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4篇 深度解析:《你好,李煥英》的情感主線與文化價值觀

其他文案 閱讀(2.12W)

電影《你好,李煥英》講述了一個媽媽穿越回80年代與已故父親相見的故事。這部電影引起了廣泛討論,成爲2021年春節檔口碑最佳的電影之一。本文以觀後感的形式,分享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看法和感受。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4篇 深度解析:《你好,李煥英》的情感主線與文化價值觀

第1篇

在拍攝《你好,李煥英》的時候,看到屏幕裏的“媽媽”埋頭割水稻,賈玲突然紅了眼眶,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在晶瑩的淚光中,彷彿看見年輕時候的媽媽勞作的身影,那時的她也一直這麼辛苦吧。可惜我再也不能和她相見了!

而當旁邊的人問起時,賈玲只是笑着說了句“沒事”。但記憶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有關媽媽的歲月如同潮水般地噴涌而出……

1982年,賈玲出生於湖北襄陽的一個小山村,上面有一個大她5歲的姐姐,父母是當地化肥廠的工人,一家四口的生活比較清貧。

媽媽李煥英善良、活潑,會和閨蜜一起逃學,見到喜歡的人心裏會小鹿亂撞。結婚以後她就把心思放到操持家庭上,過日子有點“摳”,不捨得花錢。

她捨不得買冰箱,總是吃快要化了的雪糕,就連丈夫想給她買“隔壁李嬸兒的皮大衣”,她很喜歡卻說“我不要”。

賈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一直有一個特別大的執念,就是不讓兩個女兒做家務,她媽媽覺得女孩做了家務以後,未來會去婆家一直做家務。

小時候賈玲和姐姐住一個房間,但是她不想和姐姐睡,經常跑到爸媽的房間睡着在爸爸和媽媽中間,然後向爸媽吹牛說:“我將來有錢了,這個必須得有,那個必須得有,買一個雙門的大冰箱,給你們一人買一件皮大衣……”

但是,一個意外的發生,小時候吹過的牛再也無法完整兌現,成爲賈玲一生的遺憾。

20xx年,高中畢業後的賈玲來到北京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失敗後她留在北京備考中央戲劇學院。

她用當服務員賺來的錢給父母各自買了一件皮大衣,給爸爸那件剛好合適,給媽媽的那件綠皮衣卻小了一碼。

20xx年,賈玲和姐姐賈丹同時考上了大學,姐姐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妹妹,選擇了去工作。當時賈丹一個月只有800塊工資,拿出500塊支持妹妹讀書。

女兒上學需要一大筆學費,賈玲的父母就利用週末的時間去割稻草補貼家用。

幾個月後,賈玲前往北京報到,也帶上那件綠皮衣去更換,讓她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了。剛入學一個月,賈玲接到了姐姐打來的電話,說媽媽出了很嚴重的事,讓她馬上回來。

賈玲一下子蒙了,馬上買了回家的火車票,她在擁擠的火車上到處找人借電話打回家瞭解情況,後來有一個好心人願意借給她,賈玲跪下感謝。

她不敢直接打給姐姐,因爲害怕聽到不好的消息,從三哥口中獲悉媽媽真的不在了,賈玲瞬間哭成淚人。在人來人往的車廂連接處,賈玲無助地一直在哭,她怎麼也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她心裏一直以爲媽媽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卻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下車就要去火葬場看媽媽最後一眼。

姐姐告訴她當時爸爸正在開拖拉機,離家還有五分鐘的路程,媽媽怕兩米多高的稻草會掉,於是坐在上面壓着,一不小心掉下來摔到小腦就沒了。

回家見着一夜白首的爸爸,看見那輛“肇事”的拖拉機,又想起媽媽,賈玲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媽媽生前一直想買的綠皮衣,賈玲已經換好碼拿回來了,但是,沒有機會穿上了……

成名後的賈玲給姐姐買了兩套房子一輛車,給爸爸買了一套房子一輛車。

而最親愛的媽媽,給她買個大房子也住不着了,媽媽一直想要一個冰箱,現在雙門冰箱有了,媽媽卻不在了。小時候躺在爸媽牀上吹過的.牛女兒有能力兌現了,但是屬於媽媽的那一份卻永遠給不了……

爲了緬懷媽媽,20xx年賈玲把母親的故事改編成小品《你好,李煥英》,表演到最後,想到自己還沒來得及分享自己的榮耀與成就,還沒來得及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再也沒有機會躺在媽媽懷裏撒嬌……賈玲放聲大哭,不能自已。

姐姐看完小品後也哭得稀里嘩啦,而當賈玲的爸爸看完小品後,在女兒面前故作輕鬆地調侃飾演他的演員太胖了,晚上自己偷偷哭了一晚上。他們一家人對賈玲媽媽的突然離世都不能釋懷。

20xx年賈玲決定把母親的故事搬上了大屏幕,一方面想通過片子把她的媽媽李煥英介紹給大家認識,另一方面想用她的疼來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像她一樣疼,她不希望大家也像她一樣悔恨和遺憾。

雖然媽媽的想法很簡單,女兒健康快樂就可以了,但是每一個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看到自己有出息那天,有能力給父母富足生活的時候。可賈玲事業有成了,卻已經沒有媽媽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

賈玲想通過電影告訴我們不要等到你想要表達那份愛的時候,接收的人已經不在了。

背井離鄉與陪伴父母,這也是當代很多奮鬥在大城市年輕人心中的痛。我們離開父母來到異地打拼,是爲了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我們小時候吹過的牛:等我有錢了、等我有出息了、等我實現夢想了……

我們總以爲來日方長,然而父母一天天老去,他們不一定等得起。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世事無常,行孝需趁早,最怕一轉身已是一輩子的遺憾。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4篇 深度解析:《你好,李煥英》的情感主線與文化價值觀 第2張

第2篇

很少寫影評,也不太習慣用好或不好形容一部電影。關於《你好,李煥英》,我能想出的評語只有四個字,發人深省。

不知從何時起,國內喜劇人開始推崇並奉行喜劇即悲劇的理念,無論是春晚還是歡樂喜劇人,每一句包袱的背後都有一雙無形的手,試圖突破觀衆的心理防線,套取觀衆樸素無華的眼淚。

讓觀衆笑,不再是喜劇人的目的。讓觀衆哭,纔是喜劇人的本事。

小品版《你好,李煥英》成功地轟炸了觀衆的淚腺,於是,電影版《你好,李煥英》來了。

作爲不是導演科班出身的賈玲導演處女作,在某種角度上她重複了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創作思路。即不去講述太過複雜的故事,單刀直入去探討人性,在細節處理上儘可能多的達到與觀衆共情的目的。

唯一不同的是,趙薇講述了相對小衆的俊男美女的愛情,而賈玲選擇了所有人都必然經歷的親情。而親情,註定比愛情更復雜,更糾結,因爲,它是一生的牽絆。

電影中,賈玲本色出演,飾演失去母親的自己。張小斐飾演年輕的李煥英。大概是情節起承轉合恰到好處,兩人飾演母女竟不讓人過分出戲,反而讓一向挑剔的我,相信了他們塑造的人物。

影片大半部分,都竭盡全力讓影片符合賀歲檔的調性。輕鬆,幽默,甚至帶點隔靴搔癢的小俏皮。可惜,這個題材太過沉重,蜻蜓點水的搞笑成效甚微,電影院裏偶然出現的笑聲都散發出跟笑的尷尬。

觀衆笑不出來的根源,在於小品版《你好,李煥英》已經告知了悲慘的結局。預先知道結局的人,沒辦法過多關注過程的搞笑。

大家目的明確,都爲結局而來,甚至是爲受教育而來。畢竟,每一個現代人,都在或多或少的經歷親情的缺失。

賈玲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感人情節處更加濃墨重彩。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也剛好集中在了後半段感人之時。

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賈玲一邊跑,一邊放聲大哭,腦海中往事浮現,每一件往事都彷彿也曾發生在你我身上。

原來,張小斐飾演的李煥英早就知道賈玲穿越而來,是爲了讓自己高興,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配合自己的孩子。

虛擬情境下描畫的母愛,不再如電影開篇那般冷靜和剋制,需要條件和場景,它變得如父愛一般沉穩而寧靜,無時不在,潤物無聲。

這樣的母愛,我們都向往,卻也深知沒有一個現實中的父母,能真的在競爭殘酷的當下,任憑自己的孩子快樂健康就好。

明知不存在,卻爲不存在的情感掉下眼淚,這是因爲我們意識到,原來每一個歇斯底里的媽媽都不是天生的,她們也曾懷抱着讓我們快樂就好的夢想。

母愛的畫面穿插,讓人感動不已。其中,最讓我感傷的場景,當屬李煥英送賈玲上車的那一幕。它生活化到每一個表情和動作,都洋溢着地氣的光芒。

它不再是矯揉造作的.語言遊戲,它因真實而真誠。尤其是當售票員問李煥英爲啥不坐車了,李煥英爲了面子說的那句還有事沒辦完呢。

冰天雪地,她本無事可做。她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省錢供賈玲上學。

那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我也是。

我上大學的那一年,因爲要趕上午八點的火車。而我們村,距離市裏火車站要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我每次返校都要坐凌晨四點四十的班車。冬天的凌晨四點,媽媽拉着我的手,走十幾分鐘的路,在路口等車,有時一等就是二十分鐘。

那時,媽媽沒有羽絨服,我看到她在打哆嗦,卻還問我冷不冷。車來了,我坐上車,溫暖襲來,我的媽媽要自己走回家。

我多想有輛車送她一程,電動車也行,可惜沒有。我多想看着她的背影,可惜天太黑,我什麼都看不見。我多想好好說一聲再見,可惜司機總是用一腳油門結束我所有想說的話。

那四年大學生涯的凌晨四點,每一次媽媽把我送上車的下一秒,我都靠着車窗流着眼淚,在心裏對自己說快點工作快點賺錢,快點回報媽媽。

可惜,社會不如我想象中那般美好,說來慚愧,直到現在,別說敞篷汽車,就連普通汽車我也沒能送給我的媽媽。

所以,電影最後一幕,賈玲來着敞篷汽車,試圖表達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我哭得最是慘烈。

我的媽媽62歲了,身體不算健康,高血壓腦血栓,一身病痛仍在爲子女操勞。她是最最平凡的母親,她從未見過敞篷汽車。當我問她時,她說敞篷汽車和咱家三馬車差不多唄,下雨了也得挨澆。

你要問我看完電影最悲哀的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最悲哀的是,我們的母親是李煥英,而我們大多數都不是賈玲。

這算悲哀嗎?我覺得算。如何打破這種悲哀,在父母有生之年更努力纔可以。

第3篇

像我這樣淚點低的人。開場沒幾分鐘就直接戳中了淚點,不是簡單的擠出幾滴眼淚是幾度飆淚。

之所有會有那麼深的感觸,應該是勾起了了兒時的記憶,產生了共鳴。

在我的記憶裏,媽媽也已經是中年婦女的形象,記憶裏的媽媽開朗中帶了幾分羞澀,爲人爽朗大方對自己卻是無比小氣,在看到電影中中年李煥英送賈玲上省城讀書時,爲了讓女兒放心買了票上了公交車,目送孩子乘坐的車離開後又退票下車,雖然影片裏並沒有交代原因,但是觀影的我們心裏都清楚,“她”是爲了省錢,又爲了讓女兒放心,所以才假裝上車。(我們父母的年代幾乎都經歷了物資匱乏,相信在每一個家庭裏都能找到這樣的母親,年輕時常常省吃儉用,爲了孩子卻常常虧待自己。

現在我的母親年紀大了也常常是默契的報喜不報憂,和我們在她面前的呈現一樣,每次打電話或者見面,父母常常說的一句話:“你好,我們就好”。有時候身在其中,雖然心裏明白他們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對我們表達愛,但並不能完全體會他們的那份深情,我常常反駁道:是你們好,我纔好呀。看到李煥英在雪裏踩出深淺不一的腳印,離開時蹣跚的背影時,就有點淚崩。

本來以爲劇情到了賈玲快要離開81年時,整部影片就快結束了,哪知道劇情反轉,媽媽早賈玲之前就已經穿越到年輕時代,爲了達成賈玲“讓母親高興”的心願,所以一直沒有說破,當賈玲從天而降,馬上要摔到在地上時,年輕的李煥英奮不顧身地衝上前用身體接住壯碩的賈玲是,嘴裏念着:“我的寶呀!”

隨着作爲孩子的我們一天天長大,年齡一歲一歲的增長,父母呢,就像老母雞護着小雞仔一樣的,即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已經羽翼漸豐,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會用殘破凋敝的翅膀來保護我們,這也是老人家們常說的,無論孩子長到多大,在他們眼裏依然還是孩子。

聽多了嘮叨,也就聽煩了,那有時候作爲孩子的`我們就會自作聰明,覺得他們的思想跟不上時代,覺得他們根本不懂我們現在在想什麼,對他們所說的話也就沒有那麼在意了。

現在回頭想想,經歷艱難的這幾年,其實看的最明白、最透徹的莫過於他們,只是他們不說而已,我們以爲用我們認爲的方式在回報他們就是在對他們好,其實在他們眼裏,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是最好的回報。(寫到這裏鼻子又忍不住發酸,眼睛裏泛起了淚光。)

劇情放到了“李煥英”快要離開人世間時的那一幕,賈玲半趴在病牀上緊握着媽媽的手,“李煥英”對賈玲說:“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這句話貫穿了整部劇,裏面有多個鏡頭都有媽媽對孩子說了這句話。我相信全天下的母親都會對孩子說“這句話”,當然,我的父母也沒少說,看完這部劇下樓,蹲在了影城的一個牆角,就給媽媽撥通了電話,接電話,這通電話打了25分零29秒。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我最希望的是你們一家人團團結結,你健健康康。”

在生活中有時候一忙起來,或是自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給家裏人撥通電話,都是忙裏偷閒擠出來的,有時候還邊吃零食邊打電話,邊刷牙洗臉邊打電話,對電話那頭的嘮嘮叨叨,還經常會有些不耐煩,我是常常搶話頭的那個人,當聽到母親又在回憶陳年往事或者絮絮叨叨的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就會打斷她,心裏會覺得你知道的未必有我多,你說的我都知道。

今天的這通電話,我只是靜靜的聆聽,因爲此刻發現跟她打電話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怕她聽出自己略帶哭音的聲音。聽着她絮絮叨叨和我說:要多幫助別人,特別是那些有難的、需要幫助的、別人看不起的人,因爲我就是那樣過來的”。

兩年前經歷生死那一次之後,我的爸爸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健康最重要,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但是出來那麼多年對自己逼迫慣了,常常也會因爲生活而焦慮,常常也會陷入證明和慣性努力當中,有時候因爲身體狀態稍差一點,或者別的原因也會陷入一些混亂,我就會自我救贖,去看一部電影,或者放下所有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此時此刻我的內心,開始真正願意放下一些外在的虛張聲勢,就做當下力所能及的事,不逼着自己要成爲什麼樣子才值得,擁有現在一切美好的生活。因爲只有我健康快樂,爸爸媽媽纔會真正安心,無論我是否有成就,有外在豐盛的物質條件,爸爸媽媽是無條件愛我,“我是值得被愛的”。

第4篇

賈玲一看就特別喜慶,笑眯眯的。平時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很討人嫌。賈玲姐說籌備電影太累了反彈了,能看得出比以前胖好多,就希望這段時間能好好休息休息,注意健康。賈玲以前瘦的時候太像電視臺女主持人,端莊大方,倆酒窩特討喜,長的很符合中國人眼裏有福相的標準。只看到了表面,一看就是隻會說好的人,然後又活了過來,這纔有的喜劇天賦吧。早些年的名模,之前和賈玲沙溢一起參加過央視的一個節目喜樂街,是常駐。

後來又和賈玲一起參加湖南的百變大咖秀。挺喜歡賈玲的。喜樂街她和沙溢表現簡直絕了,笑得死去活來,感覺這個女孩真的反應超快。不過她能不能再減減肥,微胖還是挺可愛的,現在有點過胖了,某些角度看着確實顯老,還有大碗這兩年趨向於沉寂其實也正常,像麻花更是這樣,沈騰除了春晚已經基本不再演小品了。

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畢竟我相信玲姐的眼光。很喜歡賈玲本人的綜藝表現,但希望她先拿出不抄襲又能真正稱爲喜劇的作品再論地位,她唯一的代表作你好李煥英勝在淚點而不是笑點。挺心疼賈玲,明明是好心做這麼個舉動,被別人逼出這麼個藉口,賈仙女那麼可愛,爲啥老是把她塑造成倒貼的形象。玲姐真的是超級好的人,節目好幾次幫曉彤擋,然後又各種帶嘉賓。她真的值得所有最好的。

賈玲這種永遠是把觀衆放在第一位吧,給觀衆帶來快樂是她腦子裏的第一想法吧。自身的感受委屈什麼的,私下消化就好了。跳舞真的超級棒,滿滿自信,不怯場,有氣場,身材好又怎樣,那也抵不過強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羨慕的自信感。當初是因爲她的酷口相聲開始喜歡她,那時她還不胖,期待了好多年她跟老白再說相聲,雖然知道已經不太可能了。人就是越得到反饋才越有自信,想起來面試的時候。

面試官如果繃着臉就會讓人很慌,面露笑意纔會讓被面試者情緒更穩定。賈玲幾次撲沈騰懷裏感覺就是妹妹跟大哥的感情,換成她撲我老公我肯定在旁邊姨母笑,但別的女人不行。不是說賈玲不好看胖不怕她勾引男人,而是賈玲橫看豎看她就不是這種人。瑪麗和沈騰合作她倆有感情,賈玲和沈騰合作她倆有感情,其實男女演員合作就是演員,自多就是關係好一點,不見得有更多的情況,現在觀衆特別愛過度解讀男女演員的合作關係。

讓演員不能正常發揮,處處小心。最有力的證據,有一期賈玲和沙溢演的那個小品,上來搭戲的微胖的男演員據說是賈玲的老公,她老公和她一直有合作,老公就在現場呢,大家真的想多了。這種現象在第四五期挺明顯的,主要是對方隊伍也沒有能和滕玲呼應的嘉賓,就真的確實很迷茫無助的感覺。但是感覺第六期開始倆人逐漸開始適應了,專注於遊戲本身找創造笑點。

截止第七期,周深的低笑點捧場和潘老師的大膽表現已經讓他們打開任督二脈的感覺,個人覺得之後會逐漸變好。辛苦了家裏的頂樑柱。沒有不什麼自在的,他們每次都能給觀衆帶來歡樂。有些人就是喜歡挑刺,喜劇人給你帶來不舒服的感覺,爲什麼就不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最近有煩心事,或是自己厭倦了那些,又或者那些不是你喜歡的東西,每個人喜歡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他們不能滿足於每個人,是他們不自在還是你不自在。

我看了這麼久王牌,從沒看出來賈玲和沈騰有什麼超越朋友的感覺,不知道網友都是咋腦補出來的`,我就算是腦補這這句話再看,也沒看出來。怎麼看就是小妹妹的感覺,很自然的朋友啊,親情什麼的。賈玲喜歡沈騰真的扯上天了,我倒是覺得好幾期都很好笑,剛播的那期,鄭爽作弊被抓的那期。感覺還是嘉賓人數不夠吧,兩期都能看到同樣的人有點奇怪,每次結局都煽情不喜歡。喜歡看沈騰和賈玲,從來沒覺得他們誰喜歡誰,一直覺得他們是非常有默契並相互信任的搭檔,這節目如果沒了他倆基本沒有看頭了,賈玲就是開心果,做開心果付出的努力得很多,不是誰都能當開心果的。

一場車禍喚醒了她深處的柔情,一滴淚水沖刷了她內的不解。

這小品,融了悲劇,亦融了社會各象,還融了愛與溫情,不乏遺憾。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爲賈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賈母因車禍離世後,賈玲一些原本被封存的記憶,逐漸被想起。兒時的玲兒遇到了“危險”——玩具被搶,她的母親李煥英便挺身保護女兒,並帶她去看電影。如水般,母親的愛悄無聲息地蔓延着,浸潤了我的雙眼。這袋母愛,多麼寶貴而珍重,值得賈玲珍惜。爲了讓女兒開心,賈母奉獻着,傾盡了她的所有去愛這個女孩。

牀前,岳飛向母稟報了自己將要上戰場,爲國殺敵的消息。岳母嘴角掠過一絲溫暖的微笑,她愛子,也愛子的國家,亦願子爲國家獻力。岳母這袋母愛,傾注在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幾個大字上,帶着血的紅字,是岳飛受到的母愛。

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裏摔打吵鬧,哭笑無法自控。她的母親溫柔地按摩着她的頭髮,她愛女,亦願女能拋掉枷鎖,重新擁抱生活。海倫母親這袋母愛,傾注在請來沙莉文老師上。開朗活潑的沙莉文,是海倫受到的母親。

孟子聰明穎慧,卻不分是非美醜,樣樣模仿。孟母焦慮地皺起眉頭,她愛子,亦願子能學有所成。孟母搬離屠場,搬離墓地,她這袋母愛,傾注在學校旁邊的家裏。散發書卷氣的學堂,是孟子受到的母愛。

似水的母愛,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應有魚蝦在其中玩樂,這汪水才富有了生機。趁早,來得及孝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再等,這袋母愛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