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楓橋夜泊》教案5篇 《楓橋夜泊》:詮釋詩意,傳承經典

其他文案 閱讀(2.56W)

本篇教案主要講述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介紹了詩歌的背景、形式、詞藻,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通過此教案,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首被譽爲“中國文學史上最美的一首夜泊詩”的名篇。

《楓橋夜泊》教案5篇 《楓橋夜泊》:詮釋詩意,傳承經典

第1篇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入情入境,想像詩所描述的意境;

?教學重點】領悟詩歌的感情基調,想象詩中所描述的意境。

一、導入:用孟郊的《登科後》導入,以登科後的喜與落榜後的悲形成對比,爲學詩定下感情基調。

(1)感悟詩歌感情基調,品讀詩歌,深層次理解詩歌意境。

①落榜了,想到十幾年的艱辛付出都付諸東流,這是怎樣的一種失落之愁;要回家了,想起離別前的宏願,如何去面對自己的父老親人啊,這是怎樣的一種羞愧之愁;人生無常,我的前途在何方?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茫然之愁。伴隨着音樂聲,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想象一下,詩人當時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做了什麼?想了什麼?

(1)藉助文本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教後記:第一次嘗試以詩文並行的形式學習唐詩,設計的意圖是想讓學生透過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體會如何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悟詩歌背後所蘊藏的故事。從本課例操作情況看來,效果較好。

《楓橋夜泊》教案5篇 《楓橋夜泊》:詮釋詩意,傳承經典 第2張

第2篇

2、能力點:培養朗讀能力、品詩析句能力,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

2、歌曲《濤聲依舊》、《楓橋夜泊》古詩範讀及古詩新韻。

3、讓學生課前查閱詩人及寫作背景相關的資料,查查抒發詩人愁緒的詩歌。

1、聽歌曲《濤聲依舊》的前兩句,引出詩的題目和作者張繼。

同學們,首先請大家欣賞歌曲《濤聲依舊》的第二段。(放歌曲錄音,讓學生仔細傾聽)你聽出了什麼?

這首流傳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們根據一千二百多年前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一詩而改編的,歌中所唱的內容正是借用了我們今天要學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的詩句。借用了哪些詩句,我們學完了這首詩就知道了。

(夜:夜晚;泊:停泊;楓橋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3、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這首詩和作者張繼的有關資料。

課前,同學們一定找到了一些有關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或詩人的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

張繼是中唐詩人,他寫的詩留傳下來的只有37首。他的生死年月資料上沒有說明。他在天寶12年中過進士,當過鹽鐵判官。張繼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張繼是我國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陽縣)人。那年秋天,他去趕考,榜上無名。於是他就買了一張船票,準備來年東山再起。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他帶着滿腔的羈旅鄉愁,徹夜未眠。拂曉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圓月即將落下,成羣的烏鴉啼叫着離巢去覓食,天空中佈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漁人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他想:昨夜聽到的鐘聲可能就是從這裏傳來的吧,於是他提起筆,即興寫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交流,出示學古詩四步驟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解詩意;三讀會,達意境;四會讀,有感情。

(2)指多名學生個別讀全詩。(全詩共28個字,沒有生字,你都讀對了,真了不起。讀對字音對你理解古詩的意思很有好處。詩人沒有想到,在科舉考試時他的才華沒有人欣賞,而在楓橋旁寫的這首詩卻會千古流傳。那好,就請同學們在下面試着讀一讀這首詩吧。我們一起來讀。)正音:寺、蘇、齊讀

過渡:同學們各自讀通了全詩,下面老師要問問你們打算怎樣做到二讀懂,解詩意。(藉助書本註釋和工具書,先解釋重點詞的意思,再把詞義用通順連貫的句子連起來,就解釋了詩意。翻譯古詩的基本方法是代、調、補。)

(2)同桌合作學習,交流你們組讀懂了哪些詩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詩句讀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幫你解決?

(3)各組交流讀懂了哪些字、詞、句的意思?其他同學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

過渡語:我看到了,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那麼,通過自學,在小組裏交流,關於《楓橋夜泊》這首詩你都知道了大意?誰願意說一說?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烏鴉在樹上啼叫,天地間佈滿寒霜。

面對着江邊的楓樹和岸上的漁火,詩人愁絲縷縷難以入眠。)

(姑蘇: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烏鴉在樹上啼叫,天地間佈滿寒霜。昨夜,面對着江邊的楓樹和岸上的漁火,詩人愁絲縷縷難以入眠。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客船上。)

(5)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詩,用“---”劃出詩人看到的景物,用“~~~~”劃出詩人聽到的景物,用三角號找出描寫時間的詞,交流

(看到“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聽到“烏啼”、“鐘聲” 描寫時間的詞是“月落”、“夜半”。)

(6)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板書:拂曉時景物追憶昨夜景色)

(7)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寫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所感的詩。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迷人的江南水鄉夜景圖,成爲流傳古今的名作。你現在能體會到作者張繼在寫這首詩的感受嗎?現在,誰能說一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就是三讀會,達意境。

(1)女生讀全詩,這首詩圍繞哪個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描寫了詩人夜晚停船在楓橋岸邊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一幅清靜悠遠的夜景,抒發了詩人的哀愁。)

過渡語:關於這首詩,你們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還有什麼疑問?好,學貴有疑,能動腦思考找出問題,善於發現問題的孩子纔是真正聰明的人。關於這首詩,你們還想知道什麼呢?

討論爲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爲什麼而憂愁?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憂愁?

(張繼應該是因爲落榜而愁,思念家鄉而愁。張繼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鄉的親人,他很可能是爲思鄉而愁。)

(從月亮慢慢落下了,烏鴉在啼叫,江邊的楓樹,江面的“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構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帶着旅愁的詩人一夜未眠。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等等可以看出詩人的憂愁。)

(3)教師小結:是呀,通過這首詩,我們真的能體會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詩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憂愁,他的孤單:月亮落下去了,寒霜滿天,楓橋邊的樹鬱鬱蔥蔥,只有對面的點點漁火讓人感到一絲溫暖,那幾聲烏鴉的啼叫更叫人難以入睡,正在這時,從寒山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在寂靜的夜裏,鐘聲顯得是那麼悠遠、綿長,還帶着淡淡的憂傷。

我們要做到四會讀,有感情,首先要先注意讀出詩的節拍。

(前兩句朗讀時要略帶感傷語調,語速要慢。“姑蘇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驚奇之感。最後一句讀得淒涼而悠長。朗讀時要想象詩中景象,體會詩中意境。)

小結:吟誦,抑揚頓挫,要注意重音與停頓韻味,古詩,講求的是一種韻味,在停頓的地方將韻母的音發得飽滿一些,有餘音繞樑,不絕於耳的感覺,讓人細細體會、再慢慢回味。

a、聽老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眼感受。交流感受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3)學唱古詩新韻(全班起立,老師範讀時認真聽,體會感情;學生唱第一遍歌詞時,認真聽、感受音樂,第二、三遍邊跟着唱,邊拍手打節奏。)

(三)拓展:交流中外名人憂愁了都做些什麼,深入體會憂愁。(5分鐘)

1、張繼憂愁了寫詩,你還會背哪些抒發詩人愁緒的詩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現在呢,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是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笑語歡歌,也有憂鬱哀愁。而張繼呢,是變憂愁爲詩,留下了這千古絕唱。

剛開始老師放的《濤聲依舊》,也說明了這首詩的影響深遠,它的歌詞就是來源於這首詩。

?楓橋夜泊》的確影響深遠。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也選擇一個深秋的寒夜,到蘇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楓漁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聽一聽那夜半鐘聲,感受一下這詩中愁的韻味。

同學們,今天在這裏我們學習了《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相信一定能運用今天學習的古詩“四學法”來學習古詩,對古詩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的古典詩歌,像一條橫亙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激盪着歷史精魂的心曲。像千年好酒,醇厚綿長,像散發着芳香的清茶,讓人回味無窮。所以,人們都說:“胸有詩書氣自華”。是的,詩是跳躍的音符,詩是無聲的圖畫,詩是感人的故事,詩更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抒發.讓我們喜歡並熱愛詩歌吧.!

第3篇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想像詩所描繪的畫面;

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剛纔的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本詩包括題目僅32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詩人愁到什麼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眠是什麼意思?那詩人不是睡着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總之,全詩着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帶着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4、你愁過嗎?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東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着詩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這船家可是個熱心人,一大早就來叫張繼了:張公子,張公子,起牀了嗎?喲,看你眼睛通紅通紅的,怎麼?昨晚沒睡好?你沒睡好,那你在做什麼?

詩人經歷過了無數個夜晚,但是這個夜晚卻與衆不同,在詩人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 泊的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1、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

2、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揭題:楓橋夜泊。

3、簡介作者:張繼,唐朝詩人,湖北安陽人,早年沒做過什麼官,就南下吳越,寫下了許多詩篇,《楓橋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1、請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詞,想想每句詩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蘇、城、寺、鍾;指名認讀。

(3)通過自學,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楓橋:姑蘇城外的一座拱形橋;……)你是怎麼弄懂這些意思的?

(4)小結:查閱工具書是學古詩的好方法。不過,僅僅靠查閱工具書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把字詞放在詩裏去讀懂它。

1、理解課題。教師:楓橋在哪裏?(教師板畫楓橋)泊的是哪隻船呀?(教師板畫客船)爲什麼說是 客船呢?這個夜點明瞭什麼?(貼卡片泊)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習第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畫 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麼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麼樣?(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5、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麼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麼感覺?(孤單、寂寞)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親人,他憂愁得怎麼樣?(難以入眠)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7、學習第三、四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 寒山寺,貼寺鐘)寺裏還傳來了什麼?聽,鐘聲怎樣?(傳得很遠,傳到了客船上詩人的耳朵裏)這就是第四句詩——夜半鐘聲到客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這幅畫在你眼裏是這樣的美麗,但是,它在詩人的眼裏卻不是這樣的,這和詩人當時的心情有關。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呢?詩中的哪個字寫出了這種心情?(貼出愁)

3、教師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

4、請學生交流:張繼,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麼?

5、讓我們用滿腔的情,來吟誦這首名傳千古的詩吧。

1、填空: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 )、()、( )、( )、( )、(),聽到的有( )和( ),抒發了詩人( )的感情。

第4篇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想像詩所描繪的畫面;

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剛纔的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本詩包括題目僅32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詩人愁到什麼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眠是什麼意思?那詩人不是睡着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總之,全詩着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帶着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4、你愁過嗎?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東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着詩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這船家可是個熱心人,一大早就來叫張繼了:張公子,張公子,起牀了嗎?喲,看你眼睛通紅通紅的,怎麼?昨晚沒睡好?你沒睡好,那你在做什麼?

詩人經歷過了無數個夜晚,但是這個夜晚卻與衆不同,在詩人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第5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師:有一首詩,讓一位詩人名垂千古,讓一個城市名揚天下,讓一座橋樑成爲當地三百餘名橋之首,讓一座寺廟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勝地。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板書課題:楓橋夜泊

師:就在那個夜晚,詩人張繼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楓橋夜泊》,板書:張繼。

師:這《楓橋夜泊》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呢?今天老師帶大家走進《楓橋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師:老師有個建議,請大家先看看註釋,理解了詩句的意思,這樣你讀起來一定會更出色。

師:讀得還不錯,要使詩歌讀得有韻味,可以按照平仄規律來讀。一二聲稱爲平聲,遇到平聲儘量把字的聲音延長。。三四聲稱爲仄聲,仄聲讀的時候聲音出來後馬上收,讀得短一點。這樣可以把詩讀得更有韻味。

師:烏啼——,鐘聲—— (生與師一起讀,聲音延長)

生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有些韻味)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隨着張繼來到楓橋邊,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邊聽邊想,隨着老師的朗讀,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時候,一羣烏鴉飛過來的景象。

師:她看見了月落,還聽見了什麼?(板書:月落)。

生:我看到了寒山寺,聽到了鐘聲。師板書:寒山寺、鐘聲。

生:我看到了江邊的楓葉。楓葉火紅火紅的,一片片落下來。

師:好,大家從詩中看到的,聽到的,能不能用想象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這首詩的意境?這是一幅怎樣的江南秋夜圖?

生:月兒已經落下去了,烏鴉在樹上啼叫,夜半的鐘聲敲響,這個聲音使夜顯得更加寧靜。

師:張繼漂泊在他鄉,這時他心裏有點兒(生:思鄉),有點兒(生:憂愁),有一點兒(生:孤獨),有一點兒(生:寂寞)。

師:作者通過這幾個意象——月落、江楓 霜滿天,漁火、客船 、寒山寺,烏啼、鐘聲,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怎樣的秋夜圖呢?

生:寧靜、幽暗、寒冷、淒涼、遙遠、美麗的江南秋夜圖。

師:此時此刻的你,腦子裏會冒出什麼問題來問一問張繼?

師:問得真好呀!孩子們,請你們輕聲讀一讀詩句,想一想問題。

師:好,誰來回答剛纔的問題?你能答哪個問題就說哪個。

生:我三個一起答,烏鴉啼叫,寒風正在把秋霜佈滿雲天,江邊的楓樹對着江中的漁家燈火,思鄉的憂愁使我難以入眠。

師:他讀出了鄉愁,真了不起!還有誰讀出了怎樣的愁?

師:對,寂寞之愁。在這裏,還有一種愁。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寫的一篇散文。誰願意來讀一讀?(背音樂《二泉映月》起)

生: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紙那麼長那麼大,可就是沒有他的名字。竟單單容不下他的名字張繼那兩個字。

江楓如火。這天黃昏,船來到了蘇州。但,這美麗的古城,對張繼而言,也無非是一個觸動愁情的地方。

如果說白天有什麼該做的事,對一個讀書人而言,就是讀書吧!夜晚呢?在這樣一個憂傷的夜晚,在異鄉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容許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江水,可以無限度地收納古往今來一切不順遂之人的淚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張繼,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敗葉落盡的枯樹,似樑燕飛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結千草。夜空裏,星子亦如清霜。在須角的眉梢,他感覺,似乎也森然生涼。

師:落榜之愁,人生求索不得而愁。剛纔通過同學們的讀書、感受,我們知道了漂泊異鄉之愁,思鄉之愁,孤獨寂寞之愁,人生求所不得之愁。

師:月落烏啼,寒霜滿天,楓葉火紅,漁火點點,面對這樣的江南秋夜,詩人含愁難眠。在這萬籟寂寥中,(課件播放鐘聲:咚——咚——)從寒山寺傳來了夜半鐘聲,傷痛的心,又被輕輕地碰撞,張繼的心隨着鐘聲飛遠了,會飛到哪兒?

師:對,故鄉。那好,請你想象張繼的心飛回到故鄉,與故鄉的親人,與故鄉的朋友相聚的情景。請拿出筆,筆記本,想一想張繼在家鄉會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想象寫一段話。

生: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張繼和他的朋友在火爐旁,把酒顏歡,聽着家鄉寺廟傳出熟悉的鐘聲。

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張繼和他的朋友在桃花林裏,望着粉紅粉紅的桃花,和朋友們吟詩喝酒,高興得流連忘返。(掌聲)

生: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張繼和家人、孩子在桂花林裏賞桂花,孩子們在樹下嬉戲,大人們坐在一起看着,談着。花香撲鼻,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掌聲)

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張繼帶着他的家人到花園裏賞花,玩累了,大家坐在一起吟詩作對。

師:剛纔同學們描述的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此時此刻,張繼卻獨自乘坐客船漂泊在楓橋邊,他能怎麼樣呢?心中能不愁嗎?能不對愁眠嗎?

師:正在這時,(播放鐘聲:咚——咚——),鐘聲一聲聲、一下下,敲打着張繼的心坎,詩人靈感頓開,有感而發,提筆寫下楓橋夜泊四字,然後一氣呵成這意境深遠的詩句。

(古典音樂《漢宮秋月》起)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句。(對愁——眠——讀得特別好)

師: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金榜上的狀元是誰?哈哈,管他是誰,今天真正被我們記住的是張繼和他的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請同學們再次背誦這首詩。

師:張繼的這千古一愁,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老師請同學們欣賞幾幅根據《楓橋夜泊》創作的書法作品。聆聽《楓橋夜泊》這首歌曲。

歌曲: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師:這三幅作品中,這幅是古代的作品(指右邊),這兩幅是現代作品。同學們欣賞了書法作品,聽了音樂,學了詩,說說你心中的感受。

師:老師給同學們出了這樣幾道作業:1、以《楓橋夜泊》爲題材創作硬筆書法作品。2、根據詩意創作一幅圖畫。3、詩配畫,製作一張精美的書籤。4、學唱《楓橋夜泊》這首曲子。你們可以從中選兩項完成。

?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創作的一首耳熟能詳,童叟皆知,流傳千年而日久彌新的詩篇。全詩敘述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所感,雖句句寫楓橋夜色,但字字含旅人愁思。

鄧老師執教的這節課,設計頗具匠心。整堂課,教師主要採用誦讀體悟,想象悟情,品評賞析等教學方法,還適時藉助資料的補充、多媒體的音樂與畫面的渲染,來引領學生讀中想象,思中感悟,悟中升情。40分鐘的課堂,教師爲學生搭建了一個平等對話的平臺,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教師不越位,語言少而精,點撥恰到好處。學生在自主感悟和教師的巧妙點撥、適時引領中反覆吟誦、想象補白、情境對話、切己體悟,探詢出詩歌傳達的情趣,從而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生動而充滿文化內涵的意象,最終在詩人、學生、詩歌之間搭建起了一座 對話的橋樑。

從整節課的教學流程可以看出,教師在引領學生如何通過吟誦淺顯的詩句,展開想象,進入意境,達到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從而觸摸詩句背後所蘊藏的積澱千年的詩人的文化情懷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特別是第三個環節的設計,從欣賞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靜淒涼自然過渡到品味squo;愁squo;字,感悟詩人內心的愁緒,整個環節圍繞景物,緊緊扣住詩眼愁字展開教學。那冷月、孤舟、漁火,何其落寞、悽清、幽渺,聲聲啼鴉,陣陣鐘聲,更突顯了境之靜,人之愁。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意境,從而體會詩人此時的心境?教師在這個環節精心設計,巧妙引導,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江南秋夜圖和一個落寞的、孤獨的、思鄉的、不得志的旅人形象,再加上意境的渲染和入情入境的反覆誦讀,於是情由景生,景因情顯,讀着讀着,似乎從生命的最深處,有某種東西在一下一下撩撥着詩人與讀者的心絃。

不過可惜的是,淺顯易懂的古詩一節課就教一首容量似乎小了些,如果能在品味愁字這個環節中增加一個拓展環節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旅人愁思的相關詩句進行對照體會,是不是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愁緒並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一次整合呢?