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精選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14W)

心得體會就是將學習或者生活中得到的體會用文字書寫下來的應用文體,要想寫出一篇令人滿意的心得體會,那是要花費時間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精選6篇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1

近年來,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按照市委市政府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狠抓落實,着力“託底線”,切實“救急難”,充分發揮了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具體承擔了市民政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任務,把扶貧開發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市社會救助年度工作計劃,將各項工作責任落實到負責人員。二是全面研究部署全市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工作,明確區縣社會救助部門兜底脫貧的目標任務,做到定時間、定任務、定措施、定人員、定責任,精細管理,倒排工期,高效推進。三是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及時出臺政策、收集通報進度等形式,加強對脫貧攻堅低保兜底的組織領導。四是全處同志單獨或陪同局領導,多次深入區縣,對尚未脫貧驗收的16個貧困區縣的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研究整改措施。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回頭看”,查漏補缺,鞏固低保兜底成果。

二、因地制宜,不斷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低保兜底政策。加強扶貧制度和低保制度在認定標準上的有效銜接,會同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出臺了《關於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發揮低保兜底作用的通知》,明確了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要求將喪失勞動力,缺乏自我發展能力,無法通過生產扶持、就業發展、搬遷安置和其他措施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兜底範圍。二是完善醫療救助脫貧政策。會同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計委、市扶貧辦出臺《關於農村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有關事宜的通知》,將農村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對象範圍。同時,報請市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意見的通知》,對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醫療救助有關資助參保、普通疾病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進行了規範。三是出臺民政脫貧攻堅政策。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省級民政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重慶市民政局關於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從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援助、社會組織和基層組織等方面,對主動作爲、統籌推進民政系統脫貧攻堅作了進一步安排和部署。

三、突出重點,深入抓好兜底保障。對任務重、動作遲緩的區縣,通過向主要領導彙報爭取支持、年度目標考覈實行一票否決、召開各種會議講道理、教方法等形式,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有20.1萬名扶貧對象納入了農村低保,月發放低保金3276萬元,切實保障了貧困羣衆基本生活;有30.8萬名扶貧對象納入了醫療救助,有效減輕了困難羣衆醫療支出負擔。同時,對因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扶貧對象,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近年來,市民政局社會救助工作人員遵紀守法,無違紀違規行爲和查實的投訴舉報。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2

習近平總書記6日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攻堅克難,狠抓政策落實。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絕不能產生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和自我陶醉、自我滿足的心理,這就好比一名考試不及格的差生剛剛取得了60分的成績,如果稍一鬆懈就有可能回到起點。不僅僅侷限於脫貧,要的是能穩定脫貧,能持續增收致富,能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返貧的任務還很艱鉅。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

統籌推進,創新工作方式。隨着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潮流,立足本職、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繼續保持好的工作作風,不斷提升、創新業務水平,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優先組織和使用貧困勞動力,鼓勵企業更多招用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做好農資供應等春耕備耕工作,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

多措並舉,加大扶貧力度。發展產業是脫貧增收的主要渠道,如果沒有產業作爲支撐,貧困羣衆就難以脫貧致富,即使脫貧了也有可能走回頭路。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養業發展,繼續堅持扶貧小額信貸,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加強監測,保持政策穩定。開展“兩摸底”工作,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提前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嚴格考覈,加強督促指導。加強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考覈管理,科學引導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不斷鞏固提升脫貧質量成色,結合鞏固提升期工作特點,繼續開展脫貧攻堅成效考覈。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開展督查巡查,對脫貧攻堅成效進行全面檢驗,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補齊工作短板、提升脫貧質量,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3

黎侯鎮共有貧困戶564戶1101人,貧困村3個。2017年順利完成3個貧困村“摘帽”和115戶255人的脫貧任務。

一、堅定一個目標,掛圖作戰。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目標,爲使全鎮564戶1101人到2019年底全部脫貧,我們採取“掛圖作戰”的方式,明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使各項幫扶措施和落實情況置於陽光下,鎮村兩級根據扶貧實際情況,掛出一張精準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作戰圖,透過這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全鎮564戶1101人需要脫貧,對應的指揮機構、作戰部隊、作戰區域、作戰任務、包戶人員、分類扶持措施、年度脫貧計劃等內容一目瞭然。

二、採取兩種模式,變“輸血”爲“造血”。

一是移民搬遷。針對元南村位置偏遠、交通閉塞、居住條件惡劣,不利於發展經濟的實際情況,將該村現有的25戶59人(貧困戶9戶25人)全部易地搬遷到縣城。爲解他們的後顧之憂,每戶在縣城公租房小區內租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每月租金50元。同時,利用上級扶貧政策整體搬遷的補助資金,在縣城繁華地段以戶爲單位購買一間門面房,除了5000多元的租金收入,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在縣環衛、園林等公益事業單位優先就業,使該村在今年摘掉貧困帽。

二是產業扶貧。南村81戶貧困戶自行成立了“祥泰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方興集團合作,採取集體經營,個戶管理,產業分紅的方式,發展春秋拱棚項目,種植青椒、北瓜等蔬菜。東下莊村18戶貧困戶利用上級扶貧資金成立了“黎城上善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土雞養殖產業,年底方興集團兜底分紅。

三、實施兩大工程,增強脫貧信心。一是實施“摘帽”工程,對擬脫貧對象建立收入臺賬和支出臺賬,對照細化幫扶措施,對已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戶及時給予“摘帽”。

二是實施“五小經濟”工程。積極引導貧困戶在發展“小手工、小種養、小買賣、小作坊、小採摘”等“五小經濟”上下工夫。全鎮通過布老虎縫製、小米種植、土雞蛋銷售、豆腐加工、中藥材採摘“五小經濟”脫貧40餘戶。

四、實行五個幫扶,推進靶向扶貧。幫信息。縣、鎮、村三級扶貧包戶幹部進村入戶,進行宣傳,拓寬了貧困戶對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和信息的來源,解決他們信息不靈的問題。目前共收集各類信息380餘條。

幫技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黎侯鎮積極與有關單位、機構對接,組織技術培訓班,增強村級發展內生動力。圖爲黎城縣人社局、長治市伯樂職業培訓學校聯合舉辦黎城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蔬菜種植專業”南村培訓班。

幫整治。對貧困戶的戶容戶貌,採取了“一修繕一硬化兩清理”措施(一修繕:對危房進行修繕,一硬化:硬化院落,兩清理:清理戶內、戶外垃圾)。目前,564戶貧困戶已全部完成戶容戶貌整治。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4

扶貧工作就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問題,聯繫羣衆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開展扶貧工作,實現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離不開黨的關心與支持,更離不開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奮鬥。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羣衆路線,最應持之以恆踐行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

走訪困難戶方面

一是帶着細心去走訪,做到有的放矢。走訪戶前,要認真瞭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以及走訪的羣衆類型(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羣衆對政策的知曉瞭解情況。

二是帶着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儘可能地到羣衆家中看一看,聽一聽,採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請教的語氣,重點了解羣衆家庭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羣衆要實話實說。對於有些羣衆當面不情願說的話,可留下公示的電話,希望能聽到他們的真實聲音和期盼。

三是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羣衆生活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羣衆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一進行了解記錄。

四是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羣衆時候,要將羣衆當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

五是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羣衆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要有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講兩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兩次,三次,來調處解決問題。

走訪羣衆時,很多羣衆都積極配合,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又是倒茶,又是拿凳子讓坐。感謝羣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今後應認真將工作做好。

也許有時候走訪了不一定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我們來了。經常走訪是拉近羣衆的距離,打好羣衆基礎,無形中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一,持之以恆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實際,制定長期計劃,給予扶貧對象長期、持續跟蹤的幫助。

二,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現象相當普遍。應立足實際,創新幫扶措施,增強其脫貧能力,使之早日脫貧致富。

三,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繫,給予困難羣衆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使其增強造血能力。

進一步採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上改善困難羣衆的生活水平。

在走訪羣衆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瞭解,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裏都以種田爲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體弱,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爲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走訪時除了要多體諒他們的心情之外,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

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在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決心,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一定會創造出美好幸福生活。

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作爲x,更要看到羣衆之苦,體會羣衆之難,心中要時刻裝着羣衆,想着羣衆之疾苦。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發揮x先鋒模範作用,堅定信念,加強業務學習,立足本職,提高業務水平,做好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5

貧困山區的致富帶頭人 貧困家庭的脫貧主心骨

_,42歲,中共黨員,_市_縣_族鄉_村人,現任_縣_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堅守大山11年,從一名返鄉創業人員一躍成爲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引領帶動當地羣衆種植反季節蔬菜15000多畝,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讓綠色蔬菜成爲高山鄉鎮的支柱產業。

“我只是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

8月27日,記者在_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蜿蜒跋涉,終於驅車來到了深藏在大山裏的_公司“菜藍子”基地。

所行之處,記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裏全是蔬菜,有蘿蔔、甘藍(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蔬菜成熟後,都將送到_的公司裏去,集中粗加工後再運向外地銷售。

汽車在蔬菜園子裏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鐘後,到達了_農業開發公司。剛下車,記者看到該公司門前的壩子裏,十多個婦女揹着揹簍,圍着一個穿着西裝的男子討論着什麼。“那就是我們此行要見的人_。”工作人員說。

“賬單子拿過來我看看,你家裏今年不錯哦,兩個月收入4000多。”_數着人民幣,微笑着跟對面的婦女交流着。

“這還不得感謝你,沒得林老闆的大力支持,我們這些菜早就進豬圈了。”旁邊的婦女跟着附和起來,隨即就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

我們並沒打擾這和諧的一幕,十多分種後,挨個數完錢,這些婦女們滿帶着微笑和收穫離開,_才注意到我們的到來。

“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聽扶貧辦的人說你們要來採訪,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其實沒什麼好採訪的,我只是一個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_說,剛剛那些婦女,都是周邊零散的村民,自家種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揹簍一揹簍背過來賣的,只要能變現的農副產品,_一律收下。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

1993年,_高中畢業後,便遠赴_磚廠打工。但他對笨重的體力活兒沒有興趣,輾轉來到山東壽光蔬菜基地做經紀人,他敏銳發現其中商機無限,便將經紀人活動流程記錄了下來,準備將來回鄉創業。_年,_聯繫到廣州江南蔬菜批發市場的一位老闆,一邊負責生鮮配送,一邊學習觀察批發市場的運作方式,累積了經驗。

_年,_回到家鄉,依靠打工賺回來的經驗和資本,結合本地特色,個人投資150萬承包土地300多畝,利用龍橋鄉1200至1800米的海拔優勢,發展高山無公害反季蔬菜。

“根據在壽光和廣州學回來的經驗,一開始就施行‘訂單農業’的模式,跟周邊農戶協作發展。”_回憶說,那時候規模還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順利,農戶賺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來了,這時候他便想着擴大規模發展,於_成立了_農業開發公司。

“成立公司的這一年,由於不懂種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術,僅收穫期的一個月就虧損了80萬元,這一棒差點將我打趴下。”_談起往事仍心有餘悸。“還好當年打工時結識的_老闆聽說後,派出3名技術人員駐地指導了近兩個月,救我於危難之時,在下一個收穫期的兩個月時間裏,終於實現了扭虧爲盈。”

這更堅定了_的信心,他決定進一步擴大規模,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百姓發財,公司發展”的目的。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_這樣說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纔算富”

在_的倡導下,公司積極履行企業幫村產業帶動責任,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後合同價回收”的方式,以“訂單農業”示範帶動_族鄉五個村_多戶村民,對所有貧困戶交售給公司的蔬菜給予40元/噸的額外補助。

“好多貧困戶逐漸富裕起來了,都走出了貧困。現在公司幫帶的村民中還剩下200多戶貧困家庭。”_說,這200戶當中,有21戶是深度貧困戶,他把這21戶當成重點照顧對象,採取“無形股”的方式進行重點幫扶,同時聘用到公司做幫工,加上土地分紅等利好,_有信心在一年時間裏讓這些農戶實現脫貧。

爲此,我們走訪了深度貧困戶黃思波一家,因爲他也是領到提前分紅的貧困戶之一。從種植基地出發繼續深入大山區近半個小時的路程,到達黃思波家中,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

“旁邊這兩間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電視、洗衣機、農耕機等。”黃思波帶着我們參觀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舊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裏,與新房構成了鮮明對比。“兩個女兒一個上大二了,一個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總種菜,這一年不知道怎麼過日子。”

據黃思波講述,在種菜之前,靠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一年收入只夠家用,更別談孩子的學費了,那一年兩萬多的支出,讓農家漢子覺得十分無力。

在黃思波的蔬菜地裏,_帶着技術人員將近段時間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特別傳授。“一定要注意管護,對病變的菜要及時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墊資你直接拉過來,把你女兒上學的錢先準備好。”_知道黃思波的難處,主動提出欠款提肥,後期出產再支付,這無疑解決了黃思波當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總的幫助下種了20多畝蔬菜,大部分是蘿蔔,保守估計收入在6萬元左右。”黃思波信心十足地說,今年完全不爲孩子們上學的事發愁了,這得感謝_的真心實意的幫助。

我們探究_真心真情幫助貧困羣衆的動力從何而來,_這樣回答我們,“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纔算富’的道理。”

_將公司發展植根於家鄉廣袤的田野,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廣大羣衆脫貧致富的夢想,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後獲得“_縣家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_縣優秀私營企業”“_市民族團結先進集體”、“_市種菜能手”等稱號;_個人曾當選_市第三屆勞動模範、_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被評爲_年_市優秀共產黨員、_年_市科普惠農帶頭人、_市首屆“十佳”返鄉創業明星。

脫貧攻堅個人心得體會2023篇6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是全面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扶貧的道路上,無數扶貧幹部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他們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個山村,爲村民的吃穿住行傾盡全力出謀劃策,爲祖國走向繁榮富強鞠躬盡瘁奉獻青春,用他們最熱誠的心爲貧困人民送去了黨的關懷和溫暖,他們是脫貧攻堅戰場上“最美的風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溼了肺腑,卻架起了幸福的橋樑。要致富,先修路,要變好,先建橋,人民要富起來,需通過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來促進增收,如此一來,修路建橋變得格外重要,它不僅是大山村通往繁榮富強的成功大門,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溫暖之門。此時,我們扶貧幹部站出來了,他們組建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協同我們的村幹部以及無數幫扶責任人共同構建起強大的扶貧隊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鱗在燦爛的朝霞下自由競躍,這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映襯在安靜的小沙灘上,用他們的辛勤奮鬥爲村民建起一條條寬廣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橋樑。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終於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叢地,灑滿了汗水,卻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得繼續奮鬥。這時,我們的扶貧幹部走村入戶協調村民舊房改造、搞拆遷、引水源、拉電線,落實國家房屋改建政策補貼,爲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滿山村矗立着一棟棟明亮的小樓房,充滿生機的夜晚,村文化廣場響起了動聽的歌聲,村民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看着溫馨的家園,村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個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溫暖的氛圍中。這道道“最美的風景”在山野叢地認真繪製着畫卷,讓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爲一個個善良淳樸的鄉村農民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終於煥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間泥坑,污濁了腳步,卻邁向了勝利的港灣。房子建好了,就該認真思考如何解決生計,發展產業促進村民經濟增收了。我們的扶貧工作隊難題又來了,要如何讓我們這羣憨厚淳樸但無專項技能的村民改變陳舊的思想去實現勞動致富呢?要如何讓我們的山野田地發揮最大的作用帶來勞動豐收呢?於是他們召集村民搞創業培訓,做思想工作,拉投資贊助,成立農村合作社,聯繫本地企業工廠,幫助村民穩崗就業。山上的茶花開起來了,地裏的果實紅起來了,家裏的豬牛壯起來了,就業的人多起來了,口袋的鈔票滿起來了,文明禮貌的習慣、幹事創業的作風好起來了。朝霞倒映在田間,這道道“最美的風景”在脫貧勝利的港灣中不斷髮光閃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終於富起來了!

閃爍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這一道道“最美的風景”,是支撐羣衆脫貧致富的脊樑,他們的默默付出與奉獻,帶着滿腔熱忱與激情來到這片熱土,希望能留下堅實的腳印,灑下辛勤的汗水,收穫一份喜悅與自豪,成功托起貧困人民闊步奔向小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