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艾地》讀後感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02W)

想要寫出一篇思想深刻的讀後感我們就要認真讀相關的名著,名著的閱讀會讓我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寫好相關的讀後感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艾地》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艾地》讀後感5篇

《艾地》讀後感篇1

讀了艾地,心中不禁涌起萬千的感慨。艾地在油麻國小西北角一個極小的草房子旁,秦大奶奶的家前。這極小的草房子,是秦大奶奶和他丈夫辛苦十幾年纔買下這片地建起來的。其中付出了無盡的辛苦和汗水。

當學校要擴建,政府要求拆掉秦大奶奶的草房子時,秦大奶奶拼了命般的維護。雖然政府給了更好更舒適的大房子給她安家,可秦大奶奶還是死活不肯離開她的老房子。此時的秦大奶奶在人們眼裏是如此的倔強。當秦大奶奶變本加厲的用雞鴨來騷擾學校時,她給我的印象不但倔強,而且還是如此的不可理喻,讓人心生厭惡。

當讀到秦大奶奶爲了救喬喬而落水甚至差點丟掉性命的時候,我爲對她曾滋生的憤怒之心而慚愧。她的捨己救人,深深地展現了內心深處的質樸和善良。也許,秦大奶奶死也不肯離開老房子並不是捨不得那草房子,她捨不得的是房前屋後散落着的回憶。這片地,畢竟是她和老伴辛苦十幾年用心血換來的。這裏,有她對逝去的老伴無盡的思念,這裏,蘊含着他們雖然清苦卻有着無盡歡樂的回憶。這裏,有着他們曾經的酸甜苦辣,和往事的點點滴滴。

秦大奶奶,一個多麼可親可敬的老人。當被從死神那救回來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偷偷地賣掉了那些雞和鴨,只爲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讀到此,我回想之前秦大奶奶爲了守住這片地被人們趕來趕去時的那種無奈,那種無助,心中一陣酸楚。秦大奶奶態度的轉變說明了其實無論何事,只要也爲別人着想,不要一心只想着自己,凡事都能達到共識。她的轉變,更是體現了在困境中的相助,在厄運中的相扶是多麼的必不可缺。

之後的秦大奶奶真是讓人們越來越喜歡,甚至不捨得她離開了。秦大奶奶也成了油麻地國小不可缺少的人物。她把滿心的愛都獻給了油麻國小。可是,秦大奶奶還是永遠的離開了,只爲了油麻地國小裏那一隻落水的南瓜···秦大奶奶,最終把生命獻給了這片土地,油麻國小。秦大奶奶,宛如一杯酒,雖烈卻暖人心扉;又宛如一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秦大奶奶,宛如一杯茶,讓人回味無窮。她充分的體現了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人間大愛。

艾地,一個多麼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草房子》,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也使我有了更多的收穫。

《艾地》讀後感篇2

那片艾地,是一片普通的艾地;桑桑是一個極爲普通的小孩;秦大奶奶也是一個極爲普通的秦大奶奶;可就是這些普通的人身上,卻發生了感人而不普通的故事——

秦大奶奶的丈夫叫秦大,他們在1948年用了十幾年的心血買下了這塊地,種上了麥子,可是,秦大沒能等到麥子在和風的吹拂下跳舞;沒能等到麥子深彎着腰行禮,他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秦大奶奶倒是等到了。可那時,麥子輪不上她割。那時,土地不再屬於她。油麻地的人在那兒蓋了一座學校,非法入侵了那地。有關部門是厚道的,在另一個河邊蓋了房子,並劃了一片小小的地給秦大奶奶。可秦大奶奶就是不走,因爲人們不知她不是捨不得這地,而是丟不下這田前屋後散落着的零碎的記憶。

終於,有關部門在校內劃給她一小片地,有關部門放得下,學校丟不下,十幾年來,一直做着攻擊,秦大奶奶也反抗着。直到那一天,她爲了一個落水的孩子掉進水中。從此,秦大奶奶像變了一個人,她不再破壞,而在維護。當人們都把她當成學校裏的一員的時候,她又掉在水裏了。與上一次不同的是,這次,她是爲了一個南瓜;與上一次不同的是,她去找秦大了。

沒有孩子的秦大奶奶失去了她的唯一擁有的土地,便從此開始了與油麻地國小的對峙。這就是一場透着實實在在的生活味道的對峙,他在公開課事件上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然而,小女孩喬喬的落水事故讓油麻地的人們看到了秦大奶奶“自私”、“固執”的另一面。事實上早在桑桑第一次叫他“奶奶”的時候。秦大奶奶心裏藏着的那份溫情就已經開始流露了。正因爲這樣,她纔會爲了另外一聲“奶奶”而毫不猶豫的跳下水去,並在油麻地國小孩子們的聲聲呼喚中堅強的醒了過來。與此前的情節相比,秦大奶奶最後的落水去世倒顯出了一種意料之外的偶然,但或許這,纔是生活的本來面目。老人和油麻地國小、與這兒的孩子們結下的情誼,讓她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裏享受到了她失去已久的親情和溫暖,而讓她最終也帶着這些慰藉離開了人世。

她走了,走的是那麼的戲劇性,而她,只爲了,一個小小的南瓜。她走的耐人尋味,也走得十分感人。我甚至在夢中彷彿看到老人那憔悴的身子,她那龜裂的手掌拿着柺棍去撈那個南瓜,卻滑入了水中,這一回,她走了,她再也沒有回來。

我依然沒有忘記文章的結尾: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從原來的艾地移過來的,由於孩子們天天來澆水,竟沒有一株死去。它們筆直地挺着,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着葉子,終日散發着它們特有的香氣。

整篇文章因艾地而起,又爲艾地而終。

《艾地》讀後感篇3

這星期,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

這本書寫的是油麻地國小發生的事,它包括《禿鶴》、《紅門》等故事。《禿鶴》寫的是:陸鶴是個禿子,同學們都叫他禿鶴,還經常戲弄、嘲笑他,他爲了報復,在全區的會操比賽上出洋相,讓學校失去了榮譽,大家都不理他了,之後,在舉行文藝會演時,他成功扮演了禿頭僞軍連長,爲學校爭得了榮譽,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紅門》講的是:杜小康家開了個雜貨鋪,是村裏的富戶,可之後他家敗落了,連讀書的錢都拿不出來,他只得跟隨父親去外地放鴨,可最終又失敗了,於是,他又去學校門口擺小攤,最終賺到了錢。

讀完這本書,我被陸鶴和杜小康在困境中堅持不懈、頑強向上的精神感動了,我不禁想起有一回,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去野炊,大人們拾柴,我和弟弟壘竈。當我的竈差一塊石頭就能壘好時,找不到適宜的石頭了,我仔細的找了好幾遍,弟弟的竈已經壘好了,爸爸媽媽也快回來了,我雖然想放棄,但又不想輸給弟弟,於是,我跑遠了一些,又仔細的找了一遍,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終找到了適宜的石頭,壘出了一個又穩當又美觀的野炊竈。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必須不要垂頭喪氣,輕易放棄,而是要像歌裏唱的那樣:不怕困難、不怕敵人、頑強學習、堅決鬥爭!

《艾地》讀後感篇4

在一個叫做油麻地的學校,主人公桑桑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酸甜苦辣”,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成長,是最讓我震撼的兩個字。

成長,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或許只有在接受肉體的摧殘,只有在接受心靈的打擊後,人才會長大吧!每個人都在長大,變得成熟。我們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當我看到桑桑穿着棉襖在烈日炎炎下行走,想吸引別人注意時,笑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成長。一個人只有耐得住寂寞,能忍受孤獨纔算的上成長。

杜小康的長大,是在經歷一次次磨難之後獲得的,從小康到困頓,從班長到輟學,在空曠浩渺的環境中不得不與命運做抗爭,忍受孤獨,承受着成人也難以想象的痛苦。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曾經的驕傲、輝煌轉瞬即逝,經歷人生大起大落,身世浮沉,卻堅強地走了過來。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極致的孤獨。讓杜小康長成爲小小男子漢。

世間如苦海,人在海中。身體是船,魂兒是船裏的的人。大浪滔天,便是世間苦難。船載着人,向成功的彼岸,向夢中的彼岸行駛。

是的,只有在失去一切後,才明白自己的偉大!我堅信:心中真正的神佛就是自己。

孤獨與其說是不幸,不如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孤獨——人生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無法消滅孤獨,除了接受,理解孤獨的真諦,忍受這無邊的黑暗。在無言的世界裏構造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心中種下成功的種子。

雄鷹的幸福是追逐無邊的蔚藍,森林的幸福是織就深沉的翠綠,星辰的幸福是點綴寥廓的天宇,成長的幸福就是鑄就輝煌的人生!

《艾地》讀後感篇5

曹文軒爺爺的《草房子》,就像童年一首浪漫、溫暖、純真無邪的詩。在那溢滿陽光的草房子裏,一切美得寧靜、溫馨、悠遠,並且永恆。

我愛《草房子》裏的每一個人。我愛桑校長,他工作那樣認真,愛他的工作,愛他的學校,愛他的師生們;我愛紙月,她是個內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靈如同皚皚白雪般純潔;我愛陸鷹,他長着光光腦袋,被大家叫”禿鷹”,他充滿無助與孤單,但卻憑着自信讓所有人對他刮目相看;我愛細馬,他長的很精神,喜歡笑,十分愛說話,到油麻地國小,因爲沒有人聽的懂他滿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孤獨、壓抑,可他那頑強的品質十分令我敬佩;我愛白雀,她有一副好嗓子,銀鈴般清脆,她不僅僅外表美,並且心靈美;我最愛是主人公桑桑,一個淘氣的,正直的,聰明的,勇敢的小男孩。桑桑爲了自我喜歡的水月而變得乾淨,他幫細馬放羊,陪孤單的秦大奶奶聊天,賣掉心愛的鴿子,把錢借給杜小康當做生意的本錢,忍着病痛的折磨堅持上學,最終戰勝了病魔,考上了中學。他心中有愛:愛同學,愛教師,愛父母,愛秦大奶奶,愛水月,愛妹妹……雖然那個年代的桑桑與此刻的我們有許多不一樣之處,但都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心有靈犀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我們都有一顆童心,都向歡樂出發!

人生無處不真情!成長的歡樂是用我們真誠、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成長的歡樂是用我們拼搏、不懈的努力應對未來的考驗;成長的歡樂用我們不畏艱難的意志,掌握在我們自我的手上。

?草房子》用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期望,微笑着去應對。讓我們和桑桑一樣,懷着最真的心,朝着自我的夢想勇敢奮進,歡樂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