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4W)

一份全面的心得體會,可以表達清楚自己的主觀思想,會寫心得體會對於我們思想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以下是合同範文網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6篇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1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着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聯繫。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爲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爲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羣,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爲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於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通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能力,表現於迅速、精確、流暢和嫺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繫。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必須依賴於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最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形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爲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不畏強暴,樂羣,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2

爲期兩天的“生命教育”培訓結束了,與以往參加培訓後的感覺大有不同,以前參加過幾次教師培訓,要麼是一些“專家們”向我們講解專業理論知識,要麼是“名師”向我們介紹成功的經驗,總讓我感覺遙不可及,而此次培訓讓我有了碰觸心靈之感,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點: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實質是以人爲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們做到三個充分:充分相信每一個人都具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充分尊重每個人反映出來的客觀現狀,充分欣賞每一個人身上與衆不同的閃光點。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三點無一能夠做到,以前,總是抱怨我們學校的學生生源差、學生素質低,學校領導沒有爲我們創造好的教學條件,學生家長不理解我們教師的苦心,抨擊現有的教育體制,斥責應試教育等,爲我們所教出來的低素質學生找理由。

其實,作爲教師,我的教學實踐又何嘗不是偏離了教育的本質,面對那些後進生,我總抱怨他們不思進取,批評他們總是爲自己完不成作業找藉口。我又何曾走進他們的心靈,瞭解他們厭惡學習的真實背景?我從沒做過,甚至沒有試圖去做,我固執地認爲,他們天生就是不可救藥的,也或者說是他們父母從小就沒教育好,把責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講課讓我瞭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爲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隨着自我審視與提高。靜默自問是總結反思的良方。靜默自問:我在工作中的常態是什麼?我工作所圍繞的核心是什麼?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嗎?從前,我的工作常態是忙碌、煩躁,總有忙不完的事,卻總覺得做的是無用功。我工作圍繞的核心是學生,卻又總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種矛盾讓我一直感到疲勞和痛苦。經過曹教授的點撥,我認識到,工作是爲了自己,這讓我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爲自己而工作,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靜默自問可以讓我們覺知,讓我們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只有認清自己的當前狀態,纔會不斷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心靈歸位。營造歸屬感的環境是心靈歸位的前提。“歸屬感”是伴隨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動之一,少年兒童的歸屬感尤其強烈,在曹教授講“歸屬感”的瞬間,我想到了從前所聽的“名師”報告,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們的“心”,營造的是有歸屬感的環境,也讓我真正地明白“學生不喜歡你,就不喜歡你的課”的實質。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隨着心靈的碰撞、交流和溝通。在孩子們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間,我沒有及時抓住他們,卻讓他們離我越來越遠,我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有的孩子總是怕我,總是用膽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緣由。

記得兩年前剛接一年級的時候,有些有點資歷的老教師曾告誡我說,和學生見面上的第一節課就要給他們個下馬威,否則以後就壓不住他們了。殊不知,下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遠也不敢向我們靠近。建立歸屬感的環境,要讓班級成爲孩子們的家,並且要讓他們成爲這個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盡其責、互幫互學,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訓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大的收穫,讓我明白改變教育現狀,需要我們教師做的不是改變教育的體制,也不是改變教學條件,而是要改變我們自己。讓我以此次培訓爲契機,改變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爲名師,但靜默自問,我要成爲一名讓自己滿意的教師。

關於生命健康的心得4

生命教育強調以人爲本,關注人的整體健康發展,而生物課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標準》中明確指出“生物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生物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正是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生命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那麼,對於我們老師來說,這就意味着我們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麼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應以心理健康爲前提條件。積極的心理學認爲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調適者,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踐,必須全面滲透在學校整個的教育過程中,因爲教師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個體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於父母。教師要引導他們關愛生命,關注自身的價值;它不能以成敗功利來評價。事實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需要不斷摸索實踐,需要具體措施的有力保證。

其次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什麼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樂趣”二字。只有是有樂趣的,纔是充滿生命情懷的,纔是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幫助和提高的。如果我們老師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講,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當下新課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滿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有人文關懷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們的教育也纔會更具有意義。做老師的太過一廂情願,太過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體驗和思考。做老師的總是要求全體統一,按一個步調去學習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會抹殺了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創造力,沒有獨立思考和創造力的學習,歸根結底也只能算是被動的,無效的學習。真的希望,我們教師能成爲一個更具有人文關懷,更有人情味的老師,成爲一個因爲觀察而更敏銳地捕捉快樂和陽光的人。

再個是家庭的影響。家庭折射出來的社會各種因素,正以極強的力量影響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學校更有份量。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家庭留給孩子的烙印是終身的。學校教育再盡職盡責,也難與家庭的影響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這個層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須高度重視。教人育人的問題,我們教師自身難以完全擔當,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總之,生命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作爲教師的我,要在這種新理念的引領下,關注每一個學生,爲學生構建起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臺,把他們看做生命發展的主體,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人格,珍視學生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人,難免會犯錯誤,我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我願意盡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這項工作,爲學生送去安慰,送去陽光,讓他們輕鬆健康地成長。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3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爲: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爲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爲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國小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爲主的特點。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國小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4

前些天,在學校的校園網上看到一篇關於《走進生命教育》的文章。寫的真好!今天,我們又在多媒體教室觀看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視頻,視頻中提到的關於生命教育的一些案例再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

生命教育 正受廣泛關注

在物質財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學生難受挫折,難堪重負,不能正確對待人生。有些學生在困難面前顯得十分脆弱,以至於漠視生命,甚至放棄生命。青少年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思想狀況極不穩定。

正如江西師範大學鄭曉江教授在關於青少年生命意識教育的演講時說道:“現在的孩子不怕死,是因爲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他們對生命存在的價值沒有知覺。”

有專家曾對北京一所學校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一個題目是“生命只有一次,你怎樣看待?”103名學生,其中69名學生認可這種說法;其中15名學生認爲生命並不是一次,現在醫學非常發達,醫生有本事把死亡的人救回來;還有17名學生認爲人的生命不是隻有一次,和遊戲機裏的人是一樣的,人的命可以再續的;還有2名學生認爲,人死了並不是真的死了,而是昇天成爲仙人了。看到這樣的調查,唯一的感覺是震撼,接着的感覺是害怕,從心底感到的“恐懼”。

災區孩子 更需情感教育

5.12地震,讓大多數中國人對生命有了敬畏。災區的孩子們在經歷這樣的大災難之後,一方面,會更懂得生命的可貴,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也會更加尊重生命、學會感恩。而一方面,失去親人對他們也造成了心靈上的創傷,地震的恐懼也常常令他們感到不安。

震後學生存在很多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慌、不信任、學習時精力分散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疾病。災難過後,原本激發抗逆力的危險因素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危險因素,如喪失感、對未來的不確定、內疚感等。

另外,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得不到家庭的教育和關懷,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自信、較少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對社會和羣體比較冷漠,而災區更是留守兒童的集中地。

從種種社會因素、學生情況看,生命教育應當成爲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通過道德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體驗式學習,引導孩子接納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複雜性、偶然性和神祕性,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莊嚴感、神祕感與敬畏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去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爲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

生命教育告訴我們的是,生命具有“生活性”,也有“道德性”。所謂“生活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生活總是和生活的感受相關聯的”。而“道德性”在於關注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別人。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及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體驗,培育他們的優秀品格和美好心靈,與他們一起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經過培訓我深切的感受到,通過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習,讓自己收穫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知識和方法,將有助於幫助和影響學生打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且以前總認爲自身資源匱乏,缺少對孩子心理教育的工具,但是經過培訓老師講解才發現,原來教育的素材真是取之不盡,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既簡單又容易接受,通過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生活,熱愛生命就是對他們最好育。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5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關於生命與尊嚴、生命與價值、生命與發展等深層的問題迫切地擺在了中國小教育面前,必須儘快給孩子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引導孩子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從孩子七歲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長把生命中最珍貴、最有意義的另外一個生命交給學校,交給教師。因此,國小階段作爲孩子成長的基礎階段,進行生命教育,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一、心明眼亮察現狀

1、視生命爲草芥生命,不僅包括個人及他人的生命,還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但是,今天的孩子卻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義,一切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對生命的尊重、憐憫、關愛和幫助。看到花就去摘,看到草綠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殘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攙扶,而是在背後邯鄲學步;街頭乞丐飢腸轆轆,不是送上一塊麪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遠;同學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慶幸自己能獨佔一桌??

2、拿生命當遊戲

近年來,國小生死亡率明顯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見之報端,讓人爲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驚。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屢見不鮮。《青年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悲劇:四川成都某國小的四名六年級學生,相邀到一個“不花錢就可以游泳”的河裏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後上了岸,卻遲遲不見李某的影子。找了幾遍一無所獲後,絕望的孩子們因爲害怕父母和老師的捱打,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於是,就在吞沒小夥伴的河岸邊,他們鄭重地訂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約”。在隱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車後,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因爲父母沒有從孩子們稚氣的臉上看出任何異常,導致李某搶救無效。

3、用生命求解脫

常聽到身邊的小孩嘴裏唸叨着“活着真沒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類的喪氣話,雖然這也許只是一時的牢騷,但從一個稚嫩的兒童嘴裏吐出來,卻是多麼令人揪心和擔心啊!可見,國小生漠視生命、不熱愛生活、不接納自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蘭州晨報》曾報道一個10歲學生因被懷疑盜竊粉筆笤帚,喝農藥自殺;前不久,《重慶時報》又報道了12歲的李某在放學回家途中玩火,不慎燒燬鄰居房屋,因害怕遭受懲罰而服毒自殺??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國小生由於年紀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會的思想道德勢必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他們爲人處世的態度。當今的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交際面越來越窄,對寬容、互助、憐憫、關愛、自省等越來越漠視。影視、網絡等媒體中的畸形鴉片,又像沙塵暴一樣,侵蝕着學生的純潔心靈,而使學生對生命產生了令人費解的行爲。

2、學校教育體制的弊端

由於教育體制的弊端,應試教育依然暢通無阻。國小生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校很少開展活動,缺乏對學生進行責任心、愛、生命等的教育;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科學或嚴重失當,以罰代教、侮辱人格、變相體罰等導致學生對生命產生悲觀情緒;有些學生因學習成績達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而遭到譴責打罵,於是憤而自殺。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當

隨着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家族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冷漠,家人間的交往越來越來疏遠,兒童的情感世界缺少愛的滋養,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再加上多數家長不自覺地重智輕德,不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責任感等美德,導致孩子逐漸形成以自己爲中心的意識,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關係不好、家長的暴力行爲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極端的一個因素。

三、多管齊下找對策

(一)深挖教材,滲透生命意識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伴隨着課改,國小教材裏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些思想內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加強尊重生命的教育,世間萬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歷程都很短暫。要讓學生知道個體生命充滿特色,而正是這些鮮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紛繁複雜、多姿多彩。如,自然學科中的《花的構造》、《螞蟻》、《蝸牛》等,圍繞生命的產生、成長、消亡的過程,給學生介紹了動植物的生活習性。教師在講授這些科學知識的同時,可以趁熱打鐵地對學生進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動植物也是生命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保護它們。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來自社會的愛》,讓學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時,學會對生命的欣賞、熱愛,從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會。這樣,孩子們才能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只有讓這些深刻的文本內涵流進學生的心田,才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理想,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社會與自我實現,進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張揚生命。

(二)培養正確的挫折觀

喜怒哀樂本爲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國小生由於年紀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壓力、矛盾時常常不能獨立面對,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尋求不當的手段來解決。因而,教師應該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範例,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正視壓力,正視挫折,知難而進。如語文教材裏的《向命運挑戰》一課,作者講述了21歲就患上絕症的霍金,在生活中、學習中,勇敢地與病魔做鬥爭,成爲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讚頌了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精神。培養笑傲困難笑傲人生的樂觀態度和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動輒輕生的可能了。

(三)啓發智慧,營造生命課堂

教育的真義是培養人,促進人的發展,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求生命的意義。打造生命課堂,激發生命活力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歧視裏有瓦特,你的譏諷裏有愛因斯坦。”可見,教師角色之一即教師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認爲實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對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讓其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從已經產生的國小生的生命問題來看,不少是由教師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導致,如教師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從罰站到罰蹲;從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師的病理性語言的諷刺挖苦,如老師一句“你真笨,怎麼教都不會”、“這個同學的智商有問題”等,都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精神壓力和精神虐待;而這些虐待僅僅是因爲學生學習不好而造成的,這種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權的反生命的教育,輕則造成學生沉重的心理問題,重則導致學生的輕生。所以,進行生命教育,首先應從尊重生命開始。因爲學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懷學生、賞識學生,創造一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溫磬和諧和充滿生命活力的成長環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一切,那麼就是不教而教了。

(四)生命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認知過程,不是靠一時的感情衝動和言語說教能完成的。兒童的情感容易被激發起來,但也容易回落。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全力配合,形成一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氛圍,共同擔負起對學生生命教育的責任。生命教育同社會現象相結合。隨着物質發展,社會中的許多現象都在迫使我們對生命進行思考,如讓我們看到異端分子對生命的無情蔑視和踐踏;非典、礦難、海嘯讓我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幸福。諸如此類的社會現象,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活生生的社會現象的講述和分析,增強孩子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之情。生命教育同實踐活動相結合。生命教育是一種身教重於言傳的特殊教育,以具體的行爲或舉動教育人,才能真正影響人,感化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此,生命教育必須注重實踐活動的作用。

此外,實踐活動還是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一方沃土。如運動會,可以激發學生拼搏奮進的精神;文藝晚會可以讓學生髮揮才能展現生命的活力;春遊可以讓學生感受萬物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氣息,感受世界的朝氣和希望??在活動中,學生磨鍊了意志、增強了信心、發現了自我、開發了自我,生命之花更加絢麗多彩。

讓生命更健康的心得體會篇6

據說,人最寶貴的是東西是-生命

——題記

我很感謝它,讓我來到這個其妙的世界,讓我經歷最痛苦的情感和一次又一次的磨難,讓我學會蛻變,讓我學會成長,讓我學會什麼叫做珍惜。

也許我還小,不可能把生命看得如此透徹,但總比亡命徒更懂得去擁有,我會比那些只注重外在美的女孩要強得多,旨在與我有個永遠支持我的朋友-生命。我會毫不吝嗇的陪伴他,時常爆粗口,依賴責罵它,卻一點也不影響我跟他的感情及默契。

我很尊敬明知道自己爲其不多的癌症患者,他們讓微笑面對生活,樂觀對待生活,從不跳樓自盡,儘管他們以前的自己有多麼壞,但會明白自己將會用僅有的時間去回報生命賜予給他們的力量,擁有生命的人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我很尊敬那些天生智障,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他們不因自己的身份而卑微,並感謝生命賜予他們不一樣的東西,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有刺激性。

我很尊敬那些在孤兒院工作的服務人員。只是因爲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呵護了一個又一個孤僻的生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溫暖以及旅途中的陪伴,讓這些小生命的人生不再有缺陷,灑滿道路的不再是一陣陣哭泣聲,而是一串串笑聲。

我很尊敬堅韌不拔的小草,只是因爲怎麼的狂風暴雨也衝不走它零碎的生命。

幸福不分貧賤,生命不分高貴。世界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無論是癌症患者、殘疾人士,服務人員以及小草,他們都有着追求平等待遇的機會,都有權利爲自己的人生而奮鬥,別人異樣的眼光不是阻礙他們前進道路的物品。

因此,冷暖人生擁有平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