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7W)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於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向袁隆平學習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心得體會1
 
  5月22日13點07分,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在米香瀰漫的餐桌上,一家人熱淚盈眶,直到現在我仍然難以相信或是不願相信這一事實。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更是護佑我們不捱餓的民族脊樑。“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成功的,驕傲的,更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1日。上世紀60年代初,他目睹了農民們糧食短缺的現狀,於是決心改良水稻品種,探索科技興農之路。在他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努力下,終於發明出了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爲要沿着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並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爲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飢餓和災荒作鬥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鑽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爲,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標前進,永不後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後立志成爲國家的棟樑。
 
  我們還期待着袁隆平先生的“稻下乘涼夢”成爲現實,真正成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第二次綠色革命!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心得體會2
 
  5月22日下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長沙病逝,舉國上下陷入悲痛之中。生前,袁老曾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實現禾下乘涼夢。我沒有實現,我的後繼人會實現。”他樸實的話語中蘊含着“唯願衆生無飢寒”的偉願,讓我們向這位偉大的“國之脊樑”致以哀悼,並在緬懷中學習他的寶貴精神,接過他未竟的“禾下乘涼”夢想。
 
  學習他勤幹務實、任勞任怨的老黃牛精神。“讓我不下田,除非田裏沒有水稻了。”帶着這句話,袁隆平耕耘田野數十載始終不曾停歇。三系配套、兩系法、超級稻……一次又一次科研突破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大學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選擇、一種謀生方式,更代表着一份崇高的事業、一種理想的追求。忠誠,不僅是每個人最高尚的品質,更是師德最根本的核心。大學教師只有抱着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守住仁愛之心,做一個樸實忠厚、艱苦奮鬥的人,才能成爲學生爲人的示範。
 
  學習他勇於擔當、不斷進取的孺子牛精神。面對國際權威科學家對雜交水稻宣判的“死刑”,袁隆平沒有膽怯沒有退縮,而是打破“教條”、勇闖“禁區”,通過千百次的不懈實驗,成功實現秈型雜交水稻的“三系”配套,爲全人類的糧食問題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解法”。新時代大學教師既要發揚“愛崗敬業”的孺子牛精神,在教學科研崗位上履職盡責、擔當作爲、敬業樂業,默默地辛勤耕耘一方責任田;也要發揚“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把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顧大家,不圖名利,不務虛功,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用奉獻彰顯人民教師的公僕本色,做學生行事的榜樣。
 
  學習他開拓創新、一心爲民的“拓荒牛”精神。“作爲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捱餓。”懷着這樣崇高的覺悟,袁隆平將研究方向選定爲雜交水稻,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鑽研,他所惦念的,從不是一家一姓的享受,而是萬家百姓的溫飽。新時代大學教師要學習拓荒牛“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刻苦鑽研、潛心學問、砥礪奮進、開拓創新,成爲學識淵博紮實、原創成果豐厚的“大先生”。既要發揚“闖”的精神,積極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勇於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難題;也要發揚“釘釘子”精神,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堅定創新信心,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努力產生標誌性的原創成果,真正做到爲學的表率。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會好好牢記,並“以光盤爲榮”。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的堅定理想、不辭辛苦、心有大愛、淡泊名利,我們會認真學習,積極向袁隆平爺爺看齊。袁隆平爺爺,我們會謹記袁隆平爺爺的勉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不辜負時代擔當!
 
  向袁隆平同志學習心得體會3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與世長辭。禾下乘涼,英雄歸去。袁院士去追逐他的夢想了,但是他的諄諄教誨,卻如昨日,不停在耳畔縈繞。他說,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事業才能夠根深葉茂,枝粗果碩。這是袁老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接力棒,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它激勵着年輕幹部把根深深扎進土裏,把情融入爲人民服務當中。
 
  袁隆平年近九十還依然奮戰於農業,每當有人說他老了,該休息了,他卻只說:“89歲又怎麼樣,我還要繼續追夢!”他的夢想是偉大的,即便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於他來說,也不過只是他這偉大夢想的一部分,他就是——袁隆平。89歲,對我來說還十分遙遠,在很多人的印象裏,這個年齡的人,早已安享晚年,體力活和腦力活都很難再繼續,可是他仍在努力。
 
  你有沒有見到過這樣一種場景,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整日在天地間行走,邊走邊思考,手中還拿着幾串麥穗。這就是袁隆平每天真實的生活寫照。他每天不顧風雨,即使眼睛剛做過手術,肺部還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間斷。
 
  有人說,如果沒有袁隆平,中國的人口要減去三分之一。你們知道爲了研究水稻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又承受了多少呢?年過半百的他,在剛提出雜交水稻的想法時,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揶揄和嘲笑。人們不相信這個不起眼的小教師能造出雜交水稻。十幾年過去了,他受到了不斷的嘲諷和冷水,但他並沒有放棄,他繼續堅持,不怕任何的艱難。終於,他成功了!可他並沒有止步於此,他看向未來,爲下一步繼續努力。
 
  這種精神和毅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發揚,讓人生充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