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推薦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3W)

我們在遇到了不同的事情後,產生的感想也是不一樣的,寫篇心得吧,定期寫心得體會是可以提升我們的思想高度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推薦6篇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1

自從我踏入國小數學課堂,便有幸投入新課程改革的熱潮。在這四年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伴隨着孩子們的成長,我也在不斷的成長。以下就結合這次教師培訓,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化。

新課改對老師最大的衝擊是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新世紀的到來,以人的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拓寬數學課堂,樹立整體的學生意識,引導學生走可持續發展的學習之路,爲學生的終身發展作準備。也就是說,作爲教師必須從單純的數學知識傳授的教學中解放出來,把目光投向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二、教師定位的轉變。

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教教材”的“教書匠”,而《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並發展健康的性情與品格。

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1、在情境中學習。

無論翻開新教材的哪一冊,你都會看到很多精美的插圖,一個個生動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躍然紙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不再是枯燥的計算,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情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體驗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學生體驗到在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被動的、機械式的接受學習爲主,而新課程倡導學生應在活動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究。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除法的初步認識)時,因爲學生第一次接觸除法,教材編排用了4課時讓學生操作,“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小組實踐活動(分小棒)、數學遊戲(分豆子),學生在經歷了獨立分、同桌合作分、小組合作分等大量的實踐操作中,建立了|“平均分”的初步模型,到第5課時,才真正學習除法算式,這時學生對除法的含義已印象深刻,學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

3、在合作交流中學習。

合作學習也是現代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內容,學生正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拋硬幣、摸球等一系列活動中,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

四、課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

1、與舊教材比較,許多內容、知識點呈現的時間向前移了,是否符合學生接受程度?例如,第二冊,“釐米和米的認識”;第六冊“面積”……

2、第二冊第七單元“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課時量偏少。

3、第三冊p66中“你的心跳1分大約是幾下?”,在學習這一內容前,我已教學生正確測量方法,並讓學生回家在父母幫助下正確瞭解脈搏跳動的位置。但在第二天課堂上,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測量的數據明顯就不在正常範圍內,相差很大,達不到實驗結果。

4、第三冊p68《作息時間表》,這一內容是本冊中學生學習的難點,特別是每次測試中,測試題的難度又超出了教材中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都有困難。

5、第五冊p80中“滴水”這個小實驗,很難完成,因爲用大頭針扎的孔太小,剛開始滴時很快,但滴到杯中水到一定量時,它就停止滴了,杯中的水無法全部滴完。

4、第六冊《總複習》p85第五題,這一題必須要經過五、六步以上才能算出結果。學生之前接觸的最多是兩步應用題,這一題跨度太大,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解答此題時有困難。

四年的課改讓我們感受到了許多,有欣慰、有艱辛、也有不安。但我們感受更多的是希望、是成長的喜悅。走進新課程,讓我們與學生一起共享生命成長的快樂。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2

7月17日,通過學習培訓,想法很多,我認爲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於思考。如果把數學比作一把鎖的話,那思考就是一把開鎖的金鑰匙,爲你打開這把數學之鎖。例如有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能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部吞下去,卻不去消化,不會吸收,最終還是“營養不良”。這是因爲他沒有養成思考的好習慣,不能將老師講授的東西,再加工,不能進行分類、整理、更不瞭解道理的來龍去脈,當然就無法掌握知識的真面目了。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採蜜,又會釀蜜。在上課不僅要專心聽講,而且積極動腦,還能發現老師從沒講過的知識,他們花的時間並不多,卻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這主要是因爲他們善於思考,他們在老師講某一題的解題方法時就思考,思考出這樣解的道理,然後再推出解這一類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老師交的融會貫通了。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足注意培養自己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3

一.思想意識得以提高

參訓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衆所周知,做一個普通教師容易,但是,要做一個好老師則很難。儘管如此,作爲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爲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同時,我們作爲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才能是一個真正的教師。

二.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比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不能較好地組織教學,而是簡單地教授課本上已有的知識或者稍微補充一點課外材料。這就是一種普遍的教學觀和教學現象。之所以這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們缺乏對課堂教學內涵的認識、缺乏組織課堂教學策略的表現。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科學、恰當地處理好一些問題,才能教學有效的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要正確處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新課程理念要求“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爲本。即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此並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師道尊嚴的架勢。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因此,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應體現爲“如何導”,即課堂教學的組織、思維的啓發引導、問題的點撥、質疑和解答、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恰當的表揚與鼓勵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爲“怎樣學”,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勇於質疑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接受者、被灌輸者。我們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教而不研終覺淺”。然而,在當前存在着比較突出的問題: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說,教與研脫節。這都不利於我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在參加教學技能培訓後,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接受了一次洗禮;同時,也應該點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盡我所能,學以致用。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4

這次的培訓內容能夠針對一線教師的困惑展開,所選取的話題既有普遍性,又有針對性。在組織形式上也加強了互動,由教師提供的案例拋出問題,通過網絡論壇進行廣泛研討,最後再由專家團隊亮出觀點對咱們進行指導,這樣的培訓形式促進老師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我想只有這樣,經歷了自主學習思考後的再學習,纔是有價值的學習。

一直以來對於什麼是“估算”,估算是否就等同於估計,估算是不是就是我們老教材中所說的求近似數,我迷惑着。以至於有的老師在教學《米的認識》一課時請學生們估一估教室、黑板的長、寬板大約是多少,她提出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我不置可否。但通過今天的講座,我明白了估算其實只是估計中的一種類型,《課標》所要求的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還包括估數與估測。

那到底什麼是估計意識,什麼又是估算呢?估計意識就是人們在面臨一個問題情境時,先採用不同策略估計數目的大致範圍或者是當已經計算出結果後,能自覺地用估計的方法,判斷其是否正確,併成爲一種習慣。估算是指日常生活、測量中無法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計算和判斷時所採用的計算方法。

爲什麼學生缺乏估算意識呢?我想與教師對估算價值的認識不充分不無關係。因爲受傳統數學精確性、嚴謹性的影響,我們在計算教學中重視的是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即使是估算教學時也常常只重視了估算方法的教學,但卻忽視了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果問學生:你爲什麼不用估算驗證一下結果呀?學生常常會回答“題目沒有要求”。如果看到解決問題的練習中有“大約”一詞時,學生們常常不會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而條件反射似的用估算解答。

估算作爲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它的價值有哪些呢?首先,它能夠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通過估算能夠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並做出解釋。例如在在計算之前,先讓學生估計得數的大致範圍,計算出準確結果後,用估算驗證得數是否正確,這就爲計算的準確性創設條件。其次,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估算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並體現出實用性和優越性。例如在購物時就能快速估算出所帶的錢夠不夠。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5

我有幸參加這次市級國小數學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有專家講座引領,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等。通過這次培訓,我親身體驗了在專家引領和夥伴互助下的學習過程,進一步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同時,通過學習和聆聽專家講座,我眼界也開闊了很多,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以解決。不僅提高了業務素質,同時也深刻感到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以下是我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體會:

培訓總的感覺是:有壓力、有動力、有快樂、有收穫。“我的教師專業成長和師愛主張”、“做個幸福的老師”、“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等活動大開了我的眼界; “教學實踐”、“教學觀摩評課”、 “與名師互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們增長了見識; “先學後教的模式研究及實踐思考”、“學習與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中運用”等一些理論講座,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此行收穫頗豐。

一、提高思想認識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我知道了怎樣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創新,以使我的課堂充滿激情,讓我的學生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真正的讓每個學生都能多樣的、持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認識教育靈感

每天聽着專家們的精彩講演,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都值得我推敲,我在收穫甜甜果實的同時,我心裏也有酸酸的感覺,他們厚實的文化底蘊,執着的教育追求,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感到汗顏。他們提出的觀點是新的,他們看待問題的方法是辨證的,研究問題的出發點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回顧自己的教學,才發現自己實踐的不少,但思考太少。常以工作忙爲藉口懶於反思、總結,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發現在不經意間我錯失了許多。在失去了及時總結的習慣的同時,教育靈感的火花也瞬時熄滅,如今只有感嘆名家怎會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

三、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在未來的教學中,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更貼近生活,加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課堂上要多用微笑和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使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到我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在教學中,常用鼓勵性的語言“你真聰明、真能幹”、“你說得太棒了”、“這朵小紅花是你的”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愉快地接受課堂教學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學生彙報多樣化算法時,發現有學生的算法與衆不同,頗具特色時,我馬上表揚他:“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學生髮言獨特,我立刻讚揚:“你的發言真精彩,老師還想聽!”如發現膽小的學生也舉手發言時,我及時鼓勵他:“你的聲音真悅耳,普通話也有進步,你今天的表現真棒!明天能更大膽嗎?”等。這些簡短的話語使學生倍感親切,並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感受幸福生活

幸福是什麼,也許每個人的說法不同,我認同“幸福是一種心態,幸福的意義在於幸福是人生最終的目的,幸福不僅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感受”這種說法。當前,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教師都會覺得過得很累,都不會感到自己過得幸福。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創造幸福,怎樣才能創造幸福呢?應從這三方面入手:1.轉變幸福觀念,尋求幸福的感受,培養幸福的能力;2.調整生存取向,明確生存意義;3.樹立享受教育,感謝生活的情懷。只要我們時常保持陽光心態,就會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幸福。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會美起來,我們就會用一顆愛心去培養更多的愛心;就會用智慧去啓迪更多的智慧;就會用教師高尚的人格去塑造更多高尚的人格。就會把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當成耕耘的田野,去揹負着它,播種着,耕耘着,收穫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五、專業文化成長

經常聽到有人說一句話“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句話我認爲不夠準確,我們教師要具備的不僅僅是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清澈新鮮、源源不的水。這幾天幾位專家老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啓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有個老師問了我們一句話:“老師都不好好學習,學生能天天向上嗎?”是啊,老師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六、創造多彩課堂

教師就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學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會上課單一.而是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課,從而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講座中說: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什麼,學生髮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要採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這裏說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純表面意義的活躍,而是要看課堂有沒有深度,好的課堂應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僅準備給學生什麼樣的挑戰,好要看學生能提升什麼,突破什麼?我們要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爲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

第一階段的培訓已經拉下帷幕,而我覺得這只是個開端,這次培訓也使我補足了元氣,添了靈氣,煥發出無限生機。讓我真正感受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雖不能說通過短短几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把握住了明確的方向。身爲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回顧這些日子,心中竟有些澀澀的感覺,原來我已經習慣了於每次的辛苦,不捨這苦樂酸甜的學習生活,擔心着自己倦怠,日後不能將所學到的十八般兵器練成十八班武器……我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我要將名家們的精神延伸到今後的每一次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數學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6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於“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爲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爲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着有色眼鏡看後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後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後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爲老師,那是我一天裏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爲什麼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爲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纔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信息窗中的信息後,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後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通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

作爲老師,對於後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說話。於是我放學後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爲什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於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裏存在疑問,然後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後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並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說出來。我對他說: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信息“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信息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擡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鬨笑,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說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着,一會有些學生說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後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說說自己怎麼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說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着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悅。在以後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說,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說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都說“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着自己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