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邊城》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81W)

  《邊城》心得體會5篇



《邊城》心得體會5篇


《邊城》拾起這篇小說,感悟油然而生。下面是本站職業小編和大家分享學讀邊城心得體會5篇。提供參考,歡迎閱讀。

篇一

《邊城》給我的感覺是:茶垌這個地方風景優美,生活也很安定,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過下去,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又總是有一些說不出的哀愁和惆悵,他們像是沒來由地就這樣產生了,又像是由多方因素引發的。但是這樣的哀愁和惆悵似乎不壞。在那樣美、那樣安靜和溫柔的自然環境裏,連哀愁也是那樣美,那樣安靜與溫柔。而且它總是淡淡的,不太多,但總縈繞不散。

究竟是什麼使人愁呢?翠翠的生活雖然也安定,但她的外公故去了,這是令人難過的;她喜歡儺送,然而儺送卻不知什麼時候回來,甚至可能永遠也不回來了,這也讓人難過。儺送爲什麼不回來了呢?因爲他喜歡的是翠翠,在渡船與磨坊之間他更願意選擇渡船,但他無法忘記也正是翠翠間接導致了大哥天保的死。他心裏有個疙瘩。這是很令人難受的,並且像是永遠找不到解決方案——他沒有辦法忽視大哥的死而迎娶翠翠。我們也沒有辦法。於是他選擇了離開。我想儺送對於大哥的死也是愧疚的,他也許會覺得,若自己沒有也喜歡上翠翠,那就不會有後來的事,大哥也不會死了。可是人死了,再怎麼覺得愧疚也無法補償,只是愧疚會在你的心上挖出一道口子來,一旦想起,傷口就會涌出血來,止也止不住。

只好試圖忘記。忘記這一切。試圖。

因爲我們不能沉浸於過去的傷痛而忘記以後的生活。

我想,如果我做錯了事,對不起某個或某些人,心中非常愧疚卻又無法彌補過失,我該怎麼辦。我所能想到的便是:應當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以後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爭取不再犯這樣的錯誤,爭取不再傷害到別人。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另一個問題:怎樣纔可以盡力不虧欠他人呢?也許要“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要“盡忠職守”,做自己該做的事,不違法不逾矩,好好生活吧。也許盡全力去做到該做的事,就可無愧於他人也無愧於己吧。但這都是很理論上的。身處儺送這樣“自己與大哥喜歡同一女子間接導致大哥意外身亡”的境況下,不感到愧疚是不可能的吧。可是,這是儺送的錯嗎?不是。這是翠翠的錯嗎?也不是。儺送喜歡翠翠有錯嗎?我不認爲愛情是能說有錯的,因爲愛情幾乎是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的,它要來就這樣來了。天保的死是個意外,是不幸的。而不幸前面那些間接因素,我把它們理解成不好的巧合。人無法左右天災,也無法控制不幸的發生,無法解釋那些情感的產生與消亡,最後只好無奈地說:這就是命啊。

再回頭來看翠翠的愛情悲劇。翠翠和儺送本是兩情相悅,最後卻沒能像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那樣走到一起,反而是一個遠走他鄉可能一去不返,一個留守舊地只能默默等候,不可不謂之悲。我覺得儺送甚至不怎麼知道翠翠也喜歡自己(也可能他知道,只是我沒看出來)。用現代人的思維想,要是翠翠能夠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她喜歡儺送而對天保沒有意思,也許不至於發展成愛情悲劇。但翠翠沒有直接說出來,這也許是因她害羞的性格,也許與時代背景有關。那個年代肯定不如現在這麼開放,因此很多話都得轉彎抹角地說,既然要轉彎,就可能有意思說不明白的情況,還可能產生誤會。我記得儺送有一句話說翠翠的外公轉彎抹角的,後來整本書看完再想起那句話,就覺得很惋惜。說話拐彎子,有時候有點做作,似乎也不是什麼大錯,但好像跟這個悲劇也脫不了干係。確實,有些事情真該直白說出來的,坦誠一點真實一點會好很多。生活中溝通還是挺重要的。但是像翠翠那樣的害羞性子,要直白說出來好像有點難……算了,還是歸結到命運上來。都是命啊。

我個人是很害怕看悲劇的。因爲會難受。看到天保死了那個部分確實挺難受的。但《邊城》這本書總體給我的印象還是寧靜溫和的。川湘交界邊上的小城,風景優美,生活安定,人們都樂於助人、淳樸善良。雖然一切都很美好,但生活還是會有一些讓人難過的地方,比如相依爲命的親人的離世,還有那個不知什麼時候纔回來的人。

但生活確實是很美好的呀,有如畫的山水,有善良的人們,還有山上等着你去摘的虎耳草。

篇二

邊城,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邊城姑娘,一個普普通通的渡船姑娘。

邊城裏的愛情,一個純粹懵懂的人生故事。

邊城,說的是故事,看的都是人生。

你,是其中哪一個呢?

湘西邊境,鳳凰廳,一個離開大城市很遠很遠的地方,有個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故事從一個老人、一個小女孩和一條黃狗開始。

老人是個撐渡船的老船伕,一生都在堅守在渡人過溪的崗位上,50多年來,風雨無休。女孩名叫翠翠,是老人的外孫女,從小跟着老人身邊長大,單純堅韌,乖巧的很。這條黃狗也是這個殘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通人性,識人心。

年復一年,翠翠見的人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慢慢的就長大了。

小城裏有一戶人家,父親叫順順,大兒子叫天保,小兒子叫灘送。一家人都是泅水的好手,兒子更是青出於藍。這樣本事的人,待人接物卻也慷慨大方,和氣親人,故爲人所稱道。

一次城裏端午節的邂逅,灘送在翠翠心裏留下了模糊的悸動,灘送也認識了一個特別的姑娘。

一次打着火把送翠翠回家的經歷,翠翠在天保心裏種下了情竇的種子,覺得這個姑娘長的真美。

像狗血劇情那樣,

兩兄弟都同時愛上了這個姑娘。

老人問,你要走車路,還是馬路?

車路,就是由爹爹做主,正正經經的請媒人上門說親。

馬路,就是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唱三年六個月的歌,把心哄走。

天保選了車路,找了人上門說親。

但是沒成。

因爲翠翠心裏有了一個模糊的人。

灘送看出了哥哥的心思,也不瞞着哥哥自己的心思,想和哥哥公平競爭,走馬路,一人一天輪着唱歌,誰搶到機會就是誰的。

第一晚,弟弟的歌聲就唱到了翠翠的夢裏。哥哥認輸了。

本以爲馬上會得到美好的結局,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卻不然。

哥哥出了事,淹壞了。再也回不來了。灘送覺得是因爲哥哥心繫翠翠,導致這樣的悲劇,邁不過心裏的坎兒,也不繼續唱歌了。但灘送又放不下翠翠去接納願意送碾坊說親的姑娘,故離開了茶峒,後來一去不回。

老人爲翠翠的終身大事奔波過數次之後,終於在一個大雷雨夜永遠的睡了過去。

故事的結局,只留下翠翠和那條黃狗。

好像是一個悲劇收場。

但細想也不盡然。

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我們不也還是照着自己的心意活過一場嗎?

有愛你的人,恨你的人,在意你的人,不在意你的人,有歡笑,有淚水,有辛酸,有幸福,有山有水,有天有地,不值得嗎?

人生本就充滿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你方唱罷我登場,下一秒總會更精彩。

邊城,一個小小地方,是一羣鄉下人的寂寞,這個小小天下,也是一羣自在人的狂歡。

篇三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的喧囂,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着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情節簡樸優美。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爲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着綠水,伴着黃狗,守着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着邊城鄉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爲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着翠翠併爲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於經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天真善良,溫柔恬靜的翠翠、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徵,都體現了理想人生的內涵。這裏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慾橫流、紛繁複雜的社會,這裏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着光輝!

篇四

初讀《邊城》,是沒有絲毫感觸的。直到後面讀了第二遍第三遍才逐漸有所感悟、體會。畢竟一本寫“小地方”“小事情”“小人物”的書是很難讓我們一下就理解的。

沈從文不愧是一個大作家,他把翠翠這個鄉村少女活脫脫塑造成了一個“大美人”。這美,不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而是一種純樸的美,一種初看不然細看入骨的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在美,他強調的是一種人性的自然。然而爲什麼要將這樣一個少女放在一個偏僻閉塞的鄉村,我想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果翠翠生在一個繁華的都市,生活在雕樑畫棟裏,那麼她與衆多知識女性豔麗女郎相比,她的美於是就沒有那麼自然了,或者你甚至就會理解成爲愚昧、呆板,這主要是因爲環境與之不同,不相符。但翠翠生活在山美水美的農村,那麼“人美”似乎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種環境裏的美是純真的,適合都市人的急功近利悖道而馳的,這就是沈公的高明之處,也是鄉村的可愛之處。

小人物沒有偉大的事蹟,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他們生活在不斷奔流的歷史長河中,就猶如細小的水流匯入其中轉瞬即逝。

但是,在沈公的眼中這種“小人物”是美的,他們平凡的生活,他們粗獷,但他們率真;他們平庸,但他們樸素;他們是真正的純如水、潔如雪。他們打漁務農,一輩子,自然自在無拘無束,真誠友好的生活着,也許這就是平凡的美。

這就是邊城他讓我們在官名利祿中翻騰打滾時,對淳樸的鄉村生活充滿嚮往,對自身的人格道德進行反思。

篇五

第一次讀《邊城》是在國中時,那時我對於沈老先生這篇小說是沒什麼感覺的,就單純地認爲文中的性格特徵十分鮮明,描寫異常細緻,僅此而已。

如今的我重新拾起這篇小說,感悟油然而生。的確,作者很用心的描寫了一個“世外桃源式”的鄉村社會,樸素的鄉風,淳樸的人們就像無數的的DNA,組成了一個如此大好的邊城。是啊,如此優美的環境,迷人的鄉土習俗,清新的鄉土氣息,誰不想去?而沈老先生卻說:“我主意不在引導讀者去那兒旅行,卻想借那兒一個小城小市中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的人和事牽連到一起時應有的一份哀樂,爲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一水,一舟,一老頭,一女孩,一切盡是那樣的愜意和美不勝收,然而這種野性原始的美卻不是沈老先生所追求的,他所要給我們的是“愛”,一種純粹的千姿百態的愛,。我一直在想,沈老先生所說的“愛”究竟是什麼呢?是翠翠的母親和軍官的糾纏不清?是翠翠對二老儺送的癡情?是大老天保對翠翠的喜歡?是厚道的祖父對翠翠的疼愛?還是所有人對於邊城山水的大愛?或許是沈老先生內心深處的記憶裏那一點點叫做純潔的東西罷。

在作者筆下,邊城的人們彷彿是沒有任何煩惱的,正如他所說,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還不曾爲這邊城人民所感到。邊城的人莫不安分樂生,過着熱鬧的節日。人們善良有責任感,熱情好客,種種好的元素似乎都集聚在了這小小的邊城,我不知道這一切的一切是沈老的臆想還是確有其事,我寧願相信這是真的。

記得沈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永遠只想用友愛和無私來回答這個社會的無情,這不禁讓我覺得他試圖用邊城善良、淳樸、正直、熱情來對照抑或抨擊都市上流社會的虛僞、懦弱、自私、勢利。的確,這個社會缺少愛,各種各樣的愛,需要愛,需要很多很多。也許邊城不富裕,沒有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都市生活,你可以說它窮,它一無所有。但是,邊城的人們很幸福,們它沐浴在愛中。它們很富有,它們從不缺少愛。

有這樣的一個地方,一條幹淨的河,有一個這樣的地方, 一羣純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