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6篇

心得體會 閱讀(7.03K)

心得體會寫得越是深刻就越是說明你成長得越多,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鍛鍊,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6篇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1

通過我院開課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爲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離我們很遠,通過學習我瞭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造形成的產物。是指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民族小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生活方式、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怎能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呢?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被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但我們仍有必要系統地學習我們的文化。因爲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爲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韓、哈日已經成爲了一種風尚,我們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歷史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後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沒有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的瞭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但是在現代中國人的身上隨着一代一代更替,這種傳統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

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啓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

有段時間,我學習了關於《孝經》的知識,父母在最初的時候給予了我們生命,然後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我們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我們洗臉,等教我們學會了所有東西時候,我們首先回報給他們的是頑皮和頂嘴,我們忘記了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裏那些日子,我們忘記了父母是怎樣把畢生的心血一點一點的傳輸給我們。所以我很慶幸能在這個時候學習到傳統文化讓我學會了感恩。

我們需要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品德,纔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認可,纔會給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貢獻,才能是個有精神有信仰的有靈魂的人……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2

鄉鎮幹部要當好傳統文化的傳播先鋒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鄉村要振興,文化要先興,尊重和發展鄉村特有的傳統文化,才能不斷增強鄉村對外界的吸引力,提高投資者的建設信心。那麼作爲鄉鎮的黨員幹部,在傳播本鄉傳統文化時要胸懷戰略格局、保持敏銳嗅覺、踏準發展節拍。

當好文化傳播先鋒,要胸懷“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戰略格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胸懷大局,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各自鄉鎮的傳統文化,符合時代正能量的,要找準工作切入點和着眼點,大膽弘揚,利用網絡平臺直播等不同方式傳播特色文化,但不能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短期行爲。要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真正做到傳播傳統文化能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爲,實現新起點上新跨越。

當好文化傳播先鋒,要保持“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嗅覺。“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春天到來時庭院的小草最先知道。基層黨員幹部作爲鄉鎮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要有敏銳嗅覺,要能夠見微知著,要下功夫做有心人,主動學習和了解本地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要做到“撥雲見日”,在本地文化中尋到符合時代與當今社會主旋律的特色文化,要有超前思維,但不可撒謊與摻假。既要善於整理傳統文化故事,又要利用本地特色文化吸引外地投資者來建設與發展本地。

當好文化傳播先鋒,要踏準“時來天地皆同力”的發展節拍。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只要你能把握節奏,鄉村文化的振興自會盛裝蒞臨。鄉村的傳統文化中蘊含着其內生的魅力,因爲它是地區的靈魂所在。作爲文化傳播先鋒,既不能全盤繼承,也不能全部拋棄,而是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立足於當代,揚棄那些不適合社會發展的方面,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寫好鄉村振興的“奮進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筆者認爲,寫好鄉村振興的“奮進篇章”,需要各方合力,久久爲功。

實施“優先發展+配套支持”,讓農業基礎“強起來”。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資金予以優先保障,政策予以優先傾斜,人才予以優先提供。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機器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發展,關鍵是人才。高校要加強涉農專業建設,爲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要繼續擴大面對農民的招生培訓力度,提供“套餐化”“精準化”教學,提高農民專業水平。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新創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

實施“宣傳引導+典型帶動”,讓村居環境“美起來”。要圍繞生態宜居、鄉村文明,大力推行美麗鄉村建設,切實改變“髒亂差”的刻板印象,把農村打造成“空氣清新、景色優美、民風淳樸”的“後花園”。要對村居環境進行整體規劃,並通過多種方式讓村民知曉,人人支持,人人蔘與。要重點整治門前屋後、垃圾處理等場所環節,做到無雜物、無異味。要深入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加大對先進人物、典型事蹟的宣傳力度,引導鄉親見賢思齊,美化環境。要充分挖掘農村“鄉土文化”“孝道文化”“宗族文化”,做好傳統文化傳承,讓子孫後代“愛家鄉、念家鄉、建設家鄉”。

實施“自主經營+優化服務”,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千條路,萬條路,發展經濟纔是好道路。要聚焦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加大農業生產補助,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鼓勵農民創新發展模式,探索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推廣訂單式生產模式,從播種到施肥,再到收穫,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源頭上降低風險,增加收益。要充分發揮農業院校、科技推廣人等專家學者作用,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提高生產效益。要充分利用網絡直播等方式,加大特色農產品推廣宣傳,擴大農產品銷路。

做好“三個加法”,寫好鄉村振興的“奮進篇章”,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領會年輕幹部成長的“雙循環”之道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着眼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書記的講話爲我們“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指明瞭前進方向,也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雙循環”是我們有效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有力武器”。對我們年輕幹部來說,不妨也深入領會一下成長成才的“雙循環”之道。

領會“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的“內修”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作爲年輕幹部,要注重培養“愛學”的興趣,既能在優秀傳統文化中領略處世智慧,又能在先進科學理論中涵養爲政品德,既能在與同事的協調配合中積累經驗,又能在與羣衆的交心談心中增長見識,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注重培養“善學”的能力,變“學會”爲“會學”,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特別是要適應現代化發展需要,積極創新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手段、豐富學習內容,對一些有失偏頗的、落後的文化要果斷捨棄,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高學習實效。要注重培養“勤學”的習慣,持之以恆、鍥而不捨,堅決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歇氣思想,時刻保持“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恆心和“水滴石穿”的毅力。

領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之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爲年輕幹部,要忠於本職、抓好崗位實踐,勤學業務、勤練業務,作風務實、兢兢業業,在執行好每一個任務、落實好每一份安排中經風雨、長本領,努力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要開拓視野、抓好社會實踐,多去鄉村發展一線貢獻力量,多去項目一線跟班實踐,多去先進地區掛職鍛鍊,始終敢於衝鋒陷陣、勇於創新實踐、樂於擔當作爲,不斷培育大情懷、大視野、大格局。要甘於奉獻、抓好爲民實踐,勤到村社農家沾一沾“泥土氣”,多與羣衆坐一坐“一條凳子”,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辦一批爲民、惠民、便民、利民的好事、實事,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取信於民、贏得民心。

中國傳統武術有句名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願所有年輕幹部都能內練“品德”、外練“才行”,努力成爲一名內有“德”、外有“爲”,內外兼修、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年輕幹部。

順應人民“新期待” 描繪鄉村“新畫卷”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任務,要着眼於人民的“新期待”,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我們的奮鬥目標,着力辦好羣衆各項“急難愁盼”問題,啃下脫貧攻堅路上的“硬骨頭”,催生美麗鄉村蝶變,切實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產業發展,描繪富美鄉村卷。“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推動產業振興,要積極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根據各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培育特色產業。通過舊村復墾、土地流轉等形式,整合盤活閒置土地,發展果蔬種植、水產養殖等多種產業,並試點發展林下經濟,加快特色農業發展,引導貧困戶發展致富產業。深化村企幫扶脫貧模式,引進“企業+農戶”的扶貧車間,拓寬貧困戶就業渠道。依託本地生態人文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引進鄉創文旅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創收,村民在家就業創業。

提升生態環境,描繪秀美鄉村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是鄉村發展的最大優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宣傳教育先行,通過印發衛生知識宣傳單、發送短信、推送微信、廣播等形式,讓羣衆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文明衛生習慣,併成立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通過召開黨員會議、黨羣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各種會議,進行自上而下的發動,號召全體村民自覺保護環境。緊緊圍繞“路面乾淨、水溝暢通、邊角清楚、門前整潔”的目標,精細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強力開展廁所革命、裸房整治、“百路千村”、“兩違”綜合整治,切實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涵養文明鄉風,描繪和美鄉村卷。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讓羣衆在優秀傳統文化及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薰陶下,擁有厚實的“裏子”,成爲鄉村振興的受益者和踐行者。要積極完善鄉村文化基礎設施,推進農村文化廣場建設,滿足羣衆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保護和開發並重,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從鄉村記憶、家規家訓中挖掘優秀文化,守住文化根基,讓鄉村依然保有濃濃的“鄉韻”,讓鄉愁有歸途。持續深化移風易俗,組織成立紅白理事會,簡化紅白喜事流程,牽頭籌備設立基金,弘揚外出鄉賢注重孝道、熱心公益的優良傳統。

堅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運輸的“黃金水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部署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開啓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發展新航程。此次座談會,是習近平總書記召開的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第三次座談會,也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的第一次專題座談會,爲長江經濟帶發展賦予了新的使命。我們應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勇於擔當,奮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長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指出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從整體性、系統性出發,從解決問題的根源入手,加強統籌協同治理,鞏固提升污染治理成效,突破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難點,讓長江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長江經濟帶重任在肩,大有可爲。要把經濟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各類主體活力,讓長江經濟帶成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動脈”。

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推動文旅融合,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充分挖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突出地方特色,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讓黃金水道川流不息、千年文脈綿延不絕。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3

一間古色古香的茶館裏,兩位年輕人身穿長衫,表演起了相聲,他們時而嬉笑怒罵,時而哀怨抹淚,說唱功夫了得,“笑果”明顯。伴隨着沁人心脾的茶香,臺下茶客不僅豐富了味蕾,還被傳統文化浸潤着……這樣的場景,本週日將出現在湖城衣裳街區館驛河頭邊,隨着這家附帶傳統表演項目的茶樓開門迎客,湖州人從此又多了一處文化客廳。

來到這個名爲“百坦茶樓”的場所,發現茶樓整體設計沿襲中式古典風格,空間設計講究“禮制”,中國古典元素的飾物在整個茶室中充分體現。比如所有桌椅、板凳均選用傳統木質定製傢俱,鏤空雕花,配備紅木小件,仿若置身於儒雅文化氛圍,感受到淡雅的東方神韻。茶樓中央醒目的.舞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一位姓潘的負責人介紹,茶樓每月安排不少於6場文藝類助興表演,除特殊表演活動外,表演時間均安排在晚間,每場約1.5小時至2個小時。每月6場表演中固定2場爲相聲專場,1場爲曲藝魔術外,其餘3場表演形式包含海派脫口秀、單口說歷史、中式民謠、評書等。值得一提的是,演藝人員均有較高水準,以相聲專場爲例,邀請的是“湖口笑聲”團隊,其是湖州本土發芽的相聲社團,由一羣湖州名嘴組建,兩年來已舉辦相聲專場10餘場,單項演出50多次,廣受觀衆好評。

在採訪中瞭解到,湖州人歷來愛喝茶,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湖州的茶館已經很爲興盛,且多設在臨水依岸的河邊橋頭,比如湖城的駱駝橋、儀鳳橋、華樓橋一帶曾經是茶樓雲集的地方。“以前茶館往往通過說大書等來招徠顧客,現在茶樓被賦予更多的商務、休閒、娛樂功能,但文化味卻少了。”從衣裳街歷史文化街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承載着老湖州人記憶的衣裳街,經保護性改造驚豔亮相後,已成爲時下衆多市民和遊客休閒的好去處。與此同時,羣衆紛紛期盼炭畫、剪紙、木雕、竹編、箍桶等湖州老手藝和相聲、曲藝等傳統文化能在老街“復活”。“一方面傳統文化需要獲得新的生命力和社會認可,另一方面湖城需要一個能夠代表城市文化名片的茶樓,‘百坦茶樓’由此誕生了。”據悉,藉助茶館的傳播平臺,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是衣裳街區管委會強化老街活態文化的一種新嘗試。

我們打聽到,茶樓裏的表演團隊將緊跟大衆審美,用創新的形式演繹傳統藝術,同時本着繁榮湖州人文化生活的主旨,票價也很親民,有興趣的市民不妨可以去感受一下。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4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託,寄託着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讚歎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爲其形式的優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看看用毛筆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聖”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現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瞭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爲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麼優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雲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彷彿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一般閒適;有“更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捨;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着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很少寫字,更不用說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常用手敲擊着骨幹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着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5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爲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爲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800字篇6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