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離騷讀後感600字7篇

心得體會 閱讀(2.41W)

大家完成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同學們對名著故事的瞭解,讀後感類似於議論文,只有知識上的富有才可以享受心靈上的滿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離騷讀後感6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離騷讀後感600字7篇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1

品魯迅之作,感慨萬千;讀冰心散文,細膩委婉;然而,屈原詩歌,給人留下的卻是無限----與對祖國的忠誠!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民族節日,爲了紀念屈原而產生。

有人曾說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的確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就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果然,大約一看後,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反覆斟酌後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裏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爲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壓抑着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願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你會發現,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淨化還有對情感的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麼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爲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2

離騷,中國歷史上最瑰麗的抒情長詩,作者屈原用他在幻想空間中奇麗獨特的思想,印刻出他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高尚品質。

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詩人身上流淌着的古帝顓頊高陽的赤子熱血。全詩感慨出自己的生平不凡、才華橫溢,卻不受楚懷王之重用,悲憤之情使他作下此詩。批判楚懷王昏庸多變,貴族仗勢欺人。可他的心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卓清漣而不妖,身處亂世仍一片冰心在玉壺,冰雪心智從未因損毀。他後悔步入官場,寧願退隱清幽寧靜之鄉野,用白芷青蘭襯托出了他的尚麗情操。

屈原身處的環境皆是奸臣惡勢,紅塵世間紛擾多,憂愁煩惱如行雲流水般聚集,這便是生活五味雜陳。從古至今,爲了皇權官位耗盡心力,卻終已兩敗具傷而終,可他們從不放棄夢魘中貪婪荒謬的慾念,反成傀儡,他們卻渾然不知大千世界,萬物之靈的美輪美奐。

看看歷代,哪屆皇朝不如那殘酷無情的海,就和這個社會一樣,海水的肆虐猖狂何曾憐憫你一絲一毫,他們龐大卻吝嗇到不願施捨任何機遇。古今中外,無論何地,渺小之人,手無縛雞之力之人,文文懦懦循規蹈矩之人……總會被折磨摧殘的容顏盡毀,體無完膚。用浮華的裝飾潤色自己的外表,它卻仍然無動於衷,只有自己的強大才能使它永恆地包容下你。一個又一個人在社會強大的負荷下,崩潰,憂悒,成爲一枚一枚空虛的棋子,任人擺佈,宰割。如青煙般的薄霧在世間縈繞,人們卻糾結着權利利益的戰爭,而頭破血流,卻也在所不惜。恰恰事事黑白顛倒,只顧自作樂,對黎民的生死置之不理,看成輕於鴻毛之性命,楚懷王終敗也。屈原對國之一片丹心,無人曉之,奸臣踏之,心以絕之,終究投江自盡,了結殘生。朝廷之上,官場阿諛奉承的套路便已成爲生存之路,只有與其同流合污才方可獲一線生機。這些在屈原的心中早己清楚明瞭,卻偏偏逆而行之,只爲留下清譽。

歲寒,方知松柏之後凋也。真是此理!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3

讀《離騷》,除了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樣爲人熟知的經典名言,還有有些語句也讓人深有感觸:“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等。這些語句表現了屈原的懷才不遇、憂國憂民、以及對國家的忠貞不渝。在小人當道的殘酷現實裏,屈原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高潔,又向優雅高貴的天鵝一般被一羣自以爲是的醜小鴨排擠、奚落。

面對現實的污濁險惡,屈原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不言而喻,但他不願屈心抑志,寧願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陰霾迷霧暗瀟湘,蘭菊高潔空自香。屈子忠節憾萬里,千秋流芳天風揚。”他的堅貞不屈和一腔的愛國熱情千古流傳,以至人們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用包糉子、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

屈原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爲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於富強,並一度成爲六國聯合抗秦的領導。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和他所堅持的一切,用今天的觀點來看,也是對本職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這個高度負責裏面既包括了“擔當天下,以我爲先”的勇氣,也隱藏了犧牲奉獻精神。他之所以在遭遇流放,生活在條件及其惡劣的環境中仍不忘考慮楚國的前途命運,可以說是把愛國主義情操融入了自己的事業當中。這一點是現代人尤爲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工作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就要帶着一份高度負責的精神,不能以“差不多”的心態敷衍了事。

?離騷》能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是被屈原的高風亮節、不畏讒言的無畏所感動,更是因爲裏面的神話場景寫得格外精彩。從“駟玉虯以桀p兮”到“蜷局顧而不行”,其中出現了大量的神話人物和事物,文中的“我”芰荷爲衣,芙蓉爲裳,高冠岌岌,長佩陸離;朝引木蘭之墜露,夕殘秋菊之落英;飲馬於咸池,總轡於扶桑;駟玉虯以桀p,溘埃風而上徵;前望舒使先驅,後飛廉使奔屬。這種大膽新奇的想象彷彿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遠離塵世、不惹塵埃的人間仙境。這種唯美的畫面讓我們暫時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忘卻了人世間的凡塵俗世,心靈彷彿被清澈的泉水滌盪過一般,變得格外澄淨起來。雖然這無益於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和處境,無益於解決實際問題,但它帶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讓我們感受到超凡脫俗的美妙。屈原神奇唯美的想象堪稱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開端。從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裏可以看出,他和屈原的想象如出一轍,給人以飄飄然的感覺。

楚辭並不是一種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它裏面有太多的方言、想象和神話傳說,《離騷》只是我們瞭解這一“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偉大作品的一個窗口。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4

?離騷》大約可分十二章,依次從追求家世、姓名由來,歷數上古君主爲政得失,申述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鬥爭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對社會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闡述等等。此文寫於何時,司馬遷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八個字加以說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時,他是在內心充滿着愛國----和憂國憂民情況下寫成的。

從整個詩體上看,又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詩人對往事的回顧,主要述寫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負、忠而被疏後的痛苦和堅持理想的執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嬃之勸和遠行爲契機,寫下了自己先後經歷過的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描繪了個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及理想破滅後的殘酷現實;第三部分,抒寫了詩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放棄的精神,他曾問卜求巫,並聽二者建議,決計遠行時對故國鄉土的強烈眷戀,不忍離開的矛盾心理,以對比或對物述說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執着。通過哀君主之昏庸,怒黨人之卑劣,而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堅持正義不與奸邪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和九死未誨的鬥爭精神,故後人評曰:可與日月爭光也。

一首《離騷》爲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滲透力,讀了此文,我深有感觸的是:

一是它的浪漫主義的色彩。此詩把神話的傳說、歷史人物、自然現象揉合於一體,特別是那些詩人南訪重華,飲馬咸池,上叩帝閽,下求佚女,馳天空遊仙境的描述,爲讀者勾勒出一部神祕、奇妙、狂放、孤憤的另一世界,使人讀後意想深深,耳目一新。

二是詩中運用香草、美人的象徵對比方法,表現了他異與渾濁世俗的高潔,以追求才貌兼備的女子,表達他對理想君主的渴望;以剷除惡草,表述對奸邪小人的痛恨,形成了獨特的詩文創作新體,在古詩體列上獨樹一幟。

三是開拓了詩體的新體。屈原以前的舊體多整齊劃一,四言五言一直沿續着。楚賦則不同,語句字數參差不一,自由多變,突破了傳統模式,以六言爲主,間以五六七八字不等,偶而也有三字,且句中句尾多用兮、之、乎等虛字,讀之大有高上低下錯落之美和一唱三嘆的韻味。

四是抒情和敘事的結合,幻想與現實的交織。詩中還大量引用楚地方言,大有雙章疊韻的特徵,使作品帶着楚國人氣豪放、豪氣和不拘禮法的楚風。

兩千多年來中國詩詞的不斷變化,與屈原詩體與楚賦有着密切的關係,漢代後七言詩的發展與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繼承屈原文化發展而成。

屈原不僅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他又是我國第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僅爲我國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新紀元,他又是楚辭的代表者,奠基人,受到了中外文化界的關注。1953年,屈原以詩人身份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學家拉伯雷,古巴作家何塞馬蒂一道,成爲世界和平理事會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5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離騷》作爲《楚辭》的源頭,讀來總有一種震人心魄的力量。穿過千年歷史的帷帳,去觸摸那汨羅江畔帶露的文字,任蒹葭蒼蒼結成溯流的蘭舟,踏向那久違的聖地。

歲月太長,時光空隔,《楚辭》在流光溢彩的今天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解讀太艱辛,它不是都市麗人們手中的玩物,也不如《孫子兵法》一般可以成爲商戰的法寶,它是一個孤獨而乾淨的靈魂,期待着那些沐浴而歌的心靈,去完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太史公在《史記》中寫道:“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志潔高雅,萋萋芳華,屈原低吟淺唱,走在楚國的衰亡之路上。

滿腹才氣,一身抱負,屈原自信地笑了。那喜悅的場景在江邊重沓,意氣風發的少年才俊們踏上了不歸的仕途。當才華遭遇潛存的規則,當傲骨碾成了塵埃與粉末,當真情換就了生存的籌碼,還有誰能把憔悴的枯顏賭向那不可挽回的時代。借用了林妹妹的話:“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他走得那樣決絕,不給自己任何餘地。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這是他冥冥中的讖語——執著的信念永不改變——即使是死亡。

溺水,生一世,竟是爲了這一瞬。千年的流水載着愁思,江南的湖塘中映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他,生於東西文化的交匯之處,以驚世之才破空而出;他,誓爲國學的守望者,開拓着新文化的方向。一部《人間詞話》撼天動地。王國維,靜安,或者是先生,也是在這樣的季節裏臥水而眠——不是與一切告別,是靈魂對空明境界的奔赴。

歷史反覆迴旋,汨羅江的訣別,一襲白衣,兩身倒影,鑄成《離騷》風華絕代。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6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迷上了屈原的詩,因爲他的詩歌中總透露出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讀他的詩歌,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讀了屈原的《離騷》,讓我感受到他沉甸甸的文字裏,浸滿的是他奔騰不息熱血。

“路曼曼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閭大夫的低吟淺唱又一次穿透歷史的迷霧,在寂靜的夜裏無數次響起。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的日子已永遠過去了,爲何你還不放棄,依舊支撐着心中不滅的信念?你大可以拂袖駕一匹白馬而去,從此隱憂匠心世外桃源,與造化同遊,那將會是何等的逍遙與自由!爲何你還要一次次苦苦勸諫,徒勞無功,卻到頭來害了自己,爲的是什麼?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又一次的激勵和催促嗎?是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嗎?還是青年時的濟世之志呢?我只知道“心念楚國,繫心懷王”是你肩膀揹負的重擔。所以你的名字深深刻在了丹青竹簡上,深烙在華夏文明史上,鮮活了千年。讓我們看到了你心中熊熊燃燒的愛國火焰。

你的肩膀上扛着歷史的重量,在汨羅江畔,你徘徊了那麼久、那麼久。你的肩膀上揹着民族的尊嚴,在我們心中優遊,並且永遠、永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你對國家衰亡的悲痛之音。大丈夫,爲了祖國,還是滿眼熱淚,不會有人嘲笑你,我們只會爲你而感到自豪。雖然無法讓楚國興旺,但你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一切。你的聲聲哀吟仍在汨羅江迴響,響遏行雲,我相信,它永遠不會消失,因爲這是愛國之情的種子。

你憂國憂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樣,你肩負了楚國的存亡,人民的憂苦,是永遠的神話。

你肩負了“入世”的夢,你肩負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執著,你肩負起了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你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你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你將摯意揮灑成行文流水的文字。你的愛國之情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離騷讀後感600字篇7

?離騷》是屈原的文化作品,這首具有濃濃的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是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藝術性的佳作。其所以用離騷爲詩名,司馬遷說,離騷即離憂。東漢大詩人王逸說,它含有離別憂愁的意思,因此後人常用騷賦代指屈原的作品。

?離騷》大約可分十二章,依次從追求家世、姓名由來,歷數上古君主爲政得失,申述自己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鬥爭中遭受到的迫害,以及對社會政治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對幻想中美政理念的闡述等等。此文寫於何時,司馬遷用“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八個字加以說明,即屈原放逐到江北時,他是在內心充滿着愛國激情和憂國憂民情況下寫成的。

從整個詩體上看,又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詩人對往事的回顧,主要述寫了家世出身、政治抱負、忠而被疏後的痛苦和堅持理想的執着追求;第二部分,以女嬃之勸和遠行爲契機,寫下了自己先後經歷過的重華之證,帝閽之拒,求女之敗,描繪了個人一生不懈追求美政理想的艱辛及理想破滅後的殘酷現實;第三部分,抒寫了詩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沒有放棄的精神,他曾問卜求巫,並聽二者建議,決計遠行時對故國鄉土的強烈眷戀,不忍離開的矛盾心理,以對比或對物述說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政治改新的要求和追求美政的執着。通過哀君主之昏庸,怒黨人之卑劣,而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堅持正義不與奸邪同流合污的堅定立場和九死未誨的鬥爭精神,故後人評曰:“可與日月爭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