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摩登時代的觀後心得總結範文2篇 當代電影鑑賞:摩登心境

其他文案 閱讀(1.47W)

本文是針對當今社會流行的“摩登時代”進行觀後心得總結,通過對現代人們的需求和審美傾向的解析,深刻反思現代人的思想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旨在提醒讀者保持理性思考和積極生活態度

摩登時代的觀後心得總結範文2篇 當代電影鑑賞:摩登心境

第1篇

二十年代的美國處於經濟蕭條時期,失業率居高不下,工人受盡壓榨,成爲了大機器生產中的一顆螺絲釘。查理(查理·卓別林charleschaplin飾)就是一個底層市民,他在一個機器隆隆的廠房裏日以繼夜地工作,以賺取微薄的收入。重複繁重的工作壓得他喘但是氣,他把人們的鼻子當成螺絲釘來擰,捲入流水線機器的皮帶裏,令人哭笑不得。查理儘管貧窮,但卻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齊生活,家裏破爛卻又溫馨。每次身無分文的查理爲了找到吃的,都會故意犯事,以便進入監牢。光景一時光有了好轉,流浪女成了歌舞紅星,然而好景卻太短暫

?摩登時代》中的查理是這一個樂觀善良、機智幽默的流浪漢。卓別林透過這個倍受欺凌的失業者形象對資本主義工業化進行了強烈的質疑和控訴:他被變成機器的奴隸,他被無數次的炒魷魚,他爲了溫飽而試圖犯罪回到監獄。即便這樣,他也沒有放下對幸福的追求,對現實的抗爭。在影片結尾處,查理牽起女主角的手,兩人一齊向着遠方走去,留給觀衆兩個充滿期望又弱小的背影。

觀衆在被這些滑稽諷刺的喜劇場面逗笑的同時,也感到了心酸與悲哀。因爲“他們(觀衆)在這個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載無數靈魂的大靈魂,他們就是大靈魂中的一點一滴”。查理就是觀衆中的每個人,他們來自社會底層,被資本家或者殘酷的命運所壓迫,他的快樂就是觀衆的快樂,他的痛苦就是觀衆的痛苦。

工業社會與人性的衝突,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經濟危機對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就這樣被卓別林寫在了《摩登時代》中的查理悲慼驚恐的臉上。他從來就沒打算只是爲了把觀衆逗樂而拍喜劇。對社會深刻的思考、對問題尖銳的諷刺、對小人物命運的關注,纔是卓別林致力表達的內涵。他以前說:“所謂幽默,不僅僅僅是來自只有玩笑性質的痛苦,而是我們在貌似正常的現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現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還增強了我們生存的好處,使頭腦清醒。由於幽默,我們在變幻無常的人生中能夠較少受到打擊。幽默促進了我們調和的意識,同時讓我們看到,那些誇大了事態嚴重性的話中內含荒謬可笑的成分。”卓別林的幽默,區別於其他的喜劇演員的單純搞笑,它來自對生活痛苦的理解,對荒謬的戲謔。他的喜劇往往有着濃重的杯具色彩,其中的歡笑總是與淚水相伴,用醜代表美,用笑代表淚,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愛,這是卓別林對於世界無可奈何的諷刺。

影片透過對資本主義工業時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述,運用誇張滑稽的行爲動作,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陷入一種對社會殘酷現實的反思。看過影片之後,我開始感到我們此刻的生活的多麼的幸福。雖然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時代,然而我們此刻的發展也沿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模式。比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這天,仍然存在某些程序的流水線生產,存在長時光運用同樣的模式工作,也存在巨大的失業危機,很多民工的生活環境也十分的惡劣。因而《摩登時代》所體現出來的好處就應使每個人都要反思。雖然說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們也就應爲了創造出完美和平的社會而努力!

摩登時代的觀後心得總結範文2篇 當代電影鑑賞:摩登心境 第2張

第2篇

卓別林曾經評論說:“這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無論是卓別林本人的拍攝意圖是站在一個批判的角度上,揭露資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餘價值以及這樣一種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

同時,從管理科學的角度來看,《摩登時代》十分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社會生產中科學管理的濃重痕跡:工人有了極爲細緻的專業化分工,從事每個工種的工人都具備極其熟練的技能,工人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動作、工作量等都被規範化標準化的規定安排,在管理者的嚴密監視下進行每天的生產工作。

20世紀初期,也就是所謂的“摩登時代”是一個十份特殊的時期,兩次工業革命的相繼發生完成,工業社會徹底取代了農業社會,人類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社會化大生產成爲生產的主要方式。在這一系列的重大變化中,工作條件、勞動分工等方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資本家需要獲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報酬,勞資雙方都要求獲得更多的生產收益,於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盈餘便成爲了極佳的選擇。

由於這一時期社會化大生產取代了傳統的手工作坊,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分解、專業分工的細化以及制訂相應的標準成爲可能。

因此,科學管理在這個時期成爲生產管理領域的主要管理模式。

科學管理集中進行定額研究以及人與勞動手段的匹配:強調工作制度化、標準化、科學化,以此作爲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同時對工人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實行生產的定額標準;與此同時,採取計件工資製作爲對工人的激勵手段。

伴隨標準化生產和流水生產線的出現,工人的專業化分工被無限度細化有了實現的可能;同時,爲了適應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也成爲一種必須。

此時,管理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達到了極致,工人被緊密地結合在機器周圍,高度熟練的進行單調乏味的簡單勞動。機器成爲整個生產過程的核心,人僅僅作爲機器的附屬而存在,在這樣的氛圍下,工人作爲社會人的屬性被企業主或管理人員壓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嚴和能動性被嚴重忽視,工人僅僅作爲機器零件被使用。

總體來講,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爲主導管理方式,工人簡單勞動與機器緊密結合是當時典型的生產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作爲社會化大生產早期的主要生產方式一方面緩解了勞資雙方的緊張矛盾,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積累了豐厚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嚴重忽視工人人格,工人士氣低下的問題從而導致了新的勞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