個孩子發揮出比別人更佳的優勢。讓他感覺到自己與所有的孩子一樣,“的確沒有因爲身體上的缺陷而懷有自卑的心裏。”

在巴學園,每天早晨都可以“從自己喜歡的科目開始”的學習方式,使得熱愛物理化學研究的阿泰,總是能待在他的酒精燈、燒瓶、試管旁邊,長大後成爲了日本有代表性的物理學家。

小林校長是一位好教師,他慈祥的面容,親切的笑容、溫和的語言、期待的目光總是給孩子們以信任和鼓勵。

爲了增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小林先生安排在每天中午開飯前都要由一位學生站到圓圈中間說幾句話,並以此來培養孩子們在別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個孩子認爲自己沒有話可說,先生哈哈笑着說,我們編一個吧!想一想今天從早晨起牀,一直到來學校,這之間都有什麼事情?一開始,你做了什麼?男孩撓了撓頭,先說了一聲:“哎——”

校長先生說:“你看,你說了哎——,這不是有話說了嗎?哎之後,再說什麼呢?”

男孩又撓了撓頭,接着說道:“哎——早晨我起牀了。”

校長先生兩隻手疊在一起,放在桌子上,一直微笑着看着那個孩子,這時,先生說:“很好,就這樣,大家都知道你在早晨起牀了。並不是說了有趣的事,或者令人發笑的事才了不起,而是像你這樣,本來覺得“沒話說”的,找到了可說的話,這纔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校長的鼓勵下,用非常響亮的聲音說:“然後呢……,媽媽對我說‘快刷牙’,我就刷牙了。”校長先生拍起手來,大家也拍起手來。於是男孩的聲音比剛纔更大了:“然後,我就到學校來了。”接着便是大家的一片熱烈的掌聲。

一個無話可話的孩子,不但說出了話,而且一次比一次聲音大,這是教師不斷鼓勵的結果,所以說,教師的鼓勵是教育孩子的法寶。

小豆豆是一個愛說話的孩子,說起來似乎沒完沒了,校長先生邊聽邊笑,還不斷地問“後來呢?”直到小豆豆絞盡腦汁實在想不起來還有什麼可說的了,校長才用溫暖的手摸摸小豆豆的頭,說:“好了,從今天起,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了。”小豆豆出生後直到現在,還從沒有一個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裏,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着身體,專注地聽着。

正是小林老師的期待與耐心,使得在“巴學園“裏生活學習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並在成年後有所建樹。

教育是慢的藝術,他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慢的心態和慢的能力。讀完此書,感覺在我們的國家,在當今的時代,迫切需要一些像小林宗作這樣的校長,這樣的教育家來辦學,努力去淡化當今社會急功近利的辦學思想。也希望我們的教師能從書中得些啓發,深刻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爲,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信心給孩子,讓孩子們在自由寬鬆的和諧的氛圍中自由自在的發展,那該有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