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W)

得體會不僅要寫出自身感悟,更要揭示出表達的中心,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看法心得體會也是不一樣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冬至心得體會範文7篇,供大家參考。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7篇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1

冬至是中國農曆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人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爲了讓孩子們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弘揚民俗文化,金海名苑天材幼兒園於12月21日、22日組織了“慶冬至,爲愛添彩”系列活動。

12月21日下午,家長學校的家長們發起了一場交子活動。孩子們對活動充滿期待,家長朋友也支持活動,從家裏帶來案板、擀麪杖、餃子盤。活動現場,我看到父母朋友們擀皮包餃子,我們的孩子也沒閒着,幫着父母壓皮撒麪粉……現場溫馨感人,其樂融融。

12月22日上午,幼兒園裏洋溢着節日的歡樂和忙碌的綠色。大班的老師除了讓孩子們知道冬至的由來,還把廚房搬到了教室,讓孩子們學會包餃子,鍛鍊動手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包餃子過冬至的快樂。有的班級邀請家長來幼兒園和孩子一起過冬至節。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起擀麪條、包餃子,笑得不亦樂乎。在一起感受餃子的過程中,孩子們慈愛地展現了他們的童心——。其實我也可以!

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不僅知道了冬至的由來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還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繼續傳承給孩子。

此次活動帶來的不僅是美味的餃子,更是天財幼兒園人文教育的精髓。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2

冬至到了,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有句民謠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今天中午一放學,媽媽就說包餃子,並且牟星宇媽媽也一起過來包餃子。我高興的說:“我們也學包餃子,媽媽同意了。

我們先學第一步,媽媽教我們把面放在盆裏,然後一邊往麪粉裏澆水,攪動麪粉和麪,我照媽媽說的做,可是一會兒兩隻手就被粘住了,媽媽往我手上撒了一些乾麪粉才把面弄乾淨。原來看媽媽和麪時覺得很簡單,現在覺得真難啊!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們笨拙的把面終於揉到一起。

第二步是切餡,今天的餡是藕和胡蘿蔔的,我們先把藕和胡蘿蔔插成細條,又剁成沫,然後阿姨放上較好的肉和佐料,餡就弄好了。

第三步是揉麪和擀皮,首先媽媽在面板上把面揉勻,切成四小塊,又把一小塊面拉成長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壓扁,擀成一個一個小面片。我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做起來,可一到我手上,它們就變得不聽話了,尤其是擀麪片,我右手拿着擀麪杖,左手拿着麪餅,可是怎麼擀也擀不圓,不是粘在麪杖上,就是不聽使喚地擀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我說:“唉,真難”。媽媽和阿姨包着水餃說:“挺好,挺好”。聽着她們的鼓勵,真希望擀得一個比一個好。

第四步就是學包水餃了,我把面片放在手上,又用勺子弄了一點餃子餡,可是這邊捏好,那邊漏餡了。我想:我再包一個,要少放一點餡,我捏好一看,沒漏餡,可放在那,就像一個半圓的麪餅,真難看。媽媽看我泄氣的樣子,就手把手教起來,他讓我拿起一個面片,放上餡,然後把皮合起來,先再中間一捏,在向兩邊一捏,直到沒有縫兒,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媽媽說我有進步,我心裏美滋滋的。

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餃子終於包好了。這時,鍋裏的水也燒開了,我還學着大人的樣子煮水餃,一會功夫,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端了上來,我吃了一個水餃,覺得今天的餃子格外香。我第一次包餃子,真開心啊!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3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七年級,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七年級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七年級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4

冬至,一年最冷的季節。

今年冬至,我一人在家。姥姥身體不適,媽媽留在她身邊照顧。爸爸在外地上班,特意叮囑我晚上記得給祖宗燒紙。

很久沒做過祭掃祖先的事情了,只記得兒時太太拿着一支紅色小花鼓,在我面前搖晃着逗我。晃晃悠悠,如今,我已17歲了。

吃過晚飯我便出了門,天早早的黑了,刺骨的風颳在臉上麻麻的,吹散了道路兩旁粘在枝上掙扎不肯離去的樹葉。頭頂的月亮模糊不清,不似平日裏那般鋥亮,泛着黃,爲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又添了一絲深沉。

聽爸爸說,買祭祀品要去人少僻靜的小店。我獨自走在小道上,兩隻放在口袋裏的手緊緊地攥着兜布,滲出了細細的汗。冬至的夜顯得格外的黑,店鋪基本上都早早的關了門。走了很久,一道暖黃色的光映入眼簾,一家破舊的菜市場中門前整齊有序的擺列着各種祭祀品。

我長吁一口氣,終於到了。

賣家是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婦女,很貼心的爲我準備了紅色的袋子,並介紹羅列着的金銀財寶。這裏是金光閃閃,最受歡迎的金元寶,那裏是財源廣進,意義深遠的長銀條。她細心告訴我祭祀的步驟——先把名字寫在紅袋子上,再在周圍散一點紙錢,最後就着燃着的火星把紅袋子從底部燒起。這樣紙錢燒了,別人家不會搶。

我在心底記下步驟,謝過她便離開了。一路上,陸陸續續有人開始燒紙,嘴裏唸唸有詞。三五成羣,也有一個人。人們佇立着,安靜的看着火苗,嘴裏唸唸有詞,時不時用小棍將即將暗淡下去的火苗撥地更旺。那明亮的火焰伴隨着嫋嫋青煙既有淡淡的傷感,也是對已故先人一種深深的緬懷。

我按照心裏記下的步驟將祭祀做完,又把灰燼整理在一起。並在心裏祈願——家人健康平安。我想太太能夠聽到我的聲音,我也會爲了整個家族的興旺而更加奮發努力。

到家了,身體漸漸暖了起來。我將買好的餃子放進鍋裏,嫩白堅硬的它們撲通撲通的一個個跳進鍋裏,發出清脆的聲音。不一會兒,噴香的餃子就出鍋了。湯水白白的,餃子餡兒的油零星地浮在湯麪上,一大口喝下去,心裏滿滿的。

冬至,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死者已矣,活着,要懂得珍惜。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5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爲了傳承中華傳統習俗,增進各民族團結交融,豐富師幼校園生活。12月19日,新疆吉木薩爾縣第二雙語幼兒園組織全園幼兒及各班家長委員會成員900多人開展了以“民族大融合,快樂過冬至”爲主題的包餃子實踐活動。

首先,教師們給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來歷和習俗;接着,各班教師、家長委員會的成員與幼兒們一起開心包餃子,共同慶祝中華民族這個傳統的節日。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有的包、有的擺、有的學,同時有的說、有的笑、有的樂,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真真實實感受到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馨。雖然孩子們包的餃子樣子不是很美觀,但看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無比自豪。當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時,孩子們拿起碗和筷子,爭先恐後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家長喂孩子吃餃子、孩子喂家長吃餃子,讓家長感受到了由衷的快樂,讓幼兒體會到了真實的感恩。大一班幼兒薛雅萱說:“今天是冬至節,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包了餃子,我們特別開心。”小二班家長呼加阿何提說:“今天在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包餃子慶祝了冬至節,我們都很高興,漢族與少數民族都是一家人。”

本次冬至包餃子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冬至的由來,瞭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讓各民族孩子在活動中快樂地成長。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6

今天是冬至節,我特別開心,爸爸、媽媽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做湯圓,享受冬至節的快樂。

首先我們把該用到的材料都放到桌子上,大家都把雙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開始興致勃勃地做湯圓了。媽媽嫺熟地和米粉了,只見媽媽把湯圓粉倒進盆子裏,放少許的水用筷子攪拌了幾下,又加了點水,再進行攪拌。媽媽告訴我要注意每次放的水不要太多,如果水少了可以再加,多了就不好辦了。等水夠了,媽媽用手來回的揉,直到把米粉揉成一個大團,不粘手了纔可以包了。

我摘了一小團糯米粉放在手心,雙掌合攏,然後夾着糯米糰輕輕地揉啊揉,不一會兒一顆像鵪鶉蛋大小的潔白無瑕的粉團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托住粉團,再把右手拇指插進粉團,使粉團在手指間不停地旋轉。不久粉團就變成了一個像小酒杯似的小窩窩,然後將麻沙餡兒放進窩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邊輕輕地將窩邊往裏夾,一邊用左手指慢慢地轉動粉團,直到把窩口封死,這樣湯圓就做好了。

開始時,我放的麻沙餡比較少,湯圓做得比較容易。爸爸給我出了個難題,他說:“麻沙餡兒越多越好吃,你能多包點嗎?”我想,這有什麼難的,我努力想表現一下自己。可是,餡兒放多了,湯圓粉就不那麼聽話了,搓着、搓着,湯糰出現一條條小裂縫,黑黑的麻沙餡就暴漏出來。爲了讓麻沙餡藏在中間,我又追加了米粉團,使勁地搓啊搓,最後做出的湯圓可以和雞蛋比大小了,大家看看我做的湯圓,都開心地笑了。

這時,鍋裏的水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湯圓放入鍋裏,等湯圓都浮起來了,媽媽說:“快來吃吧,湯圓熟了。”我第一個衝上去撈了一碗,急急忙忙將一顆湯圓往嘴裏送……哎呀!不好,湯圓的味道還沒嚐出來,卻把舌頭給燙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淚都冒出來了。可爸爸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這就叫心急吃不得熱湯圓。”哎,真倒黴,直到現在我的舌頭還有點疼呢!

這次做湯圓既讓我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湯圓。

冬至心得體會範文篇7

暑去寒來,現在到了寒冷的冬天,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來啦。冬至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的一天,說到冬至,令我最難忘的還是冬至的習俗——吃餃子,嘿嘿,我這個小吃貨當然不會放過這次的餃子大餐啦,下面讓我給你們說說從我家做餃子到吃餃子的過程吧!

冬至的前一天,媽媽就開始籌備“貨物”了。天還沒亮,我就跟着媽媽向菜市場出發。

任務1買菜。看着那麼多新鮮的.蔬菜我也不知道買什麼啦,還是讓媽媽來買吧。前幾年我家吃的都是白菜蘿蔔肉餡的,現在爸爸想換換口味,吃蓮菜肉餡的,媽媽帶着我走到賣蓮菜的攤子前,經過一番精挑細選,選出了7、8個“最美蓮菜”,如果讓我選,我肯定是亂拿一番啦。然後,又去了賣肉的市場,買了幾斤土豬肉就回家啦,

任務2調餡,包餃子。到了當天的晚上,媽媽給了我第二個任務,包餃子,媽媽把餡調好後,爸爸開始擀皮,我坐着包餃子,姑姑走來告訴我爲什麼要吃餃子,因爲過了冬至天氣就會逐漸變冷,餃子是熱的東西,可以禦寒,不讓耳朵凍爛,相傳以前有一位名醫,去當地看病,那裏的每個人耳朵都被凍爛了,所以那位名醫說冬至要吃餃子,餃子可以禦寒。當我包第一個的時候,可真是漏洞百出,包這頭,那頭漏了,把那頭補好了,上面又漏了,一個餃子用了三層皮才包好了啊,媽媽過來教我怎樣包餃子,不一會我就學會了,雖然包的形狀不是太好,但還是包了許多。爸爸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

任務3嘗餃子。媽媽把我包的餃子下到了鍋裏,之後就是慢慢的等待啦,10幾分鐘後,餃子熟啦,當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後,那叫一個香啊,這也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用汗水付出和勞動得來的東西,那叫一個字——香。雖然包的不好看,卻讓我知道了一個大道理,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別提心裏啥滋味了,真快樂啊。餃子雖小,但意義是不同的。

這就是令我難忘的冬至——吃餃子,希望同學們以後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去付出,去收穫,那這樣的付出就是有意義的,收穫到的時候也會感到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