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故事心得體會300推薦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38W)

體會是我們有感而發,受到啓發而寫的,體會是寫出對自己觸動最深的思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故事心得體會300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故事心得體會300推薦7篇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1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爲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着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優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通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爲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着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爲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持並引導鄉村精英羣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羣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爲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爲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2

?用高光青春打造青年戰疫鐵軍】

有人說青年是太陽,青春是光和熱;有人說青年是河流,青春是浪和潮,還有人說青年是巍巍高山,青春是土和石。儘管說法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地彰顯了青春是青年一代特有的標誌,充滿了蓬勃春光盛之朝氣,蓄滿了牛犢不怕虎之銳氣。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青年人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自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與疫情進行着艱苦卓絕的鬥爭,以赤子心和戰鬥力建強青年戰疫鐵軍,在疫場之上搏風擊浪,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青年戰士,在猛志固常在的堅忍剛毅中詮釋青春擔當。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在抗疫一線,親人不在身邊,家中的那盞燈遠隔千里萬里,在抗疫一線,疫病的複雜性、難治性無法預估,馳援武漢山幾重水幾重困難更幾重,但青年們還是義無反顧地走出舒適區,投身疫場成爲戰士,歷經摸爬滾打和千錘百煉,臉上的堅忍剛毅從來未變,心中的堅定信念分寸未退,青年戰士用實際行動詮釋着青春擔當。他們和病毒搶時間,爲了降低病死率,爲了降低危重症的發生率,爲了加快縮短疾病的療程,他們穿着成人紙尿褲,在隔離病房一戰鬥就是一整天!疫情無法擊垮青年一代猛志固常在的青春,他們堅忍剛毅的面容背後是青年一代拼搏進取、奮發圖強、力除疫病的深沉意志。

青年戰士,在金就礪則利的深雕細琢中收穫青春成長。過去,一提到90後,戲謔之語便紛至沓來,非主流既宅又腐垮掉的一代等標籤成了罐頭容器,被強行定義的90後成了罐頭裏的沙丁魚。如今,他們奪罐而出、跳出圈定,經受磨難的考驗,接受成長的塑造,多面擔當,逐漸成長爲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抗疫一線,青年戰士忙碌的身影、專注的模樣將成長揉進了青春中,開出了最絢麗的花朵。他們在專注投入每一項工作職責中成長,在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傾情奉獻中成長,在夜以繼日的學習和堅守中成長,在青春向黨、踐行使命中成長,他們用抽枝拔節的成長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成爲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他們接過前輩的接力棒,肩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讓青春充盈着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豪氣,也讓這青春成長爲戰疫隊伍灌注了戰勝疫情的強勁動能。青年戰士,肩能挑樑、臂能挽弓、能幹大事、能成骨幹,是疫情防控中的中流砥柱,更是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青年戰士,在會見立功勳的光榮夢想中激盪青春力量。魏源有言: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青年的夢想,繩武於前賢,熔鑄於大我,建功立業於新時代。他們既有枝葉關情的憂樂情懷,又有兼濟天下的壯闊胸襟,將個人夢想與民生福祉緊扣、與時代脈搏同頻、與民族未來相連,激盪出了最深的青春力量。面對疫情,青春力量就是守護力量,山西青年樑芮銘在泰國機場向返華乘客免費發放口罩,直到乘客全部返程;青海玉樹的年輕藏族姑娘在地勢險要的通天河口卡點蹲守,成爲海拔4200米之上的守護者……青春力量在全國各地涌動澎湃,青年戰士各展所長、各盡其能,有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青年醫生護士,有社區門口、高速路口、村道出口的守門青年,有配送生活物資的青年志願者……他們用會見立功勳的光榮夢想照亮前行道路,用功成必定有我的金色夢想激盪青春力量。青年戰士,並非生而英勇,但關鍵時刻他們選擇了奮勇前行,用戰必英勇唱響青春凱旋之歌。

青年戰士,意氣風發與疫戰。以揮斥方遒橫掃遮眼浮雲,以同心枝葉綻放青春芳華,用青春築牢抗疫防線。他們的青春是領跑飄揚之旗幟,招展的朝氣與銳氣是防疫一線的強大戰鬥力,他們的青春是春雨淋洗過的太陽,熠熠的光芒與能量是防疫一線最動人心絃的風景。青年戰士,在爲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用高光青春打造了一支無往不勝、無堅不摧的青年戰疫鐵軍!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3

不久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神話故事》。

這本書一共有27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精彩無比,內容豐富多彩,文字簡單易懂,並且具有極深的教育意義,讓人讀後受益匪淺,同時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裏面有許多個爲我們所熟知的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闢地、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禹治水這個故事。

大禹他爲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寧靜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帶領百姓和搞破壞的敵人作鬥爭,積極地千方百計想辦法治理洪水災害,他用了長達十三年的時間疏通了九條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爲可貴的是,爲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災害,大禹他曾經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家門和親人團聚。正因爲大禹他有大公無私的忘我精神,因此最終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百姓的愛戴。

從這個故事中,我讀懂了,要想做好並做成一件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難險阻的決心,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最後的成功。

對於我們來說,努力了、奮鬥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穫,現在我們只有好好學習,不怕辛苦、勤學、多問、多練,這樣才能學有所得。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4

國家的興衰,取決於教育;教育的興衰,取決於教師。 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很難找出比教師更受敬重的職業。只要用真誠的心去感化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引導學生,只有真的愛學生才能當之無愧地說愛教育事業。教育家斯霞曾經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言談舉止,爲人處世,衣着穿戴……都是學生私下議論的話題。爲人師表不能說一套做一套,應嚴以律己,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成爲學生的表率。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書育人是師德師風的關鍵。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爲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浪頭上行舟,難免驚心動魄,但也有欣慰與歡暢,誰說不是呢?選擇了教師職業就選擇了艱辛和挑戰。胸無點墨,混跡社會,腰纏萬貫者大有人在,但我們無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個濫竽充數的教師堂而皇之立於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聖講壇。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爲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師。

師德師風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羣體問題。個人師德師風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裏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羣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師風問題就演變爲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爲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

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佔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說,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爲作風。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的重要,因爲,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爲人師表”等;江澤民同志也說過:“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爲人師表。” 綜上所述,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倡導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育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爲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爲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爲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約束的基礎上,也需要廣大教師提高自律意識,自覺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習慣,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師風。

我認爲要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愛崗敬業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尊重學生 每一位大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把學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纔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努力進取 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

-----以身作則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爲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5

一、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習總書記說:治貧先治愚,要緊緊圍繞教育脫貧的根本之策,堅持發展教育,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用知識的力量改變落後的思想,提高文化素質,爲青壯年就業培訓打下堅實基礎,爲脫貧注入文化的力量。當前正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要嚴格落實上級關於貧困地區的教育政策、經費落實情況,着力解決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不讓貧困子女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確保教育資源公正公開。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保障青少年兒童的教育權利,確保未來一代是富於思想文化、身懷科學技術的一代,才能在奔向貧困致富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二、精準扶貧,改善基礎設施。當前我區的道路基礎設施已經得到極大改善,但仍有部分偏遠山區的村屯之間存在道路不通、通信不暢等問題。近幾次下鄉到山區農村發現,道路不通、通信不暢嚴重加劇了貧困的程度,偏遠山區的羣衆當前迫切希望道路通村、信號全覆蓋,讓本地特色產業產品運出去,讓外面的新興科技進得來,雙向融合促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同時便捷的交通條件和暢通的通信技術也更能留得住有志創業的回鄉青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作爲土生土生的原著居民,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更爲熟悉瞭解,如何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他們更應積極參與建言獻策,着力破貧困。

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攻堅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解決,要創新脫貧新思路新方法,立足當地人文旅遊、特色產業、特定環境資源等各種因素,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強化產業和就業扶貧,讓羣衆既能在家門口就業又可兼顧家庭照看老人兒童,既穩定了家庭又保證了收入,有效調動就業積極性和創造性。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6

一顆孤單的行星懸浮在宇宙中,等待人類去探索。她就是我們的母親——地球。

你知道人們是怎樣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嗎?你知道什麼是地理學嗎?美國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先生用平易近人、生動流暢的文筆在1932年寫的這一本《地球的故事》,將我們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科學常識以及裏面的花草樹木,都變得生動形象、有情有義。在我們面前呈現的,已經不再是那難背乏味的,一個個我們看不懂式子、知識點。他在房龍先生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個貼近生活,易懂的小實驗、假設,就如同魚兒在水裏遊那般靈動。

我其實一直都不喜歡看科普類的書,因爲我覺得看這種書會頭疼,裏面有三分之一的我看的懂,三分之二的看不懂,尤其是一些公式。但是當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就被吸引進去,但同時也驚呆了,讓我不由得驚呆了是他跟其他科普書不一樣的地方,公式很少,這讓我這個喜歡科學,但因公式不看科普書的人一蹦三尺高,媽媽以爲我哪根神經搭錯了,着實讓她嚇了一跳。他假設每個人都高180釐米、寬45釐米、厚30釐米,那麼用一個長、寬、高各800米的大箱子就可以像裝沙丁魚罐頭那樣,把當時世界上生活的約20億人全部裝進去。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大可能,但真的計算,就會發現,這個答案是挺準確的。他假設地球的兩極就是用一根織毛衣的鋼針,從一個橘子或柚子中間穿過,鋼針穿入和穿出的兩個點就是這個球體的兩極,也相當於地球的兩極,南極和北極。這樣的假設還很多,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假設,將原本難背的式子融於我們的腦中。這讓我的思維跟着一同轉起來。再請問,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們一定會想當然籠統地回答:地球就是個園球呀!但其實不然,地球並不是標準的圓球,而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兩極稍顯扁平。看到這我不禁驚歎道,原來,就是地球的形狀,也有很多奧祕的,以前的我,一直以爲地球地球,他就是個圓不隆冬的球體,哪裏會想到,他竟然會是一個橢圓形!平常在電視上電腦上看到的卡通地球一直是圓形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故事,如:地球的構造;英國的地理知識以及中國:東方文明古國。無不讓你驚歎地球的魅力。房龍先生在最後一章提到了珍惜並善待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大本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人類發展的空間。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愛護地球,與地球和諧共處。房龍先生的話令我陷入沉思。其實我覺得,不僅平常不能傷害地球,在探索研究中,也不能傷害地球。

故事心得體會300篇7

最近一段時間,我懷着崇敬的心境學習了,回觀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一句毛主席的詞在腦海中浮現“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過的路程更是艱辛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中華大地千瘡百孔,滿目蒼痍,餓殍滿地,內有軍閥連連混戰,外有帝國主義炮火轟打,可是,爲了解民衆於倒懸的黨的創始人們,偉大的革命先烈們,頂住了重重壓力,於1921年創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爲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強,已經走過了xx年輝煌的歷程。

這xx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可是我們的前輩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期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學習黨史心得體會。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是在改革開放、不斷髮展的今日,我們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

應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從1949年建國到20xx年,中國從中國共產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從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窮二白到今日成功承辦了奧運會、世博會,取得的成就和發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國際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這一切讓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讓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自我的歷史使命,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在黨的歷史發展的不一樣時期,黨的先進性始終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一條紅線。在戰爭年代,我們黨用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思想推進黨的建設,開闢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當時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爲: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爲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直至革命鬥爭的最終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異常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結合起來,構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這期間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爲: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昂揚的鬥志,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率先示範,進取進取,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紀新階段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這是黨在新時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先進性的生動體現。今日我們的中國人民,在中央領導團體的帶領下闊步前進。學習黨史心得體會。

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今日,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爲了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鑑歷史,解決好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爲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我市實施清水工程,這是我市創立生態城市、構築生態宜居高地的重要資料,也是發展低碳經濟、改善人居環境、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爲參與其中的一名黨員,我應當時時發揮一箇中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執政爲民,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

清水工程建設任務艱鉅、時間緊迫,職責重大,這是一場治理水環境的攻堅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取響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結合各項工程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景尋找工作重點,堅持靠前指揮,減少層次,解決問題,深入調研,綜合分析,找準難點,突破瓶頸,持之以恆地抓好落實,踏踏實實把清水工程做好,爲天津建成生態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着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瞭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學好黨的歷史,瞭解過去才能把握今日,把握今日才能創造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