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無人讀後感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W)

我們能夠在讀完一本書後用心寫上一篇讀後感,寫讀後感能夠幫助我們及時記錄下自己讀書的感受,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無人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無人讀後感7篇

無人讀後感篇1

這是一本懸疑小說,不看到最後等作者解密,無從知道誰纔是真正的策劃者。因爲書中刻意描寫了每個人的心理活動,讓人覺得每個人都是無辜的,這也是作者高明的地方。整本書情節精彩,環環相扣,看書的時候,連自己的呼吸都是小心謹慎的。

整本書講了十個人(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有人因爲他們的過失死掉,但是他們卻躲過了法律的制裁),在同一天,因爲受到邀請然後懷着各自的目的去一個他們從來沒去過的小島。關於小島的傳聞很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這十個人一來到島上就被一個留聲機宣佈了他們曾經的犯下的罪行,然後按照某種計劃,一個一個被暗殺掉,過程對於當事者來說當然充滿了恐懼,猜疑和掙扎。但是終究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他們還都是一一死掉了。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疑惑當然是“到底誰纔是整個事件的策劃者?”同時爲那十個人中大部分人犯下的罪行或惋惜,或氣憤。他們這幫人就因爲心中的私慾,踐踏他人的生命,還利用自己的縝密心思或者社會地位逃脫法律的制裁,真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他們每個人(除了那個策劃者,這也是最後作者解密的時候才知道的),每個人都死有餘辜。等他們都死完了,真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

看完整本書,心得有二,一是人真是不要做惡,除非運氣一直都很好,否則難免遇到更厲害的狠角色,就會遭報應。二是,希望可以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做一個聰明又內心強大的人,既可以保護自己,還可以儘可能地去伸張正義,打壓壞人。

無人讀後感篇2

一、天上的大餡餅突然間砸中十個身份各異“幸運兒”,莫名的免費超級豪華知名孤島遊,似乎熟悉的邀請人,想想這必是一次充滿歡愉,愜意的旅程!

二、遍查全島,除其十人外,完全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藏身之處!不具備任何案後逃生的條件!近乎完美、巧妙的殺人設計——十個故事人物悉數死亡,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議中發生…給警方留下一個“嵌套死循環式”的懸案!

思路設計、框架提綱

1、劇中人物的具體情況介紹(包括身份、職務、特點、聯繫),影映作品展開的線索,看似冗長乏味的敘述,實則是埋有隱晦的伏筆

2、由一碟審判錄音公訴,十個故事人物的接連神祕離奇死亡,映射小詩,彼此猜疑!(室內擺設的佈置、死亡方式、人物即時,事後的心理入微的描寫)

3、始終揮之不去的謀殺疑雲,究竟這是怎麼回事?是上天的無意玩笑,還是人爲的蓄意謀殺?每個人疑意重重,心態失衡!下一個會是誰?

4、警方第一次陷入一個自立自破的兩難困境,這注定又是一個千古疑案…

5、罪犯漂流瓶解疑,真相大白,喔!原來如此,好一個殺人於無形的副本!

跟隨子吟掘亮點

一、一部沒有偵探的偵探小說,酣暢淋漓,水到渠成的心理描寫,將阿加莎自己一貫的寫作風格、特色——‘犯罪心理學’發揮到了極致

二、精彩的情節設置,生動的對白描寫,極致的心理捕捉

同時這部作品已被改編爲影視作品,有興趣的親們可以自己下載觀看,改編得還是可以的!相信加上影視的音效,圖像,劇情銜接等技巧的搭配、結合,一定能給你不同的視覺感受與衝擊,幫助更好地理解,把握作品的精髓!

無人讀後感篇3

?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是英國著名的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寫的一篇推理小說。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生於英國德文郡托爾奎。一戰期間,她參加了英國和紅十字志願隊,從事救護工作。在此期間,學習了大量藥物和毒物知識。因此在她的偵探小說中,也有大量的用毒殺人的片段。

?無人生還》講述了一個孤島殺人的事件。八位客人和兩位僕人分別收到了邀請信,被邀請到士兵島做客。十個人各懷心事的去到了島上,登島的當晚,即遭遇惡劣天氣,因此被隔絕在孤島。

隨後更是一個個遭遇了離奇事件。每間客房裏都掛着寫有關於十個小兵人的童謠的鏡框;餐桌上擺放的十個小瓷人。

十個小士兵,出門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個只剩九。九個小士兵,秉燭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個只剩八。八個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連不離去,八個只剩七。七個小士兵,舉斧砍柴火;失手砍掉頭,七個只剩六。六個小士兵,捅了馬蜂窩;蜂來無處躲,六個只剩五。五個小士兵,同去做律師;皇庭判了死,五個只剩四。四個小士兵,結伴去海邊;青魚吞下腹,四個只剩三。 三個小士兵,動物園裏耍;狗熊一巴掌,三個只剩倆。兩個小士兵,日頭下面棲;毒日把命奪,兩個只剩一。一個小士兵,落單孤零零;懸樑了此生,一個也不剩。——弗蘭克·格林 一八六九

隨後,十個人一個個按照童謠的死法死去。每有一個人死去,餐桌上的小瓷人就會少一個。人們都希望能找出一個辦法拯救自己的生命。但是天氣很糟,島上沒有離開的辦法。

荒島很小,四周沒有躲藏的地方,兇手只能在他們中間。人們之間彼此懷疑,唯一幅都是以上帝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敘述。

隨着小說人物的一個一個死去,事件的進展卻越發顯得懸念叢生。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的求生辦法就是找出兇手。風浪停息,警察上島,只有十具屍體。

這篇偵探小說沒有其他偵探類型小說所共有的偵探及其探案過程。大部分篇故事和逃不了的“罪”。

老法官沃格雷夫:對殺戮有這無比強烈的慾望。做了一輩子法官,卻認爲法律約束了他與生俱來的正義感,因爲“有的兇手犯下的罪不受法律制裁”。於是法官按照年幼時的一首童謠,設計了一樁完美殺人事件。

家庭教師維拉:她爲了心愛的男人獲得遺產,故意讓主家小男孩溺水,然後讓人們認爲是意外。

修女布倫特:傭人與他人有染,未婚先孕,被她趕出家門,後投河自盡。

醫生阿姆斯特朗:開始行醫時業務不熟練,造成病人死在手術檯上。

將軍麥克阿瑟:下屬和妻子有染,於是讓下屬執行一次他明知有去無回的任務。

上校隆巴德:幹過一些不到的勾當,可能在一些地方殺過人。

公子哥馬斯頓:撞死兩個小孩卻毫無悔意,社會危險分子。

前警察布洛爾:作僞證,導致他人死亡。

傭人羅傑斯夫婦:主家有嚴重疾病,發病時拖延治療,隨後佔有其財產。

後9個人雖然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卻被老法官以正義之名制裁了。道德雖然也能約束人,但不是人人都受到它約束。法律雖然能制裁犯罪,但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能被察覺並制裁。小說裏的“凡罪惡必會遭刑罰”也只是一種人們的主觀願望而已。

無人讀後感篇4

#好書推薦#剛開始看的時候一度因爲記不住人名而想放棄,後來在本子上把名字一一羅列,從上了島開始故事就開始精彩而不拖沓,整個故事情節十分緊湊。

孤島上的幾個晝夜,都是幕後真兇佈下的天羅地網。通過文字讀出了其中無聲的尖叫。

當幕後真兇顯露身份的時候,除了一聲驚呼,我也感到一絲迷茫:他真的可以代表上天懲罰這些人嗎?與惡魔決鬥的騎士,在擊敗惡魔的瞬間,身染惡魔之血的自己,也成爲了惡魔。

同爲惡魔,真的可以懲罰其他的惡魔嗎?“與魔鬼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爲魔鬼。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這句出自尼采之口的話感覺能完美詮釋這部傑作。

命運無常,死生一定。

無人讀後感篇5

關於這本書,我想,多年之後,我最爲深刻的記憶應該是:

那傢伙掏出一本書,說:我最近在看這個——《此地無人生還》

我有點驚訝,說:不是這麼巧吧。於是也把我的那本與他交換——《無人生還》。這本書,在我的生命裏,帶來了一點點小巧合,小驚喜。

經過了《lost》《gsi》以及無數驚險懸疑故事的轟炸,大腦已經麻木,《無人生還》自然無法再帶給我高峯體驗。可是,阿加莎同學幾十年前就能編出這樣的故事,據說開闢了荒島殺人的經典故事模式,不得不令人脫帽致意。

阿加莎自己在序裏寫道,這部作品所耗費的心裏是空前的,我相當相信。如何按照一首童謠的模式逐個殺人,如何將十人的故事和心理逐個展開,如何將困境中的猜疑、絕望逐漸推向恐懼的瘋狂,這功力,還是相當厲害的。

無人讀後感篇6

可能有劇透?

只能說如果沒看過《十角館》我會更喜歡《無人生還》的……顯然綾辻行人是受到《無人生還》的影響,“懲治”法律無法懲治的犯人、富有傳奇色彩的小島別墅、混跡於被害者之中的兇手、無法破解的懸案最後靠兇手的漂流瓶揭示。難道是因爲《十角館》是我看的第一篇敘述性詭計,所以有了雛鳥情節?扯遠了……

其實揭示誰是兇手前,我就覺得法官的死有問題啦(馬後炮這麼慌亂、這麼短暫的時間內,要讓一個人安靜地躺在椅子上,擺放整齊,顯然太不科學了。還有一開始留聲機播放每個人的罪行,後來都有敘述他們如何犯罪。法官那個說得很輕描淡寫,如果是故意判死刑,總應該有個理由(類似麥克阿瑟將軍),但並沒有。呃,前警長那個我也沒看懂。

還剩六個人和五個人時,每個人都有一段沒署名的獨白。看完再回過頭看這幾段,還是沒完全沒辨出誰是誰

我居然在這樣一本書裏看出了菲利普·隆巴爾德和布洛爾的jq,真是沒救了……幹♂掉你二十次哦~一對白癡哦~有空再寫吧……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如果我們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那麼教育將是人的教育,而不能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樑曉聲的教子方法,使我們不僅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一段話“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但中國父母又有多少能真的做到呢?

無人讀後感篇7

一座士兵島,十人被審判,這是一場迷局卻也是無人生還的慘案。起初被推薦看《無人生還》時,便又好奇又心驚,是怎樣的故事結局如何悲慘,無一人生還,亦或是隱藏了什麼不爲人知的祕密。於是我一氣呵成地把這本書由頭到尾細細品讀了一遍,心中更覺震撼,同時也留下了一些思考。

我並不是第一次閱讀心理懸疑小說,但都沒像這次一般“驚心動魄”,似乎明白爲什麼說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故事大概講述十個陌生人被邀約到一座適合觀光度假的“士兵”島上,根據一首古怪童謠的順序相繼死亡,島上並無其他人,說明兇手就在其中,那究竟是誰呢?

小說裏,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心理刻畫,深刻描繪出十個人在島上共進第一頓晚餐時不可告人的齷齪被公諸於世的羞愧、憤怒,也描繪出每死去一個人,活着的人心中的不安與猜忌,還有臨死前撕扯着神經的恐懼,細緻入微。環境優美的小島與罪惡猜忌心理交織的氛圍形成強烈的對比。小說情節一環扣一環,設置了很多的懸念,根據童謠你知道下一個死的是誰,但卻總探究不出兇手作案的手法,以及誰纔是真正的兇手。不得不說,兇手很聰明,他利用假死來掩護自己,按照古怪童謠的順序實施犯罪,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更富有戲劇性的一幕是完整的作案記錄竟被兇手自己寫好封入瓶中,丟入大海,希望被人拾取後大白於天下,並且連上島的警察也未查出真相。

在此引發了關於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的深刻思考。世界上有一些罪惡真的很難被制裁,或是因爲缺乏證據,或是因爲職務便利,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這些罪惡也許是法律的手臂觸及不到的地方,遊走在法律邊緣的灰色地帶。法官決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履行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手段給予這類人應有的懲罰,於是纔有了這一場精心策劃的謎局。被邀請來的十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犯了違背道德,但法律又難以追究的罪行,比如說十人中有一個醫生醉酒幫病人做手術,手術失敗但把它歸結爲醫療事故;一位老小姐由於傳統觀念較強,無法忍受行爲不檢點的女傭並將她趕出家門,女傭後來因爲這件事而自殺了,等等。這種結果正義不可謂不美好,但我們不應該忽視程序正義的重要性。法官把自己置身於上帝的視角以非常規手段對他們進行審判,但誰給的他這樣的權利?如果每個人都用這樣的方式去聲張正義,世界必將陷入混亂。

在我看來,人性之悲哀莫過於做事情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種罪惡感會一輩子困擾着你不得安寧。從兇手的角度出發,他是法官,他懂法卻不能執這些人的法,有些無奈,只好自己動手,但這不是縱容此等正義的理由。今天你可以爲了真正的正義行使制裁,明天你也可以爲了個人的私慾行使制裁。只有將權利約束在法律的牢籠裏,才能確保法律的真正正義。面對法律存在的漏洞,我們最應該做的應該是不斷的完善法律和提升辦案技巧。

惡是困於心的囚籠,私即是公正天平傾斜的引。爲了處罰所謂的惡而主張私有法律公正,大抵也只能是無人生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