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電影飄讀後感參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7.75K)

讀後感指讀完一本書後把心裏的思考通過文字撰寫出來的書面表達,編輯一篇讀後感幫助深化大家對名著片段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電影飄讀後感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飄讀後感參考7篇

電影飄讀後感篇1

夜深了每個人都已經進入了夢鄉,然而我一個人獨自坐在電腦前看着霸王別姬。這部劇看起來是一部和很老的劇,拍攝也不是很高清。但它莫名中戳中了我很多淚點。一直哽咽着,含着淚水看完這部電影。

?霸王別姬》是由張國榮,張豐毅,鞏俐這三位明星主演的。是第一部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內地電影。此境界可表演的可歌可嘆。

程蝶衣和段小樓是從小在戲班子裏面認識的。蝶衣是妓女的孩子,長了一張秀氣的臉蛋,就像女孩兒一般。在戲班子裏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他們的訓練已經超出了人可承受的地步。記得一個孩子受不了此折磨,上吊而死。蝶衣爲了一句我本是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在蝶衣的心裏他與戲已經結尾一體,一直在說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爲此他捱了不少打。這個時候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對於自己所愛興趣如此癡迷,該是多麼敬業啊!但在他爲公公表演後,被那變態的公公拉去糟蹋。這讓我的心沉澱了,感覺到那個時候真的是黑暗呀!看到了蝶衣眼中的恐慌,但他無法掙脫。自從段小樓和程蝶衣的霸王別姬京劇火了以後,他倆真正的成了他們心中的角兒。而段小樓不知道的是,這麼多年來,程蝶衣愛上了他,這是多麼癡醉的同性戀啊!可段小樓是個直男,根本不懂,娶了妓女出生的菊仙。那個時候看到程蝶衣內心的複雜,我哭了,程蝶衣也哭了,他成爲了別人的所謂“紅顏”。自此開始沉迷於鴉片。一天天活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日本人進城了,霸王別姬依然在唱。蝶衣爲了段小樓爲日本人唱戲。但他並不後悔,因爲,在他認爲,日本的那個將領是懂京劇的,他並不是賣過,他只是爲了京劇文化。正是如此,發生了那幕,段小樓告發程蝶衣賣國,而蝶衣忍無可忍說出了菊仙的妓女身份。最後的最後菊仙上吊自殺了。一切就這麼完了,讓人不知道該怎麼說,應該說是的不是,還是說人性的自私。自此多年以後他倆以一場霸王別姬告終,蝶衣拿劍自殺。一切就這麼完了。

淚水嘩嘩的流的,嘆的是電影的劇情過去感人,但悟的是,當時的社會,當時的人的內心,讓人難以揣測。我爲自己生活在新中國感到慶幸,也爲那些活在黑暗社會的人感到悲哀。只希望一切都恢復平靜。

電影飄讀後感篇2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

看完《活着》,想說說關於"活着",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當我們聽着故事的敘述者——福貴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感覺着他活着的狀態一點點變化:年少無知時,萎靡地活着,無視妻子的艱辛,無視父母的關切,無視現實的責任;風雲突變後,掙扎地活着,戰場上經歷生存的殘酷抗爭,生活中面臨活着的底線挑戰,情感上體會爲父爲夫角色的重擔;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着,無牽無掛,無淚無述,也無慾無求。"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們會默然發現,活着是一種狀態,僅僅一個詞,悲慘抑或苦難、淒涼、無奈,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小說以時間爲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着大學聯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那到底該怎麼活着?

老人對生命的態度總是讓我很敬畏。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動盪後,眼前的一切都已經變得無所謂了。他們不擔心是否會被炒魷魚,不擔心是否有戰爭,不擔心下一週的股市行情——或者說是不願去操心了。這就如同餘華所說的——就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這麼說來,老人的態度也就是孩童的態度了。在我們絞盡腦汁去尋思到底什麼是活着、該怎麼活着的時候,造物主在我們背後偷偷的笑了。原來,他早已把答案告訴了我們——終點就是起點。我們在一開始就已經手握答案,只是這輕易而來的結論在沒有經歷現實的驗證之前我們不願意相信。於是,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驗證它。驗證結束,生命也就接近終點了。

呵呵,無數大家都說不清的事,我怎麼又能說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餘華的《活着》以後說一些關於活着的話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們去多言。我們還是像福貴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然後在無所事事的時候,跟一個路過的人一起翻閱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憶,最後拍拍屁股,在夕陽下抽着菸斗回家去!

電影飄讀後感篇3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爲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爲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舊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車伕,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車,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於是,他省吃儉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但是那時是抗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稀裏糊塗地被抓去打雜,更痛苦的是他的寄託—車,也被奪走了。千辛萬苦逃了出來,回到“仁和廠子”繼續拉車。但是痛苦還沒結束:廠主劉四爺的女兒虎妞看上了祥子,並誘惑他,祥子上了當,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於難產。

從此以後祥子就墮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見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車也不去了,吃喝嫖賭的惡習也染上了,他可以爲金錢出賣朋友,徹底淪爲了行屍走肉。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說,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如果不是他們的迫害,祥子也不會從充滿希望走向墮落,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着自己目標的人最後卻淪爲了社會垃圾----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嗎?也許這纔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

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爲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對於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但我們可以在追求的過程中慢慢改變。畢竟明天會怎樣?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今天。

電影飄讀後感篇4

在我看過的所有影片中,《肖申克的救贖》是最能打動我的一部影片。特別是劇中的男主人公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黑夜,衝破監獄的圍牆越獄成功後,伸出雙臂擁抱自由的經典畫面,更是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靈。這是對自由的渴望,更是對生命的致敬!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一般被認爲是一部勵志片。但是,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部勵志片,更是一部探討生命,自由以及人處於逆境中所迸發出來的超乎想象的潛能的影片。

影片故事集中發生在一個叫肖申克的監獄中,四面都是高牆柵欄,只有擡頭仰望天空時,纔會發現外面還有另一個世界。主人公因爲法庭的的誤判而被監禁在這裏。或許,許多觀衆都會認爲主人公的後半生都會在這裏度過了。對於監獄裏的其他犯人來說,這裏或許就是他們以後的歸宿。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整天就是打架,賭錢,絲毫不在意大牆內外的不同世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已經不存在監獄這堵牆了。他們已經放棄了對生命和自由的渴望,但是,對於主人公來說,他沒有放棄……

起初,主人公表現的與其他犯人沒有兩樣,只是一直比較沉默寡言。然而,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孰知這長久的沉默是爲那最後瞬間的爆發而積蓄着巨大的能量。主人公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給監獄長洗錢而受到重用,而後又堅持每週給監獄上級寫信,要求撥款在監獄建圖書館。在堅持了幾年的每週寫信後,監獄上級終於同意撥款建圖書館。就這樣,主人公一步一步,悄無聲息的實施着自己的計劃,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黑夜,主人公終於衝破了監禁他20年的監獄。。當監獄長看到那幅畫底下的那個大窟窿時,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觀衆無不爲主人公的聰明智慧所折服,真是大快人心!

20年的時間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消磨一個人的耐心。但是,影片中主人公卻沒有被時間所摧毀,卻顯示出了更強的生命鬥志。當人處於逆境中時,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但是,當你對生命和自由有強烈的渴望和追求時,積聚在你內心深處的巨大潛能就會迸發出來,這就是生命的力量,讓我們向生命致敬!

電影飄讀後感篇5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用寥寥數語,道出了千萬人的想法。項羽啊,項羽,你爲什麼不肯過江東呢?我想,或許現在我已經知道答案了吧。

在鴻門宴上,劉邦爲什麼可以逃脫呢?有人說是因爲項伯,他把軍機泄露給劉邦,還處處維護劉邦;有人說是張良,他爲劉邦出謀劃策,掩護劉邦撤退;還有人說是樊噲,他粗中有細,怒斥項羽,說服劉邦離開。但是,僅僅是這些就可以讓劉邦輕易地離開項羽的萬軍之中嗎?不,不可能。歸根到底,還是因爲項羽。

項羽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胸無城府、講義氣,相比起在鴻門宴上用陰謀詭計把劉邦殺死,他情願和劉邦兵戎相見,還有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自大。當一個人在某方面擁有遠超一般人的能力的時候,他就會很容易變得驕傲、自大。項羽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他也沒有跳出這一定勢。他的這種“驕傲”往往會受到後世人的指責。他們憑什麼指責項羽?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要收斂,一定要“謙虛”纔對嗎?項羽他是一個率直的人,他不屑於那麼虛僞,而表現出一個真正的自我。

對於項羽,我曾經想過很多如果。如果他肯聽取范增的計謀;如果他肯接納韓信;如果他肯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如果他肯渡過江東……所有的這些這些,哪怕只發生一個都足以改寫歷史。但現在我知道沒有如果。原因很簡單,因爲他是項羽。他忠於自己,沒有人可以動搖他的信念,所以作出了許多錯誤的決定。所以范增也不得不發出“豎子不得與謀”的感慨,最終被項羽氣走了。忠於自己有錯嗎?這個本身沒有錯,但錯就錯在他身處的地位。他作爲一個君王,是權力的鬥爭中心。在其位,謀其政。在這樣的鬥爭中,謀略與城府必不可少,猜忌與陰謀永遠長存。相比起君王,項羽更適合成爲一個俠客。一個醉意江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

無論怎樣,事實永遠不會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是在心中記住這樣一位永垂不朽的人物。讓他永遠地活着,活在我們的心上。

電影飄讀後感篇6

大漠孤煙很直很直,猶如一個大大的聳插蒼穹的感嘆號,敘說着無言的滄桑;長河落日好圓好圓,蒼涼和悲壯一覽無遺地瀉在茫茫戈壁上;駝隊,總也絡繹不絕,負重跋涉在漠漠沙原上,不甘寂寞的駝鈴在夕陽下,叮叮噹噹……

生逢末世,清王朝在內憂外患的夾攻下已成殘燈末廟,氣息奄奄的老舍先生是以平民而躋身文壇爲數不多的文學佼佼者。可見《駱駝祥子》濃郁的古都風情,市井氣息在老舍先生的妙筆生花下使京腔京韻的《駱駝祥子》散發出不可替代的藝術魅力,在文學上何等顯赫,讓中國文學真正擁有了勞動者的窮苦世俗社會風情的“譚叫天唱《定軍山》”。

車伕的圈子,大雜院的生活,隨同祥子的命運走向絕望,走向暗淡。祥子帶着中國農村破敗凋敝的大背景,帶着農民的質樸和固執,也帶着自己一份勤勞與堅忍走向了我們的生活。也正因爲如此,祥子認準了“拉車”一行,憑着他的堅毅和率性,終於成爲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車伕。堅韌不拔、恆心和毅力不正是做人處事之道?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國當時社會環境是軍閥混戰,容不得他有絲毫的個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擄走,失去了洋車,只牽回了三匹駱駝。但是風雨嚇不倒祥子,他倔強地反抗着命運,克己地拉車重新白手起家。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正如俗語所言,人生的道路並不都是那麼平坦的,千辛萬苦得來的積蓄又被偵探敲詐洗劫一空,圓車夢再次成爲泡影。爲了追求自己一直嚮往的理想,他再一次擁有了自己的車子,但這一次是以與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爲代價的。好景不長,虎妞死於難產,祥子人車兩空。加之又失去他喜愛的小福子,連遭生活打擊的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它不再像從前那樣以拉車爲豪,它厭惡拉車,厭惡勞作。

電影飄讀後感篇7

?芳華》展現的不是一個人的青春,而是一羣人的青春。一羣正值芳華的青蔥少年,滿腔熱血,本應去享受愛情萌動的心悸而忐忑。隔着一個時代往回看,感覺很不一樣。

一羣十幾歲的年輕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面對鮮血和生命的消逝。殘酷的現實不斷的傷害着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面對時代巨大的變化,他們在迷茫,徘徊,又在堅持。一邊失落着,一邊懷念着。一邊天涯海角的尋找着。當市場經濟到來的時候,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來的重新的起點。一個懷揣夢想熱愛生活的年輕人,一個在戰爭中對生死淡然處之的英雄。

那個年代出了很多英雄,也出了很多極惡之人,結果英雄終於還是經不住真理的考驗,恢復了本來的醜惡和地位,所謂的極惡之人卻能脫穎而出,爲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你把最好的芳華獻給了你的祖國,卻承受了被拋棄的命運;你本身是個熱愛自由的人,你本身也向往愛情,你本身天真爛漫,卻把芳華送給了戰場…你本身可以變得更好,你只是活錯了時間……

不管是林峯還是小曼,於他們而言,愛就是,我喜歡你,我願意爲你,至始至終,保留那顆初心,不管你如何對我,但我知道我的心想怎麼對你。不計較得失,不計較過往,只想單純的守住那段美好,回報那點你爲我。人性是時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人是有思維的,也是有思想的,人類集體思維和思想推動時代變化、發展和進步,因此,應該是人性冷漠讓時代變得殘酷和冷漠。

所以,人,不論在哪個時代,內心不能沒了自己!時代大環境下的人們,非常容易迷失自我,總是迫使自己相信大衆觀點都是對的,無法反駁的,可是當你回首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都是背叛了自己。

?芳華》讓我們在眼淚中唏噓中,深深緬懷自己終究早已逝去永不復返的青春,花樣年華、情竇初開、飛揚文字、指點江、中流擊水、豪情萬丈……誰的青春不芳華?“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