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語文閱讀心得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65W)

當我們參見完有趣的活動後,想必你的收穫肯定有很多,趕緊寫份心得吧,很多人寫心得體會也是爲了及時記錄自己的感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語文閱讀心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語文閱讀心得6篇

語文閱讀心得篇1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着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國小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爲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着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着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爲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纔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纔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爲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爲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爲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爲對話的“聽衆”。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語文閱讀心得篇2

古人曾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不待解說,自曉其義”必突出一個“讀”字,讀的面要廣,讀的人數要多,讀的時間要多,要讀得落地有聲,書聲琅琅纔是語文課的主要特點之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在學生粗讀課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後,着重抓好“讀通課文”的訓練,讓學生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琅琅,學生長期浸染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如何讓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呢?

一、注重體驗,自讀自悟

閱讀教學就是通過觀察語言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體驗語言文字的情感。當代的閱讀教學的學習活動不僅着眼於如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注重使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體驗,積累有益的經驗,實現經驗的再創造。有體驗的讀,就是引向自“悟”,發展個性;就是擯棄繁瑣的分析,注重整體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指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哪一個字用的好?爲什麼?有的認爲“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爲是“火”字,有的認爲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爲是“燒”字。接着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二、傳情達意,情感共鳴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即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傳情達意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優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蘊、豐富的情感以及用詞造句的色彩、語言節奏的強弱、情調和風格特色等進行欣賞。“傳情達意”的讀要求讀者流入作品,馳騁想像,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因此,我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傳情達意的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或低聲讀,細吟慢讀,領會所讀作品的內容,在低誦中細細揣摩作者傳情達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現方法;或高聲讀,通過高聲誦讀傳達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和蘊意;或模仿角色讀,即在閱讀人物對話的課文時,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種人物的語氣、語調、心態和神情,使自己進入角色,高聲、反覆朗誦臺詞,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面對一篇課文,我一般從文章的整體着眼,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局的詞句切入,指導朗讀。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問學生:“你認爲這句話的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哪些詞應該重讀?”學生試讀之後紛紛舉手回答:“應用讚美的語氣”、“應用自豪的語氣”、“‘傑出’和‘愛國’這兩個詞語應重讀。”於是我請同學們讀此句,重讀“傑出”和“愛國”,讀出自豪和讚美的語氣。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同時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國小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隨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課文中的感情因素,通過傳情達意的讀來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領悟文章中心,深刻體會到作者的心靈深處,並且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使他們的語感得以培養,心靈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傳情達意的讀,要指導學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有分寸,這樣傳情達意的讀,讀起來纔會抑揚頓挫分明,就能“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聯繫生活,激勵學習

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爲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繫着。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爲教課文而教課文,爲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繫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善於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蘊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則喜,該怒則怒,師生一道激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閒,讓閱讀“情意”濃濃,充滿着和諧、合作的氛圍。

語文閱讀心得篇3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啓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材爲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爲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爲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爲: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爲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爲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語文閱讀心得篇4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的文學素養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營養,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通過這次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的觀摩會,我深深的感覺閱讀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堅持以“讀”爲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主題閱讀學習中要像更多的優秀教師學習,改進自己的主題閱讀方法,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環節:

一、圍繞主題、自主預習

預習內容:

1.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結合預習提示讀課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可在空白處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自己的疑問。

3.蒐集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文本、圖片、音像)以及跟課文主題、體裁相同,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

課前準備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在準備的過程中,師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情況,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趨向科學合理。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加深體驗和感悟,爲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準備。同時,預習可以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會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心得體會《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預習,提煉疑難問題。

(1)交流讀文情況,主要是正音正讀。(可指名讀、接讀、競賽讀等)

(2)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

通過巡視,參與學生討論,瞭解學情,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方案。

2.帶題自學,小組合作研讀。

(1)首先引導學生帶着前面提煉出的問題,直奔課文重點,研讀課文。

(2)然後,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展開研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自學研討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教師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研討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信息。

這一小環節從表面上看往往是靜的,看似一段空白,實則是充滿了學生整個思維過程的一段寶貴時空。學生只有有了自讀自悟後的獨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參與合作小組的討論,傾聽和評價他人的發言,接納別人的合理見解。

②小組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研討。

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訓練點,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等。教師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語文最有靈性的部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最具情韻的部分是不斷品味中獲得漸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切實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過程提示,讓他們圍繞自己的最深感受進行深入研讀,使學生能夠自由且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而後再展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在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日積月累,豐厚語文素養。

4.適度拓展,想像創新

這是深化閱讀並引導運用創新的環節。可進行續編故事、仿寫片段、編演課本劇等活動。

讀寫結合,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閱讀,精博結合。

按照我們進行的主題教學課題實驗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爲依託,確定教學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對教材進行重組、刪減或補充,選編與單元教材同一題材的範文佳作,以及主題閱讀叢書作爲閱讀教學延伸的輔助讀物,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儘量多地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這部分內容可作爲略讀材料處理,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前面研讀課文時運用的學習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可以得到較系統的語言積累,豐富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自主內化的目的。

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勢就在於學一課帶一串,教學內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是多方面的、立體的,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四、課外延伸,加強實踐。

小小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個問題討論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學生引發開去,適量爲學生推薦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髮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讓學生到更多鮮活的語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體驗,進而將情感內化爲行動的力量,學會關注現實生活。

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藝術的薰陶和情操的陶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地裏自由馳騁。

語文閱讀心得篇5

爲期兩天的培訓落下帷幕,冒着酷暑來回奔波實屬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訓活動過程:王繼聚校長和陳學壯主任分別就狀物類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做了專題報告,李大森校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做了報告,硃紅甫主任做了講座《基於學業水平質量檢測的閱讀教學追尋》。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專家們走下來和教師互動,話題來自教學實際,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專家們的報告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場場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爲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爲: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各位專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讀書,他們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範,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爲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於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爲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材爲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爲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二十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三是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作爲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努力,期待!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體會7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着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國小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爲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着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着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爲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纔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纔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爲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爲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爲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爲對話的“聽衆”。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語文閱讀心得篇6

學習了“國小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李老師對語文低年級知識的教學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下面我針對閱讀教學這一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閱讀興趣的激發

“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要使這些識字少,好奇心強的孩子愛閱讀,會閱讀,進而形成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中,我採用了猜謎、看圖、講故事、設懸念等多種方式,激發他們閱讀的願望。如教《畫》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家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我話音剛落,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把小手舉了起來,搶着說謎底。之後我又順勢利導問:“你是從哪裏看出是寫畫的?”隨即引導讀文,在反覆閱讀中理解了詩句。又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也是採用猜謎的形式導入,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被調動起來了,爲上好一堂課打下了基礎。

除導入外,其他環節也要注意調動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因爲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缺乏耐力和持久力,很難堅持較長時間的閱讀活動。我根據他們愛看圖的特點,引導他們會看圖說話,看圖複述,這樣不但培養了他們說話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閱讀的效率。如《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爺爺和小樹》等課文,讓學生看圖並稍加啓發,學生就能把課文的內容說出來,課文內容通過圖畫深印在學生的腦海裏,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閱讀,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感到輕鬆。隨文識字也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之一。還有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樂讀。如分角色朗讀、小組競賽、表演、男女輪讀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注意了勞逸結合,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畫一畫、動一動等。《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反覆讀文後,學生的興致減弱了,我突然想起兒時學到的這首歌,便問他們聽過嗎?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的說沒聽過,並示意想聽一聽,我便輕輕的唱了起來,孩子們一聽興致高起來,讓我再唱一遍,於是我就把這首歌教給了他們。這樣學生們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而且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此外,我還注重了實施鼓勵性語言評價孩子,因爲低年級學生好表現愛表揚,發展波動大,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使他們走進一個閱讀樂園。

二、低年級學生是學讀的開始

對兒童來講初讀很難,讀好一篇文章更是不容易,所以另一方面我加強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我由讀準一個音節開始,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話到一篇短文,做到嚴格要求,精心指導。

1、教會學生正音,就是讀準字音,用普通話去讀課文。在學習生字時,字音讀得很準確,但一讀課文時,平翹舌音、多音字及變調字、輕聲、兒化音等就讀不準了,因此,每學一個字,我都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句中進行訓練。如學“一”字時,便出示了“想一想”、“算一算”、“一隻鳥”、“一個蘋果”等詞語,讓學生感知“一”是變調字,不同的語言環境用不同的音。

2、教會學生停頓。低年級的孩子往往不知什麼是停頓,爲什麼要停頓,而往往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熟了以後又快如流水,一口氣讀完。根據兒童特點,我教給他們“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方法,長句子如何斷句。如《小熊住山洞》一課中,有一長句,“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孩子們讀起來很困難,於是我採用看圖理解句意,再讀詞語,最後讀句子。

3、教會學生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我認爲讀文時,流利和有感情應同步進行。

首先要掃清詞語障礙,不理解詞語無法讀通,讀出感情。理解詞語時,我一般採用直觀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繫。如《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學生對“壯觀”一詞不理解,我藉助錄像讓他們通過觀看畫面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

其次,讓學生與書中的角色產生共鳴,自己去體會。我主要採取下面的形式:配樂朗讀、師範讀、指名讀、小聲讀、默讀、分組讀、同桌讀、分角色讀、引讀、齊讀、賽讀、表演讀、講故事等,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範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效果較好,比較適合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如《四季》一課中雪人一段,我讓孩子們表演讀,邊挺着肚子邊讀文,很快就把雪人頑皮勁兒體會、表達出來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課,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各自用不同的語氣讀,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在情緒高漲中組成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感情也學會了朗讀。

4、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如讀到《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結尾時,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有的學生說:“是鼴鼠把花生摘走了。”有的說:“花生還沒結出來呢!”還有的說:“花生結在土裏,看不見。”……最後老師再總結。再如《小熊住山洞》一課,結尾動物們給小熊一家送花來了,表示他們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種動物,森林受到保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將自己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說出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在閱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