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五篇

心得體會 閱讀(1.61W)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中國共產黨的蓬勃成長,始終與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融爲一體。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五篇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今年剛剛步入百歲的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用畢生精力對抗肆虐人類上千年的麻風病,使成千上萬麻風病人獲得新生。
 
  2016年,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麻風病肆虐,一度成爲世界難題。當時麻風病也流行於我國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區。1978年,擁有豐富公共衛生防治經驗的李桓英擔負起我國麻風病防治的重任。她來到雲南省勐臘縣南醒村,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爲消除病人顧慮,李桓英經常與病人近距離接觸。
 
  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牀症狀全部消失,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李桓英實施的短程聯合化療經過十年監測,複發率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鬥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
 
  2016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正式成爲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說她希望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由中宣部授予的時代楷模李桓英的先進事蹟日前在央視播出。百歲老人李桓英並不爲我們熟悉,但她一生只做一件事——爲解除麻風患者的痛苦,爲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爲國家、爲人民所做出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感謝和銘記。
 
  1946年,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李桓英,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攻讀細菌與公共衛生碩士。1950年7月,憑藉着優異的成績,年僅29歲的李桓英成爲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首批官員。
 
  在世衛組織工作有着優厚的待遇,被人羨慕,但李桓英毅然放棄在國外工作,瞞着在美國生活的父母,歷盡周折,回到祖國,投入治療麻風病的事業之中,從37歲一直幹到百歲老人。是什麼促使她做出無悔的選擇?正如當年核物理學家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一樣,強烈的愛國情感正是她的初衷。“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國人,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李桓英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俗話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李桓英當初放棄與父母在美國團聚的機會,後來父母回國看她並懇求她到美國,但李桓英決心已下,此次相聚竟成與父母永別。爲了工作,她一生未婚,無兒無女,但她把解除麻風病人的痛苦作爲最大的幸福,麻風病人就是她的親人,就是她的朋友,就是她的子女。李桓英百歲生日來臨之即,來自麻風村人的衷心祝福,是她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李桓英視麻風病人爲親人,緣於對麻風病事業的不懈追求。爲了獲得第一手資料,李桓英隻身前往雲南省勐臘縣羅索河對岸的麻風村,當村民們自覺與她保持距離時,她主動與麻風病人握手,她知道感染麻風病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真的被感染了,那是一種榮幸,她可以親身體會麻風病人的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有了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讓李桓英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爲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李桓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動力。李桓英一次在坐車前往麻風村的路上遭遇車禍,身體被甩出十多米,肋骨骨折,對此,她樂觀地說,“按我的坐車頻次,出車禍是避免不了的。” 傷好後她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麻風病的事業之中。
 
  李桓英一生只幹一件事,還緣於對黨的無限熱愛。2016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高舉着右手,站在一羣年輕的新黨員中間,面對着黨旗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我會爲醫學事業繼續奮鬥。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鮮紅的黨旗……”這就是一名黨員樸素的情懷,鑄就了她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與黨的事業聯繫在一起,一生爲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雷鋒同志說過:我願做高山岩石之鬆,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願在暴風雨中艱苦的鬥爭中鍛鍊自己,不願在平平靜靜的日子裏度過自己的一生。98歲的“上班族”李恆英也說,努力工作到100歲,李恆英94歲退休,95歲入黨,98歲回到工作崗位,她說過:一輩子做麻風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是什麼讓雷鋒、李恆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
 
  我想這就是他們心中的初心,只有堅守初心,才能讓雷鋒同志做到聽黨的話,服從命令聽指揮。黨指向哪裏,我就衝向哪裏。只有堅守初心才能讓98歲的李恆英同志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纔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歲的誓言。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堅守初心。
 
  初心,是我們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有些人認爲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所以爲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我們要想拓寬我們的眼界,提高我們的認識,
 
  就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堅守初心,用我們的眼睛去學習,用我們的腦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麗的風景,而這最爲美麗的風景,在基層,人民羣衆就是那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作爲基層黨員幹部,只有努力工作,爲羣衆辦事,擦亮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野纔會更加廣闊,基層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值得我們去尋找那一份初心,豐富我們的心靈。初心,是我們的耳朵。所謂耳聽八方,善於傾聽是,善於會聽,是對初心的另一種詮釋,用好我們的耳朵,多傾百姓的聲音,多傾聽他們的想法、需求。
 
  我們才能更好的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踐行初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你會再基層廣闊的天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初心,是我們的雙腳。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基層工作不只是需要坐辦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層,融入到羣衆中間,去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和人名羣衆打成一片,去尋找自己剛參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麼,初心就是我們內心那一份純淨的思想,那一份爲人民羣衆謀幸福的信念,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作爲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誠、乾淨、擔當的態度去對待任何事,我們的人生纔會更加多姿多彩。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一條題爲“95歲醫學專家李恆英正式入黨:我覺得自己可能合格了”的新聞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且不論95歲算高齡,但95歲入黨這着實是少有,這幾乎是用一輩子來展現自己,攤開自己的簡歷讓黨和人民羣衆來考驗和監督自己,而“可能合格”又實在是謙虛。
 
  李恆英,世界著名的麻風病防治專家,1970年,50歲的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後又作爲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她近60年爲衛生事業的奉獻證明了她的存在,心中有責任。
 
  李恆英說:“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服務了快60年,我覺得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但還不能放鬆,還要繼續奮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去世後,身上不能披上一面黨旗,那會遺憾的。”語言樸實,精神可嘉。作爲學生黨員,在大學入黨時,那時刻是神聖的,也覺得自己是合格的,但現在和李恆英專家比起來,自己的差距又很大。國之棟樑,黨之瑰寶。如果人人的覺悟都能如此,用真材實料來證明自己,黨內就會少很多“蛀蟲”,根基也就會越穩。我們需要繼續努力。
 
  現如今,黨員結構的高齡化需要黨不斷得注入新鮮血液,“新農民入黨”、學生黨員也越來越多。沒有了戰爭年代入黨時的戰戰兢兢,沒有工作崗位上的表現壓力,許多黨員入黨的動機少了些許鞭策,入黨時表現是一套,而轉正之後的表現又是另外一套,再加上時代的發展,羣衆對黨員的看法越來越多,討論也越來越多。很多年輕黨員在轉正前此次都來開會,轉正之後就諸多借口不願參加組織生活,平時也不主動與黨組織聯繫,彙報思想動態。黨風黨紀要永記,嚴於律己。
 
  所以,作爲一名黨員,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那時在黨旗下的宣誓,時時刻刻爲自己繃緊那根“爲人民服務”的弦,拿優秀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向優秀黨員學習,向李恆英同志學習。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
 
  那時,旁人談“麻”色變,李桓英卻勇往直前,是少有的敢與麻風病人零距離接觸的醫學專家。下鄉不叫苦,翻車不叫苦,生活從不搞特殊,李桓英用一生的奉獻詮釋了“我的生活就是適應國家的需要”,百歲依然堅持工作,感覺自己“活了兩輩子”。
 
  1979年改革開放範文參考網,在李桓英58歲接近退休的年華,接到了新任務,以第一批訪問學者的身份出國考察麻風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舊的年代,她突破精神枷鎖,不畏麻風病魔,與病人面對面交流,克服路途艱險,堅持一線調研,解救了成千上萬遭受麻風病折磨的患者。
 
  幾十年過去,如今,她已是一位百歲老人。但在與麻風病爭戰的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她依舊堅守奮戰在最前線,堅持麻風的宣傳、現場調查研究,爲的就是早日讓全世界徹底消滅麻風病。孑然一身的她,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麻防事業,取得了常人難以超越的成績。
 
  入黨時,李桓英說:“我覺得自己現在可能合格了,但還不能放鬆,還要繼續奮鬥。”敬佑生命方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方能大愛無疆。李桓英,與黨和國家同行,與人民爲伴,堅守醫者初心永恆探索、無私奉獻,書寫了敬佑生命的動人篇章,標註了醫者仁心的精神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