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86W)

當我們的內心對某件事情有念頭時,就可以把這些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心得體會是一種把我們內心感受通過文字形容出來的感受性文字,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5篇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篇1

一個多月過去了,我與同學們越來越熟悉,也對同學們更加了解,但他們在課堂上也有所放放鬆,因此對課堂教學和課堂管理有所不利。我認爲,首先,作爲老師,我需要給學生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輕鬆不是放鬆,老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說過的話,自己定的紀律一定要執行,決不能拖拉或因爲自己一時的懶散而食言,這樣不但會使紀律鬆散,同時在學生中的微信就隨之減弱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

另外,我認爲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的重要環節是良好的課堂秩序,對於控制好課堂秩序的有效措施,我的看法是:

第一、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即既要尊重老師,也要尊重同學。在控制課堂秩序時普遍遇到的問題是“一放就亂”。根據新課改精神,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有一些學生是在討論問題,但也有一些愛講話的學生趁機搗亂。如果不加以制止,這種情況可能愈演愈烈,課堂紀律可能放了就收不回來。所以我認爲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第二、明確課堂常規要求。制定相應的紀律要求,使全體學生認識到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爲準則,有了目標,學生自我約束便有了方向。例如,上課鈴向後必須準備好學案,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準備上課。

第三、運用各種方法及時提點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對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要及時的提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課堂中。通過向老教師請教,我發現提點的方法可以是用眼神提醒制止其行爲,如果無效,可以邊講課邊走到違紀學生的身邊,也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中途停頓或者是加大聲音從而達到提醒的目的,當然還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直接提問違紀學生。從而達到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規範課堂紀律的目的。

我認爲有效的進行課堂管理是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的重要途徑,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探索。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篇2

在教改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勢在必行。週三教研室的張主任親自來到太行國小進行了專題講座。關於課堂有效教學,張老師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展開了剖析和策略指導。雖然只有短短的兩節課時間,但是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悟。

首先,此次學習站得高。“三步導學”是近幾年的主推模式,我們通過實踐“三步導學”從而達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所以這次在張老師的親授下我認真地學習了“三步導學”第四次修改稿。張老師這次先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引出,可謂是一次高屋建瓴式的講座。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三維目標的科學性是無容置疑的,從目標中生成的“三步導學”也極具科學性與邏輯性。三維目標是理論,“三步導學”是課堂實踐模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三步導學”不再是乾巴巴的框架,而變成是靈動的課堂之魂。這次學習再次加深了我對“三步導學”的實踐信心。

其次,此次學習視角新。張老師這次對“三步導學”的解讀是跳出導學之外看導學,從三維目標切入,這個觀點讓老師們很容易去接受導學模式。有效課堂教學不是讓我們單純的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去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三維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民主導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而民主導學又把激情導課,檢測導結串聯起來。毫無疑問,“三步導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在目標指導下的。從這個角度看待“三步導學”,可以說是實用而高效的一種模式。

再次,此次學習要求嚴。以往三維目標是備課的時候想一想,寫一寫的東西,而現在三維目標不再是空洞的,是要一一落實在課堂上的內容。如果課前對目標把握不準或是不充分,出示給學生的學習任務必然就無效,“有效課堂”也會成爲一紙空談。這樣一來,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要紮實,用集體的智慧拿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教師備課切入點要準確,檢測題要精挑細選,等等這些無一例外都要嚴格認真的落實。

總之,推行“有效課堂”勢在必行,但任重而道遠。在提高課堂效率這個問題上,教師要站在三維總目標的高度,紮實踐行“三步導學”,課前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希望通過此次探討和實踐,我能以有限的投入收穫無限的成果,同時也讓學生在快樂和興趣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2月,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學教學的需要,決定將“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研究”作爲我的研究項目。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修學習,使我認識到課堂提問能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能爲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起到關鍵作用。現就個人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就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談幾點淺薄的體會:

一、研究學生。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的教是爲了學生的學。然而,老師只有一個,學生卻有一個班,不同的學生基礎有差別,智力也有差異,接受同一知識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老師的教授方法卻很有限,那麼怎樣讓有限的方法儘可能的適合更多的學生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儘可能的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哪些知識學生更難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存在疑問,學生喜歡怎樣的課堂以及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課堂教學聯繫起來使學生對課堂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這樣的課堂提問才更有效。

二、課前老師要給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的層次性。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教材的難點和疑點。在備課過程中仔細推敲,設計的問題要緊靠教學目標,要突出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使提出的問題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儘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着”的問題。因爲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注意設計的問題要具有啓發性。問題具有啓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三、分對象、分層次性的提問,讓各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穫。

在上課時,不同的問題問不同的學生,讓問題問到點子上,發揮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師提問,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對答如流,省時省心。但總叫那幾個人,“圈子”劃得太小,時間長了,其他學生知道應答無份,就處於消極的狀態。學習成績一般或教差的學生就沒有參與的趣味,不利於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難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有的老師只提問“學困生”,而且是懲罰性的, “哪壺不開提哪壺”。顯然是爲了提起學困生的注意,讓他們跟上來,但往往佔去很多的課堂時間,學生答不上來,老師一通批評、挖苦、諷刺,有時搞得鬨堂大笑,課堂成了老師的“發火場”,教學效果大受影響。有的老師課堂提問過於簡單,有的問題過難、過偏或過於籠統,使學生無處下手,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設計不同層次和梯度的問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細心觀察。教師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這樣提問時,問題才更加貼近生活又不偏離所要講解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面更家廣博,同時要細心觀察身邊所發生的一切,把與數學有關的現象事例記錄下來,在課堂中就能通過提問使教學更加有效。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研究,我認爲課堂提問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往往有相當的難度。它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變化莫測,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下去,不斷反思,逐步改進,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篇4

所謂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潛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以儘可能少的時間和心力,學到最多的知識,培養更強的能力”,但對於“高效”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認真思考過,爲了提高成績,我們加班加點輔導學生。仔細想,我們犧牲了很多時間課下補,剝奪了學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時間,其實收效不大。課堂低效,老師累,學生作業量大,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問題。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果能達到高效課堂,能使師生都能從低效耗時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剛開始進行教學實踐時,課堂上我無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轉換,儘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可在課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現,自己都覺得很可笑,更別提什麼高效了。想過退縮,但有點心不甘,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終於還是堅持下來。在一個月的不斷磨合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在每節課後不斷的反思中,我都在問自己:我上的這一節課有效嗎?應如何改進?怎樣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以後的課堂應該怎樣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課堂,同時我也對“先學後教,構建高效課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課堂不僅僅需要活躍的氣氛,更需要的是安靜的思考,需要學生心靈上的理解與感悟。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體會:

一、課前“精心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常言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我想,教學也不例外。一節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儘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的課前準備“決定”着一節課質量的高低。課上精彩一刻鐘,課下就要幾天功。老師在課前都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的準備,一堂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進行什麼樣的情感教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選用哪些好的訓練題目,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在課下有效地學習,用多長時間解決各個教學環節問題,以及整個教學流程細節的精彩設計,都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設與研究。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首先我們的教案備得有問題,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們一直在備怎樣講,一節課的內容如何在40分鐘完成。往往是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動腦,不思考。久而久之,舉手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學習非常被動。我們總說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生不會學習。我想,這與老師的教案有關。我們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課前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有效預設”、“有效準備”。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預設問題準備練習要有差異。老師事先把備課組集體研討完成的導讀單發到學生手中,做到課堂前置,作業前移,回收批閱,發現問題後及時反饋。課堂上圍繞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形式多樣地展示學習成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個人的精心教研和備課,再加上集體備課的智慧,課堂纔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做到三講三不講

高效課堂教學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讀了多少、思維了多少、活動了多少,看學生收穫了多少。這樣教師就要敢於少講精講。精講要講清,不囉嗦、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表達準確,講準講到位;該放則放,學生能自學的可略講或不講,不能包辦代替。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或重點去講,講解透徹,切中要害,儘量把有限的時間讓給學生,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新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第一個“講”,其中的重點指的是對今後學習乃至終生髮展有基礎性作用的內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與以前聯繫不大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體現得較多,但我們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課,就一講到底。在練習鞏固時,也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形成認知結構,或者在講課過程中,設計有關問題,給予學生時間,積極探索,認真研究。第二個“講”,對於大部分同學不會的問題,就是難點。在習題課和複習課上較常見,由於不會的同學很多,教師不可能一一給予解答,這就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通過知識傳授形成技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第三個“講”。易錯、易混、易漏點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往往在測試檢測時,容易暴露出來,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不講”是指: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第一個“不講”,好理解,學生已經會了,再講也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再說也是浪費時間。第二個“不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轉化爲“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這樣的“線索”自己閱讀、思考、探究、討論,基本上能夠掌握知識的大部分,這樣通過“先學”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再講只能是“費力不討好”。第三個“不講”,有一些內容,雖然沒有超綱,但是由於太偏,或者由於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今後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講了沒有用,甚至易產生誤導,還不如干脆刪除不講。

做到了“三講三不講”,講得時間少了,給學生的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給了學生主動性,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加強雙邊活動,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纔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纔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恰當、有效

多媒體手段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爲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 多媒體課件儘可能地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另外教師還必須熟悉其特性,熟練掌握,揚長避短,才能達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課堂效果

數學本身是一種非常有魅力的學科,但是如果教師引導不利,教學方法不得當,會嚴重的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們失去了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着“太陽轉”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着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習的領路人。

高效課堂的“先學”,要求學生一定得先看書自學。我對此有點自己的理解:在教學中,如果知識較簡單,如五年級的《粉刷牆壁》《百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我先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查找有關的信息。在他們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可能產生了一些疑問時,讓學生自行看書,然後小組討論;而對於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如《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數的除法》等則一般先激發興趣,再引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這時學生往往不需要拿書。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主張和見解的權利和機會。在課堂上組內通過先合作討論的方法,達成統一的意見,然後再安排各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組參與評定、打分。課堂討論氣氛熱烈,有的意見統一,有的則有爭議,有爭議的內容則由教者稍加點撥,課堂上師生、組內、組外生生溝通和合作的濃厚氛圍逐漸形成。在有效進行教學後,更多地把關注留給了課堂上的學習小組,留給了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充分地給予了儘可能多的學生展現學習過程的機會。無論課前還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原則上,怎麼讓學生更快的投入到課堂,更主動的學習知識,便採用哪種方式。我們離高效可能還較遠,但至少應該做到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等待到期待。從等待聽老師講,趨向於期待講給老師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到自主合作。從接受老師的知識到自覺獲取知識,合作解決問題。總之,有效課堂要求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爲主動,變學會爲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六、注重課後反思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課下要不斷總結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二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爲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師的反思是否真實有效,還離不開學生的參與。爲了真實全面的瞭解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在課後,應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如“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做出哪些改進”等等。這樣,不但有利於發現新的教學契機,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優良品格。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有感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夯實自己的平時課堂,利用每一次平時課的機會磨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爲具有數學氣質的老師,從而讓自己今後的數學課堂更加吸引我的學生們,使師生共同成長。使自己成爲一個受學生喜愛,教學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師。

333有效課堂心得體會篇5

一個人具有了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將能一輩子讀書,從而一輩子受用。所以,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爲語文教學的重

中之重,切實抓好。

自學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因素,也是發展各門學科自學努力的基礎,對於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四周以來,我發現我們辛苦編的學案發下後,學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沒按要求去做。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我們三個語文老師一起想辦法,最後決定先交給學生方法,再培養習慣。

具體做法如下:

一、教學方法

1、安排有序的自學程序(即按學案自學),讓學生定向發展。

例如:閱讀課,可以安排爲:自讀(課文)——自查(工具書)——自思(重點、難點)——自結(積累基礎知識要點)——自練(各類習題)。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再發現的過程。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只有發現,纔能有話可說,纔能有問題可究,纔能有所創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不應有侷限性,而應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課內課外一齊抓。

2、自學中充分利用第三者。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在安靜中學習,干擾少,學習的效率高。但是有時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說在學習時,只是學習者與文本的接觸,有時文本內容的某些點會成爲學習者的盲點,或者說引不起學習者的重視。如果我們利用第三者來學習就可能會避免這一現象的產生,學習會更深入一些,學習效率會更高一些。所以我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在學過之後,請一個學習的夥伴來抽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當有人要抽測自己時,自己平時的學習認真程度和記憶得準確程度都會大大地提高,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程度明顯加強,所以找一個抽測的夥伴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藉助測試題目通過做學案上的測試題目,會使自己儘快地抓住重點和難點。然後,依據重點和難點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做到有目標地學習。

通過以上的實踐,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培養習慣:

對於缺乏自學能力的學生來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會學習。我們主要要求學生做到“五個認真”和“三個堅持”。五個認真——認真預習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認真鞏固的習慣,認真檢測的習慣。三個堅持——堅持閱讀的習慣,堅持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以上的要求落實到學生學習的活動中就要做到“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對於學生來說,這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標準,只有真正做到“五個認真”和“三個堅持”學生的自學能力才真正提高。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定會提高的,我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