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

心得體會 閱讀(1.4W)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個節氣裏都有一個念想串起人們的共鳴,只因爲每個節氣裏都蘊含着相似的溫暖,不同的人內心深處裏流淌着不同的眷戀。以下是本站分享相關的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資料,歡迎你的閱讀及關注。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一

我一直以爲中國是沒有情人節的,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但那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秦觀的《鵲橋仙》寫得纏綿悱惻:“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節只是牛郎織女的情人節,因爲七夕節也稱爲“乞巧節”或“女兒節”,少女們要於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嫺熟。她們是否祈求愛情,肯定會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會的只有神話傳說中的牛郎織女,不是現實中遭禮教束縛的人們,當然也不包括這些一廂情願的純真少女了。“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對愛情只有朦朧的嚮往,並沒有實際行動。所以我認爲,七夕節並不能算情人節,最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情人節。

中國青年男女也有過浪漫的時節,在宋朝的元宵節,鬱積的柔情在火樹銀花上綻放、燃燒。古人強調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絕少有親近的機會。元宵佳節,少女們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花燈,禮教嚴防密守下的一個疏忽,給青年男女提供一個一見鍾情、約會的機會。女詞人朱淑真所寫的《生查子》就描寫這樣的情景: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也有人說這首詞是歐陽修寫的。作者是誰,並不重要,讓人喟嘆的是詞中所寫的愛情悲劇。去年元宵節約會,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燈光照亮臉上的淚痕。這中間有多少曲折,發生了什麼變故,不得而知。但這樣的悲劇在當時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國式的浪漫總被淚水浸透,也難怪現在的青年人記不起我們中國曾經也有過情人節,紛紛過西方的情人節,給情人送紅玫瑰。

民間有在元宵節爲愛情祈願的習俗。在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在廣東揭陽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橋”的風俗流傳年代甚久,年輕的小夥子“行橋肚(或摸獅肚),娶雅嬤(即漂亮妻子)”;姑娘們拿石塊或竹枝擲溪中說:“擲(或行)橋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願而已,更多的人還是把婚姻交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節戀愛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戲劇舞臺上翻來翻去就是那些讓人羨慕的愛情佳話。如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但這樣的喜劇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猶如元宵節放的禮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綻放的時間很短暫,然後就凋謝,只剩下一地的炮紙。

我們看看辛棄疾那首寫元宵的《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朦朧的花燈燈光中,突然眼睛一亮,愛上一個笑語盈盈的女子,這愛的速度太快,也註定它會很快消失。這個被單方面愛上的女子很快淹沒在看燈的人羣中,男子一直在尋找,終於在燈火闌珊處看見了她。但看見了又能怎麼樣呢?走上去向她表白,還是回家之後象舞臺上的文弱書生害單相思?中國人骨子裏就缺乏敢愛的勇氣,愛了碰到禮教的硬牆,又不敢恨,以頭撞牆的更少。也難怪,自由戀愛要等到上個世紀才得以實現。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二

據說人們最喜歡生活的朝代就是宋代,英國史學家湯因比曾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代。”由此我暢想,當我穿起麻布衣服乘坐寶馬香車來到宋代,過一個元宵節挺有意思的。

蘇東坡雖曾說:“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我更願選擇的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展開的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當然錢塘(杭州)也不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看不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在不經意間就能碰見一個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那裏有五的娛樂場所叫瓦子,咱也不是來這裏卡拉OK的,皇宮前的御街自然是去處,那裏一定寶馬雕車香滿路,皇上還經常微服出宮觀花燈,說不定在某個火樹銀花的'地方還能碰見他呢。

宋代的元宵節共五天,我選擇正月十五,不吃火鍋,雖然它是在宋代發明的;也不去吃火腿,東京的風味小吃應有盡有。那時“東坡肉”剛隆重上市,人們也不像現在的人怕膽固醇高,想大快朵頤機會多的是。如果在北宋,就吃油錘;在南宋,就吃元宵(湯圓)。這兩種元宵節食品現在還有,但到宋代吃纔有原汁原味,不像現在,心境變了,過節的氛圍也淡了。

順便也大口吞嚥一些節日的喜慶氣氛。其實,無須用嘴,耳朵裏灌滿的聲聲爆竹早已將元宵的熱鬧渲染,擡頭看天空,繽紛的禮花給宋代的元宵夜開出各種色彩的花朵,比春天更早。

找一位宋代詩人,跟在他的背後,感受盎然的詩意在燈樹上千光照,跟隨你身後的是逐人來的明月。如果你跟隨的是蘇東坡,“飛火亂星球,淺黛橫波翠欲流”,這是宿州的元宵;“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這是蘇東坡眼中的燈火錢塘三五夜。元宵節的氛圍不僅在舌苔上繚繞,還會在你的鼻翼上溫存。“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那香會在我們的心底縈迴,讓心靈如化凍的河流。

跟隨王安石也不錯,你可以看一看花燈,猜一猜燈謎,還會看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你答不出不要緊,答出了就會被招爲快婿,那就少了王安石的一段傳奇。你只需默默地品味着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然後感慨那時的學問真值錢,不像現在隨房價的上漲不斷貶值。

吟詠着歐陽修(一說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跟在他的身後,想起去年的元夕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你可以給柳絲打一個結,挽住明月;然後以詩詞爲道路,約來那個在多年以後走失的人,柔情脈脈地向她傾訴你藏在心底一千年的話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今年的元夜當是到了現代了,那個在詩意中走失的人還在宋代的路上,在路上的寶馬雕車裏,那滿路的香和盈盈的笑語漸漸消失了,你的淚水和惆悵都是純粹的,只與愛有關,只與情有關,不似現在摻雜了很多雜質。

在宋代過一個元宵節,不用紅玫瑰,有詩歌和脈脈的眼神就夠了。你可順着辛棄疾的視線衆裏尋他千百度,那期待和失落都是實在的,很有質地,可觸可感。在宋代的你不必像現代人一樣感慨“聽說愛情會回來”,那時的愛情也是純粹的,就在不遠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佳節心得感悟大全三

一個人不是孤獨,思念一個人纔會孤獨,思念一個失去的家就會滿懷孤獨——陳樟璵璠。

又是一個蓄滿念想的日子——元宵節。

元宵熟了,漂在鍋裏,輕輕一撥打着旋兒,像我撲棱撲棱的心跳,我知道這又是一個心花搖曳思念的時刻。

滿懷柔情,幾絲眷念,花開有聲,落英無語,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節真是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的日子,它是個讓甜蜜和思念、離愁和失落、遙想和回憶佔據春幃意鬧的日子。

爲了過年的圓滿,今天人們又放響了鞭炮,向年發表最後的祝詞,蔓延高掛的燈籠瞪着紅眼樂淘淘地在春風裏微笑,應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個善感的人,總覺着這鞭炮聲在此刻是如此的顫動思念的心,我想此時有多少漂泊在外的遊子又會增添幾絲念家戀親的愁思;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更是心頭盤旋縈繞難以下嚥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從感性上講成了過年的句號,人們的喜悅也將在一天隨着爆竹煙花的鳴響、盛開、飄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後歸於灰飛煙滅·····

年啊從七年級到十五算起,追溯的遠一點,從元旦起年就讓人沉迷,沉醉,沉淪,撩撥澎湃着這人們的心潮。因而說每一個節氣裏都有約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瀾渲染氣氛,當然屬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畫,春聯,糖果,餃子等。元宵節元宵成了主角,各種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們的飲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裏來鬧新春,元宵節一過你就算過完了,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美輪美奐的繁華似錦又要歸於平靜。

生活是一個永不停息的輪迴。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個節氣裏都有一個念想串起人們的共鳴,只因爲每個節氣裏都蘊含着相似的溫暖,不同的人內心深處裏流淌着不同的眷戀。逢年過節闔家團圓纔算完滿,節日裏你會被寵着,疼着,愛着,念着,幸福着,當然也會被孤單和寂寞包圍着、畫心爲牢、心甘情願、不由自主地期盼、癡念、糾結,難過,但無論怎樣日子都得過。

說白了年不過是一個字,元宵節也不過是個詞,一個延展着生命時光與感情沾親帶故的詞,人們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節裏看看過年最後的焰火,嘴裏一裹元宵,此岸的煙花在甜蜜見就變成彼岸的重溫和回憶,人們又開始遙想下一個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節啊,你知道今日又讓多少人感懷吟歎,編情爲經,織愛爲緯,細細地密織思念的網,用豐潤暈染的唐詩念你,用豪放婉約的宋詞粘你,用飽滿情懷的丹青妖嬈你,用感人心魄的樂曲縈繞你。

一鍋元宵煮飄搖,一場團聚,一世離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個元宵都有親人的疼愛,粘着血緣親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淺,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團圓的圓滿。所以我要說,你快樂,天天像過年,你悲傷,日日像末日。

過了今天的元宵節就算過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後的疼愛!但絕不是生命最後的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