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最新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篇 迎接新挑戰:新教師培訓心得分享

其他文案 閱讀(1.78W)

近日,我網站收到了最新一批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這些體會不僅展現了新教師們的辛勤學習和精神狀態,更爲其他教師提供了有益的教學經驗。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新教師們的收穫和感悟。

最新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篇 迎接新挑戰:新教師培訓心得分享

第1篇

一月二十五日至一月二十七日,作爲即將上崗的新教師,我參加了爲期三天的新教師崗前培訓。短暫的教師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同時也令我豁然開朗。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的那一套不成熟的觀念。一些些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方就談談我對新教師培訓的點滴體會:

透過三天認真的培訓和自我的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使命和職責,並且扭轉了我原先一些錯誤的思維。教師自古以來就秉承着“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教師即“蠟燭”,燃燒自我去照亮學生,只講奉獻而不求回報,以至於在社會重重的無形壓力下,教師肩負着無形的壓力。

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觀點,我覺得教師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它既不偉大也不渺小,但它卻在當今社會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教師是教育的傳播者,這也是它的獨特之處,容許不了忽視。同時,正因爲它不容許忽視,所以處在這個行業中,每個教師都務必有職責感,教書育人雙重重任予一身,它不僅僅代表着教好學生的文化知識與技術,而且還要更好的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與做人的原則。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不誤人子弟,就務必熱愛自我的選取,調整好心態,靠着職責感,努力做好工作! 然而,光靠職責感也是不行的,還務必在頭腦中貯存“墨水”,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務必有長流水的趨勢,孜孜不倦地學習,儲備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這幾天幾位輔導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個事實。他們用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旁徵博引給學員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深受啓發。從事這個行業應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職責和義務。這就要求我們加強“教育藝術”的學習,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例如學習“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修養”、“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在應對新的狀況,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時,我覺得教師的勞動就應充分體現靈活、機動性,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原先我認爲教師在畢業後,工作時只要勤備課,勤批作業,勤解題,勤答疑就行了。但是此刻看來,這是絕對行不通的,我們在學校裏學的專業知識並不是和時代緊緊相扣。教育的理念、方法、形勢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我,才能不斷地吐故納新,才能不斷地棄莠汲良,才能使自我的教學工作到達化,教育活動才最有效率!教育要與時俱進,教師只有學習! 雖然這幾天接觸到的只是理論知識,但今後,我會結合這幾天所學的知識,努力擴展自身的知識面,不斷深度鑽研,改正不足,爭取在各個方面做得更好,做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

最新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篇 迎接新挑戰:新教師培訓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昨天上午,金水區全體新入職教師齊聚藝術國小報告廳參加新教師過程性培訓開班儀式,儀式結束後我們一起聆聽了教體局組織安排的河南財經金融學院範富安教授帶來的“把握基礎教育的特點,做一名合格教師”專題講座,讓我們學習到基礎教育對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從範教授的講座中,我瞭解到了基礎教育的特點:1.基礎性,人生的啓蒙階段,接受教育的初始,“三觀”養成的第一步,強調全面發展。2.全面性,非選拔性精英教育,是每個公民必須接受的教育階段,必須體現接受教育的權利,機會的均等。3.普及性,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沒有區域差別。4.發展性,集中體現的時代性,時代不同,目標不同,手段不同。

談基礎教育,還要從根說起,根深才能葉茂,根必須紮在適合其生長的土壤裏纔會向縱深延伸使根系發達,撐起一片綠色的天。這裏的“根”是要着重談談孩子的早期教育,決定他生命的質量與價值,決定他品行與生命的無限廣度。

同理,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決定民族的興衰,經濟的強弱。根本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國小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爲開創二十一實際大業的主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國小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教育是複雜的,教育不是生產,可以按着一定的標準批量複製,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不同的,因此就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些學生的成功經驗不一定在另一些學生身上成功,因爲學生的智力、毅力、意志、性格、環境千差萬別。無論怎樣,同一個問題都要考慮不同學生的想法。以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試着學會理解學生的感受。簡單說就是對學生做的事要考慮到學生心理的具體感受才行。

從學習中培養學生承擔責任的意識。要具有從小養成學生擔責任的習慣。學生應該從對自己做的事承擔責任開始,樹立起責任意識,才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範教授在講座中強調,要我們做一個淡泊名利的教師,所謂的“淡泊名利”不是無所追求,不爭取不求進步,而是對於一件事情注重其過程,自己爭取過、努力過、拼搏過,只要盡力了結果如何並不重要。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責任心、進取心,而且要真正做到淡泊名利,這樣纔能有利於自己和學生的發展。

教師要有自我調節淡泊名利的心態。目前,經濟大潮洶涌,面對種.種利益,教師有可能怦然心動,看到現實中的生活落差,心裏也會有一些想法。這時,如果我們不能自己調整心態,達到新的心理平衡,就難以做好教育工作:可能會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發不該發的脾氣,怎麼去愛生愛校?如果還願意繼續當教師,就要看輕名利,有一個好的心境,無愧於自己的選擇。

通過範教授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更堅定了自己以後的教育人生,教師是崇高的職業,教書育人,不忘初心。

第3篇

轉眼間,一年的新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一年的培訓學習,始終記得剛當上老師時的那份激動,激動之餘卻也伴隨着許多的惶恐與不安——自己並不是幼教出身,雖然曾經面對過國小生,可是年齡的差異會造就太多的”不同“,我能把握嗎?我能夠勝任嗎???一連串的問號讓我很是無助。我想很多新老師都和我一樣,會顯得茫然無措。就在這時,新教師培訓班開班了!班主任爲我們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學習與活動,讓我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

在學習中,我每次的感覺都是快樂而又充實的,因爲每一次都能聽到同行內的專家、優秀骨幹教師精彩的講座,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通過這年培訓,我的收穫豐富、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比以前更全面了,許多疑問得到了啓發或者解決。這次的培訓活動也給了我們許多的鍛鍊機會,例如:課件製作,說課比賽,上課比賽等等,都使我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新教師的培訓活動也給了我們這些新老師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我們可以相互的學習,也讓我們的資源可以共享。

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的還有老師發給我們的三本書,我最喜歡的是魏書生老師寫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書中彙總了古今中外27個著名教育家的經典感言,他們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各自精闢的教育觀點。這些觀點讓我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讓我想到了我們教師在實踐工作中如何進行點滴修煉?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我想“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引用編者的話就是:“我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我,修煉教師之賢,做最好的自己,成爲最好的教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我想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不斷地超越自己。我們會更棒!

培訓是短暫的,學習是永久的。我想只要我們抱着一顆學習的心,我相信我們將會是“最好的”!謝謝大家。

第4篇

自從參加完學習後,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鑽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現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

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爲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說感覺像小河,有的說感覺像小路,有的說感覺像山間飄浮的雲,還有的說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爲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遊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悅感和滿足感。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嘆,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課,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製花地毯,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後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豔,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爲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後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爲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於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着極大的關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爲對於國小生來說,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爲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爲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學生是活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