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荊棘鳥》讀書心得8篇 "掙扎與成長:深度解讀《荊棘鳥》"

其他文案 閱讀(6.22K)

《荊棘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小說描寫了南方小鎮上一個黑人家庭被錯誤地指控謀殺案件的故事,觸及了種族歧視、社會不公等深刻的社會問題。本文將分享讀者對這部小說的深刻感悟。

《荊棘鳥》讀書心得8篇

第1篇

剛借到書的時候,滿是興奮,除了書名,我一無所知。喜歡這種感覺,一個嶄新的世界,我一無所知,所有的理解都將來源我的閱讀,不受他人影響,只有自己。

開頭一幕便是女主4歲時的生活情形,這設計實在巧妙,估計作者考慮到孩子4歲前的記憶大都是模糊的。但兒童時代總有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事,就像梅吉一直記得她的洋娃娃。書中梅吉對洋娃娃的執着可以讓人一窺兒童的世界,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許不可理解,但在孩子的世界自有一套法則,那是舉足輕重的

梅吉雖小,但嚮往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比如,她中意一套美麗的茶具,儘管這是與她的身份不符的。其實與其說她喜愛那套茶具,不如說,她嚮往的是那種與茶具相配的生活。自己的家庭也不錯,但生命中總有更好的東西值得追求。孩子的童心需要呵護,她的哥哥弗蘭克就是這樣做的。雖然弗蘭克因矮而自卑,希望獲得那種父親不瞭解的自尊,厭倦終日打鐵的生活,身心痛苦,但渴望做出一番事業。有些鳥兒註定是不會待在籠子裏的,它們的每一根羽毛都閃耀這自由的光芒。這個青年值得佩服,在逃去當兵被抓回後,有過失落絕望,但當機會再次來臨時,義無反顧地衝了出去,真正做到了順從我心。命運就是如此巧合,成就他的,也是毀了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梅吉有這樣的哥哥真是幸運,有人陪伴,有人安慰,這纔是真正的“慈父”。但是,即使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父親有時間和耐心去聽四五歲孩子說他自己的想法呢。

小說最出彩的部分就是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這種描寫細膩動人,不落俗套,讓人讀起來身臨其境,欲罷不能。梅吉9歲時遇到28歲的拉爾夫,她從來沒有這樣幸福過,也從來沒有這樣不幸過。梅吉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沒有抱負,也沒受過教育,她所期望的就是一個丈夫,孩子,自己的家和來自某個人的一點點愛。就連拉爾夫自己也說,哪怕他一生中將自己的感情僅僅表達一次也好。“所有的快樂我與你分享,所有的苦痛我比你先嚐,有什麼不好”,字字泣血,道不盡的無奈、傷感,不僅是年齡,更是身份讓他們不能在一起。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時間你可真殘酷!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些不願放棄的東西,即使這些東西使我們痛不欲生。但我們終究是我們,就是如此就像古老傳說裏的那胸前帶着荊棘的鳥,泣血而啼,歌盡而死。有些事,有些人,明知行不通,我們還是要做,仍然固執地編織荊棘叢,折磨自己。縱使我們有自知之明,也不願改變或放棄。唯一能做的就是愛我所愛,盡力追求。

《荊棘鳥》讀書心得8篇

第2篇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爲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裏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爲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爲中心,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

小說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業風光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同時女作家對女人愛情心態的探索,又十分細膩感人,故而這部作品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第3篇

我是在春節期間讀的《荊棘鳥》,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方面是世俗熱氣騰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掙扎與涅槃的痛苦。當我行走在鄉間小道上時,我一邊跟親人閒談說笑,一邊在想着德羅海達牧場的玫瑰。當我坐在觥籌交錯的飯桌前,我一邊嬉笑喧騰,一邊在心中回味着拉爾夫的矛盾與痛苦。——這,是不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

喜歡讀這本書,甚至捨不得看完這本書。廣袤美麗而又多災多難的德羅海達牧場,性情各異而又同樣倔強的克利裏家族,表面平靜實則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糾結纏繞而又苦苦追尋的複雜人性……細細品味,不忍釋卷。

“鳥兒胸前帶着荊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書的結尾這樣寫,我的頭腦中出現祖孫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

菲奧娜本爲貴族之女,因爲愛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給巡迴剪羊毛工帕迪,然後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純潔、高貴、隱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發現帕迪是個值得愛的人時,帕迪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相愛,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認的愛。拉爾夫在“上帝”與梅吉之間選擇了前者,但是內心卻又難以割捨梅吉。梅吉爲了保全拉爾夫和這份感情,跟相貌與拉爾夫相似的盧克結婚了,盧克卻一心只念着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攢錢,不懂愛與生活。

朱絲婷是梅吉與盧克的女兒,相貌與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卻有着同樣的倔強。因爲盧克的原因,梅吉對這個女兒有着複雜的感情:又愛又恨。因而兩人總是不能融合。而緊接着出生的兒子戴恩因爲是梅吉和拉爾夫愛情的結晶,獲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視了朱絲婷。朱絲婷自立自強,有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追求,她不想一輩子待在德羅海達牧場。做一個演員,她這樣想,也這樣做,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愛的能力上,她還是像一隻刺蝟,一探頭便警惕地縮回去,用濃密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她與雷納的相處就是這樣,深愛着卻一直在逃避着,因爲懷疑自己的愛的能力。

第4篇

一個朋友的網名叫"荊棘鳥",我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這幾天,在找工作的焦慮中終於把這本小說看完了。

荊棘鳥,用荊棘刺穿自己的身體,一直謳歌,直到死去。鳥兒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什麼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菲愛着弗蘭克的親生父親,儘管她的丈夫帕迪對她愛和尊重,依舊得不到她的一點笑容。對於菲來說,她對弗蘭克的親生父親的愛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荊棘;而對帕迪來說,他對菲的愛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荊棘。

梅吉愛着拉爾夫,可她嫁給了和拉爾夫相貌相像的盧克,而對拉爾夫的愛是穿透她的心的荊棘。而對拉爾夫來說,紮在他胸膛的荊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會權力,對於這兩個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麼選擇,他都不能免於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荊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藝事業,或者雷恩,還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後也沒有結束,所以不能這麼早下判斷紮在她心上的是什麼。而很明顯,戴恩的荊棘是他的教會事業,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種因果報應,他要被還給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荊棘隱喻一個人的執念,執着於什麼,什麼就會刺穿他的心,讓他痛。而他依舊不願意放下,在這種痛的驅使下,帶着執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這種痛能證明他存在的意義。

假如沒有了荊棘,菲快樂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爾夫和梅吉順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個牧羊人。故事會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會膩得慌。

這就是人的故事。人總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裏邊撒一把塵土。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荊棘,並毫不猶豫的把它插在自己的心上,然後淌血的心帶來的痛感會給他源源不斷的叫做勇氣與堅持的東西。

第5篇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壇的一部經典之作,享有澳大利亞的《飄》之美譽。它是一部悽婉的愛情悲歌。

書中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我。而最觸動我心扉的是從菲、梅吉、朱絲婷三代女人對愛情的執着和在命運裏的苦苦掙扎,它讓我感受到一種錐心的、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感動,於是我不斷的在回味故事的卷首語: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三個女人中梅吉的母親菲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這個原本出生名門的女人,爲了年青時候一場違反禁忌的愛情,受到了命運的詛咒,她帶着她的私生子下嫁給一個粗俗的工人,收藏起內心隱祕的愛,遺忘掉往日精緻的生活,開始了終日勞碌的主婦生活。她不停地懷孕,生育,奔波在粗重的生活中,漸漸皺紋滿面,年華老去。她遭遇着生活接連不斷的摧殘,兒子和丈夫的不和,私生子坐牢,丈夫和兒子相繼離世,毀滅性的火災,……甚至,連她故意要遺忘掉的女兒,也最終走上了和她相同的命運,爲一場永無指望的愛情賠進漫長的一生。然而,她只是隱忍,從不哭泣、抱怨,默默忍受着命運的懲罰。那種隱忍的痛苦,讓人揪心地痛。讓她能夠從容面對痛苦和厄運的,正是她內心深處的愛。愛讓人勇敢堅韌,也讓人脆弱不堪,愛讓她忍受了所有的苦難,愛也毀掉了她作爲一個女人精緻而華美的一生。而朱絲婷,這個從小被梅吉忽視的女兒,這個自以爲生來就是不值得被愛的女人,也讓我落淚。母親梅吉把幾乎所有的愛都交給了她與拉爾夫的孩子戴恩,她在被忽視和被責罵中長大,學會了僞裝自己,過着人生如戲的生活,直到戴恩去世,她纔在母親醒悟過來的愛中找到自信。

?荊棘鳥》之所以能享譽全球,它講述的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整部小說都圍繞着一個“情”字:母親菲堅守的與政治家的愛情、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父親的無私、朱絲婷的感情世界、兄弟之間的親情。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從這個故事卻看到了人性的本質:善與惡、貪婪與癡戀、感性與理性、純真與虛僞相互盤根錯節、錯綜交織。

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句話:“悲劇的意義在於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作者考琳.麥卡洛正是以其具有穿透力的語言直入人的魂魄,將人性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喚醒,使讀者心靈得到一次徹底的淨化。

第6篇

第一次聽說《荊棘鳥》的名字以爲它是一種介紹鳥的書,看後深爲感動。

書的引子是這樣說的:傳說中有這樣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我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見婉轉啼鳴。它超脫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爲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裏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僅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到達至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讀了這段話,看看文中的主人公,麥琪、拉爾夫何嘗不就是那荊棘鳥呢?爲了到達至善的境界,忍受着極大的苦痛,時時刻刻就像把自我定在最尖最長的刺上,以生命爲代價的絕唱,唱出了愛的讚歌,唱出了至真的感情。

在__裏,牧師是能夠結婚的,但在天主教裏,神父要獻身給上帝,拉爾夫作爲神父是不可能和麥琪結合的,他伴隨麥琪成長,並且一開始就喜歡了麥琪,但同時痛苦卻也如影隨形,他的兒子伴隨他左右,他卻不明白,只至丹尼死了,才明白是自我的兒子,悲哀。

麥琪又何嘗不是?明知那是不該愛的人,卻喜歡上了,在得不到的情景下,竟然得到了複製品丹尼,愛他,但最終失去了他,悲哀。如同荊棘鳥一般,忍受着極大的痛苦。那玫瑰色的灰,到底有什麼深層的含義?也許是完美中總夾雜着一種生命的悲哀嗎?

想想生活在世界上的我們每個人有何嘗不是一隻荊棘鳥呢,爲自我唱着這僅有的絕唱呢?爲了能使生命到達一種完美,忍着劇痛,以生命爲代價的唱着。

第7篇

寒假的時候,朋友介紹了科琳麥卡洛寫的《荊棘鳥》這本書給我看。斷斷續續看了很久,直到最後幾天纔看完。

世界上有一隻鳥,一生只唱一次。他一生都在尋找最美麗最堅強的刺。當他找到它時,他用力壓着自己,讓刺刺穿他寬闊的胸膛。那一刻,他放聲歌唱,伴隨着自己的痛苦和快樂,也伴隨着自己的快樂和滿足。慢慢地,慢慢地,鳥開始流血,但它從未停止歌唱。

它的歌聲讓所有會唱歌的鳥都感到羞愧,一直把自己比作歌王的雲雀和夜鶯也在它的歌聲面前黯然失色。很快,小鳥的血就流了出來,最美的歌聲戛然而止。然而,全世界都靜靜地聽着,上帝在天上微笑。所有聽到這首歌的人和鳥都在向荊棘鳥致以最後的`敬意,因爲每個人都知道,最好的東西只能用深深的痛苦和巨大的創傷來交換

看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思索:荊棘鳥知道,尋找荊棘就是尋找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終結,意味着連生命都承受不了的苦難。但是,它也知道,只有經歷了這種巨大的痛苦,它才能唱出最美的歌。

我在想,我願意做荊棘鳥嗎?如果我是荊棘鳥,我會去找荊棘樹嗎?我找到了荊棘樹。我會落在最長的荊棘樹上嗎?

不敢說,但我知道有人願意做荊棘鳥,像荊棘鳥一樣,給我們留下了最好的歌。

第8篇

作者在題記中寫到: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蠻荒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歌唱,令世間所有美好的聲音都黯然失色,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着諦聽。梅吉的一生就像傳說中的荊棘鳥,將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那絕望的愛情。

?荊棘鳥》是一部經典的傳世之作,他講述了從二十世紀初葉到半個世紀之後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克利裏家族傳奇式的家族史。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他們初次相見時,她十歲,他二十八歲。十八年的距離並沒有成爲阻止他們相愛的.障礙。然而他們卻不能在一起,因爲在遇到她之前,拉爾夫就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了他親愛的上帝,他是一個教士,註定了他不能娶她。在拉爾夫爲了他的前程拋棄了梅吉一家並逃離德羅海達後,梅吉嫁給了一個外貌酷似拉爾夫的剪毛工。然而兜兜轉轉,他們還是得到了彼此,並在一起度過了一段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當他們漸漸老去,拉爾夫在梅吉的懷裏閉上了雙眼。

梅吉和拉爾夫的一生就像是爲了這段曠世奇戀而存在的,他們就像傳說中的荊棘鳥,用一生的時間來追尋他們的愛情,即使那愛情像荊棘一樣,會刺破他們的胸口,讓他們丟掉性命。他們等了一生,只爲唱響這愛情的悲歌。正如小說在結尾的時候說的那樣:“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瞭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胸膛。”

這部小說的動人之處不止在對愛情的描寫,作者筆下富有特點的人文地理帶我瞭解了澳洲的風土人情,還有對人物的刻畫,也是細緻入微,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