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有關圍城讀後感300字通用範文彙編

心得體會 閱讀(7.89K)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最新有關圍城讀後感300字通用範文彙編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最新有關圍城讀後感300字通用範文彙編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1

終於將圍城的故事讀完了。我很少會完完整整地將一本書讀完,但《圍城》確是個例外,感懷與自己成長路上“圍城”的困惑,想從中獲得解答一樣,我希望自己快快讀完它;而這部妙語連珠的書也使得讀者讀之並不乏味。

我羨慕錢鍾書的“癡人癡福”,還有就是他的好記性和從小養成的讀書的好習慣,以及他對生活的樂觀豁達,自己找樂子。

學者之爲學者並非偶然。

對《圍城》這本書,我也在邊讀邊尋找這些虛構人物身上的真實人物的影子。那些人物是那麼貼切和生動,栩栩如生,讓我覺得似乎某個角色就是我的某個身邊的熟人。其實我想凡人總是可以從這些小人物的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圍城中的比喻運用得讓我歎服,甚至可以有讓人回味的餘地,它不是某幾句話寫得精恰,而是整段話,或者就是你一口氣讀完的這本書。

我覺得趙辛楣這個人物最討我的好,我很喜歡這個人物——知世事卻不世故,精明、智慧又不算計,處世靈活卻夠不上圓滑(當然僅僅是我自己個人的觀點)。而《圍城》電視劇中他的扮演者是英達。所以就更平添了我對這個人物的幾分關切和喜愛。

書中的對話也比較精彩,至少我認爲對我是有教育意義的。

與錢鍾書相比,不少人會有相形見拙的感覺。大師畢竟是大師。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2

《圍城》是我認爲我有史以來讀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爲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3

讀圍城後真的好久好久了,總想寫點什麼記錄點什麼,看這本書我是非常認真的,許多地方我多作了記號,看好後本想立刻寫下感受,在網上看了一些人的讀後感,就不敢繼續了,我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真的不敢恭維,好像自己寫下來的別人早已記錄,想到的人家已成爲文章,原來越是好的書越難寫下想法和理解的透徹。可是作業有時那麼的急只好勉爲其難了。

讀圍城的時候我不覺得有時代的代溝,方鴻漸 一個非常入耳熟悉的名字,彷彿就在我的身邊,他的故事就如昨日的世界,從他留洋的歸途上的浪蕩、在上海的自我優越,回家的做作、對世局的漠視、教書時的無奈、最後的到情感的空白。沒有人不爲之嘆息,卻很少人會爲他的浪蕩勸誡、爲他的做作提醒、爲他的漠視提點一二、更沒有人在無奈時給他出路、在情感空白的時候給他安慰和引導。方鴻漸是一個個體,從留洋回來就是這樣,他究竟放不下什麼,可能在他的情感世界裏我們能理解他的爲什麼,方鴻漸你如昨日……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4

很早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但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這句話的出處——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前些日子,終於鼓足了勇氣,翻開了這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讀此書之前,想着這40年代的作品,應該是爺爺奶奶的事了,也就是抱着瞭解名著的心態去欣賞下。總覺得大師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澀,至少是我輩不易讀懂的,要想讀懂,也要擺上好幾本字典在旁邊,纔能有讀下去的勇氣。可讀完此書感覺完全不同,它通俗,從身邊瑣事娓娓道來,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鮮活和逼真。方鴻漸的虛僞,趙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愛面子,蘇文紈的媚俗,唐曉芙的純真,孫柔嘉的狡黠,躍然紙上,讓人又愛又恨。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傷害了蘇唐兩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瑣碎與無聊。而在三閭大學教學期間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回到父母身邊時,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此之外,書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運用得非常巧妙,爲小說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洞察人情世故的比喻,“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允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5

《圍城》我是先看電視劇,後來有斷斷續續讀一些片段(這本書情節連續性不強,確實可以跳着讀),最近才—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爲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不恭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爲自己起了最好的藉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說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說謊就說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爲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說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沉浮,他們的行爲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圍城讀後感300字篇6

選題作文,一直是使我感到困惑的事情。這樣的困惑從上國中時就開始了它的雛形,然而《圍城》裏的人生百態卻讓我攢足了勇氣來抵擋我這淵遠的“歷史”,錢鍾書先生的文采與幽默在本書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幾個人物的心裏活動在錢老的描寫下表現的細緻入微,當然還有一些關鍵時候的肢體動作。但是我的讀後感悟之重心卻基本把角度放在了書中結尾作者留給讀者的想象裏。

我始終糾結的是方鴻漸到底愛不愛孫柔嘉,作者在這一點上給予讀者的更多的是他們之間無休止的爭吵,儘管他們從去三閭大學的路上就相識了,但這樣的相識僅僅只是相識而已,他們單獨接觸的時間少的可憐。途中方鴻漸更多的還是跟趙辛楣的耍貧。加上之後到三閭大學的前一段時間,也幾乎沒有時間來與孫柔嘉單獨接觸。然若不是趙辛楣的突然辭別,我想後面肯定也不會有他跟孫柔嘉結婚的結果。特殊的年代,感情也跟着影響。戰亂,恐懼,寂寞,孤立,每一個觀點都迫使着那些孤獨的男女尋求一份安慰。本就不怎麼善於人情世故的方鴻漸在趙辛楣的突然辭別以後在大學的地位更是顯得無足輕重,孫柔嘉在大學的地位也是可有可無,不僅被同事排擠而且還被學生羞辱。種種困境都促使着這一對單身男女往情侶的方向走去。如果,我是說如果趙辛楣不走的話,方鴻漸還會選擇跟孫柔嘉走到一起嗎?帶着這樣的疑問,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讓自己試着回答這個問題。

記得本書中最有名的一段關於圍城內外的討論:圍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內的人想出去。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方鴻漸當然也一定能夠理解,但是最終,他也沒能逃離這句話給他帶來的人生瓶頸。縱觀書中描述的關於方鴻漸的幾段感情經歷,不難看出他真正喜歡的還是唐曉芙,但終究還是因爲他性格的軟弱與她失之交臂,這樣的感情不僅在於他們彼此,即便在我們看來也是非常爲之惋惜,然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也僅只能是一聲嘆息而已。

嘆息背後,是無數讀者對於書中各個人物的現實搬照,用書中的人物來對照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人,進而再對比結果,最終,不難發現,懦弱的感情被動者,始終都在嘆息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