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高中生讀《白鹿原》的心得體會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03W)
《白鹿原》從白、鹿兩家的興衰榮辱,描寫了兩大家族的三代人物。有的人物讓人心生喜愛,還有的人物卻讓人恨之入骨。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高中生讀《白鹿原》的心得體會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高中生讀《白鹿原》的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寒假裏讀了《白鹿原》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早在幾年前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白鹿原》,可當時迫於升學壓力,沒能實現。不過大衣的寒假這個機會我可沒錯過,利用這段時間讀了此書,感觸頗深。
 
  先談談本書作者。作家,可謂一位地地道道的鄉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風驟雨》《紅旗譜》,同時寫農村農民運動,也寫階級和階級鬥爭,但作家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書中有一些被人們不恥的有關“性”的描寫。我本人認爲,這並不能說明作者低俗,而恰恰體現了作者對待生活的誠實態度,對於自己思想毫不避諱的頭名。文學與下流有着明顯的區別,如果某些人以這種態度審視文學,那麼它纔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軒。白嘉軒在作品中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當我一次次品味這句話時,總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啓示。或許命運只是一個個偶然的機緣,但縱然完全相同的際遇,在不同的人,總能幻化出相異的結局。
 
  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出身,同樣的年齡,同樣歷經風雲變換,去似兩條平行直線,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白嘉軒面對黑娃帶回的媳婦小娥冷若冰霜;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眉頭緊皺。他是一塊磁鐵,浸透千年的紅鏽;它是一塊石頭,承襲千年的風霜。
 
  但世界總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協當權,田福賢復辟,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但內心沒有絲毫傷痛。
 
  農協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後,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召集全族人做祭奠,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恆而永恆。
 
  白嘉軒也許是封建制度的衛道者,但它同樣是個“改革專家”,制相約,身體力行,懲亂治惡,是謂天地氣運。
 
  他跪地求人,解鄉鄰之困,救尷尬之衆。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又都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只要是在“道”允許的範圍之內,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仁、義、情、愛,成就別人的幸福。對鹿三,對失地寡婦,對村民,白嘉軒是一個巍巍長者,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一個行將沒落的殉道者。他同樣是個智者,對別人有意無意的拉攏,一再拒絕;亂世中既不聯此,亦不附彼;他不當官,不入匪,只鄉情清靜靜的做他的族長。在思想深處,他討厭雜亂塵世,渴望簡單、安寧、古樸的日子。
 
  這樣,白嘉軒便有了一種飄然出塵的味道。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徵。也就有人持另一種態度,認爲白嘉軒是一個僞君子,僞善使他的仁、義都成了假仁假義。這些可以從與鹿子霖調換土地,暗中較勁兒看出。但我們要想一想,這世上有哪會有向佛一樣的真人。其實,他還是個農民,保守、枯澀、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數一樣。
 
  白嘉軒以他獨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書中朱先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個人。同時,不可否認的事,對朱先生的描寫的確帶有“神話”色彩,這可能是作品的牽強之處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學問自然沒得說,可封建那時肯定的。他雖不是什麼“官”,什麼“長”,可卻受所有人擁護。他隻身勸退30萬軍隊,以及一次又一次對未來社會的預言,證明它已近乎聖人。可他謙遜、固執的性格也爲他本人添彩不少。本書對其他人物刻畫也相當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鵬,白靈,白孝武,黑娃等。凸現了那個動盪年代不安的農村社會和農民的生活,以其獨到的筆風和思路爲大家描繪了渭河平原幾十年的變遷,可謂驚世之作,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書中人物盡顯那個年代的典型農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實似觸手可及又不感誇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這也說明作家實用其多年的積累爲我們換取了一部優秀的小說,不僅充實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得到啓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纔是真正的讀書的意義,也似作者最大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一定符合衆多人的看法,不過就我的水平也就這些,以後還會再多讀一些作品,增強自己的鑑賞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識,爲今後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的土地吧”,作者作家實這樣描寫書中主人公,其實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蒼勁的臉體現了一個秦嶺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條真正的漢子。他熱愛這片土地,字裏行間浸透了他對這裏的人民無限眷戀的情感。
 
  祝福這裏的人民,他們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好兒子;祝福中國文壇,它是這方厚天熱土上的一頭白鹿。
 
  篇2
 
  生活的真諦就是生活。
 
  這是看了中國《白鹿原》和俄羅斯《快樂的人們》紀錄片得出的。
 
  《白鹿原》,人完全被攪進了各種天災人禍之中,特別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無際滾滾金色的麥浪,本是生活之源,卻不得不一把火燒了。離開本源去講什麼道德、傳統、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禍害,都無法讓人生生不息。
 
  俄羅斯《快樂的人們》,實時真實記錄了現代遠離城市喧囂的西伯利亞獵人,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順其自然,四季時序,有條不紊地靠打獵生活。沒有政治,不問政治。沒有法律,無需法律。道德就是傳統,傳統就是道德,道德和傳統就是順應自然,辛勤打獵,養活家人,生生不息。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前者:累且短命,虛,只剩恨。後者:樂而長壽,實,充滿愛。
 
  生活的真諦其實就是生活,“生”和“活”,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傳統,最大的文化,是天對一切生物個體發出不容踐踏的旨意,違背了這個天旨,就是天之敵,人之敵,自然之敵。
 
  看完一本書,讀後感最難下筆:因爲隻言片語很難總結出無數人的一生。小說以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爲線索,立體的描述了白、鹿兩家三代人在這在這一歷史時間內的家族更迭。這本書可以彌補只知歷史而無歷史情懷的空白。跨越時空之門,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對歷史事件下小民衆只能隨着命運的裹挾隨波逐流而感到悲哀。也或者說:我是在爲自己可能終究也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粒沙而不是一朵浪花而感到悲哀也未可說。
 
  看這本書之前,1949年對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歷史數字。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這一歷史數字對當時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普通老百姓細微、渺小又卑微生活的深刻影響。若把新中國的成立比喻成黎明前的黑夜———那在結尾處不禁會恍惚:這夜竟如此漫長,這黎明來的竟如此的艱難。
 
  有時我會想:我爲什麼會生在這個年代?如果出生在更早或更晚的年代會不會更好?現在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年代,因爲我倖免於經歷國家迷茫時期時社會出現的種種荒唐又令人絕望的事。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因爲愛好和平? 所以銘記歷史。這也讓我不能免俗的說一句:我們要好好地生活才能不辜負無數烈士的犧牲。
 
篇3
 
  《白鹿原》這本書所講述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末到解放那段動盪的歷史中,以陝西渭南一帶的白鹿村爲故事發生地,細膩地反映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書中雖然以戰亂的年代爲歷史背景,但卻沒有花大量篇幅去寫戰亂中的悲苦生活,而通過對個別人物細膩的描述體現了出來,在表現整個戰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之外也表現出了大西北農村的祥和。
 
  書中以描寫白嘉軒作爲開場,他娶了六房女人都不明原因死了,沒有留下後代,村裏人都認爲白嘉軒有克妻命,女人不能給他做媳婦。白嘉軒是貫穿小說始末的線索人物,他是中國式家長、族長的典型代表,他光明磊落一生不曾做過一件見不得光的事;他老實本分,堅信自己老老實實做農活,無論是誰上臺都不會爲難莊稼人;他隱忍堅強,一生遇到許多坎坷,即使經歷死了6房老婆以及自己悉心栽培的族長繼承人墮落這樣的大事,他依然能夠平靜面對;他公正無私,自己的兒子犯了錯,他也強撐着實行家法;他仁義寬厚,對待長工鹿三如同家人一樣,災年荒月他仍然留下鹿三繼續熬活;他甚至以德報怨,黑娃做土匪後讓手下打折了了他一直硬挺的腰,而黑娃遇難時,他還是果斷的要求兒子白孝文救黑娃。他的身上彷彿具備了所有中國傳統美德,可是正如黑娃所言,他的腰板太直太硬了,以至於保守固執。他反對兒女讀太多書,他從骨子裏反對一切會打破《白鹿原》平靜生活的事情,他一生都在努力維持白鹿村的平靜與秩序,從不會被潮流衝昏頭腦,但是他如同千千萬萬箇中國式傳統家長一樣,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洪流。
 
  看小說中描寫的每個人物,都會感慨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白嘉軒在取到第七個老婆的時候才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他的大兒子白孝文一直被他看好做族裏的繼承人,卻因爲被他人陷害和自己立場的不堅定淪落爲被人恥笑的對象,在他對生活完全絕望時他家的長工卻驚醒了他,讓他再次走到別人的前面,加入國民黨,在看到共產黨即將勝利時,又轉向投靠了共產黨,以至於到最後通過各種手段做了一縣之長,儘管他的品性讓人所不恥,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瞬息萬變。二兒子白孝武似乎就平淡多了,順了父親的教導,成了族裏的繼承人,凡事都和父親一樣,穩重中有點迂腐。值得一提的是白嘉軒的小女兒,也是他的寶貝,從小被他寵壞了的白靈,他沒有像他的三個哥哥那樣聽從父親的教導,而是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小的時候就選擇了和男孩子一樣去讀書,由於父親的疼愛,她沒像其她女孩子一樣學習針線,而是走進了學堂,當她去了一次城裏的姑媽家時,才發現外面的世界纔是她想要的生活,於是又再次毅然的選擇去城裏上學,在接受了新思想後,她加入了國民黨,但在工作中又發現了共產黨纔是她想要的,於是又再一次毅然棄“國”從“共”,與此同時,她的戀人卻與他背道而馳,爲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放棄了自己的愛人鹿兆海,選擇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鹿兆鵬,儘管到後來她成爲了革命的犧牲品,但她的一生卻是爲自己而活,活的是那樣的精彩。
 
  通讀整篇小說,給我的啓示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只要心懷希望,一切都會好的
 
  白鹿原上,白家興旺過,鹿家興旺過,但好景都不長,跌下去,又起來,起來又下去。白鹿兩家三代人被命運在砧板上無情地反覆敲打。我們無法預料到不幸什麼時候會在什麼地方降臨到什麼人身上,所以,自己不論什麼時候,都別悲觀,也別驕傲,只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堅持下去,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運氣好;活得不好,是時候沒到,自己還要再加把勁兒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長得很,一時得意、一時低落,千萬不要把一時的狀態當成永恆。對人生的態度,在困難的時候要能堅持得住,在得意的時候要沉穩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二、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但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人之所以爲人,在於人有思想,人在思想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同樣需要尊重,我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個人可能會因爲財富、機會等在某些方面比其他人差一點,但是時間能改變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輩子長工的鹿三,還生出了一個將來當保安營營長的黑娃一樣的兒子來。地主白嘉軒的兒子,也有賣房賣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這等於自斷後路。這樣的後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時候,已經晚了。
 
  小說中的朱先生讀聖人書,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立志學爲好人,又不拘泥於聖人之言,在混亂不堪的世界中,既不隨波逐流,也不拘泥死板,不論世事怎麼變化,總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低調而不驕傲。管你張縣長李縣長,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有他的抱負、理想與信念,成敗不縈於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同時,在生活面前,他有血有肉,有男人的骨氣,又不失情調,這就啓示我們不論身處什麼世道,遇到什麼樣的人,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